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當代散文大國手?/陳義芝(上)

兩份名單──我心目中的十二大散文家


一九七七年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出版了三冊中國當代十大詩人、小說家、散文家的選集,由張默、辛鬱、張漢良、管管等人主編。當時的「十大散文家」是:張秀亞、思果、徐鍾珮、琦君、蕭白、王鼎鈞、張曉風、顏元叔、子敏、張拓蕪。

以今日年輕朋友的眼光接觸,必不了解《煙愁》的琦君、《北窗下》的張秀亞、《小太陽》的子敏。曾如何受到廣大讀者的追從;而蕭白的呢喃風、顏元叔的潑辣語、張拓蕪的代馬滄桑,以至思果的河漢眺望,究竟是如何令人嚮往,他們也沒有來得及趕上。那時候,提起外交官夫人徐鍾珮,馬上想到的是《追憶西班牙》;提起張曉風,誰能忘記〈地毯的那一端〉或〈十月的陽光〉;提起王鼎鈞,自然聯想到《開放的人生》。

十七年前的「十大」名單,反映了當時的現實風尚,那份名單也給若干青少年揭示了一個讀寫散文的方向。然而,我從來沒有「認定」上榜者「的確」強過未上榜者。只是一份名單而已!就像一九七七年的籃球國手是洪濬哲、洪濬正、程嘉寶、鍾枝萌、陳恩鐘等人一樣,過個三兩年還可能披堅上陣,但過個十年就不見得人人都還在場上,更不要說九○年代的今天,早已換成鄭志龍、朱志清、東方介德的天下。

我拿長程的文學創作與講究體能狀態的球賽技藝作比較,本質似乎不倫,但外在的時間因素卻又著實相近;當代,在臺灣,除非創作質精量大到如同後人看待古之韓愈、歐陽修、柳宗元,否則,一時的聲名只是浮在空中的彩球,並不保證高居不墜,在時間的考驗下,後來者成為新焦點、往上騰升,自屬意料中事。

去年冬,相識逾二十年的老友洪宜勇,邀我為他新創辦的「朱衣出版社」編書,其路線既不譁眾,目的也不純為商業。電話中多次閒聊,直拖到今年二月下旬我結束了爾雅年度小說選編務,才下定決心,答應再作一次書的媒人!宜勇最先感興趣的是年度散文選,但我告以之「九歌」已經營了十幾年,再插手徒然浪費。他說不編年度選,編本別的也行,說的還是散文,於是乃有新編「十大散文家選集」的構想。起初決定只選中堅代,大約光復以後至民國五十年出生者,但至取捨入選時,發覺這樣的「十大」在界定上有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不如不作年齡限制,放眼自老中青三代中挑選,反倒自然。從而又想到,「十」之數固周全,若換成「十二」以呼應一年四季十二個月,使讀者每月能讀一位名家,凝思於草木、神遊於春秋,未嘗不美。遂就多年來眼界所及,平素所關心,衡量出十二個名字:王鼎鈞、余光中、林文月、陳冠學、楊牧、張曉風、黃碧端、陳列、阿盛、劉克襄、莊裕安、簡媜。

這一組人選的誕生先是考慮風格,以不重出為宜;次則考慮年齡,暗寓文學薪傳、典範更替之精神。以專欄馳譽的黃碧端,以自然寫作見長的劉克襄和以世界作閱讀之旅的莊裕安,都是有創意的選擇。對入選有所質疑時,則再三斟酌以我對散文的四項「標準」:


一、他是不是了解本國文字之文化意涵,在運用上能盡其精粹、優美,特別是──自然?

二、他對人事物是否具有寬闊的視野,在思考上能超越表象,深刻透徹地描敘?

三、他知不知道捕捉個人的經驗是為呈現一種時代的心理,在氣質上雍容大度而不瑣碎?

四、他知不知道散文之散,非如手札般無結構,它指的是文氣的瀟灑,不是結構的散漫?


早年創作成績雖獲稱揚,其後進境不大,至今影響已弱者,自不可能還廁身於現役散文大國手之列。

Views: 7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