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倩:語言的意義在於使用——維特根斯坦語言觀探析(1)

摘 要:將語言比作金錢,是後期維特根斯坦的一個重要觀點,旨在表明語言的意義如金錢一樣在於使用而非指稱某物。這樣一種對於語言的理解,認爲人工語言有其自身的限度,而無法全面取代日常語言。金錢的意義在於它在市場中的自由流通和使用,哈耶克的這一思想,與後期維特根斯坦關於語言的思想,有着內在的相通之處。

早在古希臘時代,人即被認爲是一種語言/理性的動物,哪怕我們暫且不論這種説法是否有道理以及其可能面臨的種種批評,僅從日常生活經驗的角度看,沒有語言將使我們的生存變得極爲艱難,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能的。我們藉由語言,在與他者的廣泛合作中獲取生存所必需的各種物質資源,在此之外,我們還藉助語言來維系或發現親情、友誼或愛情,並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與異性的成功交往而實現人自身的繁衍。不要説普通人的生活離不開語言,即使像梭羅這樣的特立獨行之士,當其獨居瓦爾登湖畔、並冩下他的所思所感時,同樣離不開語言。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離不開金錢,無論這里的“金錢”以哪種具體的形式呈現——黃金、白銀、紙幣、數字或其它。不僅如此,金錢的跨地域流通,還促成了廣泛的人類合作。我們今天所説的“全球化”,首先即是資本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流通。今天,人類社會中的大部分成員在大多數情況下,離開金錢是無法生存的。但同樣是“離不開”,語言與金錢對於人而言,在根本上又有所差異。斯蒂芬·平克認爲,學習語言是人的一種本能,也就是説,這是一種天賦,而非後天教養而成。而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並學會賺錢,則是我們在後天的社會生活中學到的東西。

語言與金錢,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須臾不可離的兩種東西,它們在根本上有其差異,但也有一些相似或可做類比的地方。而且,正如本文的探討所要表明的,通過對二者關係的討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一些重要的哲學問題。本文對此關係的討論,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一是在“自然vs人工”這一概念框架中,討論語言和金錢的本體論地位;二是説明維特根斯坦如何通過語言與金錢的類比,闡明其“意義即使用”這一重要主張的;三是討論語法與規則的問題。

一、 自然vs人工

在西方哲學的傳統中,自然與人工之別,是一個基本的形而上學區分。在這樣一種理解中,“自然”不僅有“本性”的意思,還有正確或正當的含義。而所謂“人工”的東西,則是對自然的模仿,因此是第二性的、派生的東西。我們知道,在古希臘,前蘇格拉底哲學主要是一種自然哲學——即一種廣義的物理學,它探究世界的本源、本性或本質是什麼。蘇格拉底實現了哲學的“轉向”,將哲學從天上拉回人間,從而促成了廣義倫理學的誕生——哲學從此開始關心人間世界的種種。但儘管如此,自然與人工的形而上學區分,作爲一個基本的概念框架,仍或隱或顯地保留在哲學尤其是本體論問題的討論之中。

語言與金錢的出現或使用,都與人類生活有關,這在某種意義上即是説,二者都不是自然的,或者説都不具備物理意義上的“實在性”①。從樸素實在論的立場出發,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思想試驗,設想在一個沒有人類的世界中,語言與金錢有可能存在嗎?有學者説:“如果沒有人類,沒有人類交換貨物的意向,貨幣是不會存在的。”[1]在一個類似的意義上,我們可以説,如果沒有人類,沒有人類交流或交往的意向,語言是不會存在的。同樣,基於樸素實在論的立場,我們可以設想,即使人類不存在,地球、銀河系或更廣大的宇宙,仍有可能是存在的。這即表明,在自然本體論的意義上,語言與金錢並不具有地球、銀河系或更廣大宇宙的那種實在性。(2018-11-10 愛思想;刊於《雲夢學刊》2018年第6期,頁102-106)

①希拉里•普特南説:“不管根據哪種理論,絶大多數的金錢都不具備物理上的實在性!”見[美] 希拉里•普特南:《理性、真理與歷史》,童世駿、李光程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48頁。

Views: 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