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 河's Blog – November 2017 Archive (4)

桑克·“通向現實的新途徑”(4)

詩人北島敏銳地意識到“檢查員所代表的防線(即語言邊界)”,從而將現實的屏障與語言的邊界結合起來,具有歷史與語言的雙重深度。他進而闡釋第二句和第三句,“語言所具有的行為能力,是對檢查員所代表的防線的挑戰。”[20]238明確地指出,詩人的私人語言具有對抗現實(即未來的歷史)/強權政治的可能性。

饒有意味的是,如此鮮明的關於檢查制度的歷史性問題,本應對此更敏感的俄文版譯者卻說,“特朗斯特羅姆在詩里不涉及政治或者社會主題,他讓我們看到的只是現實。”[21]64表達貌似高妙,實則取締政治主題的存在,因為類似的內容不僅出現在《給防線背後的朋友》之中,也出現在其他的詩篇之中,如《里斯本》、《東德的十一月》以及前面提及的部分作品。…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November 2, 2017 at 11:15am — No Comments

桑克·“通向現實的新途徑”(2)

全詩只有9行,卻被特朗斯特羅姆分成3個相對獨立的詩節。在詩歌的形式構成中,詩節比段落具有更強的封閉性和獨立性,它使極為簡短的9行詩具有了更長的時空停頓。讀者完全可以從中體會到特朗斯特羅姆的嚴肅、隱忍與遲滯。…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November 2, 2017 at 11:14am — No Comments

桑克·“通向現實的新途徑”(1)

在歷史與語言的交匯之中——以特朗斯特羅姆的中文譯本個案為中心

摘要:本文通過比較由於譯者李笠反覆修訂詩人特朗斯特羅姆《給防線背後的朋友》中文譯本而生成的四種版本之間的文本差異,闡釋特朗斯特羅姆的詩歌寫作不僅具有歷史性,且以多種隱蔽的語言方式呈現,進而論述詩歌翻譯之中歷史性與創造性的具體表現。同時揭示,這種歷史與語言的雙重交匯其實正是我們“通向現實的新途徑”。這一新途徑,既直接通向我們處身其中的新鮮而荒謬的社會現實,也曲折地通向我們朝思暮想的新鮮而特殊的藝術境界。

 

1.對特朗斯特羅姆的翻譯、誤讀及其歷史性…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November 2, 2017 at 11:13am — No Comments

桑克·“通向現實的新途徑”(3)

4.修訂版2重新考慮節奏並且延伸歷史經驗

 

2011年12月底到2012年1月初,我在雲南大理參加“天問中國新詩新年峰會”期間,與李笠面對面探討特朗斯特羅姆的作品。他說他仍在修訂10月份的修訂譯本(即上面提到的譯本,下面簡稱“修訂版1”)。1月7日,他通過電子郵件給我發來《給防線背後的朋友》修訂版2——

 

給你的信寫得如此乾癟。而我不能寫的

像一隻古老的飛船膨脹,膨脹…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November 2, 2017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