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陳明發 2012 《上街去安慰空肚子》
我上街去安慰空肚子
攤販在吆賣現炒的口號
有的金漆寫在塑胶板上
有的仿金属嵌于合成物
我問道
保用期多長
大家说
只要東西能脱手
什麼都不是問題
我再問道
保用期多長
大家说
只要我們在這裡
什麼都不是問題
我再三問道
保用期多長
大家說
你不是来捣亂的
就是不懂得什麼是公義
(12.7.2012)
(Photo Affection:Piano Thing by Vincent Bourilhon, https://www.facebook.com/Bourilhon,
http://www.vincent-bourilhon.com)
Tags:
Albums: “大象無形” 設計故事館
Comment
工匠精神
以中法傳統手工藝的當代創新為主線,本次展覽具象闡釋了中法當代“匠人精神”。展覽所邀請的藝術家,他們的技藝或源於家族傳承,或師從名門,都有著數十年的積累和磨礪,承得技藝精髓。而與此同時又都以其大膽創新而成為各自領域的時代翹楚,他們的作品或於工藝、或於形制、或於材料,自覺融入當代的氣息,因此既具有傳統的根基,又帶有當代的審美,由此呈現傳統手工藝的當代活性。
朱炳仁 千浪卷雪系列 140×35×65cm 铜 2018年
展覽共分為五個單元,以中法手工藝術家作品共存一個空間的展陳形式,分置於各單元之中,為對話營造空間:
第一單元為“大美日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材料,藝術家的雙手賦予他們生命,使之搖身一變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第二單元為“重塑空間”,大師級工匠們打破了藝術品與功能性物品之間的藩籬,創造出具有無限可能性的新領域。第三單元“對話五行”中,大師們還與自然界的基本元素建立了有啟發性的對話:水與雨,氣和風,火與太陽,大地和粘土。第四單元為“造法自然”,自然是許多精美工藝品的核心,也是無論羽毛、皮革雕塑家、稻草鑲嵌藝術家,或者木制家具大師作品中最重要的靈感來源。通過與大自然的親密對話,他們創造了一個充滿魅力、情感和幻想的世界。
第五單元名為“平面洞天”。在此單元中,藝術家們以不同的方式和視角賦予雕刻、印刷以新的生命。從浮雕紙張到照片凹版術,從紋章雕刻到手工墻紙,從木版水印到傳拓,藝術家們正在重新審視古老的技術,將它們應用於新的主張,在全新的緯度中,為參觀者提供新的藝術體驗。
參展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徽州漆器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甘而可表示:“身為藝術家,不論國籍,我們的使命就是要通過分享讓傳統文化得以永恒的延續下去。希望藉由此次展覽,觀者可以聚焦作品當中的激情與人類共通的情感。
此外更加呼籲全社會對於工匠這一‘瀕危物種’的保護。”
中法文化交流
2019年正值中法建交55周年。展覽開幕式上,法國駐華大使黎想表示,沒有文化的對話交流,就沒有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沒有文化多樣性,就沒有創作上的自由,所以法中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會為世界文化融通起到重要的作用。
1906年,法國仁愛會來浙江海門(今臺州)天主教堂傳教,向教堂的女教徒和孤兒傳授西方的“雕鏤”和“抽紗”技藝,俗稱“天主堂花”。“‘天主堂花’與我們本地傳統手工刺繡融合,逐漸形成了具有本地域文化特色的臺州刺繡,可以說是見證了早期中法手工藝文化的交流。”臺州刺繡第三代傳承人林霞告訴記者,“一般的刺繡是在布料上做加法,而臺繡是在面料上既做加法也做減法。我希望用現代語言和現代的手法表現傳統手工藝,讓古老技藝煥發新的活力。”
作為此次展覽法方的設計師,Lina Gohtmeh表示展覽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她剛剛參觀過的故宮。“一進門的展廳墻壁顏色就是故宮紅墻的顏色,我希望觀眾像逛故宮一樣,每經過一道門都會有非常不同的感受,發現不同的驚喜。”
不僅法方設計師以中國元素為靈感,此次參展的法國一些手工藝大師的作品本身和中國就有著深厚的淵源,已經有了自己的中國故事、中國情懷,甚至對有的藝術家來說,他們的藝術創作就是從中國元素開始的。
王健 腰扇 扇长:48cm 扇面直径:27cm
