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淳一《男人這東西》第16章·離婚信號

在結婚時男人對愛情是不寄太大希望的。姑且有個完整的家庭,能夠順利地養兒育女、平平安安地生活就夠令人心滿意足的了。他們並不指望有什麽浪漫情懷,當然如果有這方面的內容的話,固然更好,但是沒有它們也無礙大局。因此,男人們永遠難以理解女人們那種以“看不出與你共同生活下去的意義”為借口而打算離婚的冷漠態度。

較之普通戀人之間的分手,夫婦間的分手更為復雜。

下面是一位已結婚十三年的女士所講述的一則真實的故事:她想與丈夫離婚,便去向律師咨詢,律師卻說:“僅僅因為不喜歡您丈夫便要離婚,這純屬任性行為。”因而她受到了很大震動。

從幾年前開始,她就在生理上討厭起丈夫,感到與他保持性生活是一種痛苦。可是,聽律師那麽一說,她就不願進一步交談了。當然那位律師也是男性。她說:“如果那位律師是女人的話,就一定不會說出那種話來,也許還會設身處地地同情、理解我。”她後悔自己去找男律師咨詢了。

聽了上述故事,我認為:男女在對離婚的看法上確實存在著差異。或許可以說這是一則頗具象征意義的逸聞。女人要求離婚的理由,除去諸如“丈夫有外遇”、“丈夫施暴”、“丈夫不給家裏錢”之類世人都能接受並容易理解的原因之外,大多女性是由於“看不到與丈夫共同生活的意義”或“在生理上對丈夫有一種厭惡感”等比較抽象的原因而考慮離婚的。然而,站在男人的立場上看,後者也許是令人費解的理由。

換言之,男人是不會因“看不到與妻子共同生活下去的意義”或“在生理上對妻子有一種厭惡感”等理由而考慮離婚的。在這點上,男女之間可謂大相徑庭了。

那麽,男女之間為什麽會產生如此之大的差異呢?原因之一似乎還是在於男女之間存在著的生理差距。剛才提及的那位女性自從對丈夫的愛開始降溫,開始厭惡他之後,在性方面接受丈夫就成了她精神上的痛苦。因此,即便她丈夫提出要求,她也不願輕易與之發生關系。而且,她不僅僅是在精神上感到痛苦,在肉體上也蒙受著煎熬。在丈夫一再要求之下,出於盡婦道的考慮,她偶爾也要接受一次,但是在整個性行為過程中她都有一種被侮辱的感覺,總希望能快點結束。

當然,妻子對丈夫感到厭惡,甚至動了離婚的念頭是有其背景原因的。例如,當她與婆婆發生矛盾時,丈夫總是站在母親一方而不向著自己。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夫婦對人生價值的看法也產生了差異,而且感性差異日益明顯;加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諸多齟齬日積月累,使妻子對丈夫逐漸失去了親近感。最終妻子感到無法與丈夫共同生活下去,而一旦有了這種感覺她就難以在肉體上接受丈夫了。

然而,對該女性的這種痛苦無論作何說明,在男人們看來都是費解的。因為男性與女性相比較而言對性對象的包容範圍廣泛,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與不太喜愛的女性保持性關系。

因此,即使他們不喜歡妻子了也不會立即與她們斷絕性關系。這一點表明丈夫們與妻子們的價值觀不同。而且就算他們不想與妻子發生性關系,也不會馬上提出分手的。

但是,女人一旦討厭對方,就會厭惡他的一切,甚至連他拿筷子的方式都不能忍受。相形之下,即使愛情揮發了,男人也不會產生那麽強烈的憎惡感。當然對對方的行為男人多少也會感到氣憤或厭煩,但不會因此對共同生活、保持性關系抱抵觸情緒。

這就是男人性觀念的曖昧性或虛無性的佐證。但是,反過來看,也可以說正因為如此,男人才顯得容易通融。

下面,讓我們就此方面稍做一番量化研究。假設我們把常想見到對方並且見面後就想擁抱,即所謂的戀愛狀態設為正值的話,那麽在感情降溫狀態下,男方的情愛值可能會回到零,但是,不會跌落到零以下的負值。然而,女性在愛情冷淡階段,情愛值會一下子變為負值。最後她們會對男方產生“生理上的厭惡感”,甚至打算離婚。

這種落差是男人難以理解的。即使女方對男方直說:“在生理上我已經無法忍受與你在一起了”,男方也不會明白她的真正用意。這種時候,大多男人會茫然有所失。

然而,關於男女在離婚方面的感性差異,僅憑上述男女在生理上的差異論是難以說明清楚的。男女關於結婚的原本意識就有所不同,它最終也會加大雙方對離婚這一問題看法上的差異。

其中最為引人註目的現象是,只要沒發生天大的事情,男人就不會主動提出離婚,這一點可以由女方的行為作證明:據統計,在提出離婚申請的人中,妻子占百分之八十。

那麽,男人們為什麽不願意離婚呢?

