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光:作為交感反思的「審美的觀看」— 對現象學「審美觀看」理論的反思與推進 5

在現象學的視野中,體驗是意向性構成物,是意義統一體,是生命性的體現,也是真知的開始,所有這些性質,馬上被引入到審美領域中,特別是藝術經驗中。通過體驗,藝術作品從一「物」轉化為一個意向性構成的意義統一體,成其為藝術作品,藝術作品的規定性似乎就在於成為審美的體驗。因而,現象學意義上的體驗就被直接轉換為「審美體驗」。在審美體驗中,某物拋開了一切與現實的聯系而成為藝術作品,更重要的是,體驗者的生命活動,也就是他最真切的存在,直接而持久的融入到藝術作品中,使得藝術作品成為「他的藝術作品」,成為一個被體驗者填充過的意義豐滿的藝術作品。

這些觀念來自加達默爾,在這個觀念中,審美的第一步是導向中性變樣的直觀,而後在這種懸置性的直觀之後,體驗開始進行意向性構成活動,通過這一過程,一個具體的對象就可以成為審美對象,而這個審美對象實際上是審美體驗中的構成物。這個構成物包含著某個無限整體的經驗,這個經驗具有可詮釋性,使其成為超越了「確定性」的意義整體。因此,體驗概念對確立藝術作,對於確立審美對象來說,就成了決定性的東西。

在對對象的中性變樣之中產生了審美,而審美又是通過體驗達到對對象自身的純粹認識,這種純粹認識在現象學的理論中,就是「審美」的。在這一理論的基礎上,通過中性變樣而實現的對對象的純粹認識——體驗,就被稱之為審美體驗,審美體驗由於包含著審美意識與審美區分,而成為審美觀看的真正的規定性。

那麼什麼是審美意識?「審美意識乃進行這種對審美意指物和所有非審美性東西的區分。審美意識抽掉了一部作品用以向我們展現的一切理解條件。因而這樣一種區分本身就是一種特有的審美區分。它從一切內容要素——這些內容要素規定我們發表內容上的、道德上的和宗教上的見解——區分出了一部作品的審美質量,並且只在其審美存在中來呈現這種質量本身。同樣,這種審美區分在再創造的藝術那里,也從其上演中區分出了原型(文學腳本、樂譜),而且由於這樣,不僅與再創造相對立的原型,而且與原型或其他可能見解相區別的再創造本身,都能成為審美意指物。這就構成了審美意識的主宰性,即審美意識能到處去實現這樣的審美區分,並能『審美地』觀看一切事物。」[8]

加達默爾所說的這個審美地觀看,像是胡塞爾所說的中性變樣與體驗的結合體。「體驗」這種活動所創造出的意向性構成物相對於對實在之物的認知,被純粹化了,這個概念顯然與現象學還原,與純粹直觀有某種內在關聯。在體驗中,我們直接和「對象的存在」發生共同在場性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對象是作為「自身」而存在的。在審美體驗中,藝術作品作為存在者,它和此在發生了純粹的體驗關係,從而把它從自身的存在世界中被拔了出來。因此,審美體驗對於對象的認識,是有所選擇的,它的對象是「作品自身」,所有非審美的因素在審美體驗中是不被關注的,如:目的、作用、內容意義。在審美體驗中,「對象自身」被認識到了,也就是說,在審美中,達到了對於對象的自明性的認識,對象因此被純粹化了,這個過程,就成了現象學家們所認為的審美的過程,現象學直觀和審美的觀看由此被結合在一起。

在這種思想中,有兩個重要的概念,一個是「審美區分」,一個是「審美意識」,兩個概念相互規定。關於審美區分,加達默爾說:「我們稱之為藝術作品和審美地加以體驗的東西,依據於某種抽象的活動。由於撇開了一部作品作為其原始生命關係而生根於其中的一切東西,撇開了一部作品存在於其中並在其中獲得其意義的一切宗教的或世俗的影響,這部作品將作為『純粹的藝術作品』而顯然可見。就此而言,審美意識的抽象進行了一種對它自身來說是積極的活動。它讓人看到什麼是純粹的藝術作品,並使這東西自為地存在。這種審美意識的活動,我稱之為『審美區分』。」[9]通過審美區分而抽象出一個「純粹藝術作品」,這正是現象學還原的思路,實際上是中性變樣。這種還原是在審美體驗中實現的,或者說,只有審美體驗才能夠完成這種審美區分。

Views: 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