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第三圓桌會議舉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11日在福建泉州開幕。此次國際研討會以“打造命運共同體,攜手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設三個圓桌會議,議題分別是“海上絲綢之路:價值理念與時代內涵”、“共同建設、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抓住發展新機遇,拓展合作新空間”。

【大會論文摘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李國強: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價值突出體現在4個方面;

第一,它是中國政府以全球視野面向未來的大戰略。這一重大命題的提出,是一項國家戰略決策。既有完整的發展理念,又有與之相配套、相銜接的頂層設計和一攬子具體實施計劃。

第二,它是全面推進內外兼顧、陸海統籌科學理念。通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把中國與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結合在一起;把亞洲和歐洲這兩大經濟體融合在一起、通聯在一起。這兩個方面既是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基礎,也是共同構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目標。

第三,它是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繁榮的“命運共同體”的大戰略。只要秉持“和平友好、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就能克服前進中的障礙,處理好發展中的問題,建立起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第四,它是一個宏大而長期的大戰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面向所有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立足於長期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戰略,它具有突出的開放性、靈活性和漸進性特征。隨著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將給沿線各國各地區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帶來更多發展紅利、帶來更多美好願景,這一偉大戰略的價值將不斷得以顯現。

羊城晚報社副總編輯孫愛群:文化認同是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核心要素,應充分發揮文化交流的引領作用。習近平主席指出,媒體要抓住歷史性機遇,充分發揮新聞宣傳在交流交融中的獨特作用。

2014年6月至10月,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和廣東廣播電視臺三家廣東省級媒體啟動了“探訪海上絲綢之路”海外聯合報道,分赴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歐洲的十幾個國家進行實地采訪,全景式探訪廣東、中國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的歷史往來、經貿合作、民間交流、今日新象和未來展望。

在采訪中我們發現,絢麗多彩的嶺南文化在沿線各國傳播早、紮根深,開放包容、務實創新、實利重商的文化特質得到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認同。廣東具有與沿線各國文化共通、價值認同的獨特人文優勢,還有血脈相連的僑胞優勢,可借此擴大經貿、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全方位交流合作。

筆者認為,主流媒體通過積極主動發揮好宣傳報道、輿論引導和智力支撐作用,將有力地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廣東“探訪海上絲綢之路”海外聯合報道,正是文化國際傳播助建海上絲路的良好範例,並以此為樣本進行剖析。

華僑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副院長許培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本質上是連接各國和地區的全球化經濟網絡。泉州市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就是要努力成為“海絲”重要的中心節點城市。為此,要發揮華僑華人和“海絲”歷史文化的獨特優勢,重點面向東南亞,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貿文化合作交流示範區。

具體而言,要充分發揮華僑華人尤其是華商在參與建設、協助公關、輿論宣傳等方面的獨特作用,以“僑”為渠道,織就市場營銷網絡;以“僑”為中介,實施“走出去”戰略;以“僑”為夥伴,助力互聯互通;要發揮泉州貫通海上和海外的特色和優勢,成為新絲路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經貿合作的前沿平臺、人文交流的重要紐帶,即加快泉州港建設、推進港口合作、拓展 “海絲”航空網,建設海上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建設輕紡鞋服境外工業園、推進石材產業園海外布局、推動海外交通物流投資,打造“海絲”生產價值鏈;實施“海絲”服務貿易促進工程、“海絲”經貿深度拓展工程、建設“海絲”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打造“海絲”經貿合作的前沿平臺;籌劃“海絲”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展示“世界多元文化”,形成“海絲”文化合作窗口,織就“海絲”文化交流的紐帶。

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世界經濟與世界政治系教授,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東亞與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亞歷山大·盧金:俄羅斯以極大的興趣關注著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由於地理位置相距甚遠,俄羅斯並不能像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那樣大規模直接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但俄歡迎中國為促進亞太地區和南亞各國經濟發展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在這一點上,俄羅斯與中國的戰略利益相符。

我們相信經濟發展會促進上述地區各國的穩定,而穩定有助於俄羅斯發展與這些國家的互利關系。同時,俄羅斯也樂於看到南亞及東南亞地區所存在的矛盾沖突能夠和平解決。如中國所倡導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利於實現這一目標,俄方願強有力地支持這一倡議。

新加坡華源會會長王泉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戰略構想,對凝聚海外華僑華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時代信息濃厚、全時空、信息化的新的絲綢之路,而且還是一條互利共贏、友好合作的現代絲綢之路。