彼得羅·賽彌內利(Pietro Seminelli)是一位經過專業訓練的細木工和室內設計師,2006年榮獲法國藝術大師稱號。偶然在法國的一次展覽中,他看到了中國苗族的傳統服飾,深深地為其褶襇工藝所癡迷。之後,他率先將該技藝應用到高級時裝設計、室內設計及藝術領域。“我覺得我和苗族服飾有一種緣分,看到的第一眼就被迷住了。我特別想去中國貴州親眼看看苗族婦女是如何織就這樣美麗的華服的。這次我帶來的幾件作品,都是要向貴州苗族婦女致敬的。”
法國“藝術大師”希爾萬·勒岡(Sylvain Le Guen)和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制扇技藝)傳承人王健都帶來各自的扇子作品。勒岡10歲時就制作了人生的第一把扇子,從此癡迷於折扇的歷史及其象征意義。而王健1981年進入蘇州扇廠,拜師學習制作文人扇。“勒岡的作品非常有視覺衝擊力,且造型材質多樣,非常跳脫。”王健如此評價法國同行的作品。“他(王建)的作品有著非常古老的歷史,考究的工藝,無疑是世界上最精美的扇子之一,給了我很多啟發。”勒岡如此評價中國同行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佈展過程中,法方藝術家都來到了中國,來佈置自己的作品,同時也想借此機會與中國的同行交流互鑒。(本報道未署名圖片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提供2019-02-14 人民畫報)
〈美學與審美〉不管是從其近代産生的深層背景看,還是從其存在的價值意義看,(審)美學——尤其是作爲基礎理論學科的(審)美學概念連同其研究內容,本質上不只是普通意義上的一門知識學問或科學,更是對近現代人的一種現代性反思意識的獨特表達,是人看待自身、自然與社會的一種獨特視角。正如有學者指出的:“作爲感性生存論的審美問題實際定位於哲學家和詩人們面臨現代型社會形態的困境時所思慮的種種難題。從這種意義上説,‘美學’不是一門文藝學問(甚至不是一門哲學的分支學科),而是身臨現代型社會困境時的一種生存態度。……審美(感性)形態涉及個體生存意義的救護。”(21)因而,人們研究或學習(審)美學的根本旨意不是創造或掌握一種關於審美與美的實用基礎知識,而是要以人的感性的情感領域爲獨特視角,來理解人的感性生存的可能性及其人文本體意義,並在現實生活活動中獲得對審美活動及人生審美意義的深刻認識與自覺回應。或許也正是在此意義上,(審)美學才作爲一門哲學性的學科或哲學分支學科在哲學內部獲得了自己的獨立地位,並像哲學、倫理學、宗教學一樣成爲一門不同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人文學科。(摘自杜學敏〈美學:概念與學科——“美學”面面觀〉;原載《人文雜志》2007年6期。)
註释:(21)劉小楓主編:《現代性中的審美精神:經典美學文選》,學林出版社,1997年,“編者前言”第1-2頁。
(Source: In A Perfect World)
Looking at the Malay World Through Textiles – The Azah Aziz Collection
When we talk about the Malay World, we often think of the Malays living predominantly in Malaysia, Indonesia, Brunei and Singapore who speak Malay and live a Malay based culture, tradition, and lifestyle. What do textiles tell us about the Malay world? Is it a different Malay world than we imagine?
When we look at the map of the Malay world, do we think of the Malay world when we see Flores, Sumba, Maluku and Banjarmasin? What about Visayan, Luzon and Mindanao? The Malay race has also been recorded living in Taiwan and Madagascar.Recently, we had the privilege of accessing a textile collection of a well-known champion of Malay culture, the late Azah Aziz. The bulk of the textile collection is currently at Muzium Seni Asia or Museum of Asian Art.
