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阿頓(Aten)在埃及神話裏,是太陽神的一種,是宇宙的創造者。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在埃及宗教中引入了阿頓神,並藉此開展一場崇拜唯一阿頓神的一神教宗教改革。但是這場改革過於激烈,不符合民情,以失敗告終。與其他埃及神祇不同,阿頓沒有人形,而是太陽。阿頓有時被視為拉神的另一種型態。
(Photo:Pharaoh Akhenaten and his family adoring the Aten, second from the left is Meritaten who was the daughter of Akhenaten. Source: Wikipedia)
Tags:
Albums: 埃及·亡靈書 The Book of the Dead:Papyrus du Ani
Comment
拜倫《贈伊涅茲》
1
切莫對著我愁容笑微微,
哎!我不能以笑容相迎;
但願上帝保佑你永不掉淚,
或者永不突然哭泣傷心。
2
你不是想明了,是什麽苦惱,
在把我的歡樂與青春腐蝕?
但不知你可願意知道,
這苦痛連你也難幫我療治?
3
既不是愛,也不是恨,
更非卑微的野心難實現;
使我對自己的現狀感到可憎,
並且拋棄我往昔之所戀:
4
而是從耳聞、目睹和經歷
產生了厭倦的心情:
美人再不能使我感到欣喜;
你的眸子也不能使我出神。
5
像傳說中希伯來漂泊者的憂郁,
那是注定的命運,無法脫離,
他不願窺探黑暗的地獄,
又不能希望在死以前得到安息。
6
往哪兒逃,能擺脫身內的不幸,
即使漂流到越來越遙遠的地方,
不論逃到哪里,它還是纏身,
這毒害著生命的惡魔似的思想。
7
然而人們還在虛假的歡樂里沈湎,
我所厭絕的他們都感到夠味;
呵!願他們在好夢里多留幾天,
總不要像我般蘇醒夢回!
8
命運要我去流浪的地方還不少,
去時還帶著多少可嘆的記憶;
但我唯一的慰藉是我知道:
最不幸的遭遇也不足為奇。
9
什麽是最不幸?何必問到底,
發慈悲不要再探究竟;
笑吧——不要把帷幕硬拉起,
將男人心底的地獄看分明。
楊熙齡譯
拜倫《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第一章節選
九二
啊!最早相識、最受尊敬的朋友!
我心里雖然再沒有人比你更值得憶念!
雖然在這輩子永無重逢的時候,
但願你別拒絕在夢中和我相見!
然而曙光會悄悄地使我淚痕滿面,
當我從夢中醒來,重感到現實的慘酷;
而幻想卻要常常盤旋在你的墓邊,
知道我脆弱的身軀也回返泥土,
那時候,逝者和傷逝者就一起在地下相處。
楊熙齡譯
拜倫《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續第二章節選——親人的喪失九
你也在那兒了!你的生命和愛情,
都消逝了,我的愛和生活也陷於絕望;
你的形影在我心頭縈繞,記憶猶新,
教我怎麽能承認你已經真的死亡?
好吧——我們會重逢,我將這樣夢想,
用這個想像來填補我空虛的心底:
只要還留下絲毫記憶,在重逢的時光,
不論我的命運如何,只要你魂魄安謐,
這在我就等於得到莫大的幸福、莫大的慰藉!
二三
我們會默默地追念,當夜深人靜,
自己曾經愛過,盡管這愛情已一去不返;
心兒孤獨地傷悼著受了打擊的熱情,
雖然形單影只,仍懷念著過去的侶伴。
少年的愛和歡欣已逝而青春未完,
人誰願意就這此平白地老去呢?哎,
倘使本是水乳交融的靈魂彼此離散,
在死來臨之前,生也沒有多大意味!
誰不願意重做少年呢?呵,快樂又幸福的年歲!
