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綜述(6)

對於眾人的疑惑與反駁,克羅農隨即發表論文《荒野的問題:一個回復》(「The Trouble of Wilderness: A Response」)進行說明與回答,澄清他並不是反對荒野保護,也不是想否認荒野的實際存在,只不過認為荒野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值得深思,就如「自然」是人們非常自然接受的一個概念,人們從來不深思其背後的真正含義。不過這篇文章主要是對各種疑問的回答與澄清,並沒有提出新的觀點,因而這篇文章並未像第一篇那樣引起廣泛而強烈的反響。總體來說,雖然克羅農引起眾多爭議並遭到各種反對之聲,但是他卻為豐滿美國荒野思想體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首先,他明確提出荒野是一種主觀理念,是一種非常大膽的做法,引起學界對於自然與荒野的定義重新進行思考,而不像以前那樣想當然地認為荒野就是一片無人干擾的純凈之地。由此而引發的一系列討論,更是證明他的觀點的鮮明與價值所在,讓美國的自然愛好者與荒野研究者在這個人類影響無處不在的時代,重新思考荒野與自然保護的真正出路。其次,雖然他言辭激烈,有些地方顯得不夠柔和,比如他為了說明荒野的悖論性,提出「如果由於人類進入自然,自然就死了的話,那麽保護自然的唯一出路就是殺死我們自己」⑥,但是他卻能保持冷靜與理性,表明他的現代環境意識與生態意識。他在文中明確承認他的生態觀點:「人們應當時刻意識到他們是這個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也承認自然的自治性:「非人類自然是一個具有自身獨立與非人類理性的世界。」①

 

三、美國文學對美國荒野的表現

第二類研究的重點則主要放在文學作品上,關注作品中的自然書寫與荒野描寫。有的討論美國文學史上不同階段的荒野文學;有的則從某種文類入手,分別探討美國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中的自然與荒野描寫;還有的則直接針對一些重要的荒野文學作家及其作品進行評論。對於這些荒野文學作品,評論家們采取多種批評方法,甚至進行跨學科的分析與解讀。有的研究者通過運用心理學與神學的方法,解讀諸如湯姆斯·胡克、梭羅、霍桑、狄金森等的作品,指出「迷失的荒野是美國宗教思想的的源頭」②;有的研究者通過研究自然文學中荒野的實際意義和比喻意義,指出荒野是一種心靈存在的方式,是作為一個具體現象在人們內心的反映②;有的研究者則發現作者所處時代的政治與文化環境,對文學作品中的自然詩學轉向起到重要作用③。由於關於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的著作與論文極其豐富,在這里就主要遵循時間順序,總結評論各個階段有關美國荒野文學的研究狀況與成就得失。

雖然美國荒野文學伴隨著美國歷史的開端就出現了,不過專門以美國荒野文學為研究對象的專著與論文卻始現於半個多世紀前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也許《進入荒野的差事》(Errand into the Wilderness,1956)算是最早關於美國荒野文學批評的系統專著之一。作者米勒(Perry Miller)試圖在書中回答一個問題:最早來到美洲大陸的殖民者的根本目的是什麽,他們以什麽樣的觀點看待自己?通過探察早期殖民者的經歷(以他們的文字作品為主要依據),米勒指出,第一代來自歐洲的殖民者自以為,被差派到荒野之中是為了尋求偉大的上帝,是在執行一項偉大而光榮的任務,然而他們的兒女們卻在這耀眼的光環背後發現,他們跟著父母被遺棄在這片荒野中受苦受難,父母所接受的不過是一件極其愚蠢的差事而已④。

一直以來,人們都想當然地相信清教徒思想從頭到尾的一貫性,而米勒的觀點令人深省,讓美國人對於他們的思想淵源與繼承進行重新思考。書中關於文學討論的部分主要是針對早期殖民者的手記與布道詞,就連書名也是出自1670年馬薩諸塞選舉佈道詞。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部書還不完全算是文學批評著作,不過考慮到美國早期殖民者的實際狀況以及清教徒思想對整個美國思想與文化的重大影響,將這部從荒野角度來探討美國早期文學與文化的著作在此討論就顯得合情合理。
2017-10-28,鄱陽湖學刊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