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為趕時機介紹五、六月間,翡翠和茵赫特這兩個頂尖莊園的拍賣會,又順便談了精品咖啡,以致《實際操作》系列的隨筆暫時停擺。如今拍賣會已結束,台灣搶下的競標批次也全數到港,並且部份已在市場上現身,隨筆終於可以回到預定的軌道,繼續談咖啡的實際操作。
在《實際操作(1)》中,曾指出,調理咖啡的三種基本方法是煮、浸、濾。其中的「煮」,由於在沸騰狀態下的高水溫會導致萃取過度,除了土耳其咖啡外,「煮」這種調理方式,可說是已退出了咖啡舞台。所以我們以後就只需研究「浸」和「濾」。
「浸」和「濾」有何差別?
初入門者可能不太分得清楚,在此,我把定義重新敘述一遍,對於看過《實際操作(1)》的讀者,算是「溫故」;未看過的讀者,就算「知新」:
這兩種調理法主要的差別在於時間。「浸」,時間完全由調理者掌控;「濾」,則調理者最多只能利用一些小技巧進行時間的微調,整體所需時間大致難以改變。
利用浸或濾兩種原理所設計的沖泡器材,種類相當多,我把其中一些比較常見的列在下面,這些器材的實際操作,以後的篇章都會介紹:
自本篇開始,要先向讀者介紹浸類器材的操作,「浸」介紹完畢之後,再來研究「濾」。在浸類器材中,我打算先從Eva Solo 玻璃濾壺談起。
讀者也許會覺得奇怪,何以我先講解Eva Solo ?按理說,咖啡愛好者對於同屬浸類器材的虹吸壺或法國壓,其熟悉程度都高於Eva Solo ,使用者也多得多,我卻選擇比較「冷門」的Eva Solo 作個開頭,這好像有點不合理?我來說明一下理由。
分析「浸泡」的整個過程,只不過依序完成下面四個步驟:
這四個步驟雖然看起來簡單,卻藏有一些理論和竅門。事實上,無論用何種方式,包括「浸泡」在內,要調理出一杯普通的咖啡都很容易,但要調理一杯好咖啡,就必需注意到不少細節,至於想調理出一杯近乎完美的咖啡,那可就每個細節都不能放過。而如何把浸泡咖啡的境界從「普通」提升到「好」,甚至「近乎完美」?我認為,用Eva Solo 來說明,是最容易理解的。而且一旦能掌握Eva Solo ,其他的咖啡器材(包括「濾」類器材在內),其操作的原理基本上沒什麼不同,因此也都不難輕易上手。
由於我訂的目標是,至少應調理出一杯好咖啡,而不只是一杯普通的咖啡,所以曾談過的四個基本原則:研磨、水溫、時間、比率等,都必需稍微留意。本篇順帶可以透過Eva Solo 的實際操作,讓讀者體會如何應用這些基本原則。四個基本原則中,關於時間,我特別要作點補充;因為有一則與時間相關的口訣,以後會常常用到,這是多年前,為了讓我們五四咖啡俱樂部的會員理解時間該如何掌控,我所想出來的「八字真言」,現在把這一個「敝帚」分享給每一位讀者,口訣是:
酸先苦後,好味早出。
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剛烤好的咖啡豆,內部有千千萬萬的孔穴,有如不規則的蜂巢;孔穴內的氣體,約87%是二氧化碳,13%是揮發性芳香氣體,總體壓力最大可達14個大氣壓。而「蜂巢壁」則像是塗漆一樣,塗了一層帶有油脂的可溶物質,一遇到水就開始溶解,水溫愈高,溶解速度愈快。全部可溶物質的重量,約接近豆重的30%,但沖泡咖啡時,我們並不想把全部可溶物質萃取出來,因為那樣的咖啡保證苦澀而難以入口,別忘了,理想的萃取率是18~22%,這已經是定論。上面的「酸先苦後,好味早出」,則是把溶解的過程,作了更生動的描述,也就是,可溶的化學成分中,酸性物質溶出的速率比苦性物質來得快,而在92~96度的熱水浸泡下,細研磨的咖啡粉,僅在短短二、三十秒內,大部分美味的可溶物質都已經溶出,粗研磨的咖啡顆粒則稍微多費些時間。所以,如果用溫度偏低的水及較短的時間來萃取,咖啡會偏酸、香;反之,用溫度偏高的水及較長的時間來萃取,咖啡會偏苦、甘(甚至澀)。同時,「好味早出」這句話也意味了,想利用延長時間來提高萃取率,效果不可能好。在「精品咖啡的萃取」那篇隨筆,我曾回答一位讀者,使用手沖濾杯,若不慎注水過量,不得不捨棄濾杯中剩下的咖啡液時,千萬不要心存「可惜」之念,理由就是,能萃取的好物質,其實大多早已經溶出。