二五
坐在山石上冥想,對著山巒與河流;
用緩緩的步子探訪那陰暗的森林,
那里居住著不受人管轄的野獸,
人跡不至,或者是難得有人通行;
攀登那無人知曉、無路可循的山嶺,
那上面有不需要人來飼養的獸類;
徘徊在懸崖和瀑布旁,獨自一人;
這並不孤獨,而是跟嫵媚的自然相會,
她把豐富寶藏攤開在你眼前,讓你細細玩味。
楊熙齡譯
拜倫《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續第二章節選——親人的喪失九八
等待老年的最大的傷痛是什麽?
是什麽把額上的皺紋烙得最深?
那是看著每個親人從生命冊中抹掉,
像我現在這樣,在世間煢煢獨存。
呵,讓我在“懲罰者”之前低低垂下頭,
為被分開的心,為已毀的希望默哀;
流逝吧,虛妄的歲月!你盡可不再憂愁,
因為時間已帶走了一切我心之所愛,
並且以暮年的災厄腐蝕了我以往的年代。
查良錚譯
拜倫《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續第三章節選一
可愛的孩子,你的臉可像你媽媽?
上次相見,你天真的藍眼珠含著笑,
我的家庭和心靈的獨養女兒,艾達!
然後分手了,——可不像這一遭,
那時還有希望。——
猛然間我才驚覺:
周圍已是起伏的海浪,風在唏噓;
我走了;漂泊到哪兒,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那海岸已經在我眼前隱去,
阿爾比溫是再也不能使我歡欣,或者使我憂郁。
二
又到了海上!又一次以海為家!
我歡迎你,歡迎你,吼叫的波浪!
我身下的洶湧的海潮像識主的駿馬;
快把我送走,不論送往什麽地方,
雖然那緊張的桅桿要像蘆葦般搖晃,
雖然破裂的帆篷會在大風中亂飄,
然而我還是不得不流浪去他鄉,
因為我像從岩石上掉下的一棵草,
將在海洋上漂泊,不管風暴多兇,浪頭多麽高。
三
在青春的黃金時代,我曾歌詠一人,
那反抗自己抑郁心靈的漂泊的叛逆;
現在來重提過去說開頭的事情,
像疾風推浮雲前進,讓我把它說到底。
從這故事,我發現往昔思想的痕跡,
還有乾了的眼淚,它們逐漸地湮滅,
但留下一條荒涼的小徑;就從這里,
以沈重的腳步,踏著生命的沙土,歲月
逝去了;這生命的最後的沙土,沒有一花一葉。
拜倫《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續)
第二章(節選)親人的喪失
四
也許因年輕時歡樂和苦痛的激情,
我的心、我的琴都折斷了一根弦,
它們都會發出刺耳的嘈雜聲音,
現在重彈舊調,怕也難以改善;
雖然我的曲調是沈悶的,抑郁不歡,
然而為著這歌兒能夠幫助我脫離
自私的悲歡夢境——那是多麽可厭,
而使我陶醉於忘掉一切的境界里,
它至少對於我(也只對我)不算是無益的主題。
五
誰要是憑著經歷而不是靠年歲,
熟知這悲慘世界,看透了人生,
那麽他就會把一切看得無所謂;
塵世上的榮譽、野心、悲哀、鬥爭、愛情,
都再也不能用那尖刀刺痛他的心,
留下無聲而劇烈的痛苦,在他心坎上;
他知道何以思想要到寂寞的洞穴里退隱,
而那洞穴里,卻充滿著活潑的幻想,
在擁擠的腦海里還留著陳舊而完好的形象。
六
為了創造並在創造中活得更活潑,
我們把種種幻想變成具體的形象,
同時照著我們幻想的生活而生活,
簡而言之,就像我如今寫著詩行。
我是什麽?空空如也。你卻不一樣,
我思想之魂!我和你一起漂泊各地,
雖然不可見,卻總凝視著萬象,
我已經和你變成了渾然的一體,
你總是在我身邊,即使在我情感枯竭之際。
七
但是我不應該想得這麽熱狂、雜亂,
我已經想得太陰郁,而且也太多,