其最大原因是:在當今社會,結婚並非男人和女人個人對個人的關系,而是家庭與家庭相結合的社會契約關系,這種想法極其根深蒂固。為此在考慮婚配時,與其註重愛情,更多人更為關心是否門當戶對以及對方能否與自己的父母和睦相處,對方是否會被人輕視等外在的東西。在親朋中也有人刻意要求男方按照上述條件選擇妻子。越是出色的人這種傾向越明顯。如果他們是商界政界的巨頭或官僚的話,那麽,他們大多是根據家世選擇妻子,而把愛情放在第二位或第三位。尤其是在官場,絕對不能拒絕上司為自己介紹對象已成為普通常識,如果誰膽敢拒絕,那麽他就不會有出頭之日。

對男性而言,值得炫耀的妻子當然是漂亮的女性,但出身好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有人說“某某夫人的父親是某某公司的總裁”,那麽對被人說及的男方而言,這絕非壞事。

事實上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妻子的出身會影響到男方的前途。發跡欲望強烈,具有野心的男人大多會考慮好這點後才決定結婚的對象。因此,常常會發生這種現象:原本已有女朋友的男子,當上司問他能否和自己女兒結婚時,他也會爽快地應允。由此可見,對男人而言,所謂結婚或許更應該重視社會體統和體面以及形式上的完備。因此,盡管婚後愛情成份不多,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說,男方仍然不想毀壞家庭。

想必這已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總之,結婚時不把愛情作為絕對因素加以考慮的男子大有人在。甚至可以說,哪怕沒有戀情,但只要女方出身名門,與她共同生活感覺不會太壞,就可以與之結婚。換言之,他們懷有一種樂觀的想法:即使雙方之間沒有熱烈的戀情,但只要作為夫婦生活在一起,那種情感是可以培養起來的。也有一些男人認為:夫妻之間的愛情最好是恬淡的;夫妻間充滿熱戀激情反而會引起麻煩和厭煩感。男人在評品女性時常把女人分為“妻子型”。“情人型”等若幹種類,這似乎就是前述看法的佐證。在當今社會持有這種立體多元式想法的男人很多:即,娶一個家庭型、出身好、品性樸實的女人作妻子;再找一個性感的女人作情人。

當然畢竟也有看重愛情才結婚的男人,但是面對社會壓力,他們也會屈服或氣餒。巨人隊投手河原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原來好像是與一位在sorprand工作的女性結了婚,但是棒球俱樂部方面反對這樁婚姻,媒體也蜂擁炒作這條新聞,隨意說三道四,簡直到了欺人太甚的地步。俱樂部方面竟然幹預結婚這一純屬個人的私事,不能不說荒唐至極,但這正好說明了結婚對於男人來說具有很強烈的社會性。後來,河原投手還是屈服於社會的壓力了。對他這種男人來說,結婚必須在社會中取得平衡感。

與之相反,已與出身名門的閨秀結婚的政界官僚或財界巨子,不論發生了什麽事情,他們都不會選擇離婚。自不待言,通過婚姻他們得到了許多有形,無形的好處。由於離婚會使他們失去很多,因此,即使另有新歡,他們也不會放棄原來的婚姻。

如果換一種說法重新表述一下上述情況,那麽可以說,在結婚時男人對愛情是不寄太大希望的。姑且有個完整的家庭,能夠順利地養兒育女、平平安安地生活就夠令人心滿意足的了。他們並不指望有什麽浪漫情懷,當然如果有這方面的內容的話,固然更好,但是沒有它們也無礙大局。因此,男人們永遠難以理解女人們那種以“看不出與你共同生活下去的意義”為借口而打算離婚的冷漠態度。

男人對離婚持消極態度。因為較之夫妻關系的質量,男人更為重視“家庭”這種形式的完整。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個最大的理由,即離婚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壞處。

離婚的壞處大至可分為四種:第一是離婚會喪失社會信譽。盡管離婚率在逐年上升,與從前相比,它已成為家常便飯。但是在眼下這個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中,離婚仍被視為男性的巨大汙點;在所謂的一流企業和官僚階層中,它會明顯地影響個人發跡。因為現代社會中廣為流傳著這樣一些奇談怪論:“連家庭都治理不好的男人沒有能力管理公司”,“連一個女人都控制不住的男人,不可能出色地完成工作”,等等。總之在日本社會,盡管家庭與社會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但是,社會仍然把這種壓力強加於男人身上。

而且近年來社會對離婚女性寄予了同情,盛贊毅然決定離婚的女性的勇氣。不過,人們總覺得男人無情,缺乏誌氣。男人們不僅失去社會信譽,還受人輕視,被整得狼狽不堪,也許可以說這是一種歧視男性的傾向。

