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有一次,我采訪一位女神。該女神是中國許多大齡女性的偶像,四十多歲還沒出嫁,但依然絕色,且據聞裙下之臣無數。在談“剩女”時,連女神也無奈地吐槽了一句:“真奇怪!‘剩女’‘齊天大剩’這些詞,在英語裏根本找不到對應的詞呀……”
女神說得固然有些道理,但面對“剩女”這一轟轟烈烈的中國特色式現象,也難怪一個西方女人會瞠目結舌。作為一個新聞記者出身的社會學研究者,美國人洪理達敏銳地把目光對準了中國“剩女”這個群體。和所有務實的美國人一樣,她沒有從那些虛幻的、形而上的東西入手,她把研究標準對準了讓所有中國人焦慮不已的房地產。
據洪理達看到的調查公司提供的數據表明,在中國,大多數房產由男士擁有。這種情況的存在,首先是因為中國人向來有給男孩買房的習慣。但當所有報紙厲聲嘲笑中國丈母娘總是要求女婿先買房的同時,洪理達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實際上是個偽命題。在《剩女:中國性別不平等死灰復燃》一書中,據洪理達的社會調查顯示,有“70%以上的用貸款買的婚房,是由女方家庭出資買的”,因為“25歲以後的女性的父母都非常著急”,一著急,就沒辦法了,就處於下風了。
因此,對付要買房的女方,中國男人最不費力的絕招就是“拖,拖她到27歲”。當適齡女性“在婚姻裏放棄了太多協商權”後,就理所當然地被“排除在可能是歷史上最大的民用房地產財富積累之外”—一切的根源,都源於當下中國盛行的“剩女恐慌癥”。
“剩女”,中國女性新“紅字”
這幾年,數檔相親類節目及賺得風生水起的相親網站,都將中國越來越明顯的婚戀難題凸顯於公眾之前。“剩女恐慌癥”是此中被媒體最多提及、對普通人影響最大的社會現象。
“剩女恐慌癥”之所以盛行於中國,最大的民意基礎也許是因為此地女性地位確實低下—就傳統而言,東亞國家女性地位本來就低。僅僅七八十年前,此地還可將女性像貨物一樣賣來賣去,就算到了2014年,家暴與販賣女性之新聞仍不絕於耳,社會對女性的嘲弄與貶低亦無處不在—所有最臟的罵人詞匯一般都涉及女性性器官。
早在十年前,日本社會就流行把30歲還沒有嫁出去的女人統稱之為“敗犬”。如日本暢銷書女作家酒井順子在2003年出版的《敗犬的遠吠》中提出的,“美麗又能幹的女人,只要過了30歲還是單身而且沒有子嗣,就是一只鬥爭中失敗,夾著尾巴逃跑的狗”。這其中雖有某種唾面自幹的自嘲性,但此種帶有侮辱的自喻在東亞地區竟然奇異地受到最廣泛的追捧,倒也惹人發噱。臺灣有過一部以此為名的電視劇,獲得了極高收視率。一位做女性研究的女學者私下就跟我吐槽,“沒嫁就是‘敗犬’,嫁了就是‘勝犬’,問題是勝也好敗也好,都是犬。女性為什麼不感氣憤,反而要到處宣揚呢?”
