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12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Malacca 皇京港 3 hours ago

愛墾學術:中國軟實力新一章~從男生爱男生開始?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長視頻平台——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合稱「愛優騰」)——積極推動海外業務,試圖在全球串流影視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與 Netflix、Disney+、Amazon Prime 等國際巨頭相比,中國平台的資源與經驗仍然有限,必須尋找適合的突破口。在這樣的背景下,Boy’s Love(BL)/耽美題材 成為愛優騰的重要出海先鋒。

耽美劇的海外走紅已有先例。泰國 BL 劇近年在亞洲與拉美風靡一時,中國的耽改劇如《陳情令》、《山河令》也在國際市場上掀起波瀾。因此,平台選擇以 BL 為開路者,並不令人意外。但問題在於,BL 本身在中國國內就存在價值爭議;而在宗教或社會保守的國度,這一題材更可能面臨限制。這是否能成為彰顯「中華軟實力」的長遠策略,仍值得深思。


本文將從三個面向展開:一、BL 為何成為愛優騰的出海選擇;二、其對中華軟實力的助益與限制;三、是否存在更具普世性與可持續性的替代策略。


一、耽美題材為何能出海


首先要理解,愛優騰選擇 BL 並非偶然,而是出於現實考量。


1.成本低、熱度高


與動輒數億元的古裝大劇相比,BL 劇屬於中小成本製作,但海外市場熱度極高。年輕觀眾尤其是「二次元」「腐文化」社群,對 BL 劇有天然的接受度與傳播力。對急於測試海外市場的中國平台而言,這是低風險的實驗品。


2.差異化競爭

韓國的優勢在於偶像劇與 K-pop,日本的優勢在於動漫與流行文化,中國若想在同樣的類型正面交鋒,難度極高。BL 作為一個尚未被單一國家壟斷的領域,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可能的「彎道超車」機會。

3.社群傳播優勢

BL 劇的國際粉絲社群在 Twitter、TikTok、Instagram 等平台極為活躍,習慣進行二創、剪輯與同人周邊,能夠自帶傳播動能。平台在行銷上可以省下大量成本,憑藉粉絲的自發推廣進入當地話題圈。

總體而言,BL 題材確實是中國長視頻在「出海初期」的一個理性戰術選擇。
愛墾根據網絡材料整理評述

Comment by Malacca 皇京港 9 hours ago

(續上)二、BL與中華軟實力:吸引力與張力

然而,如果將BL的國際流行直接等同於「中華軟實力」的提升,就過於簡單化了。

潛在的正面效果


BL 劇提供了一種柔性的文化輸出語言。愛情與情感故事比歷史劇或現實主義題材更容易跨越文化邊界。海外觀眾因為追劇,接觸到中文語言、華人面孔與中國的現代城市景觀,這在潛移默化中增加了中國文化的能見度。

某種程度上,它可以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文化輸出方式,比直接的宣傳更具吸引力。

內部的爭議與限制


然而,BL 在中國國內一直是敏感題材。為了符合審查要求,許多作品被迫「降維處理」,將愛情化為「兄弟情」「戰友情」。這種含糊策略雖能在國內上映,但在海外卻常被批評「不真誠」「偷工減料」。觀眾常常需要在官方文本與粉絲二創之間尋找「真實情感」。這種張力不僅影響作品的完整性,也會削弱文化輸出的說服力。

宗教與文化壁壘


在宗教氛圍保守的國度,如中東、南亞的部分穆斯林國家,BL 劇可能因違背當地價值觀而遭到抵制或下架。這意味著 BL 題材雖能在東南亞或拉美獲得流量,但難以覆蓋更廣闊的市場。若將 BL 作為出海的唯一路徑,顯然存在區域性侷限。

