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1978年,國門打開,於是,一批批青年知識分子漂洋過海,聚成一股股有人貶之,有人褒之的留學熱潮。
歷史的聯想1985年12月28日十時,一架波音747淩空而起,國務院中國留學生工作組一行十二人乘機飛往美國。工作組中,最年輕的成員是天津外經貿委研究室副主任杜廈。此去大洋彼岸,他身兼考察,招聘的雙重任務。
天津對外開放,深感人才匱乏。胡啟立同志在津視察時建議:可到國外去招聘我國自費留學生,這是一個巨大的人才寶庫!
半小時後,左側發動機發生故障,飛機迫降東京機場。
東瀛,這個對杜廈來說不期而至、曾接納過我國第一代留學生的國度,引發了他對歷代中國留學生的無數聯想……第一代留學生,毫無疑問,是“睜開眼睛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國人。嚴覆乘桴西去學習英國海軍;秋瑾東渡日本求索救國之途;孫中山棲身美國,兩度檀香山求學。殊途同歸,第一代留學生先後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這一代留學生,以“睜開眼睛看世界”始,以推翻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終。
第二代留學生,在“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的震撼中動身,以周恩來、蔡和森、朱德、陳毅、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留學生奔赴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故鄉;以瞿秋白、李立三、張聞天為代表的投向“赤光一線”的赤都;以魯迅、郭沫若為代表的青年赴日留學……這一代留學生的優秀分子,大都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中國革命的領導者。
第三代留學生,以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和華羅庚、茅以升、李四光等為代表。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他們看到:一個愚昧、落後的祖國無力在世界爭強。新中國誕生後,這些在國外已負盛名、生活優裕的科學家,沖破重重阻攔,義無反顧回到祖國,為中華科技、教育、文化的騰飛盡了最大的力量,成為領導新中國科技、教育事業的中堅。
第四代留學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奔向蘇聯、東歐,學習建設社會主義的本領,原子彈、氫彈爆炸,火箭、衛星上天,核潛艇下水,無不凝聚著他們的汗水,我國獨立的鋼鐵、石油、機械、紡織,汽車和化工工業的發展,無不以他們為骨幹。中國的現代經濟,與第四代留學生的卓著貢獻相連。
舊金山機場到了。工作組就要面對第五代留學生了,杜廈懷著興奮的心情走下舷梯。
在美的印象印象之一:耿耿報國情國內某些輿論認為:公費生身受國祿,可望歸國;自費生有相當的自由度,不會回來啦!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哈佛大學,杜廈見到一位才貌出眾的中國女性——陳榮君。她的父親原是哈佛大學醫學博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他毅然回到祖國。“文革”中,他被關進了“牛棚”。為此,直到一九七九年,榮君還不能跨進國內的高等學府,不得已飛越太平洋,自費到美國求學。臨行前,臥於病榻之上的父親把她招到床前說:“學成之後,一定要回來,為祖國服務……”三十歲的榮君一直未婚。她在美國攻讀管理秘書學位——半工半讀。在杜廈面前,她流著淚說:“我是一定要回國的,我一定回去,一定!”可能,像陳榮君這樣學業完成後決定立即回國的自費生目前尚少,申請到“綠卡”(永遠居留權)的也許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留居美國。但一位著名華裔學者說:在美國矽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師是華人,三分之二的主任工程師是華人。他們大都是留居美國的台灣留學生。這種現象帶來的是:台灣有了世界先進的電子工業。
現代科學已經沒有國界!