我的頭腦在動蕩中沸騰,過分疲倦,
變成一團狂熱和火焰急轉著的漩渦。
從青年時代起,我的心就不受束縛,
所以我的生命之泉已經受了毒害。
已經太遲了!然而我已非故我,
雖然時間治不好的痛苦,我仍能忍耐;
雖然依舊吃得下苦果,而不責怪命運,自怨自艾。
一二
可是不久他就醒悟,知道他自己
最不適合與人們為伍,在人群中廝混;
他同人們格格不入,志趣迥異;
豈肯隨聲附和,雖然他的靈魂,
在年青時,曾被自己的思想所戰勝;
他特立獨行,怎肯把心的主權
割讓給心靈所反對的那些庸人;
在孤獨中感到驕傲,因為即使孤單,
人在離群索居時,別有一種生活,會被發現。
一三
起伏的山巒都像是他知心的朋友,
波濤翻騰著的大海是他的家鄉;
他有力量而且也有熱情去浪遊,
只要那里有蔚藍的天和明媚風光;
沙漠、森林、洞窟以及海上的白浪,
這些都是他的伴侶,都使他留戀;
它們有著共通的語言,明白流暢,
勝過他本國的典籍——他常拋開一邊,
而寧肯閱讀陽光寫在湖面上的造化的詩篇。
三三
宛如一塊裂成許多碎塊的破鏡,
變成許多小小的鏡子,一面一面;
越是破碎,就會映出越多的人影。
會把一個人的影子化作幾千;
而那忘不掉往事的心何獨不然,
破碎地活著;它冰冷、憔悴而孤獨,
在慢慢長夜里悲痛得不能成眠,
軀殼不死,它的愁苦總難以消除,
哪種苦痛深藏不露,因為是言語無法傾訴。
四七
它們矗立著,仿佛是孤高的心靈,
雖然憔悴,但是又決不像庸眾折腰,
里面空無一人,唯有風從縫隙吹進;
只能跟浮雲暗暗地交談,這些古堡;
曾經有一天,它們是年青而驕傲,
下方進行著戰爭,旗幟飄揚在上空;
但如今那些戰鬥的,早已魄散魂銷,
那些飄揚的,連灰燼也無影無蹤,
留下荒涼的城垛,也永不會再遭炮火進攻。
七五
山峰、湖泊以及藍天難道不屬於我
和我的靈魂,如同我是它們的一部分?
我對它們的眷愛,在我深深的心窩,
是否真誠純潔?叫我怎能不看輕
其他一切,假使同山水和蒼穹比並?
我又怎能不低擋那惱人的濁浪,
而拋棄這些感情,學那些庸碌之人,
換上一副麻木而世俗的冰冷心腸?
庸人的眼只注視泥坑,他們的思想怎敢發光。
八九
天地寂然,雖則並沒有沈沈酣睡,
但忘了呼吸,像人在感觸最深時一般;
靜靜地,正如人思索得如癡如醉:
天地寂然,從高遠的星空燦爛,
到平靜安寧的湖水和環抱的群山,
一切的一切集中於一個實在的生命,
無論是一線光、一陣風、一張葉瓣,
都不遺失,而成了存在的一部分,
各各感到了萬物的創造者和衛護者的真純。
九○
於是深深激起宇宙無窮的感慨,
尤其在孤寂中——其實是最不寂寥;
這種感觸是真理,它通過我們的存在,
又滲透而擺脫了自我;它是一種音調,
稱為音樂的靈魂和源泉,使人明了
永恒的諧和;好像西塞里亞的腰帶,
它復有著一種魔力,能夠產生奇效,
一切東西縛上了它,就美得勾人喜愛,
它使得死之魔影也再不能對我們有所損害。
一一三
我沒有愛過這人世,人世也不愛我;
它的臭惡氣息,我從來也不贊美;
沒有強露歡顏去奉承,不隨聲附和,
也未曾向它偶像崇拜的教條下跪,
因此世人無法把我當作同類;
我側身其中,卻不是他們中的一人;
要是沒有屈辱自己,心靈沾上汙穢,
那麽我也許至今還在人海中浮沈,
在並非他們的、而算作他們的思想的屍衣下棲身。
楊熙齡譯
拜倫《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第三章(節選)
龍岩
龍岩雄踞,古堡峙立,
怒視著萊茵曲折的洪流;
河水的胸懷茫茫漲溢,
兩岸的葡萄密密稠稠;
山巒遍被著林木花卉,
田疇許諾著豐年旨酒;
稀疏的城邑遠近點綴,
白墻掩映,景色清幽;
迷人的勝境會加倍歡愉,
只消你呵,來與我相聚!