Whilst the Asian Art Museum is loca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Malaya, Kuala Lumpur, historically, it began life as a museum in 1955 as the University of Malaya Art Museum in Singapore. The late Royal Professor Dr. Ungku Aziz (who is married to Azah Aziz) as Vice Chancellor expanded the museum after 1963 when Malaysia was separated from Singapore. William Young Willett became the first Museum Director in 1973 and curated the museum collection for the next 10 years. The museum is now home to over 7000 artifacts from Asia including textiles, ceramics, stone sculptures and it claims to have the world’s largest collection of water vessels. (https://senijari.wordpress.com)
‘Alam Melayu’ Map ( courtesy of the Islamic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website)
視覺藝術文創:劉冰雪·視覺傳達藝術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作用表現研究
摘要:中國的文創產品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青銅器、絲綢製品、陶瓷等等。這些具有時代意義的產品代表了當時人們的民俗民風、文化認知和宗教信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文創產品在今天得到系統化的總結,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口號下,文創產品邁入大眾的視野,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文創產品的設計代表了其藝術價值,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對文創產品的藝術表現有著更高的要求。
相對於其他商品而言,文化創意產品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從一定程度上來看成功的文創產品是會說話的,它需要彰顯其內涵。當今人們的審美要求逐漸提高,一件文創產品如何能抓住大眾的視野成為設計者所要關心的問題。視覺傳達的出現為文創產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促進了產品發展。本文對視覺傳達藝術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作用表現進行簡單探討,並用具體案例加以證實。
一、文創藝術設計基本概況
雖然中國的文創產品起源較早,但真正將其作為系統的項目,也不過短短三十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展覽會掀起了一股文創產品熱潮,企業家、投資商、設計師將目光聚集到文創產品。與普通商品區別較大的是文創產品具有文創藝術設計,文創藝術設計賦予了商品文化價值。文創藝術設計彰顯了產品的內涵,提升了品牌價值,引發了受眾的情感共鳴,其商品價值也自然得以升華。
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文創產品,同樣也出現一大批缺乏藝術價值的產品,這是由於設計人員的理解過於淺顯,文創產品缺乏藝術表現,文創設計未結合意境和內涵,只是將圖形印刷在產品上,難以表達藝術價值。
同時市面上的部分文創產品缺乏新意,從外觀、圖樣、包裝來看,換湯不換藥。觀眾在擁有同樣性質的產品後,斷然不會有二次購買的想法。還有一類文創產品,極具藝術感,卻忽略其作為一個商品的本質,致使設計感與實用性之間出現斷層,商品成為純粹的「工藝品」。
二、視覺傳達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作用
視覺傳達通過運用視覺符號,為物品打上「標簽」,以文字、圖像等為載體傳遞產品的藝術內涵。由此可見,視覺傳達為文創產品的表達提供了創新思路與表達形式。視覺傳達的範圍較廣,廣告、標誌、文字、圖像、包裝等都屬於視覺傳達,同時這些範疇貫穿了文創產品從設計到宣傳到出廠直至最後售出。視覺傳達通過確定產品要素、文化要素,對其進行創意性發揮,視覺傳達設計不但要體現產品所要體現的內涵,還要根據產品屬性、購買人群進行分析,與消費者達成美感、情感上的共鳴,真正讓大眾能領悟、理解文創產品的文化、藝術價值。因此,視覺傳達在文創產品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文化內涵、產品推廣等方面。
