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一碗熱騰騰的玉米粥,代表著南安部落傳統的飲食文化。那一碗曾經是部落主食的玉米粥,隨著作物的漢化,是族人漸漸淡忘掉的傳統美味,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輔導下,部落又重新找回主食文化,發展出在地特色的農業文化之旅。
漩渦之地 ─ 拿海呼 ( Na-ai-vul )
距玉里鎮不遠的南安部落,是座落於玉山腳下的第一個布農族部落,也是前往瓦拉米步道與八通關古道的必經之地。部落四面環山,上游拉庫拉庫溪帶來中央山脈清澈潔淨的溪水,灌溉著山谷中畦畦相連的水稻田。
南安在布農族語裡稱為「 Namukang 」,是為赭土之意。但是努力推動有機農業的族人林泳浤說,部落現址的舊稱為「 Na-ai-vul (拿海呼)」,在布農族語裡為漩渦之意。由於部落群山環繞,旁邊的拉庫拉庫溪與清水溪交匯,形成一處沖積平原,水流到此處後就像漩渦般,因而得名。後來,因 Namukang 部落發生水災而搬遷於此處,才改稱為南安部落。
玉山腳下的有機田
南安部落主要栽培水稻作為經濟作物,也生產肚臍柑、甜柿、水蜜桃、蔬菜及雜糧等作物。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南安遊客中心前方,範圍約 30 公頃 毗鄰相連水稻田,是南安部落賴以維生的主要耕地,一望無際的稻浪與綿延的壯麗群山相映,美不勝收,是遊客最常駐足的景點之一。然而,南安部落過去多採慣行栽培法,施用化學藥劑後,產生的刺鼻藥味和田埂上棄置的農藥空瓶及包袋,往往讓遊客敬而遠之,讓來國家公園旅行的遊客產生不好的觀感。
可喜的是南安部落四面環山,源自中央山脈的拉庫拉庫溪,是部落唯一灌溉農地的水源。地域獨立擁有潔淨水源,是南安部落發展有機農業的一大利基。為輔導南安部落轉型有機農業,花蓮農改場與玉山國家公園、銀川米、玉山銀行、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等合作,籌組有機農業技術團隊予以協助,投入有機驗證及栽培技術輔導工作。經過各單位與在地農友溝通說明後,部落開始改變傳統慣行農法。從 6 公頃 有機水稻開始,迄今已擴增至 12.5 公頃 ,部落族人也逐步走向有機農業「集區」經營的模式。
打破休閒產業的困境
南安部落以八通關古道東側入口聞名,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欣賞美景。為了讓大家可以認識部落生活,族人也與玉山國家公園合作,串連起八通關古道與瓦拉米步道,發展生態導覽。
從未接觸過休閒旅遊的南安部落,在經營上面臨到不少問題。林泳浤說,在發展部落旅遊時,族人因為不瞭解如何規劃行程,過程中跌跌撞撞,碰了許多的釘子。像是部落人力不足,面對遊客時不知道總量管控,以維護導覽品質,也不知道如何制定出符合行程的價格,更不清楚如何規劃行程,串聯起在地文化與自然資源的特色,來吸引遊客前來,漸漸的部落發展旅遊的意願也就降低了。
但是隨著有機農業的興起,南安部落也開始打響名號,想要認識南安的人也愈來愈多。林泳浤心想,如果能夠以有機農業作為部落旅遊的基礎,結合在地的自然資源發展屬於南安特色的旅遊行程,讓大家認識南安的產品、部落的生活還有在地的生態,讓到此的人知道,除了玉山國家公園,還有一群為了部落發展努力的布農族。
正當林泳浤思索著,如何解決過去面臨的困境時,花蓮農改場正好來到南安盤點部落農遊資源,協助規劃休閒農業的套裝行程。他認為機不可失,積極召集部落有意發展旅遊的族人,包括了部落主席、部落婦女、返鄉青年等,共同討論打造屬於南安部落的行程。
消失的布農族傳統主食
為了使在地的旅遊行程兼具有機農業、自然保育與原住民文化等特色,花蓮農改場邀請台灣永續旅行協會共同合作,從人力的運用、解說資源盤點、在地農特產品及文化特色等,與居民共同討論,確認目標市場及定位,進行旅遊套裝行程之產品定價。
經過多次進行訪談與盤點,部落婦女宋琴珠不經意的提及,過去在農業還不發達的時候,南安部落這邊主要都是以小米為主食,當食物不夠的時候,就會製作玉米粉來作為替代食品。大家共同討論下,發現這項傳統主食極具有部落文化特色,特別找來部落耆老現場示範製作後,重現布農族的傳統主食。
這項布農族傳統主食稱為 Dan-Dan-Bue ,是將風乾的玉米進行剝苞穀,以杵臼研磨,經過反覆過篩與碾製,製作成為玉米粉,最後煮成玉米粥。在示範的過程中,因為玉米的表面有種皮,過篩時,是將未完成之玉米粉上拋,運用重力將種皮與玉米粉分開。烹煮玉米粉時,為了避免玉米粉結塊,因此要從冷水開始烹煮,過程中還需要不停的攪拌,直到玉米粉完全溶解為止。煮出美味的 Dan-Dan-Bue 需要多道程序及解說,能在過程中學習到部落先民的智慧與文化的傳承。
結合生產與農遊─拿海呼工作室
當 Dan-Dan-Bue 完成 時 ,部落青年雙手顫抖的接下玉米粥說,「我們長這麼大第一次吃到長輩口中的傳統主食,要不是花蓮農改場的幫忙,也許這項傳統技藝就失傳了。」由於 Dan-Dan-Bue 的製作 過程充滿趣味與挑戰性,適合大人與小孩共同體驗製作。在花蓮農改場、陪伴師與部落共同討論下,決定開發為體驗行程,並與部落共同討論相關流程與細節。
除了傳統主食 Dan-Dan-Bue 外, 南安部落不論在人文、生態或是農業生產,具備著相當的農業旅遊發展條件。在傳統文化故事中,有許多農業與生態共存之故事,像是布農族圖騰中的百步蛇或是台灣黑熊,都是布農族眼中的好朋友。林泳浤還說,希望未來能以台灣黑熊做為部落旅遊之特點,結合部落文化、有機農業與自然生態做為基礎,發展獨具特色的部落小旅行。
因此,南安部落族人決定 以舊地名成立「拿海呼工作室」,希望藉由合作學習種植有機農產,結合部落旅遊與文化, 來幫助地區經濟發展。讓旅遊所在地的社會文化、地方經濟及自然環境產生平衡獲利,進而讓當地的旅遊環境得以長久維繫。
|
||
|
||
TEL. : |
0980-200471/0980-017490 |
|
ADD. : |
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 10 鄰清水 100-8 號 |
|
FB : |
南安有機專區及南安大閘蟹生態養殖場 |
花蓮農改場至部落輔導部落旅遊
林泳浤示範玉米 剝苞穀
布農族替代小米的傳統主食玉米
體驗玉米粉過篩
Dan-Dan-Bue 是將玉米從剝苞穀、研磨碾製、過篩、煮食,成為有趣的體驗活動
林泳浤從農業出發,凝聚族人發展農遊體驗行程
部落婦女宋 琴珠示範烹煮 Dan-Dan-Bue
花蓮農改場與永續旅行發展協會共同協助南安部落規劃農遊行程
製作布農族傳統主食 Dan-Dan-Bue
南安部落以舊地名成立「拿海呼工作室」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