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與社會創業 (Social Entrepreneurship)在全球蔚為風潮,形成了一場新的公民自覺與自發的運動,不但模糊了社會與企業的界限、轉化了非營利組織的思維,甚至改變了政府的公共政策。

社會企業在國際間(尤其是英、美、南亞等國家)已被證明為一個可擴張與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更提升了社會公益組織的財務自主性。當今主流意見領袖紛紛提出反思, 諸如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創造性資本主義(Creative Capitalism)、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等,都說明了社會與企業不再是兩條陌生的平行線,世界正在改變當中!

什麼是「社會企業」?廣義而言,「社會企業」指的是一個用商業模式來解決某一個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組織,例如提供具社會責任或促進環境保護的產品/服務、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機會、採購弱勢或邊緣族群提供的產品/服務等。其組織可以以營利公司或非營利組織之型態存在,並且有營收與盈餘。其盈餘主要用來投資社會企業本身、繼續解決該社會或環境問題,而非為出資人或所有者謀取最大的利益。

不過每個國家、組織、或個人對「社會企業」此概念的定義與解讀,都不完全相同,也因為與其他產業比起來,「社會企業」仍是個新興領域,更具體的定義應是由在此領域中的實務工作者們所共同且持續塑造、補充與調整的。因此,社企流也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國內外組織對此概念的定義如下,讓大家做為參考。

Grameen 創意實驗室

孟加拉格拉明銀行(Grameen Bank,常被稱為窮人銀行)創辦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2011年成立了Grameen創意實驗室,將他的影響力深汲到社會企業育成面。Grameen創意實驗室認為社會企業結合了傳統企業的競爭與社會公益的創造,運用商業手段使得組織能夠自給自足、永續發展,以達到組織欲極大化其社會與環境影響力之目的。

(改編自:Prof. Yunus, Grameen, and Social Business-Grameen Creative Lab)


Grameen 創意實驗室認為一個社會企業也應該遵守以下七大原則:

社會企業的目標,會是能夠解決貧窮,或是其他會威脅人類與社會的問題(如教育、健康、科技、環境等);而不是為了極大化其企業利潤的目標
社會企業在財務與經濟上能夠永續經營
社會企業的投資者(團體)只會得到其投資的資本,而不會有超過其投資社會企業的股份分紅
當投資的資本有回報時,公司所得到的額外利潤會用來企業的業務擴張,或是企業營運的改善
社會企業是有環境保護的意識
社會企業的員工是能夠得到與市場相同標準的工資,而且也有能在較好的工作環境生活
社會企業是要懷抱著開心的心情與正面的態度!

活水社企開發 

參考國內外經驗,活水社企開發所定義的社會企業,是以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為使命,以市場策略為方法的企業組織。其盈餘主要用來投資社會企業本身、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而非為出資人或所有者謀取最大的利益。社會企業面對的社會或環境問題相當廣泛,包括了:經濟發展(扶貧)、環境、醫療、人權(弱勢族群)、教育學習、社區參與、家庭價值等七大領域。

社企流希望透過此網站,推廣目前公司組織與非營利組織「運用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的概念,最終倡導社會企業朝尤努斯所定義的方向發展-亦即以公司型態存在、同時具獲利能力與永續經營能力。 

社會企業的歷史

社會企業的源起可追溯至1970年代中期、微型信貸(microfinance)模式的創立。當時孟加拉是個貧窮至極、每天皆有許多人因饑餓而死亡的國家。剛從美國放棄大學教授一職、回到祖國工作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拜訪某一個飽受飢荒所苦的鄉村時,發現有42名婦女因為沒有錢償還高利貸借款,生活即將斷炊。

這42名婦女無法償還的總金額,並不是一筆天文數目,而是美金27元。他立刻從口袋中掏出自己的錢,贈與給這些婦女,讓她們不但還清借款,而且還可以製作一些小東西販賣、創造微型企業。尤努斯發現,小額貸款對貧窮的人幫助很大,不僅提高他們的生存與創業能力,也能降低他們向高利貸借款的負擔。

他在1976年於孟加拉成立了提供窮人小額貸款的格拉明銀行(Grameen Bank),至今已提供超過美金五十億元的貸款給孟加拉當地人們,微型信貸的創新模式自此在全世界造成極大的影響力,成為社會企 業此概念的先驅,尤努斯更於2006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的肯定。

