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博士文創慕課の自我的釋放

培養直觀:蒙眼猜測物件

在《美的觸覺》(蔣勛,臺北遠流出版事業,2006年,238-240)提到,“過去在大學《藝術概念》課程裏,我會為學生安排一個練習。

“一個學生騎著摩托車,後座載著另一個眼睛被布蒙起來的學生,出去繞了兩個小詩以後回來,後座的學生拿掉蒙眼布後,必須報告剛才經過了那些地方。

“這一個練習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不要用視覺,而開發其他的感官去觀察,譬如摩托車經過了稻田、賣魚的市場,後座的學生如果眼睛沒有蒙起來,他東張西望就都“看”到了。可是在視覺被遮住後,發現有稻田、魚市場,是因為聞到了它們的氣味。有一次受測試的學生甚至說,剛才摩托車經過了一條很窄的巷子,兩邊都是高高的墻;那時我想這種感覺應該不是聽覺或嗅覺,可能是觸覺吧!他的身體感受到的空間忽然改變了,兩邊的風比較窄比較緊,覺得像處在兩邊都是高墻的窄巷裏,吹著所謂的穿堂風………由此實例可以看出,感覺的恢復,感覺記憶的喚醒,我們的確需要做許多的練習。

“在法國讀書的時候,有一堂課曾經讓我記憶非常的深刻。有位老師在一個布袋裏面裝了許多的物品,他說可能有海綿、石頭、紙張等等。他要我們將手伸進布袋裏觸摸,確定摸到的是甚麼東西,而且還要說出這件東西的顏色。剛開始我委實被嚇倒了!想想看,閉起眼睛來摸東西,怎麼會摸得出色彩?不過老師解釋說,如果我摸到了一個東西,很確定那個東西有石頭的質體與感覺,那我就可以判斷這是個石頭,它可能的顏色會是甚麼。摸到了一張紙,如果我覺得這張紙可能還沒有寫過字,我就可以說它是白色。

“在那一個小時的課堂當中,我將手放在布袋裏摸著各種東西,從形狀、質感等各種線索在記憶中搜尋,我發現我恢復了我的觸覺。

“摸到那海棉,我其實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觸及到這樣一個柔軟,可以吸取水分的質感了,它給我帶來很大的快樂,同時我也在思考老師所出的題目,咦,海綿到底是甚麼顏色?是棕色嗎?還是有其他的可能?課題最後,老師告訴我們,猜測物品顏色的對或錯其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在這一個小時裏,你是否真地經由自己的觸覺得到了感受。

“我才知道世界上有一個考試,答案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那個過程。我們常常在考試的最後去核對答案對或錯,而忽略掉過程的對或錯。”

Views: 5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