中國近年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令海內外中華兒女倍感驕傲,海外華僑華人將全力支持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祖國有我們熟悉的親人、朋友,中國的貿易投資環境現在變得越來越友好,我們看到了中國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支持華僑華人回國投資的熱情。

東南亞地區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和重要組成部分,新加坡作為東南亞最大港口,也是最先響應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東盟國家之一。相信這一構想不僅可以深化兩國經濟合作,增加文化、情感交流,更是兩國人民的共同福祉,共享和平穩定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大好形勢。新中兩國大力支持民間的貿易合作,我們也很受惠,希望兩國能出臺更多惠利投資者的政策,吸引更多優秀的投資者。作為新加坡最大的新移民華人社團華源會的主席,我們一直致力於促進中新兩國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積極地為中國與新加坡多領域的合作牽線搭橋。

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中國將通過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充分利用各經濟體的比較優勢推動海外合作成本最小化,促進區域間資源的合理配置,帶動區域間貿易活動的增長和更廣泛的區域合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重點,為中國電力企業提供了開拓國際業務,促進自身發展的巨大機遇。

發展國際業務是中國電力企業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主動參與國際競爭、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轉方式、調結構、增效益,創建國際一流能源企業的內在要求。海上絲綢之路將依托沿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對沿線貿易和生產要素進行優化配置,從而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電力企業需要充分把握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這一歷史機遇,增強自身實力,通過提升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實施對標管理,加強人才培養,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境外投融資業務等一系列舉措提高資本運營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拓展國際經濟基礎合作新空間,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

福建師範大學閩臺區域研究中心主任謝必震: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歷程,給我們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諸多的啟迪。“海舟以福建為上”,強調科技力量的重要;“海者,閩人之田也”,說明海洋經濟的重要性。鄭和七下西洋,顯示了海洋強國所具備的三種實力:雄厚的經濟實力、強盛的軍事實力和絕對的文化實力。

回顧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歷史,使我們認識到,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外諸國的參與和支持不可或缺。就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而言,華僑華人既是開創者,又是建設者。過去是這樣,現在依然如此。在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過程中,僑力資源將是重要的依托。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需要中國人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人民的“共同營造”。“海”不是天塹,不是屏障;“海”是“紐帶”“橋梁”,是中國與世界各國交往的通道。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需要我們開辟新的通道,通過“海”去連接世界,去探索未來。

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海上絲綢之路與絲路申遺或海上航路是交叉但不盡相同的概念。申遺重在文化遺產的遺存與保護,航路重在海上客貨運輸的可能性與可行性。海上絲綢之路是從陸上絲綢之路引申或拓展出來的概念,是一個綜合文化和經濟的社會概念。

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有著直接的互動關系,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以繁盛時期的宋元海上絲綢之路為例,當時中國輸出的主要是絲綢、瓷器、茶葉、香料、手工藝品等特色文化產品。這些產品既體現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差異、經濟水平,又通過貿易形式實現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與經貿合作。

今天中國領導人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是一項重大國策,包含著傳承歷史遺產、開展文明互鑒、實現經貿合作、創新世界秩序等多方面內容。從歷史上的南洋、西洋、東洋,到習近平主席2014年10月指出的澳大利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所有海洋所環繞的大陸都是今天海上絲綢之路的拓展空間。

在新的時空背景下,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成中華文化復興的創新未來之路,特色文化產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議在國務院的統一協調下,建立七省聯動機制,編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從戰略和實踐兩個層面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和節點城市的特色文化產業。

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心,處於交通網絡的交匯點,與柬老緬越及中國的陸上交通網絡貫通,是“陸上東盟”國家和“海上東盟”國家的連接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將進一步鞏固泰國區域中心的位置。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宏偉戰略將加強東南亞各國與中國的經濟聯系。然而,21世紀絲綢之路不應僅僅是商貿之旅,更應是傳播知識技能及文化交流之友誼之旅。21世紀絲綢之路的建設必將促進沿路各國的經貿合作,改善民生,和平共處,提高生活福祉,加強教科文衛領域的交流。2013年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泰國,與泰國政府簽署了中泰高鐵聯合研究中心、共建中泰遙感衛星數據共享與服務平臺、共建中泰技術轉移中心、開展中泰青年科學家交流等四個項目合作協議。這些協議的簽署在泰國社會引起巨大良好反響。

