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太〈媽祖文化在越南的傳播與交流研究〉(3)

(二) 明末清初反清人士移民較大規模地將媽祖信仰文化帶至越南

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時期,「反清復明」運動失敗,一些遺臣及其隨從、家屬等流落到越南成為移民。1671年,廣東雷州人莫玖說服了柬埔寨國王,率部下和反清文人等近千人逃離中國移居到當時還是屬於柬埔寨的河仙地區。

1676年,莫玖逝世,他兒子莫天績繼承父業,繼續在河仙地區開拓發展,不斷擴大所屬土地,使該地區面積達6萬平方公里左右,涵蓋了現今的堅江、薄寮、金甌、溯莊、芹苴等幾個省,他也逐漸成為當地各族群的統領。1715年,莫天績舉事,脫離柬埔寨,投靠了越南阮朝,阮朝封他為崇德侯,統管河仙地區,此後,何仙地區就列入越南的版圖了。

1679年,明朝高雷廉總兵陳上川、副將陳安平和龍門總兵楊彥迪、副將黃進等率部下及追隨的家屬、商販們3000多人,乘百餘艘船出海逃離中國,來到屬於越南南朝阮福瀕勢力范圍的峴港,阮氏王朝收留了他們,並派他們到南部現今是越南同奈省、胡志明市堤岸、前江省美楸地區等地方進行開發。[12]莫玖、莫天績和陳上川、楊彥迪他們所帶的隨從基本上都是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的百姓,他們來到越南中南部地區後,通過捐資在各定居地建廟,開展各類迎神廟會活動,將家鄉護佑自己平安到達越南的媽祖信仰和其他深含儒學價值的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等在越南中南部廣泛傳播及發展開來,使媽祖信仰文化成為當地主流的民間信仰文化。


(三) 清代及民國時期華人移民擴大媽祖信仰文化在越南的傳播

清代康熙中期,「東南靖海」「戡定臺灣」等先後完成,「反清復明」活動基本上消失了,反清勢力逐漸減少了,此類因為政治原因移民越南的人也就逐漸少了。此後,移民越南的華人主要是為了解決生計的經濟原因。乾隆年間,孫士毅率軍討伐越南,然而班師回朝時,「士馬還者不及半」,大部分清兵不願意回去,而是與此時期移居越南的中國商人、礦工等一起「悉為編戶也」。1778年,部分華人向南遷徙,到南部安通河、邊曦河一帶開荒,經過努力,當地的西貢和堤岸逐步發展成為繁華的集鎮,成為南部重要的商業樞紐,也成為華人聚居的地方。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傳統的自然經濟體系受到較大的沖擊,加上太平天國運動對江南地區社會生產帶來的嚴重破壞,老百姓生活日趨困苦。一部分人為了生活,開始向外尋求出路。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清廷被迫允許國人可以自由遷徙,這為許多向海外尋求出路的人提供了方便。

1870年後,法國殖民越南,采取各種措施大力吸引中國勞力來開發越南,中國移居越南的人此後迅速增加,1911年左右華人移民達12萬人,1921年達19.8萬人,1931年為26.7萬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老百姓,約10萬人左右到越南避難。1949年冬,國民黨殘軍3萬多人夾帶大批百姓逃入越南,1953年軍隊撤往臺灣,夾帶的老百姓則多數留在了越南。這各種原因使移民越南的華人迅猛增加,據統計到1951年時全越南有150萬人左右,其中南部地區約有135.7萬人,北部地區有9萬人,中部地區有5.3萬人。[12]

這一時期的華人移民大多還是東南沿海的百姓,大多在老家就是虔誠的媽祖信眾,他們遷居到越南大部分也是從海路前往,他們定居越南後,感念媽祖一路護佑航海平安,順利到達越南,他們在移居地仿制家鄉模樣建立起天后宮,供奉媽祖天后及其他家鄉神靈,感謝媽祖保佑他們平安渡海來到越南;同時為了祈求媽祖繼續保佑他們在異國他鄉平安發財,因此,隨著華人移民數量劇增,媽祖信仰文化這個時期在越南得到更大范圍的傳播與發展。

[12] 邱普艳. 越南华侨社会的形成与发展[J].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2, (1): 82-88. (2)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