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審美、詩性同樣具有推動人類向前、凈化人心作用的,是悲憫。悲憫是文學的古老命題。我認為,任何一個古老命題同時也是一個永恒問題。我甚至認定,文學正是因為它具有悲憫精神並把這一精神作為基本屬性之一,才被稱為文學,才能夠為人類所必需。從文學史來看,古典形態的文學始終將自己交付一個核心詞:感動。感動自己,感動他人,感動天下。悲憫精神與悲憫情懷是文學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情懷。當簡·愛得知羅切斯特雙目失明、一無所有,反而重回羅切斯特身邊時,我們體會到悲憫;當沈從文《邊城》中爺爺去世,只翠翠一個小人兒守著一片孤獨時,我們體會到悲憫;當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冬夜擦亮最後一根火柴點亮世界並溫暖自己時,我們體會到悲憫。

那麼,具體來說,寫作最重要也是最寶貴的資源是什麼?就我作為中國作家而言,是中國故事;就個人而言,是個體經驗。

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是最豐富的創作資源,忽視、忘卻甚至拒絕這片土地是很不明智的。這片土地在星辰轉換之中早就深深雕刻了寫作者的精神世界,忽視它、拒絕它,將會使自己一無所有。更關鍵的是,這塊土地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生長著故事——我看到了這個資源,汪洋大海般的資源。只知道堅定地立足於這片土地還不夠,還要探究跨越時空的共通的人性人情:題材是中國的,主題是人類的。與此同時,尊重個人生活經驗,從文學角度來說,「我」與「唯一」是同義詞。個人經驗是片面的,但我們無法回避片面。托爾斯泰是片面的,雨果是片面的,狄更斯是片面的,喬伊斯是片面的,沈從文也是片面的,而這一個又一個片面使閱讀者獲得相對的完整性。

從寫作本質上來說,我從來不認為兒童文學與一般意義上的文學有什麼不同。兒童文學主要閱讀者是兒童,兒童決定著民族乃至人類的未來。審美的、悲憫的,既是中國故事的又是人類視野的,這同樣是我所認為的優秀兒童文學當有的追求與標準,不矮化兒童,也不矮化文學。

Views: 2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