圖1.自左至右:Eva Solo玻璃壺、濾網、攪拌棒、保溫套。
圖2.左:附馬錶的電子秤,左半邊是馬錶,右半邊是秤;
右:Acaia電子秤,可接上手機或電腦的藍牙裝置,不但可秤重,也有馬錶功能,還能紀錄調理過程。
圖3.兩款溫度計:左邊的是專業級的電子溫度計,右邊的是簡易型(準確度稍差)。
圖4.粉塵篩網(篩粉器),篩孔尺寸是400微米,對於Eva Solo而言,還算勉強可用。
有了這些概念,再動手操作Eva Solo 就容易了。現在先看看,調理一杯「近乎完美」的咖啡該有的準備:
實際的操作過程,我以3人份咖啡為例,說明如下,杯數不同的情形可以類推。
圖5.咖啡粉放進篩粉器後,上下輕快搖動,去除大部分粉塵。
圖6.第一次注水後立即攪拌。壺放置在秤上,便於精確計算應補足的剩餘水量。
圖7.把金屬濾網插入Eva Solo瓶口,然後準備倒空咖啡杯內的熱水。
圖8.穩定而緩慢地把壺內咖啡液平均倒滿三個咖啡杯,在尚留部分殘液,沈渣尚未激起之前就該停止。
如何?這樣子浸泡咖啡,不是很棒嗎?過程優雅,咖啡美味,視覺效果也好。可惜的是,對很多人來說,仍然嫌太麻煩(尤其在不夠熟練的情形下),而且,要投資的鈔票似乎也太多了點。算一算,Eva Solo (並不便宜!),電動咖啡磨、粉塵篩網(篩粉器)、電子秤、溫度計等(熱源和開水壺就不算進來了),林林總總加起來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畢竟,並非每個喜歡咖啡的人都是如我一般的狂熱分子,願意忍受老婆的白眼來花這筆錢。那麼對於只想弄杯好咖啡,又不願太麻煩、太花費的人來說,該如何作?下面我就把器材簡化後的操作過程重新說明一遍,雖然不容易作到近乎完美,但調理一杯相當棒的咖啡還是不難的。
基本的準備跟前面所提及的相同,只是少了電子秤、馬錶、溫度計、篩粉器這些輔助器材(省了一把銀子)。至於操作過程,仍以3杯咖啡為準,
有關Eva Solo玻璃濾壺的調理就介紹到這裡,希望讀者能親自動手,並從中體會到研磨、水溫、時間、比率四者之間,如何根據想達到的風味來作調整。一旦掌握了其中要領,就算不使用賞心悅目的Eva Solo〔註4〕而改用居家常備器材,如普通鍋子、大碗之類,同樣可以作出非常出色的咖啡;當然,「出色」是純指咖啡本身而言,「賞心悅目」就說不上了。下一篇隨筆,「基本浸泡」,要讓讀者看一看,如何使用最簡單的器材來沖泡一杯好咖啡。
〔註1〕不講究的話,咖啡杯可以用其他容器取代;調理冷泡咖啡則不需熱源和開水壺,只需冷開水。
〔註2〕如果使用Acaia 電子秤,它會根據你定的比率,自動把水量計算出來。
〔註3〕也可以先把熱水倒入Eva Solo ,然後把咖啡粉倒入。兩種方式我都試過,幾乎沒有差別。
〔註4〕Eva Solo 是優美及實用兩者兼而有之的咖啡沖泡器材,曾於2005年勇奪IDWA (Indu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卓越工業設計獎)的金牌。
(收藏自 《好讀書櫃》)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