社會企業發展至今,關註範圍已經從原本的微型信貸,擴展到更多的社會議題,例如教育機會、兒童健康、住家、水資源、氣候變遷等。現在,全世界各地有很多社會創業家,以創新的商業模式在改善社會。

很多的社會企業,其實都是從一個很簡單的想法開始。社會創業家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總是先相信自己想要看到的未來,然後設法找出運用市場機制的創新方法去實踐他們的理想。社企流整理了各領域成功的社會企業案例,帶大家看看社會企業這個好點子,如何被具體落實在世界各個角落!

社會企業的生態系統

當一個產業或領域擁有足夠數量的創業家後,其他各種資源也會陸續出現、提供「後勤補給」給在第一線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業家們。大致上可分為資金創投、顧問諮詢、產業交流、社群媒體、教育推廣、商業競賽等類型。一個擁有各項資源的生態系統,可加速社會企業的形成與擴展,讓社會創業家事半功倍!

社會企業相關影音

由Skoll Foundation製作的影片Social Entrepreneurs: Pioneering Social Change,回顧了過去三十年來社會企業的緣起與發展,也帶你認識更多世界各地的社會企業家,值得一看!

延續閱讀~~

《首爾社會創新考察團》回顧 PART 1

《首爾社會創新考察團》回顧 PART 2

《首爾社會創新考察團》回顧 PART 3

不要再把「社會使命」當行銷亮點了


台灣活水社會企業開發

GOOD LAB 好單位·杜拉克論社會創新

馬來西亞社會影響力交易所

綠盛世加入SIX平台助原住民幼教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326497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503264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503382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293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503379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533500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533417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533500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503262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529545

Views: 10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May 2, 2022 at 3:52pm

公益文創

“公益”+文創現在也開始流行起來了,公益也可以十分時髦和有趣。廣汽三菱就曾邀請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薪火文化公益基金會等公益機構,聯合發表了廣汽文創IP公益發布會,將廣汽三菱所有文創IP衍生品、公益畫作的銷售收益,都用於公益用途,以“公益”+“文創潮流”的方式刷新人們對於公益形式的全新認知,將公益發布會演繹成公益潮流盛典,同時宣傳了文創產品及品牌。一個品牌的溫度,往往可以決定一個品牌的高度,這也是為什麽“公益”+文創最近火起來的原因。

這種體驗店已經成了“網紅樣本”,在各大景區和博物館起了連鎖反應,甚至有跡象成為未來景區的標準體系之一,這種模式“混搭”也極被消費者喜歡。





Comment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April 23, 2022 at 5:49pm

Ismail Sabri:
SEMy2030 outlines new direction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The newly launche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ction Framework 2030 or SEMy2030 provides a new national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Malaysia, said Prime Minister Datuk Seri Ismail Sabri Yaakob.

He said it gives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ective regulatory and governance framework to ensure social enterprises operate with 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part from building confidence of the people and the private sector.

The prime minister said SEMy2030 outlines five objectives in line with the aspirations, strategies and initiatives set out under the Shared Prosperity Vision 2030, 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2030 and 12th Malaysia Plan.

"To ensure the realisation of its objectives and policy targets, SEMy2030 has developed five strategic thrusts, 20 strategies and 45 initiatives. SEMy2030 has also set new descriptions for more inclusive enterprises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enterprises at the global level,” he added.

He said this when launching SEMy2030 here on Saturday (April 23). Also present was Entrepreneur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ves Minister Tan Sri Noh Omar.

The framework, developed by the Ministry of Entrepreneur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ves (KUSKOP), provides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and conducive ecosystem to support the growth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country.

“This plan also outlines initiatives for enhancing awareness, reach and inculcation of a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concept that is competitive and impactful to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society.

“To ensure social enterprises could expand and be competitive, SEMy2030 also outlines targeted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he capability and competency of social enterprises,” Ismail Sabri said.

He noted that this includes providing more structured training on the adaptation of technology and digitalisation, widening access to financing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providing facilitation for access to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Ismail Sabri said the government through KUSKOP would also review and upgrade the framework for registration and accreditation of existing social enterprises to enable them to get wider access to aid and opportunities to grow.

