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宣揚:論梅洛-龐蒂的生命現象學(3)

早在《感知現象學》中。梅洛-龐蒂就已經強調“一切意識就是感知的意識”(toute conscience est conscience perceptive),而感知與被感知是一個完整不可分的動力性結構和運作機制。“感知”與“被感知”是共時雙向地在多維度和多層次中進行的覆雜過程。正是在身體與其生存的世界之間的這種具有“建構”與“被建構”、“向周在世界開放”與“向身體內在世界傳送信息”的雙重交錯過程中,身體及其精神活動獲得了生存於世的意義,而身體也和其周在的世界合為一體:身體感知到自身的界限及其生存於世的經驗,而世界也因此被感受到它的存在。

 梅洛-龐蒂多次通過“感觸”和“被觸知”的雙向互通及其相互交錯滲透關系的有機性和動力性,來說明身體與世界的上述覆雜交錯結構及其對理解生命創造活動的重要意義。

 在這裏,梅洛-龐蒂試圖說明:在身體或身體中的某一個感知開展活動的時候,身體及其周圍世界各事物的關系,不是外在地各自獨立的實體之間的關系,而是共時雙向甚至多向地相互滲透和相互建構的交錯過程。“存在的東西並不是起初與自身同一、後來呈向看者的事物,也不是一個先是空空的,然後向事物開放的看者;而是某種我們不能比用目光觸診更能接近它的東西,是我們不可能夢想看到其‘完全赤裸’樣子的東西,因為目光本身也會包裹這些東西,並以我們自己的肉身作為它們的衣裳……顏色在另一種變化的維度中才是不同的,在它與周遭聯系的維度中才是不同的。也就是說,這種紅色只有從其自身位置上與周圍其他顏色,即與這些紅色構成燦爛的一片顏色相連時,或者與被支配或支配它的、它所招引或招引它的、被它排斥或排斥它的其他顏色相連時,才是其所是。簡言之,這是同時性和連續性網狀結構中的某個交叉點。這是可見性的一種具體化。不是一種原子。更何況,紅色長裙的一切質感系於可見的組織,並通過它,系於不可見的組織。……在所謂顏色和可見的之間,人們將發現聯系兩者,支撐兩者,供養兩者的組織,但這種組織不是事物,而是事物的可能性、潛在性和肉身。”(19) 接著,梅洛-龐蒂進一步指出:“通過這種觸與被觸之間的再交叉,觸的手的動作本身,融入到它們所探究的世界中,並被帶到和手相同的地方;這兩個系統相互與對方貼合,就像一個橘子的兩半相互貼合一樣。”(20)

 梅洛-龐蒂顯然明確地區分了“身體”和“肉體”(或“肉身”),並通過這種區分,他似乎找到了超越身心二元論或“客體/主體”兩分法的傳統形而上學的途徑。

 梅洛-龐蒂認為:人的身體(le Corps),作為與其他事物不同的“一種體”(un corps),總是難免存在於世界,並由此而同世界上共時存在的其他事物,包括“我的身體”(mon cotps)在內,發生自然的關系。顯然,當梅洛-龐蒂談到“身體”的時候,他從來沒有孤立地單純說一個獨立存在的身體;相反,他一再地把身體與世界上其他存在物,也包括“我的身體”在內,聯系在一起,使身體活生生地在世界的運作中,也在“我的身體”的實際存在中,實現它的真實呈現過程。

作為世界的一部分和作為世界的經驗的運載者,身體成為了世界的自我呈現及其現象化的關鍵點。梅洛-龐蒂在深入分析身體的過程中,看到了身體與世界的互通交錯關系的高度覆雜性。他尤其看到了:在身體與世界的交錯性中,必須找到一個同時地與身體和世界保持適當距離的因素,其本身又同時地與身體和世界兩者具有交叉和相互區別的身份,這就是他後來越來越深入探索的“肉體”。

 換句話說,對梅洛-龐蒂來說,為了進一步排除胡塞爾的意識現象學的影響。徹底跳出主體哲學的思路,為了更生動地把現象的呈現真正地回覆到它的原本狀態,在處理身體與世界的關系時,必須認真地面對這樣的事實:“本質當然是獨立存在的。而本質的必然性的範圍始終靠一種假定來實現……:如果這個世界必須為我們而存在,或者,如果必須存在一個世界,或者,如果必須存在某個事物,那麽,人們就必須觀察到這樣或那樣的結構的規律。但是,我們又根據什麽提出這種假設?我們又根據什麽知道存在著某個事物?根據什麽知道存在著一個世界?所有這些知識都是存在於本質之下;而它就是經驗,而本質只是經驗的一部分,同時它又不涵蓋經驗。”(21) 這樣一來,我們既存在於世界上,而我們的經驗又以它同世界的非一致性及其間隔性而維持其本身的特征。正是靠我們的經驗的本質中所包含的間隔性,才使經驗有可能成為我們把握生活世界的真正性質的基礎。梅洛-龐蒂從這樣的靈活視野出發提出了他的“肉體”概念,以便正確理解生命本身的覆雜性,特別是生命中所隱含的各種難以靠單純的理性來理解的因素。

 梅洛-龐蒂指出:“如果符合始終只能是部分的符合的話,就不能通過全部的或真正的符合來界定真理……必須使間隔也向事物本身開放,必須使間隔納入到對於事物的定義中,因為沒有這種間隔,對事物和過去的經驗就會成為零。”(22)

 梅洛-龐蒂的“肉體”概念,就是在這種創造性的視野中被納入生命現象學之中。肉體概念正是包含了清晰性和模糊性,也包含了間隔性和趨近性,因而也更準確地描述了生命現象的覆雜性。

