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新華·遙望絲路文明 走向美好未來

“絲綢之路”,指在古代人類各大文明區域的核心文化孕育、發展和形成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交流、互動作用,進而導致各文明形態形成和推動現代文明奠基的亞歐大陸東西方古代交通路線。

中國文明的絲綢之路原生性

就像我們正在經受人類文明有史以來的各區域文化大規模融合發展那樣,早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幼年期,亞歐大陸古代文明就已經形成一個類似於現代文明成果的世界傳播體系。早期亞歐大陸各區域主要文明的發展在於相互之間的文化交流、影響、互動,世界性的跨地區交流與合作也已形成。

以文明發展形態的早期階段來看,五谷種植、家畜馴化、陶器制作、冶金技術等等,也並非孤立地起源於亞歐大陸某一特定地點,而是多區域、多地點、多起源,在亞歐大陸全區域內廣泛傳播,各文明地區廣泛互相借鑒學習,以區域文明自身文化特質為基礎,融匯其他不同文明區域、多種文化成果各自發展的結果。

可以說,早期古代人類文明的發展並不是以某一個文明中心區域為主獨自發展成一種核心文明,進而再影響外圍區域、連帶影響其他文明發生與發展的模式,而是一種亞歐大陸多區域、多樣化的文明起源與發展體系。亞歐大陸這樣多區域起源交互影響吸收,又各自獨立發展的狀態不局限於經濟和政治關系,還包括科學技術和意識形態方面的聯系。

東亞(中國)、南亞(印度)、中亞(昆侖山山脈、帕米爾高原、天山山脈等)、西亞(底格裏斯河流域、幼發拉底河流域與伊朗高原等)、地中海(希臘、羅馬)、北非(古埃及)既是遠隔萬裏的獨立地理單元,也是文明發展的不同中心區域,以及不可或缺的參與區域。人類所有早期古代文明各自的發展傳承,都是依托亞歐大陸這個廣闊地理板塊陸路交通路線和區域展開和實現的。

四川鹽源縣出土早期西王母青銅搖錢樹(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巫新華攝)

絲綢之路出現的原因,在於亞歐大陸其他文明區域與東亞文明軸心——古代中國的交流溝通。具體而言,世界早期文明區域分別是東亞的中國文明、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非洲的埃及文明、南亞半島的印度河文明、歐洲的地中海文明。相關研究表明,亞歐大陸最早只有兩個文明核心地區:一個是中國,大概在1萬年前開始;另一個是在差不多同一時代的西亞美索不達米亞開始。

這兩個文明的核心內容完全不同:東亞農業以粟黍、水稻的種植和豬、狗馴養為主;西亞則是小麥、大麥的種植與黃牛的馴養為主。最早的絲綢之路是距今1萬年前後東亞、西亞的早期農業文化慢慢地向世界各地傳播,因而中國文明具有非常明確的絲綢之路原生性,起始就是人類文明的高地。

在亞歐大陸兩個農業核心地區之間,有一個大範圍的荒漠綠洲與草原地區,從而把中國文明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連接起來。國際學術界的主要觀點是,上述兩個文化系統共同推動了世界文明早期歷史進程。在亞歐大陸或者在古代世界歷史中,中國史前歷史的厚重身影不可回避。

新疆在絲綢之路占據重要地位

絲綢之路有一個世界各古代文明區域之間無法回避的文化交流唯一性通道地帶,就是古代西域即現在的新疆。

新疆的重要地位首先是由亞歐大陸自然地理環境決定的。從亞歐大陸地形圖可以清晰地看見,帕米爾高原以南,喀喇昆侖—青藏高原、熱帶叢林等天然險阻完全制約了亞歐大陸古代較大規模的陸路東西方向人群遷移與商貿物流活動,唯有帕米爾高原通道和昆侖山北緣通道成為亞歐大陸中部南端的唯一大通道;向北,天山、阿爾泰山這兩個東西走向的大山脈自然成為第二、第三大通道地區;阿爾泰山以北則是酷寒的西伯利亞寒區,完全不適宜亞歐大陸古代人類大規模東西向往來。如此一來,亞歐大陸中部地理區域,只有古代新疆能夠成為自東西方向溝通中國與其他文明區域的通道地帶。

從歷史上來看,《史記·大宛列傳》記載“而漢使窮河源,河源出於窴,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雲。”《漢書·西域傳》則載“其河有兩源,一出蔥嶺山,一出於闐。於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為中國河雲。”以上記載的意思是,漢武帝把張騫為代表的漢使在西域所見西域南山、蔥嶺確定為古代中國最重要的文化聖地昆侖山;把玉河(白玉河、墨玉河)、蔥嶺河(葉爾羌河)、蒲昌海(羅布泊)確認為黃河河源。在中國文化中,“昆侖”“河源”象征著國脈,而“昆侖山與黃河河源在西域”,表明西域自古便是中國文化共同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區域。

此外,天山是古代絲綢之路新疆最大和最重要的商貿、物流通道,自古以來不僅是西域歷史早期所有文化的分布與影響區,也是亞歐大陸所有重大歷史事件關聯地區和亞歐大陸大規模人群遷移、文化傳播活動必經之地。

距今4000年前,天山地區就已經進入大遊牧時代,並成為古代亞歐大陸多文明背景豐富多元文化交流極為活躍的時期。距今3500年左右,天山出現中亞最大規模和最為精美的女神崇拜(早期西王母)原始宗教祭壇(呼圖壁縣康家石門子巖畫)。這一早期文化沿天山向東、向南廣泛傳播進入中國文明腹心地帶。距今2500至2200年之間,四川盆地出現西王母崇拜文化(以青銅搖錢樹為代表),進而發展成為漢晉時期風行中國的西王母崇拜文化。

天山康家石門子西王母巖畫(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巫新華攝)

西王母起源於天山,天山則得名於中國古代天命觀思想和自身作為絲綢之路亞歐大陸唯一陸路通道的重要地位。這充分表明古代新疆不但不是區別於中國的異域,反而是核心文化產生區域。

現今新疆仍然擁有古代西域在亞歐大陸東西交通的所有獨特優勢,是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東聯中國內地與東亞各國,西通亞歐乃至非洲最便捷的區域。這充分說明亞歐大陸人類文明發展一脈相承的一種歷史必然,今天的新疆仍然具有自古以來曾經擁有的優勢,也必將發揮自己獨有的作用。

漢武帝2100多年前親自確定“昆侖山、黃河河源在新疆”,既充分表明西域山河之於古代中國文化的重要,以及古代中國對絲綢之路的重視,也說明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生、成長、壯大是在一個古代全球化的歷史背景下逐漸完成的。

此外,中國文明最大的特點就是“文化熔爐”,這是全世界唯一一例,在從外部不斷吸收世界其他文明區域文化營養,內化為自身發展生命力的同時,保持自身文明形態特點不變的文明。文化交流、吸收、發展和貢獻令中華文明領先世界數千年,借由這條熔鑄古今的絲綢之路,中華文明也必將帶領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原標題:絲綢之路 熔鑄古今,2017-06-25 人民日報)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