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一粒種子,繁榮一個時代(5)完结

當今世界科技的競爭主要是三大前沿科技:新能源技術、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各國新能源技術和信息技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優劣,唯獨生物技術差距甚大。發達國家利用生物技術大搞種業革命,力圖控制他國種子資源,一些國家的種子已經被殖民化,中國最大的蔬菜基地山東壽光的種子,90%以上為國外企業壟斷。一個國家一旦種子被殖民化,其危害恐怕比輸入鴉片還過之而無不及,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比用槍炮攻城略地的效果來得更廣、更深、更久。因此,種業的發展必須上升到國家意志、國家理念、國家戰略的高度去謀劃佈局。

全世界農業科學家都在大搞雜交種子、轉基因種子,常規種子的培育很少有人問津,原生態的種子更是已近絕跡。常規種子可連續種植3-4年,雜交種子、轉基因種子只能種一年。制種壟斷為種子產業帶來的利潤不可估量。常規種子種得好產量並不一定低於雜交種子,且農藥、化肥施用量可降低20%,重要的是它具有延續性、原生態性。建立常規種子基地、種子倉儲已經是人類共同的命題,尤其對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更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不然,原生態的種子基因很快便在雜交中消亡。這是物種的悲哀,更是人類的悲哀。為人類留下幾粒真實的農作物種子應該成為農業科學家的新追求。


早在上個世紀,人類就開始了對種子的高度關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份報告稱,全球已有四分之三的糧食品種在上個世紀就已消失,糧食品種的多樣性已陷入一個大麻煩。為保護糧食品種的多樣性,有人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就獻身於此。俄羅斯植物學家尼可萊·瓦維洛夫曾走遍五大洲,收集無數罕見的糧食品種和野生谷物。他旗下一家位於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的研究會專門負責收藏他收集的各類種子40萬份,這就是最著名的全世界第一家“種子銀行”。但1941年,列寧格勒戰役爆發,蘇聯官員只顧轉移冬宮的藝術品,沒人關注這座事關人類生存的“種子銀行”。

希特勒則組織一支特別行動隊去搶掠這些種子,研究會的一批科學家聞風迅速將他們藏匿,並輪班守護,直到餓死在這堆種子旁,九名負責守護的科學家一粒都不肯吃。而十分荒唐的是,瓦維洛夫搜集種子的行為卻被當局斥為“資產階級科學”。這位一生致力於解決人類饑荒問題的科學家最終卻沒能解決自己的饑餓,被活活餓死在一個集中營里。這是他個人的慘劇,更是人類的悲劇。好在人類今天已經覺醒,2008年冬天,在挪威斯瓦巴爾群島距北極點1100多公里的永凍土上,藏有一億粒來自世界各地的農作物種子的保險庫已經建成。全球農作物多樣性信托基金會負責人稱,即便地球經歷巨變、核戰爭或恐怖主義襲擊,這個“種子銀行”也能讓人類在地球上重新建立農業生產,這是為地球農業購買的一份保險單,也是獻給全人類的禮物。


法國著名科學家法布爾有一句名言:“歷史贊美把人們引向死亡的戰場,卻不屑於講述人們賴以生存的麥田。歷史清楚地知道皇帝私生子的名字,卻不願意告訴人們麥子是從哪里來的。這正是人類的愚蠢之處。”歷史是人民寫的,但記載歷史的書卻是知識分子寫的,我們的歷史粗獷到只有“好人”“壞人”和成為“好人”“壞人”的所謂大事件構成,這更是人類的大悲哀。我們不應再讓這種愚蠢和悲哀再延續下去。

一位名人說過:“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一個品種可以改變一個民族”。一粒種子也可以繁榮一個時代。人類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多次改變世界的種子革命現象,今天,我們期待著那粒能夠改變世界的新種子早日問世。歷史應該讓那粒能夠改變世界的種子永遠彪炳史冊。(2012-09-06愛思想)

Views: 5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