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聲音與記憶,與土地,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雖然聽覺在笛卡爾式的感官階級分野
下,總是被視覺所凌駕,然而聽覺暗示的是一種較古老、較母性、較貼近大地的感官知識,班雅明提到的一種被光暈籠罩、溫暖包裹的經驗,一種非自主性的反應 (involuntary responsiveness) ,可說是與聽覺 (aura/aural) 有關的。
社會學家齊美爾 (Georg Simmel) 也曾提到,小群落中的社會關係,是奠基於較整體(holistic)的知識、親密感與口述傳統;相對地,都市裡的人際關係則是「視覺」成為壓倒性勝利。齊美爾談到:「大城市裡的社交生活,與小鎮比較起來,大多時候顯示出是『看』人而非『聽』人的」。6
也許是因為對視覺文化氾濫的反感,讓我特別喜歡陳黎描寫聲音的作品。除了〈麻
糬〉以外,〈聲音鐘〉也是一篇描繪聲音的作品,陳黎妙筆生花地描繪出那些如同鐘一般準確出現的小販的叫賣聲:
他們構築的不是物理的時間,而是人性——或者更準確地說——心情的時間。就拿在蚵仔麵線之後出現的賣芭樂的老阿伯為例吧,那清脆、鄉土的叫喊雖然只有幾個音節,但宛轉有致的抑揚頓挫卻讓你以為回到了古典台灣。你聽,那一聲聲拉長的吟唱:「鹹——芭樂,鹹——甜——脆——,甘~的哦!」這簡直是人間天籟,台語的瑰寶——具體而微地把整個民族、整塊土地的生命濃縮進一句呼喊。如果你在心裡一遍遍學著,你一定可以聽到跟〈牛犁歌〉或〈丟丟銅仔〉一樣鮮活有趣的旋律。
這些叫賣聲建構出一種溫煦而充滿人情味的空間,而在這個充滿詩意的有情空間裡,時間的指針並非依循著冰冷的數字而旋轉,而是遵循著另類的、前現代的「心情時間」。
早上是「豆奶哦,煎包哦,糯米飯哦」的叫賣聲,下午則是「芋粿,紅豆仔粿,紅豆米糕」,或者清甜可口的「杏仁露,綠豆露,涼的愛玉哦」。這些叫賣聲除了作為時間的指標外,也告知人們星期的分野與季節的遞嬗:
慢條斯理,喊著「修理沙發哦」的車子經過時,你知道又是週末了。賣麥芽糖、鹹橄欖粉的照例在星期三出現;賣衛生紙與賣豆腐乳的,都是在星期天下午到達。昨天晚上你也許還吃著燒仙草,今天你忽然聽到他改叫「冷豆花哦」——這一叫,又讓你驚覺春天的確來了。
這些令人耳熟能詳到習焉而不察的街頭聲音,成為陳黎召喚非自主記憶 (involuntary
memory) 的一種觸媒。在另一篇散文「一萬枝李仔糖的春天」裡,從遠處傳來的「李仔糖哦!李仔糖哦!」叫喊聲,帶著作者穿越時間的甬道,回到十一歲的、十三歲、二十六歲時的自己。青春的記憶與過去的夢想被這個「銀亮的、童稚的」街頭叫賣聲喚起,如同普魯斯特書寫自己的味蕾與一種叫瑪德蘭 (madeleine) 的小點心不期而遇的經驗,同樣刻骨銘心,差異只在於,普魯斯特對貢布里鎮 (Combray) 的記憶是因味覺而起,陳黎對童年的及往事的追憶則是因由聽覺的刺激而生。
藉由這種召喚性 (evocative) 的敘述,陳黎誘發出獨特的「場所精神」(genius loci) ,
這種如同莊子 「齊物論」裡提及的所謂「人籟」,乃是陳黎書寫地方經驗的重要素材。
在其他作品裡,聲音的母題,則是與語言、舌頭、方言、進而是與臺灣島嶼本身住民與歷史的混雜性 (hybridity) 相連結:如〈擬泰雅族民歌〉裡的五首民歌、〈聽江文也〉一詩裡多苦多難的臺灣音樂家,以及〈島嶼之歌〉裡色澤豐富如「調色盤」的聲音:
閩南話,客家話,
山東,山西,河北話……
泰雅話,卑南話,
魯凱,鄒,邵,賽夏,排灣話;
