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斯·天青劇團的《管理員》(中)

品特的劇作對言語的控制是很嚴謹的。所以這趟演出,演員的聲音方面,也嚴格規定,演員要轉變每人原來的聲音,每人的聲音像一種樂器,形成一厥三重奏,而導演呢,則像是交響樂的指揮,注意每個人的快慢配合、整體合奏的效果。停頓的地方也要特別注意,品特的停頓就像音樂的休止符,演員要在心中數多少下,然後開始,就像唱歌一樣。

排戲方面,一共排了六個星期,每星期排兩三次,有時一次排了十二小時。黃清霞說:她自己是個很獨裁的導演。演員不准在排演時早走,不准擅改台詞,走位不能改變,動作亦一定要與說話配合,如果有甚麼不對,就立即要再排一遍。「幸而」,她說:「三位演員都是十分認真的演員。」

黃清霞有一個妙喻,她說排戲就像練工夫一樣,一定要練到盡量接近完美為止。排戲之前,該先曉得想要甚麼,然後設法去做到它。法文裏的排戲這個字,就是「重複」的意思。排戲就是不斷排練到最稱心滿意的狀況。所以她強綢一定要演員遷就角色,而不是由角色遷就演員。比方在這劇中,麥秋要改變他的聲線,鍾炳霖的動作要快而自然,這些都是要練習的。麥秋飾演的雅士頓是一個不敢與人接觸的人,但麥秋自己卻是個社會工作者,是關心別人,而且富有同情心的人,要他對別人漠不關心就難了。這就要從練習中逐漸改變。導演在排戲時該找最理想的方法,做到完美為止。


她說:「三個人做戲,就像一條繩子那樣串連起來,又像在打乒乓球,幾個人之間有默契,大家不准搶戲。明星制席的缺點,就是有些角色重要,有些角色不重要。德國戲劇家布萊赫特就最反對這一點,所以他創辦Berliner Ensemble,每個人都是Ensemble的一部份,大家一起密切合作。就像音樂的合奏中,鋼琴重要,提琴也重要。黃清霞認為她很贊成這種做法。在一齣戲中,每一個人,即使是負責最細微工作的人也好,亦是同樣重要的。如果覺得某個角色不重要,乾脆就把它刪去,如果劇情需要留下來,那就證明它是重要的。」黃清霞又指出說:有些人排演,先由配角排一番,然後宣佈:「下星期大老倌來了!」到時大家就以這大明星為中心,盡量配合他,這實在是很荒謬的做法。大明星當然有大明星的優點,但如果他們合作就好,不合作就糟了。所以有些人不用大明星,寧願多下一點工夫。

黃清霞目前在港大教戲劇。據她說:在香港教戲劇的一個困難,就是能看到的戲劇不多,所以在設計佈景方面、在演技方面,都沒有甚麼可供參考的模範。另一個問題就是演員難找。教好了的演員往往畢業後往外國讀書去了,結婚去了,沒有一班人一起好好地繼續幹下去。港大的戲劇班是兩年的課程,每位教師指導三四個學生,每個學生每年要導四齣戲。

關於這趟《管理員》的演出,黃清霞表示對各位演員的演出十分滿意。但對於燈光方面則不大滿意,因為與大會堂方面的工作人員不是配合得很好,不能作多種嘗試。黃清霞在香港導演過的戲劇有下面幾部:

1964品特的《微痛》(A Slight Ache)、

貝克特的《啞劇》(Mime)

1965米蒂亞(Medea)

1966布萊赫特的《四川賢婦》(The Good Woman of Sezuan)

1967奧比的《動物園的故事》(The Zoo Story)

1972杜倫墨的《故鄉重訪》(The Visit)

1973品特的《管理貝》(TheCaretaker)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