21世紀絲綢之路以及中國在中南半島將增加中國在本區域的影響力,這無疑會引起一些國家特別是日美等國的猜疑和戒備。鑒於泰國和中國日本美國皆保持密切關系,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泰國為支點可相對減少其敏感性,避免美日對中國產生戰略性誤判。泰國政府已多次表示對中國倡議的21世紀絲綢之路的響應和支持。泰中兩國在21世紀絲綢之路的發展合作在經濟利益及各個方面上的互利共贏將成為一良好榜樣,以促進其它國家積極參與此宏偉計劃。

泰國是中國企業進入東盟市場的門戶,可成為中國企業的生產基地和向東盟分銷的門戶。作為21世紀絲綢之路的一重要配套工程,中國政府雄心勃勃的高鐵計劃將以泰國為中心樞紐,進一步延伸至中南半島各國。泰國具備地理位置優勢,可作為面向柬老緬越的商品生產和集散基地,特別是依賴生產技術和熟練工人和的產業,泰國仍然比中南半島的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較有優勢。

創建於1945年6月8日, 開泰銀行(前泰華農民銀行)截至2013年底的資產總額達到700億美元,自1975年起在泰國證交所掛牌交易。

2014年11月,在開泰銀行的倡議下,來自東盟和中國、日本和韓國的36家銀行在曼谷簽訂了《曼谷宣言》,旨在從建立“快贏”機制出發,促進跨境業務往來;建立跨國合作機制,加速開發多樣化金融解決方案;通過東盟聯合互聯互通,建立有機整合的、有深度的、有流動性的、可持續的金融發展道路;通過無縫聯接標準金融及非金融合作,增強客戶服務滿足感。通過踐行曼谷宣言,東盟及合作夥伴區域內銀行如開泰銀行可在常規流程下,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並利用新增的本地經驗在與國際銀行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作為一家本區域的大型銀行,開泰銀行充分了解本區域內不同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差異與融合,針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我們制訂了一整套長期戰略業務發展規劃,為泰國成功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戰略宏圖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閩南師範大學講師蘇惠蘋:隆慶初年,明朝政府開始實行有限制地部分開放海禁的政策,月港成為明中葉之後唯一合法的對外貿易港口,逐漸享有“天子南庫”的盛譽。1571年,西班牙人占領菲律賓,開始了從呂宋到美洲阿卡普爾科港的壟斷貿易,並與月港海商發生了聯系。明末清前期,月港出洋人數在族譜中留下的印記遠遠超過之前,這一現象是當時閩南海洋社會老百姓生計模式的新轉向,體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特征。

新華網副總編輯劉加文:當前,中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多個領域都在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提高開放水平,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順應時代潮流之舉,將為中國謀劃全球經濟布局提供新的契機,助推中國爭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時,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將為中國和沿線國家帶來重大歷史機遇,通過互聯互通和全方位合作,最終形成覆蓋數十億人口的共同市場,最終實現和諧相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戰略目標,讓中國夢、亞太夢和世界夢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接軌和交融。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國家層面的重大戰略決策,對媒體而言也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作為主流媒體,應發揮好信息傳播的載體作用,搭建文化交流的橋梁,宣傳好、報道好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充分發揮輿論引導的作用,提供智力支撐,成為真正建設性的力量。媒體自身的發展也應有機地融入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中,促進自身的發展。

新華網經過多年發展積澱,在互聯網領域積累建構了權威、公信的品牌形象,在重大新聞、突發事件報道、權威信息發布方面形成了對其他新聞網站的絕對優勢。新華網將依托在PC端和移動端的傳播優勢,充分利用其多語種的國際傳播架構,及時全面報道其中的的重要工作部署和取得的重要成果,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政府部門、企業單位搭建傳播平臺和資訊平臺。

新華網將推出大型系列訪談,從經濟建設、旅遊發展、文化遺產等方面出發訪談各界人士,共同探討如何把握一路一帶發展機遇;將推出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大型互動集成專題,開展大型網絡評選“絲路明珠”,新華網將會同新華社海外分社一道做好中國企業的智力支撐後盾。新華網的國別頻道、海外分網,將統籌報道資源,形成合力,做好對絲路沿線各國的投資政策解讀,對海外當地勞資關系、環境保護條件、如何處理社區關系、怎麼跟政府打交道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