巴埔轆,洪雅,巴布薩,
巴宰海,道卡斯,西拉雅,
噶瑪蘭,凱達格蘭……
這些眾聲喧嘩的聲音,構成這個島嶼的移民文化及族群歷史,陳黎所呈現出的史觀,乃是一種包容式的,多中心式的,跳脫了以漢人為中心的大歷史思考框架。
然而,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在頌讚島嶼的多元歷史銘刻時,性別是一個很容易被忽
略掉的盲點。性別的意識型態,極容易透過異性戀的神話而映繪在地景的描述上。移動能力 (mobility) 、自由和冒險精神被視為是極富男性氣概的一種空間修辭,而女性身體部位的性象徵,則在陽性文化主宰的空間寓言被他者化、土地化。
比如說在 〈花蓮港街•一九三九〉一詩中,詩人的男性凝視將空間陰性化成「嫻靜如少女的小城」,有著「微微隆起的胸部」。這個性別化地景的問題,學者如奚密與劉紀蕙皆已提及,7在此無須贅言,我所要強調的是,在「肉身化」空間居所的同時,是不是有可能跳脫出陽物中心的觀視方法,而這也是一些女性主義地理學家一再探討、反思、辯證的問題。8
陳黎的文字是出自於對土地及居住於其上的人們的愛戀所灌溉而成的人文書寫,一
種充滿親密性的空間詩學,這種棲居的詩學讓我們了解「地方」、「歸屬感」對人類的重要性,指出我們生活的地理並非只是空洞平板的地圖或地理座標,而是與在世的地方經驗有關。當飄渺感、無歸屬感、無重力感在全球化的今日逐漸成為人類精神的常態時,我們必須了解到這種心靈的異化 (alienation) 與地方感消逝的關係。
希臘文 atopos 意指「怪誕」(bizarre) 或是「奇怪」(strange),德文所謂unheimlich,英文所謂 out of place或displacement ,這些字如果我們仔細探究,都可以發現「存在」的安適與否與「地方性」這種空間感覺的密切關係。讀陳黎的詩,有種強烈的回到家的感覺,而這種「家」的感覺,就是海德格所講的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回鄉」狀態,莊子所謂「天地與我同在,萬物與我齊一」的棲居意境。
作者為 國立東華大學英美文學系助理教授
6 “Sociology of the Senses,”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Sociology, p. 360.
7 參見奚密的〈本土詩學的建立:讀陳黎的《島嶼邊緣》〉與劉紀蕙的〈燈塔、鞦韆與子音:論陳黎詩中的花蓮想像與陰莖書寫〉。
8 如 Linda McDowell 的 Gender, Identity, Place, Doreen Massey 的Space, Place, and Gender, 以
及 Gillian Rose 的Feminist and Geography 及Writing Women and Spaces。
引用書目
奚密。〈本土詩學的建立:讀陳黎的《島嶼邊緣》〉。《中外文學》,25 卷12
期 (1997 年5 月)。
陳黎。《動物搖籃曲》。東林文學社,1980。
------。《聲音鐘》。台北:元尊文化,1997。
------。《陳黎詩選:一九七四─二OOO》。台北:九歌,2001。
------。《陳黎散文選:一九八三─二OOO》。台北:九歌,2001。
劉紀蕙。〈燈塔、鞦韆與子音:論陳黎詩中的花蓮想像與陰莖書寫〉。《中外文學》,27 卷2 期 (1998 年7 月)。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