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近年來,“慕課”一直吸引著國內外教育學者的眼球,掀起了一場“慕課”風暴。2008年,“慕課”出現在教育界,驚起不小的漣漪,Coursera、edX和Udacity等知名“慕課”平臺的創立更是激起千層浪。2013年,繼國外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等著名學府陸續加入“慕課”之後,國內不少頂尖學府也加入了這場教育改革運動中,對國內開放教育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對“慕課”的研究進行綜述:首先,簡單介紹“慕課”的概念及理念;其次,介紹現今具有代表性的“慕課”平臺;最後,綜合各大教育名家對“慕課”改革的一些看法。

2· “慕課”簡介


2008年,“慕課”由加拿大學者戴夫・科米爾和布萊恩・亞力山大首次提出,這個名稱迅速在全世界教育界得到推崇。“慕課”(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簡稱,中文譯為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


1)“M”代表大規模,指參與人數眾多,一門課程的學習者人數可達數萬,沒有明確的人數限制,這是傳統教學模式不可想象的事情。課程和學習支持服務也是大規模的,促進了教育的公平和開放。


2)第一“O”代表開放,指國內外的學習者都能免費學習在線課程,在線資源對所有人開放,沒有準入門檻,沒有地域限制,促進了教育的普及性。


3)第二個“O”代表學習在線,指全天24小時網絡在線,時間空間靈活,只要學習者有業余時間就能參與學習,更是突破了傳統教育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有助於學習者合理地利用時間。


4)“C”則表示Course(課程),教師將自己講課的視頻、課件上傳到平臺,供學習者進行學習。


在這個平臺上,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理想,選擇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資源,完成在線學習、互動交流、考核測試、獲得認證的全過程,實現自我的全面開發。


3·代表性的“慕課”平臺


“三駕馬車”Coursera、edX和Udacity推動著“慕課”風靡全球,並投入了許多精力和金錢,著力開發高質量的教學內容。且隨著“慕課”普及,其他較大的“慕課”平臺也相繼出現,參與到這場改革運動中。

edX是2012年5月由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創立的非營利性“慕課”平臺,該平臺與世界上最好的高等教育提供者合作,目前已發展到所謂的“X聯盟”,為學生提供了約60門課程,課程涵蓋各個領域。截止2013年9月,註冊用戶高達100萬,參與的機構包括28所世界各地的知名高校。

Udacity是David Stavens、Michael Sokolsky和Se-bastian Thrun在2012年共同創辦的“慕課”平臺。Udacity的課程是與Google或微軟等公司共同設計,而不是由專業教師負責設計,課程範圍僅限於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且著重於實際應用,目標是讓學生能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在2011年秋,就已有16萬人註冊學習史朗博士的“人工智能入門”課程。

Coursera,課程的時代,是英文“Course Era”的縮寫。2011年,Coursera成立,創始人是加州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師Andrew Ng、Daphne Koller,並在2012年4月公開推出其專有平臺。截止2013年9月,註冊人數已超過469萬,一共有442門課程,囊括來自美國、中國、羅馬、丹麥等17個國家或地區的87家教育機構,每門課程持續4~14周不等。學員報名課程後,將觀看視頻課程、做小測試和課後作業、參與課堂討論。且Coursera中五門網絡課程的學分已獲得美國教育委員會的官方認可,有可能轉換為大學裏的相應學分。

此外還有FutureLearn平臺,由英國開放大學附屬的FutureLearn有限公司運營管理。此平臺在英國開放大學遠程和開放學習領域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建設新的運行機制,向全世界的學習者開放,並將移動技術、實惠型網站融合到平臺中,刷新學生的學習體驗。2013年9月第一批課程上線,不到一年已有100萬人註冊,且有50萬進行了課程學習。


4·名家觀點

“慕課”在教育界引起的巨大反響已眾所周知,對於“慕課”的具體影響,不同的知名學者有著不同的看法,主要分為兩大派:支持派和批判派。

支持派 Coursera國際發展部部長認為“慕課”有三個重要作用,首先是“慕課”力求與傳統高校一起改變精英大學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其次是通過“慕課”,高校能跟隨並支持終生教育的發展;最後,通過分析“慕課”網站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面授課程教法的改善[1]。

華東師範大學田愛麗認為推進“慕課”發展和翻轉課堂的實現,有利於改善基礎教育的培養模式,從四個方面得到體現:首先,通過學習微視頻和實施翻轉課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慕課”建設使得學生課前知識基礎更紮實了,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再次,“慕課”模式使學生學業質量有了保障;最後,“慕課”的出現使每位學生都獲得了課堂學習機會的均等和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2]。   

弗吉尼亞州瑞金大學瑪麗・曼吉坎副教授在提及“慕課”對人際關系影響時,她發現“慕課”將模糊等級界限,更有利於創造平等的社會。

多倫多約克大學理查德・衛倫副教授表示:“可攜帶的、可重復使用的教育資源的大幅度增加以及鼓勵學術自由職業者的技術和政策將可能擴大高等教育任課教師的規模,從而挑戰學界管理的傳統做法。”

Li Yuan、Stephen Powell等人在2013年的白皮書中提到“慕課”從技術創新、教育公平、學習者選擇三方面對傳統教學產生重大影響[3]。

批判派 “Anti-MOOC”(批判“慕課”)這一術語由奧德麗・沃特斯提出,她鼓勵通過在線課程激發參與者互動、對話及相互評論,開展了更深層次的網絡教學實驗。

作為MOOC運動的創始人之一,喬治・西門子也表示:如果2012年是“慕課”元年,那麽2013將成為反轉“慕課”之年。

Udacity創始人史朗也認可了批判“慕課”的視角,他在一次采訪中表示:“盡管註冊學習群體中有上進心並精通互聯網的學生不在少數,但完成率也僅僅只有10%。但這並沒有讓我泄氣,因為它仍然可以作為滿足高等教育需求的一種方式。”[4]

國防科技大學鄧宏鐘等人從誠信、課程質量、評估機制及標準、創新性、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課程受眾高要求、課程定價、利益分配、課程內容的修訂與調整、多線程學習等十個方面進行了闡述[5]。

殷炳山、李玉從教學法、質量和完成率、評價和學分、可持續性等四方面描述了“慕課”面臨的挑戰[6]。

5·總結

慕課作為一新興的教學模式,對傳統教育提出較大的挑戰,從知名學者對“慕課”的評價來看,“慕課”存在大規模、開放、學習自主等優點,但同時也有一定的弊端。這就要求結合自身的條件,吸取“慕課”的優點,摒棄弊端,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Bidner E.教育與運氣:Coursera的使命與探索[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6):10-12.

[2]田愛麗.借助慕課改善人才培養模式[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2):13-15.

[3]Yuan Li, Powel S. MOOcs and Open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White Paper[M].University of Bolton: CETIS,2013:6.

[4]Johnson L, Becker S A.對於“慕課”的質疑:在線學習變革引發的社會反響[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6): 18-23.

[5]鄧宏鐘,李孟軍,等.“慕課”發展中的問題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3(19):212-215.

[6]殷丙山,李玉.慕課發展及其對開放大學的啟示[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5):29-34.

 (《論文網》2015-08-10)

Views: 8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