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博士《陪夢散步》 (52)夢與隱喻(之四)

借助心性、心理和心力的知識與智慧,讓新素質進駐心靈,人便可能在任何事象前,充分發揮人之所以為人的作用。


對組織談隱喻,精彩處看似在談人、談組織,實際上是在思索人和組織的關系。對於人的隱喻,其實就是對於人的期許;對於人與組織的互動的隱喻,則是在敘述我們想構造一個怎樣的共同體。還記得嗎?有人說過:“獨中不是人做的。”這話當然是隱喻,收藏著個人和團體交往的編碼;但這個隱喻與甚麼毗鄰呢?心口的塊狀?大腸的扭絞?曠野的關懷?星光的眺望,等等?這要看言說者的心靈素質了;慢著,這裏不是做是非題的地方,只是在察覺事象的真假,讓組織裏的個人,有機會臨近自我心靈的地形與氣候。這樣,我們便可能理解一個人對組織的隱喻,為何是“心口的塊狀” 、“星光的眺望”或是其他詞眼;說白一 些,是“對著誰幹一場,除之而後快”,還是以體制為焦點,注入新動力” … …。

對心靈素質的詮釋,還是可以借用隱喻。例如,“人者,心之器”;心,又是甚麼呢?古往今來有智慧、有學問的人,談過了許許多多有關心性的事,好像道德、倫理、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好像以軟體為多。而過去一百年,也談了許許多多有關心理的事,好像大腦、思維、記憶、潛能、意識、神經等等,主角似乎是硬體。像所有的事情一樣,軟硬之間,也有灰色地帶,走到這地帶的人所感到興趣的,是心力,好像宗教、氣功、瑜珈、禪修、靜坐、冥想等等,非硬非軟,或且根本硬就是軟,軟就是硬,實踐的大概比理論的多。

我們可以看看家中的杯子,然後想一想,一隻杯子的鄰居可能是誰?水、茶、奶、空氣之類的。倒水,杯子就是水之器;倒茶,杯子就是茶之器。所以,心者,質之器而已;裝載人的素質的容皿 。用喝茶來比喻,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心性,講的是怎樣喝茶,才算是個人,不是禽獸,這好像是哲學的事;心理,講的是喝茶時,那條神經纖維感到茶很熱,那條勾起往時舊事,這好像是科學的事;心力,講的則是喝甚麼茶,可以長命,頓悟,得救,這又好像是玄學的事。既是哲學、科學和玄學,難免嚇壞普通人。所以,雖然心性、心理和心力的磁場處處有,還是有一部份人挫敗於心煩、心焦、心慌、心傷、心痛、心病、心碎、心死。

創造新境,需要創造新境的知識與智慧。人既然是心之器,心若是生病了,怎能發揮出完全的作用來?回到器皿的隱喻,我們就知道應該怎麼做:裝奶的杯,留著喝剩的奶,時間久了會發酵。把它倒掉,洗乾凈,杯子就成為空氣之器。因為它空、乾凈,用來盛茶,它又變成茶之器。借助心性、心理和心力的知識與智慧,讓新素質進駐心靈,人便可能在任何事象前,充分發揮人之所以為人的作用。


另一方面,組織和人要怎樣對待彼此呢?假如從資訊工藝借個概念,比如“超媒體”,變成我們所渴盼的團體的隱喻,想像力會往那兒靠岸呢?我們或許可以猜測,既然電腦網絡上的超媒體,可將相關的聲音、影像、圖形和文字,連成一個隨呼隨應的虛擬體系,只要對著電腦熒幕上的圖標按一按滑鼠,遂可全天候、全方位的進入某個狀況;團體內的人和他們的心靈素質:技能、資訊和智慧,是否也一樣能適得其位,超越傳統的階層與線性決策,隨時自由的互動與組合,有效的判斷、發揮及相互支援?這不是把人當著機械,而是在電腦已能代勞許多事的同時,我們要返回頭來看,怎樣更好的發揮潛藏,活得更寬心,更尊貴。(2002-08-31《南洋商報》商餘版《陪夢散步》專欄 本文收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馬華文學數位典藏系統”

Views: 15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