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7日訊(記者 成琪)近日,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 特色文化產業是指依托各地獨特的文化資源,通過創意轉化、科技提升和市場運作,提供具有鮮明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產業形態。對此,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了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巡視員孫若風。孫若風指出,《指導意見》集中體現了文化部、財政部在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的思考和業界的政策訴求。同時他對《指導意見》的落實提出了五點建議。
中國經濟網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而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所利用的特色文化資源,以及生產出的特色文化產品和服務,很多都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關聯,請從這個角度闡釋一下《指導意見》制定的宏觀背景和意義。
孫若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人說過:“樂操土風,不忘舊也”。對家鄉文化的眷戀,就是對故土傳統的守望。這種文化深植於各地民眾生於斯長於斯的精神地層,成為塑造一代又一代人的搖籃,也成為各個地區或民族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家園和紐帶。豐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最終凝結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的前人很早就懂得發掘和利用特色文化。最早的詩集《詩經》有十五國風,是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帶有地方色彩的土風歌謠,“采風”的目的,就是為了“觀風俗,知盛衰”,也是為了通過這些作品影響和維系民眾。
文化部、財政部共同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特色文化產業依托各地獨特的文化資源,通過創意轉化、科技提升和市場運作,提供具有鮮明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著力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從優秀傳統文化符號中提取有價值的素材,將優秀傳統文化特質融入到文化產品中,開發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產品,既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擴大文化消費,又能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必須註意的是,發展特色文化產業要堅持傳承文化、科學發展,在產業發展尤其是園區基地、項目建設中,註重保護原始風貌、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態,突出傳統特點,不搞大拆大建,不拆真建假,不毀壞古跡和歷史記憶。俄羅斯詩人葉賽寧說:“去找故鄉吧,沒有故鄉就沒有詩人”。出臺這個文件的目的,就是推動中國文化產業去找故鄉。
中國經濟網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目前我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如何,在整個文化產業發展中占據了一個什麽樣的位置?特色文化產業對於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具有什麽樣的意義?
孫若風:近年來,各地逐步註重對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優勢的挖掘和利用,特色文化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新亮點。例如,河北曲陽石雕從業人員10多萬人,占全縣就業人員比重超過20%,年產值近40億元,成為該縣的支柱產業。山東省民間手工藝制作給當地農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柳編、中國結、風箏、年畫、土布等特色文化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西部地區積極發掘當地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通過發展文化產業幫助少數民族同胞增收致富。甘肅省慶陽市大力發展香包等民俗文化產業,目前已建成各類生產銷售公司600余個,從業人員15萬人,產品品種150多個,年產值3億多元。實踐表明,通過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在與產業和市場的結合中較好地實現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可持續發展,在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優化文化產業布局、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擴大城鄉就業創業、促進群眾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指導意見》的發布將加強對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達到這樣幾個目的。一是引導各地在文化產業發展上結合各自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動區域文化產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二是支持文化市場主體做優做強,促進特色文化資源的有效保護挖掘和合理利用,提升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質量效益,促進地方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群眾增收;三是帶動其他文化產業領域加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利用,生產出承載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更具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更受群眾喜愛的文化產品。
中國經濟網記者:《指導意見》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了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原則、目標、任務和政策保障,內容豐富而富有新意,請談談文化部將通過哪些具體工作來推動其落實?
孫若風:過去幾年中,文化部、財政部圍繞特色文化產業概念範圍界定、發展趨勢、政策需求開展了大量深入的調查研究,《指導意見》集中體現了我們在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的思考和業界的政策訴求。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推動《指導意見》提出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具體來說要重點做好這樣幾項工作。
一是支持藏羌彜文化產業走廊等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帶發展,加強對地緣相近、文脈相承區域的統籌協調,鼓勵優勢互補、相互促進,推動產業要素有效配置,促進區域特色文化產業協同發展。
二是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示範區、示範鄉鎮建設,建設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產業優勢突出的特色文化產業示範區,建設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特色文化城鎮和鄉村,通過其示範輻射作用,帶動全國範圍內特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三是依托國家文化產業項目服務平臺,面向全國征集具有示範性和帶動性的特色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加強對重點項目的組織、管理、協調、支持和服務。
四是建立特色文化品牌認證和發布機制,支持各地實施“一地(縣、鎮、村)一品”戰略,完善傳統工藝、技藝的認定保護機制,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利用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品牌。
五是建立完善特色文化產業交易和交流合作平臺,具體包括支持特色文化產品參加各類文化產業展會,鼓勵有條件的展會設立特色文化產品展示專區,鼓勵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骨幹企業與地方建立交流合作機制,帶動地方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等等。
中國經濟網記者:《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了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大方向,對於特色文化產業而言,應當如何利用現代創意、設計、科技手段促進其發展?
孫若風: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是國務院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不僅對推動國民經濟轉型升級、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也為文化產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特色文化產業發展中同樣存在創意和設計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低、產業鏈條不完善等問題,因此,《指導意見》把“創意引領,跨界融合”作為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之一,提出要加強創意設計,促進特色文化資源與現代消費需求有效對接,加快特色文化產業與旅遊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產品品質,豐富產品形態,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空間。
在具體行業門類上,提出工藝品業要在保護多樣性和獨特性的基礎上,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促進特色文化元素、傳統工藝技藝與創意設計、現代科技、時代元素相結合;演藝娛樂業要鼓勵內容和形式創新,創作文化內涵豐富、適應市場需求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演藝精品,支持發展集演藝、休閑、旅遊、餐飲、購物等於一體的綜合娛樂設施;文化旅遊業要開發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旅遊產品,促進由單純觀光型向參與式、體驗式等新型業態轉變;特色節慶業要發掘各地傳統節慶文化內涵,提升新興節慶文化品質,形成一批參與度高、影響力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好的節慶品牌;特色展覽業要依托各地文化資源,突出本地特色,實現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要引導特色文化產業與建築、園林、農業、體育、餐飲、服裝、生活日用品等領域融合發展,培育新的產品類型和新興業態。(收藏自27.8.2014中國經濟報)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