總結來看,BL 的文化吸引力停留在「娛樂消費」層面,難以轉化為「價值共鳴」——而後者才是 Joseph Nye 所定義的「軟實力」核心。

三、國際比較:他山之石

若要理解中國出海策略的侷限,可以參考韓國與泰國的經驗。

韓流的全方位布局


韓國的成功在於形成完整的文化生態鏈:K-pop、韓劇、電影、綜藝相互支撐,再延伸至美妝、飲食、觀光。韓流的核心吸引力不僅在於娛樂,而是展示了韓國的現代性、時尚感與社會活力。

泰國 BL 的局限


泰國 BL 劇的確風靡亞洲與拉美,但其影響多停留在小眾圈層,並未帶動整體「泰國文化」的國際形象。對許多海外觀眾而言,泰國等於「BL 生產國」,卻難以上升為更廣泛的文化認同。

中國若重複這條道路,可能會落入相似陷阱:獲得短期粉絲,卻無法形塑長遠的文化吸引力。 

四、更好的出海選擇

那麼,若 BL 不是唯一出路,中國長視頻應該如何制定更具普世性、可持續的策略?

懸疑推理與科幻題材


這是最容易跨越文化邊界的類型。中國已有《隱秘的角落》《開端》等口碑佳作,敘事張力能吸引不同文化的觀眾。這類作品凸顯中國編劇在敘事結構上的創新,既能出海,也能提升文化話語力。

青春校園與家庭題材


校園生活、家庭矛盾、代際衝突是全球共通的主題。中國特有的教育制度(如高考壓力)、親子關係也能成為引人入勝的文化元素。這種「普世情感+中國特色」的結合,更容易被不同國家接受。

古裝奇幻與東方美學


中國古裝劇的視覺奇觀與東方美學在全球具有獨特吸引力。若能在歷史題材基礎上加入奇幻冒險或普世的正邪對立敘事,將更容易為國際觀眾理解與接受。例如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已在國際市場獲得好評。

動畫與兒童內容


動畫比真人劇更容易跨越宗教與性別的禁忌,能夠針對年輕觀眾形成長期的文化影響。這是中國目前相對不足,但最具潛力的方向。

國際合拍與本地化改編


在穆斯林國度或其他保守市場,可以透過合拍或本地化合作調整劇情,推出「國際版剪輯」。這種策略雖增加成本,但能有效規避文化摩擦,建立品牌形象。

五、從戰術到戰略:軟實力的長遠布局

長視頻出海的最終目標,不僅是商業流量,而是軟實力的建構。這需要從「戰術突破」上升為「戰略布局」。

戰術層面:吸引觀眾


BL 劇、懸疑劇、青春劇都可以作為流量入口,幫助平台在不同市場打開知名度。

戰略層面:文化共鳴


長遠而言,需要更多能體現中國現代性、青年生活、家庭價值觀的作品,讓海外觀眾在情感之外,對中國文化產生理解與認同。

生態層面:產業鏈延伸


參考韓流經驗,長視頻應與音樂、動漫、文創、旅遊等形成聯動,將影視的流量轉化為更全面的文化影響力。

六、結語

愛優騰選擇 BL/耽美題材作為出海先鋒,從產業角度看,是一個聰明且務實的戰術:它成本低、粉絲效應強、社交傳播快,能幫助中國影視快速「破冰」。但若將其視為「彰顯中華軟實力」的核心路徑,則過於理想化。BL 劇的影響多停留在娛樂消費層面,且在宗教保守國度面臨天然阻力。

真正的軟實力建構,需要更普世的題材、更真實的文化表達,以及更長遠的產業生態布局。懸疑、校園、家庭、動畫與東方奇幻,可能比 BL 更具廣泛市場與文化潛力。

換言之,BL 可以是中國長視頻出海的「破冰船」,卻不是「航母艦隊」。要想真正形成「中國故事」的全球吸引力,中國影視產業需要的不僅是戰術上的敏銳,更是戰略上的格局。

