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阿赫瑪托娃·這裏,我們全是酒鬼和蕩婦

這裏,我們全是酒鬼和蕩婦,

我們在一起多麼郁悶!

連壁畫上的鮮花和小鳥

也在思念流動的雲彩。

 

你抽著一管黑色的煙斗,

繚繞的煙霧那樣神奇。

我穿著狹窄的襯裙,

讓身材顯得更加俏麗。

 

幾扇小窗永遠被釘死,

是擔心霧淞,抑或是雷電?

你那機敏的眼睛

如同一對警惕的貓眼。

 

啊,我的心多麼憂傷!

莫非在等待死期的來臨?

那個如今正在跳舞的女人,

她命中註定要下地獄。

 

1913

(汪劍釗 譯)

Rating:
  • Currently 4.5/5 stars.

Views: 14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就是冷門 3 hours ago

愛墾學術從身體彩繪藝術看阿赫瑪托娃的詩

從〈在照片中的畫布〉「身體彩繪—攝影—畫布」的材料視角,來賞析俄羅斯詩人安娜·阿赫瑪托娃(Anna Akhmatova的詩歌。這段材料的核心觀點,是「身體作為畫布」,在被彩繪與攝影的過程中,經歷從二維圖像 → 三維身體 → 再次回到二維影像的轉化,也因此帶來「自我與身體的分離與再塑」——一種既脫離又認同的矛盾經驗。以下是從這個角度對阿赫瑪托娃詩歌的賞析:

一、身體作為「載體」與「媒介」

材料中強調,模特兒的身體只是承載藝術的畫布,透過彩繪與攝影的轉化,身體本身逐漸退居次要地位,被提升為一種「非個體化」的藝術載體。

在阿赫瑪托娃的詩中,也常出現「我」的身體被抽離為外在形象,例如她以冷靜甚至近乎疏離的語氣描述自己的面容、聲音或姿態,彷彿那不是「自我」的一部分,而是某種外在符號。這種處理讓她的「我」也像彩繪中的模特兒——不是被表現,而是被使用

這種距離感,使詩中「我」的身體如同畫布,被情感、歷史、命運等力量書寫和覆蓋,呈現一種與身體「同在而分離」的張力。

二、「去身體化」帶來的自我雙重性

在照片中的畫布〉體繪材料指出,攝影讓模特兒「從外部視角看自己」,甚至「不再像自己」,產生一種自我分身或自我異化的感覺。

阿赫瑪托娃詩歌中常有類似的「雙重我」:一個經驗痛苦、愛戀、失落的主體,一個則冷眼旁觀、記錄、見證。她的詩中主體意識像一個「攝影機」看著自己:

她能描述自己的淚水、沈默、或身形,卻不讓感情溢出。

她像是在觀看一張照片:圖像裡有她,但又不是她。

這正與材料中模特兒「我在照片裡,但又不是我自己」的說法互文:阿赫瑪托娃在詩中也常透過這種分離,來獲得審美上的控制與心理上的自保

三、從個體經驗到「作品化」的昇華

材料指出,身體彩繪透過攝影被抽離原始語境,從個體身體經驗昇華為可以保存的藝術品,這種轉化讓模特兒能「不必將作品等同於自己的身體」。

阿赫瑪托娃的詩也有這種昇華的特質:她經常將個人的愛情、失落、戰爭苦難,轉化為一種典雅、凝鍊、永恆性的語言結構。情緒被壓抑、雕琢,像是一幅經過彩繪與攝影後的圖像——不再是即時的情感,而是經過審美處理的「作品」

她的創作正如材料中所說:「身體作為畫布、作為影像、作為藝術」:

身體/生命經驗 是素材,

語言/詩歌 是繪彩與攝影的技術,

詩作 則是最終脫離個體、獨立存在的藝術品。

四、結語

從「身體彩繪—攝影—畫布」的材料視角來看,阿赫瑪托娃的詩歌呈現出:

對自身經驗的抽離與物化(如同身體成為畫布),對自我形象的二重凝視(如同觀看照片中的自己),對個體痛苦的藝術昇華(如同攝影讓作品脫離身體並長久保存)。

這使她的詩在強烈的個人情感底層之上,又帶著一種冷峻的距離感與經典感——正如被彩繪後的身體,在鏡頭中不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件「藝術品」。

Comment by 就是冷門 on April 24, 2014 at 7:12pm

人體彩繪藝術理念~人體彩繪,又稱紋身彩繪,即在光滑的皮膚上,用植物顏料繪出一件美麗的華服,具有特殊的美感。一般來說人體彩繪不傷害皮膚,也不怕水洗,無疼痛感,色彩鮮艷,圖案多變。

彩繪的過程也簡單易行。人體藝術是人身體的外在之美,可觀可賞。當人的思想達到一定的境界的時候那種欣賞可稱之為藝術,人體藝術不只是單單的把身體裸露在外面,這種單單的裸露是不被納入藝術當中的。

而真正稱之為人體藝術的是一種超越,曾被人們一直認可的戒煙牙膏的代表作也可稱之為一種藝術。

人體彩繪的雛形是源於土著人身上的圖案,最早的人體彩繪是原始人在身上用鯨墨畫出的圖騰,作為護身標誌;而中國的國粹京劇裏的人物的面譜也可以說是最早的人體彩繪之一。

為了祈禱平安、幸福,古印第安人發明了文身術;出於同樣的目的,古代非洲、中東等地的人們用各種顏料將自己的身體塗抹得五顏六色。就有了最好人體彩繪的雛形。

隨後出現了流行至今的“紋身”,圖案除了圖騰圖形外,多半是魚紋、十字紋、三角紋和鋸齒紋,基本上屬幾何圖 形。

1891年,美國發明了電動文身機,還配制了統一圖案,風靡一時。英國上流社會和日本也都流行過這種特殊的“化妝”。

人體彩繪作為一個新聞事件引起中國人的關註是2000年5月份的事情。一名年輕貌美的模特被枯枝、枯草包圍著安坐在舞臺中央,臉上及裸露的胸脯上用紅、白兩色勾勒出炫目的圖案,這是發生在江城武漢的一幕。

(Photo Credit: Body Painting by Andrew Th. http://500px.com/carsposi)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