誠然,之所以這種想法仍然能有一席之地,是因為在其背後殘存著男尊女卑的渣滓。正因為有了男人應該支配女性、居於主導地位這麽一種前提,諸如“連一個女人也控制不了”之類的奇談怪論才顯得振振有詞。至此,似乎可以說自古綿延至今的男性優越論,反而成了卡住男性自身脖梗的桎梏了。

第二個不利之處是苦於日常瑣事。婚後一切家務都是由妻子料理的。可是,一旦妻子離去,男人的生活將會陷入困境,以前兩人之間言語很少,但是至少每天早上能夠穿上幹凈的衣服去上班。沒有妻子洗衣服怎麽辦?誰來搞衛生?若是她拋下孩子揚長而去,男人更是死定了……如此等等。這樣想的確有恬不知恥之嫌,但是從極現實的角度看,男人們確實不願離婚。

第三是經濟負擔。現行法律是絕對保護妻子的。如果離婚的話,作丈夫的就必須承負一定的經濟負擔。普通的工薪人員雖然不必支付給妻子太多的贍養費,但是他們所須支付的子女養育費卻不在少數。如果他們有住房,大多情況下也是判給女方。所以離婚後男人的生活相當艱難。總之,在贍養費方面,不僅僅是“女尊男卑”的問題了,事實上男人背負了極其沈重的負擔。哪怕是因妻子不守婦道而離婚,丈夫仍要支付贍養費;相反。

如果由於丈夫行為越軌而離婚時,妻子支付給丈夫的贍養費卻極少,丈夫不得不承負巨大的支出負擔。

第四是擔心離婚時孩子被妻子帶走。即使通過訴訟離婚,孩子的撫養權絕大多數情況下也是判給妻子的。因為男人越是喜歡、眷戀孩子,就越不願意與孩子分開,所以丈夫們竭力避免離婚。在離婚率極高的國家——美國,離婚後即使孩子判給了妻子一方,但一旦到了周末或暑假,孩子們一般可以跟父親在一起。然而,在日本,作為離婚的一項條件,判決書上明明寫著父親有“探視孩子的權利”,可是,母親不讓父親看孩子的情況卻極其普通。因此對於做父親的來說,離婚即意味著與孩子長期分別。這種感覺之於男方非常強烈,宛如棒打鴛鴦一樣令人揪心。

前不久朝日新聞以《離婚——把女兒從父親身邊奪走》這一大幅標題披露了一位從事自由職業的男士的遭遇:該男士的妻子忙於在公司中出人頭地,常常深夜才回家,孩子由在家中工作的他一手帶大。丈夫要求妻子為了孩子多在家呆些時間,為此夫妻問常常吵吵鬧鬧。後來妻子以“不願與把自古以來的責任強加於女人的男人共同生活”為由提出了離婚。丈夫也同意離婚。但是圍繞孩子的撫養權,雙方意見達不到一致,因此雙方在沒離婚的狀態下開始分居。自妻子提出離婚訴訟直到法院正式判決下來的兩年時間內,作父親的他每天下午都在家和女兒一起做作業,玩遊戲,還做飯等,然而法院並沒有理喻他提出的“鑒於自己一直照顧孩子,法院應當把孩子判給長期與女兒生活在一起的自己撫養”的主張,把女兒的撫養權判給了母親一方。該篇文章以這位父親的哀嘆劃上了句號:即使離婚,女兒的撫養權也應該與妻子平分,但為什麽非要把女兒判決給她呢?

對於這位父親來說更令人難以承受的痛苦不是與女兒分別,而是今後女兒必須在她母親的影響下成長這一事實。女兒加盟了憎恨自己的妻子一方,她會不會在女兒面前把自己描繪成壞人?會不會給孩子灌輸一些不好的思想?最後,一想到孩子也許只會相信她母親,他就悔恨不已。

就是這樣,男人要承受兩倍、三倍於女方的負擔,甚至要承負巨大的不利因素產生的壓力,這就難怪男人很少提出離婚了。而且他們不僅僅是不提出離婚,甚至在妻子提出離婚時,他也不會輕易答應的。

前面我們談了男人不會輕易踏上離婚之途的情況,但是也並不是沒有主動提出離婚的男人。

譬如說,本來是對女方娘家寄予願望才結婚的,可是對方家庭卻破產了或發生了不幸,這種時候,男方有可能提出離婚。另外,由於妻子不貞,男方也能考慮離婚。但是多數男人即便妻子稍稍有點輕浮也會裝聾作啞,泰然處之的。

不過,男人主動提出離婚的最普遍情形是與妻子相處不融洽,而且在外又另有新歡。

即使沒有再婚目標,大多數女人也會以不愛丈夫之日起開始盤算離婚的。但是,男人不論與妻子是否能夠和睦相處,只要沒有確定其他結婚對象,他通常也不會預先考慮離婚的,所以說這點是男人和女人的最大的區別。然而,如果與妻子之間有了孩子,那麽即使他在外面有女人,也不會輕易下決心離婚的,這正好應了自古的一句話:“孩子是維系夫妻感情的紐帶。”也正因為如此,在孩子出生之前及孩子長大成人之後,男人主動提出離婚的比率較高。但是,如前所述,離婚要承擔所有負擔,因此提出離婚還是需要下很大決心的。

