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沐清·比較認知詩學的理論建構(中)

拓展詩學研究方法

比較認知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三種,即細讀、實驗和調查(如問卷、訪談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認知詩學的「細讀」並不完全等同於新批評及一般所說的細讀,它強調語言學特別是文體學的語言導引作用和認知分析的必要性與目的性。比如分析簡·奧斯丁小說的人物對話,認知詩學要求借用語言學、文體學等工具去細品、推敲文本給予的線索,進而通過認知分析發掘文本內涵。

這可概括為「語言導入+認知分析」。而比較認知詩學還要進一步進行認知對比:一種是選擇同一文化或文明圈內的作品進行認知對比,比如奧斯丁與蓋斯凱爾夫人,或與喬治·桑小說對話的認知對比。另一種是將其與非同一文化或文明圈內的作品進行認知對比,比如奧斯丁與曹雪芹或楊沫小說對話的認知對比。在研究中,可運用相關認知原理如圖形—背景、概念整合、社會認知等諸多視角,對不同作品的話語數量、分佈、呈現方式、認知喚起結構等進行認知對比分析。

實驗和調查主要是針對「閱讀」,旨在為某種文學活動或文學現象的解釋提供證據。它不是探討文本意蘊,而是對比考察讀者怎樣接受文本、受文本影響、對文本產生何種反應。比如,美國學者娜塔莉·菲利普斯運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究讀者閱讀奧斯丁小說《勸導》時的神經反應,借以探討人們以不同的關注點去閱讀某一文學作品時會出現什麼樣的認知模式。研究表明,當面對一件藝術作品(小說、詩歌、音樂、戲劇、繪畫、電影等)時,我們自身注意力的風格和程度,能夠極大地改變我們對對象的投入,這並不局限在主觀的審美經驗層面,而且也會在認知層面通過獨特的神經活化模式顯示出來(《外國文學研究「認知轉向」評述》)。

除了實驗,比較認知詩學也可以采用調查的方法展開研究。比如,在調查時可運用自由列舉法,讓被試者就一部自己最熟悉的小說,用詞語(而不是句子)任意列出其對小說內容和含義的印象及評價。「自由列舉」是認知研究在進行調查時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比較真實地反映被試者針對特定話題的心智活動。

豐富比較研究類型

比較認知詩學研究有四種主要的「比較」研究類型,同時這也是比較認知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

一是認知詩學各流派、範式間的比較研究。一般所說的認知詩學,指的是以以色列魯文·楚爾和英國彼得·斯托克維爾為代表的「經典」認知詩學或「狹義」認知詩學。實際上,還有更多的文學認知研究沒有被冠以「認知詩學」名義。這類研究比較流行的名稱是「認知文學研究」,以美國為主。斯托克維爾的認知詩學以認知語言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依循文體學傳統,主要屬於形式指向的文本分析,方法上依托細讀,少有實驗和調查;楚爾的認知詩學以心理學和聲學為基礎,側重詩歌節奏和韻律分析,主要目的是探索人類的詩歌能力,即「人類產生詩歌結構並理解其效果的能力」(《走向認知詩學理論》)。相比之下,認知文學研究則主要依托文化、進化理論和神經科學,同時不排除認知語言學、認知心理學等理論方法,研究視域要寬闊得多,既注重細讀,也較多使用了實驗和調查的方法。對這些目的和取向不同、研究方法各異的認知詩學流派進行比較研究,有助於深化對這些流派的理解,更好地借鑒各家之所長,為我所用。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