 生命本身,作為一種生生不息而又不斷自我創造的有機運作過程,本來就包含許多難以單靠理性和邏輯來把握的覆雜事物。在梅洛-龐蒂之前的柏格森和岡基耶姆(Georges Canguilhem, 1904-1995)以及其他許多法國哲學家,都已經在他們的生命現象學研究中發現了生命現象多樣性和異質性,並一再地重申生命現象中可能存在的神秘性以及徹底跳出理性主義的必要性。

 梅洛-龐蒂試圖通過其肉體概念中所包含的精確性和模糊性、間距性和趨近性以及可見性和不可見性的雙重特征,表達不同於身體的肉體的生存在世的雙重結構,即通過肉體,梅洛-龐蒂試圖一方面揭示存在於世界、但又與其對象保持適當距離的主體的生存意義,另一方面也說明主體是在可感知的距離內與其對象保持其在世界中的特殊位置。

 所以,對梅洛-龐蒂來說,肉體是一個本體論概念,它是“主體和客體的形成地域”,通過它才能正確理解感知者和被感知之間的互通性的經驗,即他所說的那種“雙重交錯”,才能正確描述“世界”與“我”的交叉性,以便徹底排除各種把“世界”和“我”孤立起來、並使兩者當中的任何一方獲得至高優先地位的形而上學做法。

 此外,通過肉體,梅洛-龐蒂還揭示了存在者的單義性和多義性、確定性和模糊性的雙重結構及性質,也揭示了身體與世界的交錯覆雜關系及其多種潛在可能性。

 梅洛-龐蒂對生命的獨特研究,當然不能窮盡生命的奧秘,而他的各種新觀點。也只能表明他試圖超出傳統理性主義和邏輯中心主義的理論探索的創造精神。

 四、在“生活世界”中探索生命的源初現象

 以身體生存現象學為基礎而重建“生活世界”概念,就是把生活世界當成雙重結構:它既是我們的身體生存經驗的基礎和條件,又是經驗的產物;生活世界既是被建構的,又是建構性的;它既包圍著我們的身體,構成我們的生存維度,同時又是被我們的身體所滲透融入的可能的世界。把握我們自己所處的世界及其對我們的生存的真正意義,就是哲學的基本任務。所以,梅洛-龐蒂認真地說:真正的哲學就是“學會重新觀看世界”(raprendre à voir le monde)(23)。

 梅洛-龐蒂認為,以往傳統哲學所建構的各種範疇,諸如主體、客體和真理等,都不是現實的世界本身,距離顯現在我們面前的真實現象,不但很遙遠,而且甚至是扭曲的。那些哲學範疇和概念,只是哲學家創造的意識產物,並不是現象本身。他把傳統範疇和概念稱為“哲學家的語言創造物”,建議我們自己學會自然地觀看世界。

 要學會自己觀看世界,就必須直接地在自身所處的生活世界中以平常心觀看實際顯現的一切。這也就是胡塞爾現象學所主張的“回到事物自身”的原則的真正含義。

 其實,貫徹胡塞爾的“回到事物自身”的原則,主要是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要直接面對現實中所發生的一切,看到什麽,就是什麽,無需故弄玄虛;另一方面,觀察者又要充分意識到來自外在對象和觀察者自身內在意識的兩種可能的“假相”,這些假相是客觀世界和我們的生活世界本身的覆雜性所決定的。所謂假相,在客觀世界來說,指的是實際事物的真面目的“被遮蔽”,而來自我們意識內部的假相,指的是我們的經驗和傳統知識中所包含的各種錯誤的偏見、結論和生活習慣等。為此,胡塞爾主張對觀察中所看到的現象進行必要的“懸掛”和“還原”,接著進行反思,使意識中純粹的直覺意向性直接地導向現象本身。梅洛-龐蒂則更明確地告訴我們:最要緊的是首先讓我們自己回到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重視在生活世界現場中直接顯現在我們面前的現象,把它們當成我們觀察世界的起點,並依據最源初的感知所得到的材料,對現象進行分析。當然,在這過程中,還要進一步反思自身是否真正地遵循“回到事物自身”的原則,即必須盡可能排除從實際感知以外的印象對自己現象觀察活動的幹擾,反思以往經驗及知識從意識內部對我們的可能誤導,以便使自己的觀察真正做到自然純樸而無誤。

 正因為這樣,當代法國研究梅洛-龐蒂的專家之一、巴黎第一大學教授巴爾巴拉斯(Renaud Barbaras)對梅洛-龐蒂的現象學的卓越貢獻給予充分肯定,稱之完成了“經驗的轉向”(le tournant de l’expérience)(24),從而也實現了對傳統本體論的真正顛覆(25)。

 對梅洛-龐蒂來說,主體如果要使超越的世界呈現出來,就必須使主體自身首先超越到世界中去;而梅洛-龐蒂在這裏所強調的,恰恰是“朝向世界超越的這一步卻已經是在世界中的一步”。所以,在世界中的存在,既是主體的建構性的存在,又是主體的被建構的存在;人的主體性在生活世界中的存在,既是其他存在在世界中的呈現的條件,他又必須與其他存在一起在世界中存在、並構成為世界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呈現著的存在,人的存在,是在其自身的呈現中存在;同時,它又在世界的呈現中存在,是在與世界其他存在的存在呈現中存在。

 主體向世界的存在與世界朝向主體的存在是雙向同時進行的。這樣一來,呈現就是一種呈現者呈現的事件,它是在呈現過程中實現的;呈現就是具有雙重構成性意義的呈現者的呈現。梅洛-龐蒂就是在這個意義上試圖通過“雙重交錯”和“肉體”的概念來把握人在生活世界的呈現的交錯覆雜結構。

Views: 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