至此,女性讀者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男人們經歷千辛萬苦後才決心離婚,那麽他們一旦提出離婚就不會再改變主意吧?然而,答案出乎你的預料:事實情況並非如此。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男人喜歡依靠自己而存在,並感到對比自身弱小的妻子的存在負有責任。可見總希望自身處於優越地位的男人也有軟弱的一面——希望看到對方弱校因此,只要你徹底示弱,激發他的優越感,那麽即使他已經下了決心,也會發生動搖的。比如說,妻子哭訴道:“如果你拋棄我,我就不能活了”,等等,男方就會萌生惻隱之心,加之,孩子再哭叫著說“爸爸,別離開我”的話,大多數男人都會喪失決心的。

在深諳個中功效的妻子中,甚至有人會唆使孩子去說“不要離婚”或“別拋棄媽媽和我”之類的話,可以說這種作法正好擊中男人的要害。

對於沒有孩子卻有穩定的職業和經濟收入的妻子,丈夫們不會感到太大負擔,因此會主動提出離婚。也就是說當男人認識到女方沒有自己也同樣能生存時,就會爽快地提出分手。

在此,讓我們看一看妻子主動提出離婚的剎那間,男人是怎樣的感受以及他們會作出什麽樣的反應。

絕大多數丈夫即使平時與妻子相處並不融洽,但當妻子主動提出離婚時,也會有晴天霹靂之感,會受到強烈的打擊。因為男人絕不會僅僅因為愛情淡漠而考慮離婚,所以他們萬萬也想不到妻子會因夫妻關系稍稍不順便提出離婚。

於是他們首先感到驚慌、害怕,繼而挖空心思地考慮如何使妻子回心轉意。這時如果追問妻子:“為什麽?”那麽妻子會說:“看不到與你共同生活的意義”或“與你感情不合”等等,這樣,男人就會像我們在前面所介紹的那樣陷入不解,卻又無可奈何。

為什麽男人如此不理解女人提出離婚要求呢?這是因為男性不具備憑借上述理由便想離婚的感性。

如果妻子們舉出諸如“不檢點”啦、“工資不給家裏”啦等具體理由的話,男方就會舉手認輸,表示“不再放蕩了”、“以後把工資都給你”,如此等等,他們總有辦法答復。

但是如果女方盡說些抽象的理由,男方便會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反駁說“我不是把工資都給你了嗎?”“我又沒有對你不忠”。“為了這個家我在拼命工作”等等。如果妻子說“我指的不是那些而是指我對你的愛冷下來了”,那麽丈夫不會說些諸如“男人該做的我都已經做了”之類的離題話,這樣妻子更會感到“他什麽也不了解,真令人厭惡!”從而愈發對丈夫感到絕望。

男人們往往認為現實的男性社會是激烈競爭的社會,如果卷入其中卻又不能在競爭中取勝的話,就會失去做男人的價值。但是,站在妻子的立場看,不那麽出人頭地也沒有關系。她們中的大多數人只希望丈夫能多和家人在一起,共享天淪之樂。然而,事實上許多做丈夫的根本不了解妻子對家庭有什麽需求,這樣就會加深夫婦間的隔閡。

這樣,由於感性和思維方式的差異長期日積月累,妻子一方就會考慮離婚。但是,諸如“感性不同”,“人生觀不同”等理由,在男人看來根本不成理由。這一點又恰恰是男女“感性的差異”。要想避免離婚這種事的話,男人們平時要多與妻子溝通,至少應該努力地去了解她們的感性。

總之,男人一旦得知妻子一方去意已決,他們立即就會陷入混亂:他們要編理由對付公司的同事,要考慮孩子如何處置,要思考敷衍父母的辦法,他們又得顧及自己的生活及體面。這種困惑的現狀用一句俗話“眼前一片漆黑”來概括,再合適不過了。接下來他們又會陷入由深深的空虛感構成的漩渦:自己多年來拼死拼活構築起來的家庭到底為何物呢?

