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心:虛榮與平凡,旅人的眼睛 (3)

接續東行的路程,天色又轉為灰暗。原本想繞至南島最南端的因弗卡吉爾(Invercargill),計算著時間,卻又擔心行程的奔波反而扼殺了旅遊的心情。但如果直接前往旦尼丁(Dunedin),而少掉了一賭南島東南邊凱特林茲海岸(Catlins Coast)的機會,則又顯得不甘心。畢竟那段以洶湧的大海、茂密的原生林以及無數海洋生物為名的海岸線,對於我這渴望海洋、企盼海豹的人來說,實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幾經考量,最終決定仍往東行,直至東岸的巴克拉薩(Balclutha)後,再轉往南方的拿格特岬(Nugget Point),而後再原路折回並延續前往旦尼丁的路程。

抵達巴克拉薩後不久,前往南方的路程出現兩條不同的叉路,卻又皆指向拿格特岬。大抵上看來,兩條路中,一條像是一般的遊客行駛路線,而另外一條則反而比較像是鄉間小徑。有別於這些天的行駛經驗,直覺地轉入非大眾化的路線,心中也許只是想嘗試著不同的體驗吧。走了一會,第一個感覺是原本在南島行程中便不易看到的車子,這會兒更不用說了。總覺得整條路只有我們一部車,且沿途的路況也較差。從路的兩旁望去,一邊是忽隱忽現的海岸景觀,另一邊則是各種植物錯落的荒野景致。那質樸而不假雕琢的自然景觀,更瀰漫著渺無人煙的氛圍。也許因著那情境之故,竟不自覺地聯想起好幾年前位於台灣海濱的小村落影像。連帶著也憶起紀錄片中所描述的孩童睜著大眼睛,手指著國外旅人而興奮高聲叫喊著:「外國人、外國人」的畫面。而這會兒如果真的巧遇路旁嬉戲的孩童,也許他們的那股好奇心仍會被引發吧!那時,我和若水可就成為「外國人」了!

穿越著一小段一小段的碎石子路,起伏不定的顛簸,卻沒有帶來不適,反而有種自然的親切。看著窗外,眼光停駐在一個靜謐而渺無人跡的海岸,那一剎那有股難以言喻的感覺緩緩地浮上心頭。直覺地下了車,走向海濱。雖然,這幾天下來因著對海豹的渴望,幾度造訪著人煙罕至的海灘。然而,不同於以往的是,這當下,是份偶遇;這地方,是個叫不出名字的海濱;這心情,不同於旅人的尋覓,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淡然的接受。

感受著,眼前這平凡不過的海灘,有著白沙、有著礁岩,海浪拍打著岸邊,波濤聲迴盪在耳際。有別於過往,突然少去了豐富的想像,只是靜靜地、靜靜地看著。海風吹拂,有時強勁、有時溫柔。試著輕輕地把自己放在畫面中。少掉了旅人的敏銳、拋卻了旅人的渴望,只是享受著原不屬於旅人的淡淡的平凡。那當下,沒有所謂該看的畫面、沒有所謂需要記錄的感受、沒有所謂需要滿足的企盼,只有一種隨意的自在。簡單的海洋、簡單的沙灘、簡單的存在。突然覺得也許這會兒的美,美在無法訴說、無法炫耀、無法滿足內心的虛榮。不知名的沙灘、毫無預期的偶遇,在這個異鄉的國度,竟難以自拔地溫潤著平凡的喜悅。

 
回想著旅程的安排,那一本本的旅遊書籍,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人們所稱頌與認可的美景。找尋與選擇的過程,除了一圓內心的想望,或許也牽掛著虛榮的滿足。「到此一遊」的印記,深深地烙印在旅人的腦海中。不論是攝影抑或是書寫,也許旅人最在乎的是如何呈現屬於旅遊地點的種種,以自己的框架。旅人總想發現新奇,弔詭的是,旅人的蹤跡卻總在人聲鼎沸的觀光名勝。找尋與驗證,彷彿成為旅人的恆久課題。然而,如果生命總被束縛在「我曾見過、我曾到過」的思維架構下,其所凸顯的是誇大的自我價值,而非著眼於自然萬物的變化與多采。兩者間的擺盪與差距,難以捉摸、更難以拿捏,孰為重、孰為輕,也許唯有旅人自己才心知肚明吧!

突然覺得,如果出遊變成一種炫耀,那麼旅人的眼睛將難以擺脫虛榮的框限。然則,面對著眾人的關切與羨慕,有時虛榮竟也轉化成旅人的一種責任。對內與對外,虛榮與責任,交錯影響著思維,無怪乎,生命總衍生出許許多多的「該」與「不該」。想想,也許人的複雜早已不經意地開啟了失落的門扉,只是我們尚未覺察到。而這當下,竟因難得的機緣,使我忘卻了旅人的身份,享受著旅人所無法看見的平凡。看著海浪的起落,深刻地感受著:虛榮與平凡,旅人的眼睛訴說著旅程中的種種,卻也不經意地吐露著潛藏於內心的深層渴望。在看見與錯過之間,何妨單純地接受。(…未完待續)(珍藏自 海洋之心部落格

Views: 7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