Tracing the history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Malaysia, the premier stated that it began in 1922 with the gazetting of the Cooperative Societies Enactment 1922, which was replaced by the Cooperative Societies Act 1948.

“Unlike the cooperatives and micro,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sectors, the growth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Malaysia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 Many important elements including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and financial security network have not been set up yet,” he said.

He noted that despite grappling with various issues and challenges, local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had big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nd in fact, with the government's help, several social enterprises in the country had already achieved success.

Citing an example, he said the Helping Hands Penan Shop had succeeded in empowering Penan women by giving them an opportunity to generate income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various handicraft products.

Another success story is MyMedikal Healthcare which offers services to the less fortunate group without access to health services, including in Sabah.

“The government is aware of the potential and important role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driving the country's socio-economic growth. In this connection, a long-term national policy and objective should be formulated.

“Social enterprises should continue to be empowered and their role strengthened to deal with unexpected challenges and changes, apart from raising their performance to the next level in line with the needs and demands of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 he added.

Ismail Sabri urged all parties with an interest i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especially public and private agencies, social impact investors and corporate bodies, to continue giving their solid support, cooperation and commitment.

He also hopes that more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especially youths and graduates as the backup group, would pool their ideas and resources to empowe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Malaysia.

“My hope is that by 2030, social enterprises will be recognised as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in developing a prosperous,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Malaysia,” he stressed.(Bernama,April 23, 2022)

Comment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May 16, 2018 at 5:31pm

社企新面向·大健康

大健康是根據時代發展、社會需求與疾病譜的改變,提出的一種全局的理念。它圍繞著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關註各類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和誤區,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對生命全過程全面呵護的理念指導下提出來的。它追求的不僅是個體身體健康,還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會、環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提倡的不僅有科學的健康生活,更有正確的健康消費等。它的範疇涉及各類與健康相關的信息、產品和服務,也涉及到各類組織為了滿足社會的健康需求所採取的行動。


大健康理念的產生背景


21世紀是人類追求健康的世紀;21世紀是人人享有保健的新時代;21世紀,由發展經濟到關心自己的健康;21世紀人們最需要的是健康。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沒有健康的身心一切無從談起。

然而,當前許多人健康狀況急需改正,其保健意識、保健行為有待加強,需要進一步宣傳科學的健身知識,提倡正信,崇尚文明,保健食品企業主體行為需進一步規範,鑒於醫葯保健品行業市場現狀,消費者急需科學的理論知識作正確的消費引導,同時保健服務機構與人才極其缺乏,面對“一帶一路”競爭,民族保健行業、民族養生文化需要扶持與弘揚。可見,健康事業狀況難以讓人樂觀,建構“大健康工程”乃勢所必然:

中國新醫改提倡預防為主,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明確提出“治未病”的醫療指導原則。進而促生了大健康產業的快速成熟。生命健康是個全程呵護的過程,面對現代病,事後對抗性治療往往為時已晚。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在盡情享受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文明病,即生活方式病正日益流行,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越來越多。生活條件提高了,可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問題卻層出不窮,生活質量反而不斷下降了。如今人們一些慢性病問題突出,不重視亞健康狀況,這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耗費大量的社會醫療資源和醫療費用,不少人也因病致貧。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巴封最近發表的研究成果認為,哺乳動物的壽命一般為生長期的5~7倍,如,牛生長期約6年,壽命約為30~42年。人類的生長期約20~25年,自然壽命應為100~175歲。但這樣的壽命人類並沒有實現。其原因是人類自身造成的,諸如不駐意科學保健,科學飲食,優化環境等。樹立大健康觀念,主動從多方面注意人生,是保證身體健康,延年益壽之必需。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從過去不到50歲至今已達到73歲,但是很多人都處在帶病卧床或者是半卧床狀態, 雖然生存但是生活質量低。

在不同歷史階段, 人們對健康認知、疾病預防重點也有所不同,健康內容不斷更新。比如美國,1875年~1925年是環境時代,特征是天花免疫接種、外科消毒、公共衛生服務;1925年~1950年是醫葯時代,特征是磺胺藥、青黴素、抗結核藥物的廣泛使用;1950年~1980年是生活方式時代,特征是心臟外科手術、心臟移植、冠狀動脈搭橋;30年後,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這樣闡述和呼籲改革美國的醫葯衛生體制——“正是醫療領域過高的成本,構成了對我們經濟巨大的威脅。