被妻子提出離婚,對男人來說等於喪失了男性人格,而且年齡越大承受的打擊就越大。但是,無論痛苦和打擊有多大,作為男人都既不哭叫又不能向親朋訴苦。相形之下,女人從開始考慮離婚之日起就可以跟朋友商量,討論細節;而男人們則要對親友們隱瞞離婚的經過,所以對男人而言離婚需要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他們雖然表面上裝作無所謂,而在內心深處卻要與痛苦、空虛搏擊。其結果是有些人患上了抑郁癥或失去了工作熱情。據統計表明,被妻子“遺棄”的男子的壽命比平均壽命短,那就是他們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氣力所致。

如此看來,較之以離婚為開端生機勃勃地開拓新的人生的女性,男人似乎是一種纖弱而可憐的動物。

前面我們主要從男人的立場探討了離婚的理由,不過,我們也沒有必要在離婚這種事情上采取消極態度。

在二十幾歲,人們還未真正了解自己,也不知人世間的險惡。這種時期選擇的異性並不一定適合自己,不一定會找到自己的終生伴侶。此外,人是隨著年齡和經驗的積累而成長起來的,其感性和思維方式都會不斷變化,因此夫婦間產生隔閡,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今天的日本,人們對離婚仍持有偏見,尤其對於男性而言,離婚帶來的不利因素非常多,正因為如此,極力克制,勉強度日的夫妻日漸增多。

為此,筆者認為最為理想的解決方法是尋求社會對離婚現象的寬容,應該向前看。至少應該互相承認各種不同的生存方式和思維方式。采取善意的卻又是非介入式的寬容態度也是進步社會應該具備的條件。在這方面,可以說日本還相當落後。

總而言之,離婚並不是人生的失敗,而是向美好人生邁進了一步。如果未來社會能夠更加理解離婚,並不把它視為不善,那麽,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部將能夠自由地拓展自己人生的道路,度過更為充實的一生。


渡邊淳一《男人這東西》第17章 懦弱的人回頂部章節目錄
丈夫與妻子之間的關系隨著歲月的流逝會失去緊迫感。不論是經人介紹結婚還是戀愛結婚,過了三十年就沒有區別了。關鍵問題是該如何看待“假面夫婦”,如果對之持否定態度人們就會感到悲哀;反之,如果以積極的態度看待它,人們就能感到輕松。

經過熱戀而結合的伴侶在婚後的共同生活中也會漸漸產生厭倦感,趨於惰性化。這種變化或許可以說是婚姻中或大或小的、不可避免的宿命。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是:戀愛時對方那些沒有被註意到的缺點逐漸明顯化了。一旦註意到了對方的不足之處∞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夫妻間就會產生裂痕,並且這些都是相互間互不理解的成分。如果這種裂痕駐足於小範圍內尚無關大礙,但是,如果它向大的方面拓展的話,最終會導致“戴著假面具的夫妻”出現。

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三十幾歲年齡層的夫妻身上,他們一旦發現彼此已成為“戴著假面具的夫婦”就會想方設法改變這種狀況,希望雙方關系有所改善。為此,他們互相交流,有時是互相爭吵,有時還會發生劇烈沖突。其最終結果是有的夫婦實現了關系正常化,有的夫婦走向了分道揚鑣的極端。

但是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四十五至五十歲年齡層的夫婦身上,那麽他們會承認自己是“戴著假面具的夫妻”的。盡管如此,相當多的這類夫婦並不打算去改變它。因為他們已經沒有氣力去為了改善彼此之間的關系而發生沖突了。他們認定結婚原本就是如此,他們已習慣適當地流於惰性的生活。

在日本,這類夫婦並不少見。可以說在中老年中有相當多的人保持著這種形式上的夫婦關系。

當夫婦關系冷淡、趨於“戴著假面具的夫婦”關系時,多數作妻子的都會焦慮:“夫妻關系這樣下去能行嗎?”、“繼續保持這種婚姻還有什麽意義?”其結果是:她們中的大多數被迫接受現狀,正式進入體驗煩惱的時期。

誠然,發生糾葛的程度因性格及各自的感受而異。對夫婦和男女關系有的人敏感而有的人卻不敏感;有的人忍耐能力強而有的人忍耐力弱;有人是理想主義者而有的人都是現實主義者。總之,人與人之間的區別是相當大的。比如說同樣一件事,對於A女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大事,而對於B女卻是頭等大事,有時甚至會因此鬧離婚。一言以蔽之,不對夫妻之間應有的關系存有疑問,或不去思考的妻子為數極少。

相形之下,男人對“戴著假面具的夫妻”並不存有什麽疑義,或者說他們容易接受它。因為多數男性認為婚姻本就如此。

其理由之一是:男人的人生出發點是社會生活。換言之,對於男性,工作是生活的重心,家庭是支撐那種生活的襯裏部分。如果對家庭的感覺不太好,他們就會拼命工作,或者多與朋友交往。因為這樣做可以晚些回家,減少與妻子接觸的機會,當然目的是避免引起風波。

人天生就有“擺場話兒”和“真心話兒”之說,對此,男人們理所當然地深信不疑。因為男人們要想在社會上生存下去,他們就必須出色地分別完成“擺場話兒”和“真心話兒”。因此,有的人雖然表面上對妻子恩寵有加,背地裏卻與其他女人有染;表面上裝得對妻子言聽計從,而實際上是充耳不聞。