只能說,東亞女性在長達三千多年的男強女弱的文化統治下,“以弱為美”已經深深內化到了她們的心靈裏。這也就可以理解,在中國,為何“剩女”這一具有絕對侮辱性質的詞語的接受度如此之高。憶從前,上世紀80年代的人們只會私下裏把30歲以上的女人稱之為老處女,這個詞英國有,美國也有,人群之中總有一些不愛結婚的;到了上世紀90年代,媒體上多了個詞叫“單身貴族”。這詞不分男女,也是對越來越多單身人士的善意調侃,但到了2000年後,“單身貴族”越來越專指男性,“剩女”成為另一個代指單身女性的專有名詞。2007年8月,中國教育部將此詞公布為171個新造漢語之一,官方承認了此詞的合法與合理性,一舉將年過27歲還沒結婚的女性釘到了“剩女”的恥辱柱上—嫁不出去成了中國女性身上最大的“紅字”。
於是乎,許多中國女性慌慌張張趕在27歲以前把自己嫁了出去,許多父母甚至如此威逼女兒:“就算結了馬上離,你也得給我結一次!”概因“剩女”已到事關榮辱面子,事關家庭門楣的地步。
讓剩女自我內疚的高學歷與高收入
貶低“剩女”是“剩女恐慌癥”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從前被剩下的未婚大齡女性大多因為條件太差,而現在剩下的則往往因為條件太好。面對一大批擁有高學歷、高收入和出眾長相的女性被剩下這個現實,最主流的輿論是這麼認為的。“她們太挑剔”,將嫁不出去的責任歸結為女性自身問題,加劇了“剩女恐慌癥”的自我內疚模式。
嫁不出去是最大恥辱,高學歷和高收入成為嫁不出去的最大阻礙。在相親市場上,女博士們被授意需要刻意將學歷降低,精英女性在聊天中被授意最好裝白癡,更多以“過來人”身份自居的女性前輩則教育說,如果學不會向男性裝傻示弱,就無法在婚姻市場上有所斬獲。在今天的中國婚姻市場上,流行一種“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反智邏輯—只針對女性。
這種反智傾向在今日中國的流行映照著悚然心驚的現實:時至今日,女性最大的作用仍然是她們的生育價值。她們的智慧僅僅限定在相夫教子這唯一的幸福模式中。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文明社會中,中國男人的婚戀觀和他們趕馬車的爺爺並沒有什麼區別,他們仍舊喜愛“處女”“不要太高文憑”“不要太能幹”。他們無法欣賞比自己優秀的女性,反而對這些女性有一種巨大的恐慌,因為他們“管不住”—看,在婚姻狀態裏,中國女性原來是需要被中國男性管理的。
毫無疑問,中國女性的進步越來越快。後工業時代,男女智力幾無差別。好在,“聰明”的中國男人把愚味的婚戀文化打造成了架在中國女人脖子上的另一副鎖鏈。“女博士是恐龍”“考了研究生難找男朋友”“女人太強沒人要”……許多本應有所成的女性自覺地止步於家庭,給男性讓出了道路。糟糕的是,“男人一定強於女性”的思維定勢又讓優秀的女性在擇偶時範圍明顯縮小。更可怕的是,女性因此也不知道該如何欣賞男性了。無奈選擇比自己經濟狀況差的男性,會讓女性的自我評價偏低,雙方都很難獲得幸福感。
掩飾“剩男恐慌癥”
有意思的是,面對毫無必要的“剩女恐慌癥”,主流意識並沒有著意提高中國婚戀文化中的文明程度,改善男女兩性對於婚姻的認識,加強法律的健全,反而在“剩女恐慌癥”上推波助瀾。一個主流婚戀網站可以堂而皇之地在電視上做廣告,內容是老人以死相逼讓女孩前去相親。而時下最受歡迎的《舌尖上的中國》中,則深情地描述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子為了嫁一個好老公,寧願放棄上好的大學與工作,去一個偏僻的地方陪著老公守倉庫,並成功地為她的男人生了兩個兒子,這一切,都是因為“嫁個好老公才是女人最幸福的事”。
時代在進步,中國人卻在婚戀問題上陷入死結。男女兩性在婚戀問題上各說各話,男人指責女人“拜金”,女人指責男性“好色、劈腿、無能、不負責任”—這比“階級鬥爭”更激烈的“男女戰爭”在“剩女恐慌癥”中愈演愈烈,社會價值的失衡與道德體系的崩潰又讓這種敵意越來越嚴重。
洪理達在書中非常犀利地將“剩女”的盛行歸之為主流意誌的不作為以及別有深意:只要“剩女”存在一天,就可以掩蓋另外一些更尖銳的不可解決的矛盾。中國當前的男女性比例是118:100,這個比率還會因為一胎政策越拉越大。如此,“剩女恐慌癥”成功地將更嚴峻的“剩男恐慌癥”掩飾了過去,而推動傳播侮辱性的“剩女”話題也成功地將25歲以上的未婚女性的自信打壓貽盡。近十年來,中國女性的就業率和收入狀況在整個比例上都比80年代要低。所謂的女性進步又體現在何處?
一位朋友前幾天替孩子報讀所住小區附近的普通小學,赫然發現,二十幾個人的一個班上,只有五個女生……男多女少,正成為越來越明顯的社會問題,中國人不但開始用“腳”投票,也開始用“性別投票”。
也許20年後,“剩女恐慌癥”才可能會成為一個真的笑話,這一代的女性被時代和婚姻市場的愚味耽誤了終身,而下一代的男性則將為上一代人的男性至尊主義打一輩子光棍……千百年來的事實證明,任何對於某族群的不公平和歧視,都將讓實施不公平和歧視的那一方付出更慘痛的代價。(收藏自網路)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