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泰·文化創意˙設計加值(下)

文化產品的資訊與知識加值

原始藝術豐富的生命力、粗獷、神秘感,一直是近代藝術創作者喜愛借用的題材。近年來台灣的原住民藝術逐漸受到重視,而與藝術相關的設計專業,是否可以參考原始藝術文化的精神意涵,或借助其原始藝術的創意呈現,運用在激發產品構思的靈感,形成造形特色的創意,是值得究探討的議題,其重點則在於圖3 所示的文化創意加值模式,如何把原始的文物資料,經由資訊與知識加值,轉化成創意知識,再經由創意加值而形成智慧財產。林榮泰等人(2003, 2004)曾經以系統性、科學化的方法,針對原住民物質文化進行探討,並參考相關的文獻,提出如表1 的格式,逐步將原住民物質文化整理歸納和解析,並針對設計的實際需求,把文化內容轉化成設計過程可被運用的形式,建立一個可以方便查詢的資料庫。

表1 的內容分項主要是針對設計師的需求,透過資料庫的查詢,提供設計者瞭解原住民文化的基礎資訊,並透過相關的內容分項,讓設計師瞭解原住民用色習慣、紋樣運

用及造形法則等,讓設計者可經由原住民圖像資料彙整,快速掌握到原住民日常用品與其生活習慣。並藉由新產品的設計表達,繼續延續原住民文化的藝術價值。

表1 彙整解析的內容係根據文化產品的內涵,從外在的表徵到內在的意涵,從有形的形式到無形的精神。其中的內容包括:族群、器物品名、類型、圖像代號、材質運用、色彩運用、外形特徵、操作使用、紋樣類型、造形文法、造形構成、造形形式、內部意涵、文化意義與資料來源等,請參考表1。


文化產品的創意加值

設計師對產品設計的責任,除了提供消費者使用便利與舒適之外,在目前強調產品個性化的需求下,產品定位與消費的認知也是設計重點。簡言之,現代產品設計不只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功能而已,對於使用時的心境更需要模擬考量。產品使用情境是在進行設計時,設計師根據產品的內涵去設計營造,所謂的「使用情境」是產品在操作使用下所衍生出的移情作用,刺激使用者的想像力,使其盡情地陶醉在某種企求的情境。因此,在設計上使用所謂劇本式的設計方法,或使用情境描述的方式,無非是在設計之初,想像產品未來使用情境,以滿足消費者的感情需求。情境故事法是營造產品使用情境的設計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將使用者的特性、事件、產品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透過想像描述未來使用情境,以探討產品構想與設計主題。

除了情境故事法外,和文化息息相關的是產品語意學。產品語意學經由符號造形、抽象圖案和造形要素等的操作,以符號詮釋產品設計的意義,提供使用者與產品之間良好的訊息傳達,使用者透過造形符號,瞭解產品的意義,使用產品時將會更貼心、更安全。因此,以產品語意學的觀念,引導設計師創新靈活的設計,作為設計師及使用者的溝通橋樑,很適合運用在文化產品設計,以傳遞文化產品的功能、情感及內在涵意。

就文化產品造形的形式而言,設計師運用造形的要素,形狀、色彩、質感或材料等,準確的編碼讓使用者感受到視覺或觸覺應有的愉悅。就產品造形的內容而言,設計師應考慮不同的文化、社會習俗或人的行為因素,將這些因素導入設計理念中,藉由心理與感知層面的領悟,正確傳達文化符號真正的意義。而根據Krippendorff(1989)以及McCoy的理論,可以歸納出在設計中逐漸被採用的比喻式設計,其常被應用於產品造形的方式有五種:隱喻、直喻、諷諭、轉喻、類推。利用前述的文化特色轉換為創意產品的模式,文化創意˙設計加值藝術欣賞2005 / 7 月號第7 頁/ 共9 頁實際應用到設計實務上,其結果並經由使用者的設計評價,效果良好,由於篇幅的限制,以下三個設計實例提供參考,設計者為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研究生徐啟賢。

圖4 左邊的手提包設計,係參考達悟族-拼板舟,利用類推、隱喻的設計手法。其設計的特點說明如下:飛魚季期間,夜間豎立火把將飛魚引到大船邊,撒網捕飛魚。用

以從事拖網或海釣的捕撈,早期亦用以運輸及交通之用。將其運輸、載人並保護到他處的用途,類推為裝載保護物品、可提攜到他處的設計概念。整個設計取其拼板舟的神韻,以微硬質的皮革為材質,並以簡化後黑色菱形紋飾為紅白皮革的固定接榫處,兼具實用及紋飾的效果。

圖4 右邊的街道傢俱或公共空間座椅,同樣是來自達悟族-拼板舟的靈感,利用隱喻的設計手法。其設計特點說明如下:船體上的同心圓紋船眼是為了驅邪招福而設的,而船體的紋飾,則是信仰的表現,所有的紋樣都是依循傳統,且帶有深厚的呪術意義。

根據在蘭嶼拼板船成群的停泊在海岸邊的意象,本設計試著營造當兩三個這樣的產品放置在空間中,無形中就呈現這樣情境意象的效果。而本來放置再船尾的火把,係用來吸引飛魚,本設計將它轉換成另種夜間照明的設計。

 

圖4 源自達悟族拼板舟的文化創意產品


圖5 源自達悟族佩刀及鞘的文化創意產品

 

 

結語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企業追求成長生存之道,但是企業在追求全球化的過程,如何保留地區特性以營造特色,就益形重要。因此,所謂的本土化(localization)、地區化或在地化,已經成為企業全球化過程在「同中求異」的方法。企業面臨「經濟全球化」的衝擊,如何結合文化發揮設計創意,營造特色,以面對這一波「全球化」的挑戰,將是未來台灣發展文化創意,提生設計產業首要的課題。

因應文化創意產業,台灣產業結構需要做的改變是保持cost down 的優勢,加強設計的value up,追求文化加值設計的value added。簡言之,過去台灣發展科技生產實質產品,例如資訊及其周邊產品;現在要努力的是文化加值設計的「內容產品」,例如雲門舞集、李安的電影等,未來則應努力塑造推銷台灣生活風格的「經驗產品」。準此,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殷切的需求,將是源源不斷來自文化特色無限的創意,本文以原住民文化為例,所提的文化特色轉化產品創意,係拋磚引玉,期望更多的創意來自台灣多元的文化特色,共創台灣風格,引發源源不斷的創意產品,支撐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圖6 源自排彎族竹筒的文化創意產品

(轉載自 台灣藝術欣賞 2005 / 7 月號)

Views: 81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