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13)

從前人們發明了牛皮筏子,往後便進化為羊皮筏子,用以在淺水區和河道狹窄處航運。這種古老而奇特的水運工具,由“渾脫”排列組合而成。唐代李筌《太白陰經》中記載:“浮囊以渾脫羊皮,吹氣令滿,緊縛其孔,縛於肋下,可以渡也。”縛渾脫“於肋下”乘渡,只是一人而為。為了使它能夠方便、安全和吃重,後來人們又把單個的渾脫縛在木排上,排列出一個長方形來,即運用20根2米來長的木桿綁上十幾個渾脫,制作成一個“筏子”,只需一人手持木槳劃行,一般用於黃河兩岸擺渡,或是順流而下運貨。筏子順流而下時,筏子匠躺在筏子上,頭上扣一頂草帽,悠悠然,任筏子順流而行。若遇漩流,匠人則揮槳劃動幾下,有驚無險,依然優哉。

羊皮筏子在黃河文化史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東漂內蒙古包頭,西行甘肅、青海,開通了寧夏河運的大門。外地的木料,金銀銅鐵,布匹針線等物什大多從黃河航道上運輸進來;當地物產枸杞、發菜、食鹽、甘草、毛皮、煙煤和陶瓷等,也能及時便捷運送出去。

在黃河黑山峽河道乘筏,兩岸山崖嵯峨,怪石嶙峋,湍流如箭,險灘暗礁,蕩魂攝魄。在黃河南岸的峭壁懸崖上,突兀一尊巨石,形似觀音面河打坐,名曰“小觀音”;河流不遠處有七塊碩大礁石,人稱“七姊妹”;往下500米河中心便可見兩塊大礁石相互依偎,酷似兩位老人,被稱為“老兩口”;順流而下,臥於河心的三塊巨礁,又被稱為“三兄弟”。還有洋人招手、龍王炕、將軍肚、黃石漩、一窩豬、紅毛牛、閻王砭等等。每一個名稱都是一處險幽奇絕的景點,而每一個景點又都有一段淒婉壯美的故事與傳說。在黑山峽弄筏,全靠筏匠的高超技藝和豪邁膽略,稍有差池,必將筏毀人亡。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鐵路、公路交相發達,黃河之中漂筏漸漸少了,於是羊皮筏子便蛻變為遊客覓樂的工具。坐在羊皮筏子上,可將長河風光、大漠奇觀、層巒疊嶂等景觀盡收眼底,美不勝收。黃河弄筏,在清代為中衛一景,“河邊柳色依人綠,岸上桃花照水紅。”坐在皮筏子上飄搖,水中有景,景中有情,正如清人魏修德所吟詠的:“前村隱約皆如畫,緩棹回舟興未窮。”如今,羊皮筏子漂流黃河,已成為品牌旅遊項目而享譽中外,並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十一 漢族年俗文化

 

春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衛人叫作“過年”。春節前後的臘月、正月,都是當地過年的熱鬧日子。

臘八是過年的前奏。男人們在這天夜里要起得比雞還早,爭先恐後地去挑水,寓意為要挑回一年的好運氣;女人則提早動手,用米、面、花豆、扁豆、肉、蔬菜等做成美味可口的“和和飯”,也叫“臘八飯”,以期盼來年五谷豐登。“臘八”也是當地農歷數九天最寒冷之時,當地民讀說:“臘八的雪,老鼠的藥。”大姑娘、小媳婦在這一天則用冰塊麻木耳垂紮耳朵眼,穿線戴耳環。如果這天降了雪,預示著來年豐收。諺語:“吃了臘八飯,漢子跟上婆姨轉。”此後,過年的活動也就開始了。過年所用衣物食品,全由家庭主婦操勞安排,男人碾米磨面、置辦年貨、請香買表,掃塵布新,女人扯布買線、拆洗被褥、縫制衣服、烙饃生菜。可謂“寧窮一年,不窮一節”。

 

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三,竈老爺上了天。”這一天是祭竈神的日子,也叫小年。家家殺豬宰羊,把舊竈神像取下,換成新的。竈神左首是坐騎,右首是一侍者抱糧禾,腳下伏著牛、馬、羊、雞、犬、豬六畜。竈神的對聯是“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橫額為“一家之主”。無錢人家只供牌位。供品中必須有幾塊糖果,說是竈神吃了嘴甜,上天盡說好話。這一天夜幕降臨,上過香,祭過神,便將舊竈神像和竈馬子燒了,紙灰送出院外,將糠麩、谷草、清水一路灑出院外,就算是把竈神送上天了。到大年三十,竈神自然與其他神一塊返回人間享受香火。有俗語說竈神上天,來回七天。”

 

“有錢沒錢,剃個光頭過年。”臨到大年三十,大人娃娃都要剃頭,一則是講究衛生,二則寓意除舊去陳。大年三十上半天,街上人來人往,匆匆忙忙趕著補辦年貨。舊社會窮人到這天才湊幾個錢,購置些簡單年貨。這半天的物價浮動很大,缺的物品趁機漲價,多的東西忍痛壓價。午後,店鋪關門,攤販收攤,家家忙著打掃院落,張貼春聯,更換門神,堂屋設香案擺放供品。下午,當差的、外出做活的、躲債的都趕回家里,聚在一塊闔家吃團圓飯。天一黑,大人小孩守歲迎神,還要給祖先燒紙錢。午夜子時,燃放鞭炮,家家迎神祭祖。男人守著香案上香添燈油,女人忙著準備吃食。俗語“不破五,不動火”意思是說從初一到初五,封存案板菜刀,不動竈火做飯,所以家家必備幾天的熟食,吃的水也要備足。此外,不動掃把。其實,這不過是說說而已,實際上也未必如此。

大年三十即日起,井臺、爐臺、磨盤、石碾都上香供奉,油坊、染坊、磨坊、氈坊及鐵匠、木匠和商販各自祭本行的祖師爺,工具都擦洗干凈封存起來。戲班、皮影在大年三十之前反串唱幾天戲,即生、末、凈、旦、丑各角色串唱,如凈角唱旦角戲,旦角唱丑角戲,唱得別扭,看得熱鬧,戲班大年三十早上便封箱祭神。

大年初一有不出門的講究。各自在家里給神明、祖先立牌位磕頭,給老人拜年,大人給小孩壓歲錢;商店、鋪面貼著有名望的人編寫的吉祥對聯,各家內容不同。天剛亮各商號便委派相公分送年帖,從門縫塞進去就行。

大年初二家族成員到自家廟堂祭祖,小輩給長輩拜年。本家族在這天不分貴賤,論輩分相互拜年恭賀。街坊四鄰遇面互道過年好!”

大年初三從即日起,各寺廟道觀僧侶、居士誦經祭神拜佛,善男信女進香還願送布施。不過初五,人們很少去別人家串門或是走親戚,各自在家玩牛九、耍銅錢、斗獸牌。

大年初五家家戶戶早上吃干餃子,叫作“填窮坑”。意味著人們窮怕了,吃了干餃子耐飽,表示全年不再挨餓。各商店、字號放鞭炮開門。農家套車趕牲口到郊外轉一圈,稱作“出行”。從這天起,農器家具啟封使用,戲園子鳴鑼開唱,開臺戲為《回荊州》,也叫《龍鳳呈祥》,圖的是吉祥如意。初五之後,人們開始走親戚、看朋友,各廟會、各行會的社火隊走鄉串街表演,跳單鼓舞,化布施,收饃饃。有的人家請龍獅班人宅表演,祈求全家平安、生兒育女。晚上,舉行送神儀式。

Views: 10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