三、視覺傳達藝術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表現
視覺傳達藝術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表現決定了產品的自身價值,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對產品精神深入地思考:產品的呈現形式是什麽?產品的屬性是什麽?應當賦予怎樣的藝術形式?產品受眾群體的喜好是什麽?應真正從人文、地理、民族精神、社會風貌等形式上將文創產品發揚出去,使產品具有其獨特的視覺藝術語言。文創產品視覺傳達的表現形式與藝術品、藝術設計存在差異,它不僅僅是字、畫的體現,其注重的是視覺符號的象征意義以及與產品之間的和諧,是基於視覺傳達藝術的基礎上表達其獨特的魅力。
比如圖畫,不同地區、領域又具有其文創產品,圖畫需要體現出其獨特之處,如何利用圖騰、圖形表達其人文藝術性質,而不是簡單的圖像印刷。設計師需要對文化進行提煉、拆解,將抽象的文化靈動地表達出來,結合色彩、產品的材質肌理,綜合實現產品的文化美、藝術美、和諧美。視覺傳達是對文創產品的藝術處理方式,表達產品思想,引起受眾共鳴,傳遞信息內涵,因此文創產品設計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視覺傳達藝術在其中的表現。
四、視覺傳達藝術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成功案例
「熊本熊」是熊本縣的標誌性形象,也是城市經營文化品牌的一個成功案例。該形象由水野學、小山薰堂設計,為突出熊本縣特色,水野學選擇以黑色為主調,並用紅色腮紅點綴突出熊本縣「火之國」(下圖)的稱號,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以「熊本熊是真實存在的角色」為出發點。因此熊本熊的行為舉止也經過精細設計,使其具有與其他吉祥物截然不同的特色,熊本熊一經推出便火爆網絡。從2011年至2013年,熊本熊為熊本縣帶來約1244億日元的經濟收益,申請授權的商品已達到兩萬餘件。
成功的文創產品須將其藝術文化屬性與產品完美融合,因此藝術設計是文創產品的關鍵。視覺傳達藝術通過對文化內涵的深度理解,利用符號將文化具象化,體現其豐富多彩、多元化的藝術價值。
延續閱讀 》
習近平:讓文物活起來
紅木文化:從「做家具」到「做文化」
伊玹的博客·北歐現代家具的符號學特征
從符號學的角度談現代家具設計
參考文獻:
[1]褚玥瑩, 盧宗業. 吳海波. 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廣西地域特色與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融合的探索——以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為例[J]. 美術教育研究,2017(13).
[2]聶宏偉. 文化創意產業對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改革的影響——評《視覺傳達設計》[J].中國教育學刊,2017(12).
[3]熊強.基於鄉村旅遊文創產業發展下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改革的分析——以農業院校為例[J].藝術品鑒,2018(30).
(作者簡介:劉冰雪,女,本科在讀,江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2020年6期)
基督山女伯爵的廣播《藝術治療》
有一回大家坐在一起討論藝術治療的時候,朋友提到自己的經歷。她受男朋友的冷暴力和劈腿後分手,陷入抑郁狀態,後來她去看了艾·甘漢的《輪》,舞劇的最後是公主刺死了負心人。觀眾起立一直一直鼓掌,她就一直一直哭。之後她就從那渾渾噩噩的兩年裏走了出來。
根據精神分析的理論,抑郁是因為轉向自身。你的巨大的憤怒無法向他人直接表達,害怕會遭到報復或者被拋棄,所以將憤怒調轉方向,朝向自己。
而各種形式的藝術相當於一個安全的空間,你可以在這個空間裏將你的攻擊性表達出來而不用擔心遭到來自現實的報復或者傷害。攻擊性被藝術的空間所承接和轉化,最後在重新將一個已經被轉化過好的東西返回到你的內心世界。
我的朋友後來和我說,在那2年裏,她有一個念頭就是想一刀刺死他,讓他知道她有多痛苦,但這個念頭出來的時候她就覺得自己好可怕是不是瘋了,直到故事裏的公主殺了負心人這樣的場面被昭昭演繹在眾人面前,她意識到原來她的憤怒和攻擊性是合理的,是可以被接納的,也就是那一刻,在她的心裏,她的那把刀終於刺向了前男友。憤怒和攻擊性得以釋放。
它讓你可以在想象層面幹任何事情,哪怕是可怕至極的事情,不讓你摧毀自己,我想這便是藝術的「有用」之處吧。(基督山女伯爵的廣播2021-11-27 豆瓣)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