這是擺在我們家庭和企業面前的越來越高的障礙,是擺在聯邦政府面前的一顆棘手的定時炸彈,更是美國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美國二戰後經濟高速發展,孰料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富貴病也隨之而來,這種困擾至今仍在。發達國家將重點轉移到預防領域,就是為應對生活方式變化帶來的挑戰。脫離溫飽,全面向小康社會過渡的中國,也存在同樣的健康挑戰,亞健康人群增多、慢性病發病率上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頻敲警鐘,促使政府提出“預防前移戰略”。


大健康意義


(1)"世界大團結,人類大和諧。大健康事業是全人類一項共同責任,涉及到公平獲得基本權益和身心健康,及集體防範跨越國界的威脅,更關係到人類和平共處與協作共進。建設“世界健康組織聯盟”,創造文明文化的力量,她必將在區域性和全球性大健康事業的可持續創新發展與友好協作中起到風向標的重要作用。"

(2)大健康理念有助於提高民眾健康素養,接受科學的健康指導和正確的健康消費。

(3)大健康就是緊緊圍繞著人們期望的核心,讓人們“生得優、活得長、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質量、走得安”。

(4)倡導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消除亞健康、提高身體素質、減少痛苦,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維護;幫助民眾從透支健康、對抗疾病的方式轉向呵護健康、預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


如何樹立大健康理念


樹立大健康理念體系,首先是需要建立起健康的價值觀,健康不只是個人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社會資產,維護健康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另外是健康的經濟觀,健康投資是回報最大的投資,把健康投資作為個人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健康投資作為提供公共產品、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發展的最直接增長點;再有是健康的社會觀,還有健康人文觀,健康體現了一種人文精神,更體現了文明進步的程度。

要從娃娃抓起來,完善大健康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列入學校常規教育,讓健康知識走進課堂、走進教科書。積極開展社會健康教育,全民普及健康知識。充分體現健康教育的持續性,終生接受健康教育;更要充分體現科學性,傳播準確、先進的健康知識和信息。全民發展大健康,提升大健康理念。

轉變國民健康觀念,一方面需要政府正確引導,建立健全相關保障機制;另一方面,普及生命科學、樹立健康文明觀念,防病於未然才是上策,從事生命健康行業的企業在健康教育中也要一起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大健康大保健產業四大體系


以促進和改善人民健康為中心,提高全民健康期望壽命為使命,


(1)建立大健康大保健理念體系


這就需要人們建立起健康的價值觀。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資產,而不只是個人的資產,也是社會的資產,維護健康是一種社會責任;這,還需人們要建立起健康的經濟觀,健康投資是回報最大的投資。把健康投資作為個人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健康投資作為提供公共產品、擴大內需、拉動發展的最直接增長點;這,也需要人們要建立起健康的社會觀,把全民健康作為社會發展的目標之一,構建健康型家庭、健康型社會;這,就更需要人們要建立起健康的人文觀,健康體現一種人文精神,體現了文明進步的程度。


(2)普及大健康大保健教育體系


要把健康教育列入學校常規教育,讓健康知識走進課堂,走進教科書;要積極開展社會健康教育,全民普及健康知識;還要充分體現它的持續性,使人終生能接受健康教育;更要充分體現它的科學性,傳播準確、先進的健康知識和信息。


(3)發展大健康大保健產業體系


發展以治療疾病及維護生命安全為目標的產業,如醫療設備、醫療衛生、製藥產業;發展以延緩衰老、防範疾病、維護生命健康為目標的產業,如保健品、功能食品、安全用水、健康飲品;發展與健康環境相關的產業,如環保產業、資源產業等。


(4)完善大健康大保健服務體系


不斷完善公共健康服務,營造全民參與、共同受益的公共衛生環境和生活環境;不斷完善健康保健專業服務,包括醫療預防、預警服務,健康專業體檢,社會健康與個性健康管理服務;不斷完善健康信息服務,包括健康文化、健康傳播。 發展大健康大保健產業和建立大健康大保健產業四大體系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人們生得優、活得長、病得晚、走得安。(MBA 文庫 )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