就是這樣,男人的性格本來就敷衍馬虎,加之,善於分別使用“擺場話”和“真心話”,因此他們很少像妻子們那樣深入地思考夫婦間的感性區別問題。相反,他們認為過於拘泥於那種事情是非常麻煩的。所以只要妻子一方一提起這類話題,他們便以“我累了,想睡覺了”之類的言詞加以搪塞。

暫且不論所談的事情是好是壞,男人只要這樣做就可以回避重心,岔開話題,使婚姻這種形式得以延續。

由此,我們可以想到神田正輝與松田聖子的離婚事件。

在兩人舉行的離婚記者招待會上聖子是這樣回答記者的:“由於經常感冒,整個月都呆在家裏,因此我們夫婦有了慢慢交談的時間,因此便離婚了。”聽到這席話讓人感到有趣的是:如果他倆沒有時間慢慢交談,也許至今仍在保持著“戴著假面具的夫妻”的關系。

仔細想來,避開真正的大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也許正是人類的智慧所在。至少可以說之所以男人們在夫妻問題上回避實質,認定沈默是金,是因為如果他們自己也一本正經地思考夫婦的意義何在,並以真心話與妻子們交鋒的話,那麽就可能會引發決定性的分裂。

這種情況不只限於婚姻問題。比如說,如果一味地思考:“自己為什麽生存?”、“人生究竟是什麽?”之類的問題的話,有的人說不定會自殺。同樣,如果考生對考試抱“為什麽”的疑問,那麽也許他會退出考試。暫且不談所涉的事物是好是壞,僅就避開事物的實質這點而言不失為活得輕松的好辦法。同樣,夫婦間只要不掀開那層假面具,婚姻就有可能繼續下去;相反,如果對之刨根問底,婚姻關系就會出現裂痕。

因此,無論是妻子還是丈夫,只要沒有離婚的能力和勇氣,避實就虛可以說是生存下去的好智慧。

現實中以避實就虛策略維系婚姻關系的夫婦為數不少,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假面夫婦,就是明知故犯的同案犯。

只要是夫婦,都隱藏著成為“假面夫婦”的可能性。這種事情如果放在美國等國家,情形就有所不同了。在美國等一些國家,人們一般都認為:沒有愛情了就應該離婚;維系“假面具夫妻”關系是造作的。因此,在那些國度裏有不少人會多次離婚、再婚。

相比之下,日本關於離婚的社會寬容度還很低,加之家庭觀念濃厚、所以不像美國那樣具有高離婚率。而且,夫婦間經濟權各自不獨立也是制約離婚的因素之一。

在美國,丈夫與妻子,經濟權是各自獨立的,夫妻雙方在各自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以及經濟活動。如果妻子是專職主婦的話,一般是由丈夫掌管錢財,根據需要交給妻子支配。

然而,在日本大多由妻子管理家庭經濟,對男人來說,這是行動自由的一大障礙。妻子是專職太太的工薪人員,大多把全部收入交給妻子,然後再從妻子那裏索要零花錢。自己掙的錢卻不能自由使用,這就是日本的現狀。在這種狀況下,男人就像被砍掉了手腳一樣,不論與妻子間關系多麽不順暢,他們都無力向離婚方向邁下一個臺階。這也是日本男人不傾向於離婚的原因之一。

誠然,美國和日本,不能說孰好孰壞。在美國由於夫婦多次離婚,再婚,從而給兒童心靈上造成了創傷,這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此外,由於擔心自己會失去對方的愛,人們普遍存有緊張感和焦慮感,也有一些人患上了精神病。如此看來,“假面夫妻”自有“假面夫妻”的好處。與自己既熟悉又親密的人共享安寧,這樣生活就有了規律,就會產生一種不必為對方感到緊張的輕松感。

總之,丈夫與妻子之間的關系隨著歲月的流逝會失去緊迫感。不論是經人介紹結婚還是戀愛結婚,過了三十年就沒有區別了。關鍵問題是該如何看待“假面夫婦”,如果對之持否定態度人們就會感到悲哀;反之,如果以積極的態度看待它,人們就能感到輕松。

話雖然這麽說,但並不等於說,世上沒有無緣於假面,真正心靈相通的夫妻。另外,經歷過“假面”時代上了歲數後再次心心相印的夫婦也是有的。

後者出現的背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夫妻雙方皆精力減退,心氣減弱,覺得對方是自己生存下去的支柱。

比如說,典型的日本老夫婦的形象是兩人一起坐在回廊上一邊喝茶一邊互相肯定對方:“還是跟你在一塊兒好。”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相互提攜,共度余生。不過,換個角度看,也可以說正因為他們都失去了吸引力所以才走到了一起。

如此看來,所謂“假面夫婦”在維系夫妻關系方面可以說是一種捷徑。是決心以“假面夫婦”的形式維持夫妻關系呢?還是寧願離婚,背負經濟、社會負擔,也不要“假面夫婦”呢?或者說寧願去繼續追求真正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關系呢?這是因個人想法而定的,不能一概而論他說孰是孰非。

