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薇·好書是一輩子的財富:苦難是人生的養分

《貝多芬傳》作者:(法)羅曼.羅蘭,出版時間:一九三五年

羅曼.羅蘭經由《貝多芬傳》昭示於人的,不是貝多芬的才華,而是患難,以及他患難的榜樣給不幸者的鼓勵。這是對那些崇高力量與征服,蔑視弱者和失敗者的人的熱烈謳歌。

只有苦難才能成就人生,苦難讓人生過程充滿力量,而快樂賦予過程一種累積能量的激情。

羅曼.羅蘭經由《貝多芬傳》昭示於人的,不是貝多芬的才華,而是患難,以及他患難的榜樣給不幸者的鼓勵。這是對那些崇高力量與征服,蔑視弱者和失敗者的人的熱烈謳歌。羅曼.羅蘭在書中寫道:“但願不幸的人,看到一個與他同樣不幸的遭難者,能夠不顧自然的阻礙,竭盡所能成為一個不愧天地的人,而能藉以自慰。”他如此概括了貝多芬的一生:什麽勝利可和這場勝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場戰爭,奧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陽光,曾經達到這種超人的努力的光榮?曾經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凱旋?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貝多芬的一生是一場苦難的歷程,悲慘的命運將他的靈魂放在身心折磨、不幸遭遇和病魔的鐵砧上錘打,而貝多芬卻用堅強的毅力戰勝了這一切,他因毅力而偉大,也同樣因不幸而偉大,貝多芬用自己的心血,譜出了他的命運史詩,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悲壯而淒美的絕唱。

羅曼.羅蘭說:“我把頑強執著的貝多芬放在這支以精神支持人們的英雄隊伍首位,他本人也曾在痛苦中希望自己能夠為其他不幸的人們做出榜樣。”的確,貝多芬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這個從痛苦中為爭取光明而抗爭過來的人,也應該可以看做是我們的兄長。站在今日的時代,我們很容易指出和看到,在他們的時代的條件下,他們曾對人生懷著怎樣堅定的信念,他們曾以怎樣真誠的態度去追求人所應該達到的高度。他們在困難和逆境中的勇者精神,對於我們應該是一種激勵和鼓舞;如果在那樣黑暗的年代,還有人即使是在看不到明確遠景的情況下,在孤獨中,進行過壯烈的抗爭,那麽,我們應該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更能夠意識到群體的力量,對人類的前途懷有更大的信心。

羅曼.羅蘭曾說:“我稱為英雄的,不是思想或力量上偉大的人,而只是心靈上偉大的人。……沒有偉大的品德,就沒有偉人,甚至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有的只是虛無的偶像,只配得上低賤的群眾:時間會把他們通通摧毀。成功和失敗又有什麽?主要是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羅曼.羅蘭聲稱,貝多芬“曾經在人生的戰場上屢次撐持”著自己,他的一生不僅僅是受傷而窒息的心靈的一首歌,更是一首震撼心靈的歌,是一聲親切的呼喚,是一道破窗而入的陽光……

貝多芬是這樣一個不幸而堅強的人:在青年時期就耳聾了。對於一個以音樂為生命的人,還有什麽比這更不幸的呢?在好幾年中他瞞著人家,避免與人見面,獨自守著這可怕的秘密,獨自承擔著這漫長的酷刑。一直到後來終於隱瞞不住了。他寫信給友人說:“我得過著淒涼的生活,避開我一切心愛的人,尤其是在這個如此可憐、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簡直痛苦難忍……我時常詛咒我的生命……我卻要和我的命運挑戰,只要可能;但有些時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憐的造物……隱忍!多傷心的棲留所!然而這是我唯一的出路!”

貝多芬是這樣一個“唐突神靈、蔑視天地”的“反抗化身”,如蕭伯納所說的。有人則形容他是獨自生長在無人荒島上而突然被帶到歐洲文明社會來的人。他有所向往、追求,而且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從不顧及當時社會的習俗、秩序。他無所畏懼,不願茍且,敢說,敢怒,敢哭,敢歌,一切發自自己的內心。他是黑暗中的一道強光,靜水中的一股波濤,市儈侏儒中的一個巨人。

貝多芬是這樣一個懷著愛的渴望,對於愛情抱著神聖觀念的人。他鐘情且如醉如狂地愛著,夢想著幸福,而又不斷地經歷著希望幻滅的悲哀,承受著痛苦的煎熬。他愛得強烈,所以痛苦深切。他的愛是純潔的,這我們可以從《月光奏鳴曲》等為他的情人所寫的樂曲中感受到。他的密友興特勒曾言:“他一生保著童貞,從未有何缺憾需要懺悔。”

貝多芬是如此一個向往著人本身的崇高的人。他說:“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認有什麽優越的標志。”他寫信給他的侄兒說:“我雖不曾生下你來,但的確撫養過你,而且竭盡所能地培植過你精神的發展,現在我用著有甚於父愛的情愛,從心坎裏求你走上善良與正直的唯一的大路。”

貝多芬是這樣一個人,他不把創造美麗動聽的樂曲作為目的,而是堅持要用音樂表現各式各樣的感情。正如蕭伯納所指出的,他超越他的前輩韓德爾、巴哈和他的兩位老師海頓、莫劄特之處,在於他那奔騰澎湃的靈魂。而他的靈魂充滿了對人生至善的追求、對苦難的抗爭和搏擊、對自由和共和的渴望……

羅曼.羅蘭藉著這本書告訴我們,英雄主義不但表現在戰場上和刑場上,也應該貫穿在日常生活態度中。人生、戰鬥、理想,都不是空洞的言辭;做一個無愧於“人”的人是一個艱苦的抗爭過程。

苦難與人生,如燦爛的花樹與絢麗的落葉;苦難與人生,如自由翺翔的遊魚與涓涓而流的泉水;苦難與人生,如純潔樸素的白雲與湛湛藍天。痛苦遍布人類個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說有上帝的話,上帝為何要讓人們受苦呢?這樣的人生如此普遍是不是顯得上帝很無能呢?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發現,正因為上帝不主動清除人類的苦難,人才能過得真正的人生。

在苦難中,我們才能真切地感到自己的內在,自己的無力、自己的卑微、自己的能量、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毅力、自己的適應力等等,所有這一切跟我們自身相連的內容在我們快樂時都忘得一幹二凈,只有苦難才讓我們的這一切蘇醒。在苦難中,人們感悟人生,獲得過人生的感覺,知道人生到底是怎麽回事。是苦難,讓人們有意識地過自己的人生。只不過,有的人在痛苦中死掉了,有的人則經過了所有痛苦以後人生有了升華,不僅感悟了人生,還能進入人生的不同境界。這便是《貝多芬傳》對人生過程的一種解釋:只有苦難才能成就人生,苦難賦予過程以力量,而快樂賦予過程一種累積能量的熱情。

★精彩語錄★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利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Views: 8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