深藍眼珠的鄉下姑娘,
笑盈盈,在這樂園裏漫步,
贈給我鮮花,嬌蕾初放;
諸侯的樓塔淩空高矗,
綠陰裏隱現灰暗的墻垣,
陡峭的峻巖顰眉怒目;
殘破的拱門傲態儼然,
俯瞰著葡萄成陰的幽谷;
萊茵河兩岸應有盡有,——
只欠你與我攜手同遊!
這一束百合,我投寄給你,
只怕還不曾到達你手,
它們就已經萎謝無遺,
但願你不致拒絕收受,
對它們,我曾百般珍惜:
想它們終會到你眼前,
指引你神魂前來此地;
你一見它們憔悴的芳顏,
便知是采啟萊茵河濱,
是我的心靈敬獻的禮品!
大河奔騰,浪花飛濺,
使大地陶醉,把人心吸引;
它千曲百折,次第展現
周遭的萬變常新的奇景。
若能在此地終身棲隱,
最高傲的心胸也怡然知足;
與造化、與我如此親近,
除去此間,再沒有別處。
你那雙明眸若與我相隨,
萊茵河兩岸更令人心醉!
楊德豫譯
龍岩是一座高峰,在科隆(今屬西德)附近的萊茵河濱,有古堡峙立其上。哈洛德巡遊到此,流連勝景,懷念在英國的姊姊而賦此詩。原詩無題,牛津大學出版的《拜倫詩選》以《龍岩》為題,今從之。
拜倫《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第四章(節選)
二七
月亮升起來了,但還不是夜晚,
落日和月亮平分天空,霞光之海
沿著藍色的弗留利群峰的高巔
往四下迸流,天空沒有一片雲彩,
但好像交織著各種不同的色調,
融為西方的一條巨大的彩虹——
西下的白天就在那裏接連了
逝去的亙古;而對面,月中的山峰
浮遊於蔚藍的太空——神仙的海島!
二八
只有一顆孤星伴著戴安娜,統治了
這半壁恬靜的天空,但在那邊
日光之海仍舊燦爛,它的波濤
仍舊在遙遠的瑞申山頂上滾轉:
日和夜在互相爭奪,直到大自然
恢復應有的秩序;加暗的布倫泰河
輕柔地流著,日和夜已給它深染
初開放的玫瑰花的芬芳的紫色,
這色彩順水而流,就像在鏡面上閃爍。
二九
河面上充滿了從迢遙的天庭
降臨的容光;水波上的各種色澤
從斑斕的落日以至上升的明星
都將它們奇幻的異彩散發、融合:
呵,現在變色了;冉冉的陰影飄過,
把它的帷幕掛上山巒;臨別的白天
仿佛是垂死的、不斷喘息的海豚,
每一陣劇痛都使它的顏色改變,
最後卻最美;終於——完了,一切沒入灰色。
查良錚譯 (收藏自《詩歌庫》)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