男人開始感到老境將至的年齡各不相同,但一般情況下始自四十五歲前後。四十五歲以前,還有“壯年”的感覺,自認為自己作為男人正值壯年。雖說與年齡增長同步,男人在肉體上也會逐漸衰老,但是由於男性社會地位不斷上升,所以,從總體上看,實際上他們感覺自己老得比女方晚。至於容顏,男人在五十歲以前也會有所衰老,但是並不那麽嚴重,而且有的人是越老越有味,越老越滋潤。因此,他們的感覺與女性感到老境已至時的感覺大為不同。

然而,一到五十歲,男人馬上也會感到衰老。這時體力方面早已開始衰退,加之他們的社會地位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因此對男人而言,五十歲是人生的最大轉折點。當他們即將迎來五十歲之際,就會慨然長嘆:“我終於也要到五十歲了。”

在這種時期,這個年齡層的人在公司內已被分為兩組。

一組是有可能以部長、局長升為董事的;另一組是最多能升到部長或分公司經理的。其中後者大多是在競爭中落敗的人。他們有時甚至會被降級調職,成為別人手中的一張牌。

換言之,人到四十五歲就會產生恐懼感,因為他可以預見到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了。

從競爭的前線落敗下來的男人,會在突然間感悟到寂寞的滋味,有的人甚至極度不適,也有人因對將來感到絕望而對工作馬馬虎虎。這種時候,如果子女已長大成人,住房貸款也已付清,與妻子關系亦很和睦,家庭美滿幸福的話,他還不至於強烈地感到困惑和落寞;但是,如果子女年幼,與妻子關系又不好,家庭內部隱藏著許多不利因素的話,那麽在他身上焦慮、郁悶、迷惘等各種情感就會糾纏不清,有時他會精神錯亂以至於影響了健康。

在精神上發生這些變化的同時,他們在肉體上也會失去信心,成了人們謔稱的“大叔”,同時,他們作為雄性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如前所述,男人的性欲與大腦有著密切的關系。優越感和社會成就感以及高品位的人生價值都對性功能產生著重大影響,因此,一旦他們意識到自己輸了,性功能也就隨之大幅度下降。

一旦躍上五十歲的臺階,男性就會驚慌失措,不過,全他們意識到那樣做也無濟於事時,就會斷念;另一方面他們不久又會迎來一生中的安定期,漸漸適應五十余歲這個年齡層。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年齡感常常是以十年為一個臺階的,人們在即將跨上下一個臺階前都會感到困惑。總之,男人在五十歲年齡層的後幾年裏,生活態度會突然轉變,能夠適應安定的時期。

對男人來說,人生的第二個轉折點是面臨六十歲臺階的時候,盡管這時的困惑程度不像四十五歲時那麽大。人們通常把六十歲稱為“花甲之年”或“迎歷年”,也就是說到了這個年齡,人們就有現世即將結束、回歸到零的感覺。因為有了馬上即退休的緊迫感,所以男人在這時期心境激烈動蕩,有的人甚至情緒極不穩定。

退休對男性而言,意味著他們社會生命的結束。原本屬於社會動物的他們在退休時有一種似乎被否定了存在意義的虛無感。盡管他們自己還想在社會上活動,但是公司單位卻斷絕了這條路,並認為他們已經是沒有大用處的人了。對男人而言,恐怕沒有比這更加殘酷的事情了。因此,他們臨近退休時,或者不願呆在家裏,或者閉門不出,在精神方面也變得有些神經質。

就是這樣,一旦退休多數男性會產生孤獨感。男人的人際關系大多與他們的社會地位有關聯,一旦不工作了,人際關系就會變得狹窄。賀年卡減少了、年中歲末的社會活動也稀少了;朋友減少了,原本逢迎自己的部下也疏遠了自己,他們猛然醒悟過來回首一看:自己的周圍已空空蕩蕩了。另外,一旦退休收入也理所當然地減少,在家裏也不能掌管經濟大權了。

的確,對男人而言,退休就意味著失去地位,失去人際關系,失去經濟實力,即使說失去了他們曾擁有的一切也非誇張。退休給男人帶來如此大的精神打擊是女性難以想象的。

另外在肉體方面,臨近退休的男性有性欲急劇衰落的傾向。其具體表現一般始自五十五歲,一到六十歲,就有不少人由精神上的失落感引發出性功能衰竭。即,對男人而言,六十至七十歲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人生的夕陽。

然而,並非所有的人都會有這種經歷。六十歲以後仍能保持興盛勢頭的人中有藝術家、演藝界人士等,還有自由職業方面的成功人士和握有實力的廠長、經理等,不論在社會方面還是經濟方面他們都具有實力。但是這種人士畢竟極少,現實生活中多數男人一到六十歲就會在精神和肉體兩方面急劇衰落。