在杜廈接觸的三十位已經畢業或即將畢業的自費生中,已有十位決定來津試工,有的已經成行。
印象之二:為伊消得人憔悴瘦削的身材,瘦削的面孔,架一副眼鏡——杜廈的摯友、在密西根大學進修的朱嘉明與杜廈不期而遇。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嘉明親自做飯招待。席間,杜廈得知這是朱嘉明到美國後第一次買菜做飯。為了節省時間用於學習,他幾乎每天都是啃面包。因他是訪問學者,該校每月為他提供八百美元,他幾乎全用在自費進修英語和買書上。杜廈留心到,他出國時帶的那雙皮涼鞋,仍然穿在腳上;一問,果然並未買新鞋。“幹嘛這麽苦自己呀?”“中國留學生差不多都這樣。”朱嘉明淡然說,“公費生國家一般每月提供數百美元的生活費。同國內比,錢是不少。但在美國求學,住宿費每月至少得二百美元;倘想精通英文,聘請個美國教師,一小時課程就得二十幾美元;與我國不同,美國大學實行淘汰制,學校裏沒有鐵飯碗。一個學期之中,教師要求學生閱讀的參考書往往多達上百種,而一本書至少得十幾美元。為了多學一點,再多學一點,只好艱苦些。”
印象之三:雙重人才效應在馬裏蘭大學,杜廈見到江姐的兒子彭雲。彭雲與妻子易小冶熱情招待了杜廈。易小冶原是北京某刊物的編輯,她一方面全力支持彭雲的學業,一方面已在成人補習學校畢業,又開始攻讀馬裏蘭大學的正式課程,學的是她在國內的本行:信息傳播學。彭雲告訴杜廈:學業完成後,立即回國。
國內一種輿論認為:博士後(取得博士學位後再進行十八個月科研的制度)政策使留學生拖期不歸,彭雲正在做博士後。
國內還有一種輿論:留學生還要帶老婆,說是什麽“伴讀”,這還能回來!?
易小冶便是“伴讀”者。
對做博士後問題,美國移民法規定:外國留學生畢業後可以繼續留在美國做十八個月的博士後研究工作,不必經過派出國同意。這種研究可使博士生增強獨立工作能力,拓寬知識,以便回國後適應國際高度競爭的局面。這使留學生獲得知識與能力雙重效應。
工作組同近五百名留學生進行了交談。明確表示取得學位後立即回國的八十八人;已經在做博士後的六十六人;打算做博士後的一百九十五人;未拿定主意的八十七人;由於與外籍人或台灣人結婚或已取得綠卡要留居國外的十一人,只占百分之二點五。
對“伴讀制”問題,美國許多輿論的看法是:理解。夫婦遙遙萬裏分居若幹年才不可理解。據統計,今年畢業或即將畢業的四百四十八名留學生中,有二百二十”“一人的配偶在美國探親或留學。
一些有識之士認為:配偶在愛人身邊,不僅可以互相關照,而且“伴讀者”同樣參加學習,實際上等於國家花同樣一筆錢卻使兩個人進修——雙重人才效應。
印象之四:群星燦爛七年來,我國留學生的成就如何呢?
劉西拉,美國普度大學研究生,1985年被美國土木工程協會授予雷曼瑞斯科研獎,這是專門為在土木工程科研中有突出貢獻者設立的。他已在去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回國工作。
胡傳文,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僅用三年零三個月即獲得核動力工程學博士學位,創該系歷史紀錄,在畢業前一年就受聘到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工作。他已決定,放棄在美國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國參加大型核電站的建設。
田匡宇,美國耶魯大學物理系研究生,年方二十出頭。他通過實驗發現一個新的負離子,受到李政道教授的稱讚。
張欣,自費留學生,在勃克萊分校獲經濟學碩士,又在密西根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並被世界銀行聘為助理研究員。他已下定決心到天津市工作,利用在世界銀行兩年的工作經驗及學識為祖國的對外開放服務。
中國留學生,群星燦爛。李政道教授作出如下判斷:二十世紀,世界科技是猶太人的時代,當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炎黃子孫將占據世界科技的領導地位,世界科技將進入中國人的時代。
觀念的變革在美國,工作組多次召開留學生座談會。印象最深的是,很多留學生接受了西方的一些價值觀念。
觀念之一:“人人爭當經濟人”一個十四歲的美國中學生被評為優秀企業家,因為他開辦了一家商店,經營有術,大賺其錢。輿論界大張旗鼓地進行報道。這在目前的中國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使杜廈驚訝的倒是中國留學生們的變化:——許多公費生被派出時大都是學數理化一類學科,但到了美國,幾乎全都兼學起應用學科,有的幹脆“改行”:專攻商業或企業管理。
——自費生由於可以自由選擇專業,所學大部分為貿易、金融、工商管理、市場、經濟法律、秘書、工業工程和計算機等,都是適應經濟部門的學科。
——中國留學生在美成立的第一個學會是“經濟學會”。
這是為什麽?國內最優秀的知識分子可不是在經濟部門,而是在研究部門、教育部門、政府部門,總之——事業單位。
“同中國相比,不,甚至在世界範圍內,美國徹底改變了這種價值觀。”一位留學生說,“在現代史上,有福特、洛克菲勒做榜樣,另外象哈默、杜邦,還有發明漢堡包的麥克唐納,家喻戶曉,比總統更有名,當然也更有錢。這種追求觀使美國成為一個舉國上下、老老少少都追逐利潤、爭當經濟人的國家。高等學府中第一流的學生幾乎全部投入企業,或者是企業家,同時又是科學家。”正是這一點,使美國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中國留學生也要成為經濟人嗎?
