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來《大地的階梯》馬爾康地名釋義

在藏語中間,“馬爾”這個詞是油、酥油的意思。“康”的意思是房子、地方。所以,很多人按直譯的意思說,馬爾康這個地方的意思是酥油房子。

這種釋名法,並不違背詞義,但在情理上並不順。藏族人為人為物為地方命名特別具有一種祈求吉祥的傾向。而酥油房子並不是一種經久的東西。在藏族藝術中,酥油構成的東西都不是一種永久的東西。比如正月廟會時節供奉於佛前的酥油花。

所以,一種更為廣泛,也更為大多數人認同的說法是:解釋馬爾康這個藏語組合詞作為地名的意義時,應該注重其衍生出來的“燈火旺盛的地方”這樣一種特別的意義。

在大渡河上遊的支流梭磨河上,現在的馬爾康被譽為高原新城。梭磨河上的水電站提供的源源不竭的電能,確實把這片山谷變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燈火明亮的地方。但這僅僅是解放後四十多年間才有的景象。

有一次,我去拜訪一個據說很有學識的老喇嘛,從他山坡上的家里告辭出來的時候,已經是黃昏時分。他指著山下鎮子上的萬家燈火說,早先為馬爾康命名的就是一個喇嘛,那時候,這位高人就預見到了今天萬家燈火的景象。

他說真正有德行的高僧能夠預言未來。

他說的是預言,而不是佔卜未來。

我想向老僧討教這個傳說起自哪個年代,那個高僧叫做什麽名字。但我知道這樣做會使大家都非常掃興,於是便望著山下明亮的燈火,在黑暗中默然而笑,未置可否。

我只是知道,馬爾康這個地名由來已久。

在那些年代里,馬爾康寬廣的河灘曾是狐貍的天堂。

馬爾康得到這個名字,完全是因為,在此寬廣的河灘上,有一座叫做馬爾康的寺廟。寺廟本身在那時荒蕪的河灘上,相對說來,確實也算是一個燈火明亮的所在。

光明與黑暗,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一座佛寺起這樣一個與光明有關的名字,肯定還有其意欲在蒙昧的時代里開啟民智這樣一種像徵的意義。佛教典籍的名字中,就不斷有與燈火相關的字眼出現。

前面我們說過,第一次給嘉絨土地帶來文化與智慧光芒的是出生於西藏的毗盧遮那。從此之後,大渡河中上遊地區,和岷江上遊的部分地區便形成了一種相對統一的嘉絨文化區,在整個藏族文化中一直保持著自己鮮明的地方文化特征。

但在這之後一個相當漫長的年代里,當地的嘉絨土司們因為自身利益的種種考慮,建立起了一種不同於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是神權至上,世俗政權要依附於神權。而在整個嘉絨地區,是中央王朝冊封的土司手握世俗大權,而僧侶階層必須依靠世俗權力的支持才能生存。而在很多時候,土司家族本身同時掌握著神權。比如前面已經說到過的小金川流域的贊拉土司與沃日土司先祖,都是苯教的巫師出身。

而在15世紀以前,嘉絨地區土司和貴族們所倚重與扶持的,大多是本土宗教苯教勢力。在馬爾康寬廣的河谷臺地上,也建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早期屬於苯教,後來,隨著周圍政治環境的變化,又改宗了藏傳佛教的格魯教派。但馬爾康這個寺名,卻一直沒有變化。到了二十世紀蘭四十年代,也是因了這座寺院,在寺廟前寬廣平坦的白楊蕭蕭成林的河灘上,形成了一個季節性的市場。商人們來自嘉絨各個土司的領地,還有很多商人是來自四川盆地的漢族與來自甘肅的回民。在鮮花遍及群山的美麗的夏季,各路的商人們絡繹而來,一夜之間,花草繁盛的河灘地上,就冒出了許多漂亮的帳篷。有老年人回憶那時的情形說:就像一個雨夜之後長出許多蘑菇一樣。我觸及到這種回憶,是在阿壩州政協一年一度會議的飯桌上。我因為寫了一些文字的緣故,成了州政協常委會的一員。所以,常常不甚費力就能從老先生們口中套出一些早年的回憶。這些老先生中有些人,早年間就是其中一些帳篷的主人。

這種回憶就好比會議供應的好酒。

另一位老先生聽到關於帳篷與蘑菇的比喻,便愉快地笑了。他說:“蘑菇。有兩年,只要晚上下雨,我的帳篷邊上就會生出蘑菇來。那時我有一個女人,她把這些蘑菇用牛奶煮了,那味道……嘖嘖。”

人們把這個繁榮一時的季節性街市也叫做馬爾康。

解放後,因為地緣政治的需要,這里建成了永久性建築的時候,並漸漸成為一個頗具規模的鎮子時,地名也叫做馬爾康。

而那座曾經輝煌的寺院,倒是日益被遺忘了。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