這樣一來,失去了一切、陷入孤獨的男人們一從打擊中站起來就會回歸妻子。因為在妻子身邊畢竟有一種放心感、安全感。之後他們開始尋求工作以外的興趣愛好,探求新的人生價值:下下圍棋,栽培蘭花,翻弄地塊,迷於攝影,養成收集物品的習慣,等等。另外,還有人以寵愛孫子輩的孩子為手段在家族中尋求精神寄托。

這樣,表面上看來男人們與家越來越親近,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們卻有一種茫然有所失的不滿情緒。他們滿腦子索繞著“想做點什麽”,“想打破眼下狀況”的念頭。對一直在公司上班的男人來說,沒有比每天都是星期天更大的壓力了。在習慣這種現狀之前,有的人感到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焦慮不安,這樣他們反而會與家人疏遠。其中有不少人保持著從前在公司上班時的習慣,早晨一起床就必須去哪裏轉轉,否則就悶得不行。他們要麽去商店或圍棋院,或者買月票去都心公園和圖書館。這種每天都是星期天的狀況他們終究會習慣的,但是一般至少需要兩到三年時間。

在論資排輩的社會中生存,男人們習慣了上級對下級發號施令式的生存方式,退休後他們回到家裏對妻子也習慣地用對部下的口氣,這時就會遭到妻子的反駁:“為什麽用這種口氣?”

可見,在退休的同時失去經濟實力的丈夫們,呆在家裏顯得地位比妻子還要低,甚至有人難逃被當作所謂“大件垃圾”處理的命運。

當然造成這種現狀,丈夫們也有一定的責任。從前他們只是忙於工作或與男同事們一起遊玩,家庭全交給了妻子,根本不介意妻子們在想什麽或有什麽感受。

妻子一想跟他談談孩子和公婆的事情,他就會說:“那些事歸你管”,或者以“我累了,別說那些煩人事”之類的話語搪塞。如果妻子批評他的這種態度,他又會說:“我是為你在上班”,有時甚至會大言不慚地說:“是誰供你吃喝”等等。妻子對丈夫感到絕望,於是結交女性朋友以充實生活,不知不黨中與丈夫已形同陌路,封閉於自己建立起來的世界了。

如此妻子們一想到丈夫退休後每天要呆在家裏,她們就會感到郁悶。然而,與此同時,丈夫們由於長期不管家務,做慣了甩手先生,所以在家裏什麽也不會做,只會亂發牢騷,什麽“沏茶”啦、“點心不夠”啦,等等。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也,此時妻子們因為要學習和參加公益活動,所以要經常外出。這樣,如果丈夫們終日呆在家裏,她們就會感到不自在。丈夫們對意氣奮發地從事社交活動的妻子們也懷有嫉妒心,每當妻子準備外出時,他們都要沒好氣他說些“又到哪兒去?”、“別回來晚了”之類的話。

在縱向社會中生活的丈夫們既不能與鄰居很好地交往,又不能從現在開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因此他們愈發離不開妻子,這樣一來問題就更加嚴重了。

下面是一則熟人向我講述的故事:他上班期間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或者去銀座消遣。可是,自從退休,他就無所事事,不知怎樣度過每一天了。早晨灑掃庭園,爾後出去慢跑,回來後吃午飯,下午去遊泳,然後午睡,起床後一邊喝啤酒一邊看電視上的相撲節目。他每天都是這樣度過的。但是,由於他與夫人的關系很和睦,妻子非常歡迎他呆在家裏。跑步和遊泳都是夫婦同去,也許他們這種生活才算得上安穩而富足的晚年生活。

但是,如果夫婦之間缺乏愛,那麽丈夫整天呆在家裏纏住自己不放,作妻子的就會感到苦悶,這樣,她們對丈夫不斷增加厭惡感也是無可奈何的了。

夫婦間產生這種悲劇可能根源於雙方自結婚時婚姻觀念就不同,後來這種觀念的差異沒有被消除,日積月累,終於引發老年不和。

作為上班族的丈夫在年富力強的時侯總認為“自己在為家人工作”,從未想到此時此刻妻子正在品味著疏遠感和孤獨感。即,丈夫只註重維持婚姻的形式,承負經濟責任,而疏忽了妻子。因為她們註重的是結婚的實質、婚姻的質量,以及雙方應構築的關系的內容。

當然丈夫們在心裏也會想:上班期間很少與妻子在一起,退休後作為補償應該好好地與妻子呆在一起。他們也深信:屆時妻子肯定樂意接受自己,兩人一起去旅行,一起度過晚年美好的時光。這樣想其實為時並不晚,雖然覺悟的稍遲了點,但是只要妻子接受,予以寬容,能夠實施的話,老年夫婦就有可能重新體驗到婚姻的幸福。

Views: 40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