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列 金心紅:課程·經驗·藝術——杜威課程思想的美學意蘊(2)

相反,如同批判傳統教育的弊端一樣,杜威對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激進做法表現出了極大的擔憂與批評。為此,杜威受到了來自兩方面的攻擊,在兩面夾攻的形勢下,杜威發表了其重要的著作《經驗與教育》,對其做出了應答。他說:“一種標榜以自由觀念為基礎的教育哲學也可能變成像它所曾反對的傳統教育那樣的武斷,這種說法並不過分。任何理論和實踐,如不以批判性地檢驗自身的根本原則為基礎,那就是武斷的。”[4]247可見,杜威對於激進主義者曾經給自己所戴的桂冠並未表現出感恩之意,而是極力澄清自身的思想觀點。在中國的教育學術界,多是將杜威界定為與赫爾巴特的傳統教育相對立的現代教育的奠基者,是實用主義、兒童中心主義的代表者。

對這些觀點的介紹已經成為教育學教科書的固定內容,也就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評價。杜威因這幾個“概念”而獲得至上的榮譽,也因此而受到批評。如在常見的教科書中,多是如此批評杜威的:杜威是一位泛經驗主義者,其對直接經驗的重視導致了對

間接經驗的忽視,學生無法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杜威過高地估計了兒童的組織知識的能力,教師的主動功能被否定;杜威忽視了系統知識對於理解直接經驗的條件作用;兒童中心主義是個人主義的,等等。無論贊譽或是批評,這種教科書式的、固化了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封閉了對杜威思想的進一步探索。雖然近些年來,杜威和“素質教育”被認為是在目標、課程以及教育方法上持有相同觀點,杜威對“教育即生活”、經驗以及“主動發展”的強調,感覺上與“素質教育”導向高度吻合,杜威又被推向教育思

想的前沿。然而,這並未推動對杜威教育思想的新的認識,他多是為了達到爭論目的而作為一個佐證作者觀點的註腳而已。

若是停留於此,已有的關於杜威的認識僅僅是一個被矮化了的狹隘的杜威,而包含在杜威思想深處的靈魂並沒有被挖掘出來。杜威的哲學、教育、美學乃是一個一以貫之的統一思想體系。而杜威關於哲學的、教育的改造其最終目的是走向審美的境界,因此,美學是杜威最為根本的、最深層次的思想大廈,這一大廈已經隨著近一二十年來西方學界關於杜威美學思想的研究而逐漸的清晰了起來。如荷蘭學者菲利普·M.策爾特納的所言:“杜威的哲學就是他的美學,而所有他在邏輯學、形而上學、認識論和心理學中的苦心經營,在他對審美和藝術的理解中被推向了頂點。”[2]19(譯者前言)然而,遺憾的是,國內教育學術界,依然沒有足夠地重視起對杜威美學思想與教育思想關係之研究,只是在最近的兩年中僅有兩篇論文涉及到這個問題。[5]而缺乏了美學的高度,無論是贊譽或是批評,對杜威的認識總是缺乏某種系統的、根本性的高度,杜威被大大的矮化了。

二、課程、經驗與藝術的關係


為何說缺失了美學的高度,則杜威的思想將被大大的矮化?在此,以杜威的課程思想為例做出解釋,將發現杜威關於課程、經驗、藝術的三者間邏輯關係,這個關係將會把杜威的課程思想與藝術思想實現巧妙的鏈接,進而凸顯出杜威的課程美學意蘊。

“課程”一詞的英語是“Curreiculum”,其詞根源於拉丁語的動詞“Currere”,從這一詞根就衍生出了課程的兩種隱喻,也即兩種課程觀念:跑道和奔跑。

一般認為,以泰勒等人為代表的現代課程觀將課程理解為跑道,重點在“道”上,隱喻課程即是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軌道;而後現代課程觀則將課程理解為奔跑,重點放在“跑”上,隱喻課程即是兒童對自己學習經驗的認識與體驗。後者往往追溯至杜威,並將其作為以兒童經驗為中心的課程論的代表。


更多關於杜威的研究,請點擊以下墾友專頁 ~~

慕課 庫
http://iconada.tv/profile/mukeku

家在這裏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734

Baghdad Janim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99-3

Views: 9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