“是的。”在多次座談會上,留學生們都表達了這樣的看法,“我們學成回國後,面臨的是美國、日本這樣的競爭對手。倘若我們國家能像搞政治運動那樣,投入美國搞經濟那樣的熱情、力量和想象力,定能振興祖國經濟,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有說服力。”
一個沒有競爭的社會怎能面對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
觀念之二:競爭的唯一標準——人的才幹競爭——究竟意味著什麽?
一位博士生回國前被邀在美國大學講學。她想:“該向美國宣傳一下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她講道:“我在美國看到,你們也不是什麽都好。比如,大學中許多有過突出貢獻的講師、教授,一旦不出成果了,你們就解聘他。在中國就沒有這種現象,安全感很強。”
這時,講壇下的一位美國教授舉手要求發言。他不解地問:“一位不合格的老師,不解雇他,該怎麽辦呢?讓他繼續教課,不是誤人子弟嗎?”講壇上答道:“在中國,也不會讓他再教學的。”“那他幹什麽?”“可以……比如說,可以把他放到圖書館嘛!”台下哄堂大笑。
在美國,圖書館的老師是學識最淵博的人,他們擔負指導學生閱讀的重任。
不久前,一位國內的領導人訪美,發現給他開車的司機原來竟是一位大學教授,他不解地問:“在美國,大學教授也開出租車嗎?”教授答:“沒有地方聘用我。”
一位中國研究生畢業後在美國某研究所就職,一天,室主任請他看一份規劃報告然後呈送所長。他看後認為:“此報告不行,照此辦理,將一敗塗地。”他向所長談了這一看法。所長說:“他的不行,你拿份行的出來。”第二天,他寫出一份報告呈遞所長。第三天,他被提升為室主任,原主任被解聘。這種激烈的競爭,有力地鑄造著中國留學生的新的價值觀念。
觀念之三:被視為“恥辱”的幫助一個自費生,迢迢萬裏來到美國。他走下飛機,踏上異國的土地,看到一個陌生的世界。他想,親人一定會來接我。他有姑姑在美國,是她的一萬美元的保證金擔保他來美國上學的。
機場已經空無一人,姑姑卻不見身影,一陣蒼涼感襲上心頭。他安慰自己:姑姑有急事。打個電話問問。
話筒內傳來姑姑親切的聲音:“啊,你來啦!我們全家祝你平安到達。我已經給你聯系好了工作,對,到餐館刷盤子,不,你不必急著回家來,直接乘車去餐館吧……”完啦。他目瞪口呆。
在中國,即使平時來個客人,也要迎接一下,起碼也要四菜一湯招待一下。何況來自國外的親人!一怒之下,找到先到美國的一位朋友,訴說心中的不平。朋友哈哈大笑:“你姑姑真好!她給你聯系了工作,你快謝謝上帝吧!”
平時,美國人決不主動去幫助別人(意外事故、親人生死婚喪等事除外)。他們認為:主動幫助別人,是視對方為弱者,這是雙方都不能容忍的事情,那等於說:“我瞧不起你!”
觀念之四:貨真價實的高節奏余臨昌這位自費到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電機系攻讀碩士學位的留學生,現在在美國一數控機床廠任工程師。聽說天津市來人赴美招才,他立即找到杜廈,“我有一個建議……”他說,他的建議是:美國的機床市場十分薄弱。台灣的企業家看準這一點,來此大辦機床廠——運來台灣的機床,配上日本或美國的電腦,翻手就是成倍的利潤。他認為:祖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機床工業,完全可以打入美國市場,但需要有人來幹。他說:“我曾先後三次向祖國有關代表團和派出機構提出過建議,但……”杜廈說:“你到天津去!天津市政府一定會采納你的建議!”余臨昌一下子神采飛揚。當夜,二人傾心交談,直至淩晨二時。第二天,杜廈一覺醒來,余臨昌已經不見了。留下話:“我已回國辦事!”杜廈感慨萬分:這才是真正的高節奏!
1986年2月6日,杜廈同工作組其他成員再度相會舊金山。他們交換了看法,得出了一致的意見:第五代留學生是完全可以使祖國感到自豪的。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