Comment by Malacca 皇京港 yesterday

愛墾學術:在地語境中的Netflix文化政治

在Netflix進入之前,韓國三大無線電視台於2012年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內容聯盟平台(Content Alliance Platform)」,並推出了串流服務 POOQ。同時,SK電信於2016年推出了自家的串流服務Oksusu。根據無線電視台與SK電信之間的協議,POOQOksusu合併成為 Wavve

直到2011年,政府公共主管機關仍限制收費電視網路製作新聞節目,僅允許兩個新聞頻道——聯合電視新聞(YTN)每日經濟放送(MBN)播出。然而,在 2009 年《廣播法》與相關廣電規範修訂後,韓國政府允許主要報社公司自2011年起設立綜合編成收費電視台,其節目內容涵蓋新聞、戲劇、綜藝與紀錄片等所有類型。這些綜合編成頻道於2011年登場後,引發了電視台之間的激烈競爭。

與此同時,擁有多個收費電視頻道的媒體巨頭CJ E&M(現為 CJ ENM)在2010年收購了由 Orion 集團持有的另一家收費電視大企業 On-media。這次併購使 CJ 成為有線電視產業的市場主導企業。該財團雄厚的資金實力與在廣播市場的支配地位,吸引了眾多創作者投向其收費電視頻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 Netflix 進入之前,數家中國的串流影音平台(SVoD),包括 愛奇藝騰訊視頻,已經是韓國電視製作的重要投資者。

例如,中國搜尋引擎百度旗下的串流平台愛奇藝,以每集150萬人民幣(約23萬美元)的價格,向韓國影視製作公司 NEW(Next Entertainment World)購得電視劇 《太陽的後裔》(2016)的中國播放權。這份合約對 NEW來說至關重要,因為該劇的製作成本高達約130億韓元(約1140萬美元)(Ko,2016)。然而,自2017年中國當局對韓國文化輸入實施非正式限制後,中國SVoD平台的影響力一度減弱。不過,近年來它們重新加大對韓劇的投資。例如,愛奇藝於2021年投資超過200億韓元(1770萬美元)於懸疑劇《智異山》,以獲得除韓國以外的全球獨家發行權。同年,騰訊也向JTBC的主要製作子公司JTBC Studio投資1000億韓元(8830萬美元)(Choi,2021)。

在 Netflix 與其他串流平台上製作與發行的影集和電影,均不受韓國通信標準委員會(電視內容)韓國媒體分級委員會(電影內容)的分級制度所約束。儘管社會上曾出現對既有媒體公司「反向歧視」的爭議,但在國會內關於如何監管 SVoD 的討論卻相當有限(Kang,2019)。

2019 年以前,韓國無線電視台向 Netflix 輸出了一系列已經播映過的電視劇,例如 《繼承者們》(又名《王者之後》,2013,SBS)《那年冬天,風在吹》(2013,SBS)、以及 《總統》(2010–2011,KBS)。然而,這些劇集在 Netflix 的上架,並非屬於共同製作或是電視台回收製作成本的策略,因為在此之前,這些劇集的製作與發行以及酬金支付早已完成。換言之,電視台僅將過往的版權資料庫授權出售給 Netflix,而非在 Netflix 進入韓國市場後進行新一輪合作(Lim,2021)。

除了韓國公營廣播公司KBS之外,韓國政府同時也是MBC 的大股東。此外,作為 KT 公司最大股東(由國民年金公團持有 11.68% 股份),韓國政府依然對KT的經營活動具有強大影響力,而KT在2002年前曾是國營企業。除此之外,韓國第二大公共基金韓國教師互助會(Korea Teachers’Credit Union) 於 2019年也投資了1000 億韓元(約 8800 萬美元)(Cho,2019)。

(譯自:Cultural politics of Netflix in local contexts: A case of the Korean media industries by Taeyoung Kim,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Canada;金太永《于在地語境中的 Netflix 文化政治:以韓國媒體產業為例》,2022 年,刊於 Media, Culture & Society)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