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梁遇春的散文,還有一篇印象深的,標題是《“春朝”一刻值千金》(懶惰漢的懶惰想頭之一),文章開篇即挑明“十年來,求師訪友,足跡走遍天涯,回想起來給我最大益處的卻是‘遲起’,因為我現在腦子裏所有些聰明的想頭,靈活的意思多半是早上懶洋洋地賴在床上想出來的。”這對我等普通人來說,確實是一句 實話。我平時總是好把“遲起”稱之為“自然醒”,這對於上班族來說可是大忌,但是我想每一個人都應該非常向往“自然醒”的狀態了,畢竟每天強忍著困意昏昏 沈沈的去上班,把人的創造性消磨了很多。梁遇春在談到蘭姆的時候也曾說過類似的觀點:“蘭姆最讚美懶惰,他曾說人類本來狀況是遊手好閑,亞當墮落後才有所謂工作。”呵呵,不知道能不能這樣理解,人類所謂的工作,實際上就是墮落者的藏身之舉。不過我可是一直堅信,只有舒適才是人類最偉大的追求。

梁遇春,1906年至1932年,他的人生軌跡僅僅只有26年,我想象不來如果他再能活個26年、甚至兩個26年會是個什麽樣子,他能成為大師級的人物麽?以現存的作品看,他有兩個散文小集子《春醪集》和《淚與笑》,剩下的就是一些外國文學的譯著了。看他的散文,其間無論是引用外國文學名著原文、還是 中國古典文學,感覺上都是信手拈來的,毫無生硬的照搬,所以,“學貫中西”應該不算是過獎。真是太可惜了,生命的無情扼殺了這個平凡的人物。

梁遇春說,散文就是用輕松的文筆,隨隨便便地來談人生,和詩歌比起來,散文只是更灑脫,更胡鬧些罷了。


如他自序中所言,整本書亦仿佛他正對著大半杯未喝完的春醪,隨意和你聊著種種……


《寄給一個失戀人的信》,信的擡頭是“秋心”,原以為真是作者寫給一位故友的,後來看了註釋才知道,原來秋心也是梁遇春常用的一個筆名,那麽那就是一 封自己寫給自己的信了,難怪讀來如此情真,叫人“流淚眼逢流淚眼”。信的最後說,“兩個伶仃孤苦的人何妨互相給點安穩呢。”,叫人不禁惝恍,人世間那些深 的孤寂啊,到最後,是否也都只有如此,自己寫一封信給自己,聊以安慰。


《醉中夢話》中,梁遇春說:一個作家抓著頭髮,皺著眉頭,費九牛二虎之力作出來的東西,有時倒賣力氣不討好,反而不如隨隨便便懶惰漢的文章之淡妝粗布那麽動人。忍不住,呼而應之,管它作不作家,寫寫淡妝粗布的文字便好,哈。


《“還我頭來”及其他》中,作者引用了一句“印刷發明後,思想傳布是那麽方便,人們不要麻煩費心思,就可得到很有用的意見。從那時候起很少人高興去用腦力,傷害自己的腦。”;於是愈來愈多人云亦云、隨波逐浪、全同無異的人,梁遇春稱,如此這般無異於自己有願意把頭弄掉,去換幾個時髦的字眼的危險;而對於那些提倡青年必讀書十種百種之類的人,差不多相當於想用快刀闊斧取大家的頭;於是梁遇春說對於這一類事,他是曾經搖過頭的,一來表示不滿意,二來也可使自己相信自己的頭還沒有被斬。真真是妙喻也。


另文中寫到:讀書是一件樂事,遊山玩水也是一件樂事。若使當讀書時候,一心想著什麽飛瀑松聲絕崖遠眺,我們相信他讀書趣味一定不濃厚,同樣地若使當看到好風景時候,不將一己投到自然懷中,熱烈領會生存之美,卻來擺名士架子,說出不冷不熱的套話,我們也知道他實在不能夠吸收自然無限的美。梁說,應如喬叟所言“五月來的時候,我聽到鳥開始歌唱,花也漸漸為春天開了,我就要向我的書籍同宗教告別了。”無論對書籍,還是對自然,要有這樣的熱誠才能得真正的趣 味。細想想,誰能說不是呢?

Views: 34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