中共泉州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劉曙慶發表演講: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並因大量移居東南亞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而成為著名僑鄉。華僑華人成為當代泉州崛起的有力支撐,他們在熱心公益的同時,還啟蒙泉州民營經濟的發育,促進“泉州模式”的形成。成長起來的泉州企業,也進一步借著“僑”的淵源和優勢大膽“走出去”,“僑”“商”成為泉州的特色和優勢。

南部非洲華僑華人工商聯合總會會長莊斌官發表演講: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要求更加註重“高水平引進來”和“大規模走出去”相結合,必然離不開“僑”和“商”的廣泛支持和參與,泉州將發揮重要的先行示範作用。一方面,以僑為橋,加大引商、引資、引智力度,深化經貿投資、基礎設施、金融及人員往來等領域合作;另一方面,借助海外僑胞的力量,加快民營企業、閩南文化大規模“走出去”,不斷提高泉州產品競爭力、品牌知名度和文化軟實力。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還要從政府層面做好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因勢利導,包括加快轉變或優化政績導向,搭建高效的服務交流平臺,營造規範、透明、高效的營商環境,以構建長期穩定、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習近平主席2013年訪問東盟國家時提出的具有偉大戰略意義的構想。而習近平主席基於歷史的認識,高瞻遠矚,提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與東盟等國家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為中國與東盟國家乃至於本地區人民的福祉構築宏偉的藍圖。

泉州做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泉州在1087年就開始進行海上貿易,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裏,開創了一個以中國經濟主導國際貿易的“泉州時代”,是海上絲綢之路高峰時期的東方第一大港。更為重要的是,泉州擁有超級深水良港。隨著福建自貿區的設立,許多稅收的降低,通關的便利,泉州更有機會成為中轉港。

據最新統計,福建籍海外僑胞達到1580萬,而處在海上絲綢經濟帶的東南亞一帶,就有700多萬的泉州籍華僑。如何進一步發揮眾多海外僑胞的作用,對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政府部門應加大對海上絲綢之路的宣傳力度,讓海外僑胞成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如何實現國家和民間商業力量的有機結合,也是一個值得商討的議題。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僅對中國的經濟改革、產業升級創新、資源有效配置產生強大推力,同時將對人才、技術、資金等交流都將得到更大拓展,而且將帶動沿線國家的經濟繁榮,也將推動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合作向心力,實現真正的互惠互利共贏的局面。並且將增強中國的周邊國家戰略安全,建設一個長治久安的繁榮中國。

天津聚龍集團黨委副書記孫衛軍:天津聚龍集團是一家以食用油脂為主業的民營企業集團,進入油脂行業20多年來,始終以“走出去,做成功農業企業”為願景,致力於將企業發展小戰略與國家發展大戰略相結合,率先“走出去”到東南亞規模性建設油棕作物種植基地,果斷啟動企業國際化進程,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 形成了集油料作物種植、油脂加工、港口物流、糧油貿易、油脂產品研發、品牌包裝油推廣與糧油產業金融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的棕櫚油產業鏈,實現了全產業鏈經營的新跨越,成功探索出一條民營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新路。

在企業國際化進程中,聚龍集團創新經營理論,增強全球視野,主動向世界級油脂龍頭企業看齊,搶抓“走出去”戰略機遇,同時,大膽吸引和啟用不同國籍和文化背景的優秀人才擔當重任,不斷加強外籍員工的教育培訓,打造國際化經營管理團隊,努力為企業國際化發展打牢國際化的人力資源基礎。

目前,企業的海外事業觸角已經延伸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利比裏亞、加納、喀麥隆、肯尼亞、南非等8個國家。面向未來,聚龍將繼續深耕東南亞油棕作物基地 ,開發非洲油棕作物基地、糧食作物基地,布局南美大豆油脂油料基地,積極布局大西洋兩岸,搭建亞太、非洲、美洲三大平臺。

同時,以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為契機,正在著手整合企業在印尼的各類資源,抓緊建設楠榜港國際物流(碼頭)中心,促進政策溝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到印尼進行投資和發展,切實維護好中國和印尼兩國的戰略利益和經濟利益,與印尼企業一道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華僑大學副教授駱文偉:文化線路作為一種全新的遺產概念,為“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遺產保護帶來了新理念和重要的啟示。“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遺產保護應堅持保護第一、合理開發、樹立整體性理念、喚醒公眾參與意識、建構共生理念等原則。(2015-02-12 中國網)

Views: 7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