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剛升起,哈爾濱江北的早市就睜開了眼。過高架橋橋洞向北沒多遠,一輛農用四輪車「吱嘎」一聲停在路旁。一對中年夫婦從車上下來,男人打開車廂,卸下時令蔬菜,女人則在馬路牙子上鋪起一大塊塑料布,再麻利地往上擺放蔬菜。正擺著,賣小百貨的老張頭來了,在對面的馬路牙子上支起一個不到兩米寬的攤床。接著,賣水果的李大嫂到了,其他攤主也陸陸續續地來了。幾個人一頓忙活,寂靜的街道轉眼成了熱鬧的早市。

  在江北,集叫趕,市叫逛。趕,是為了需;逛,是為了品。「需」自不必說,單說這個「品」。除了品嚐和感受人間煙火氣外,就是要在逛早市時品出一種散淡、一種輕鬆和一種從容來。晨曦映照江北大地,江北人紛紛走出家門,奔向早市。近的出小區就到,遠的還要開車趕來。此時的江北早市,早已被圍得水洩不通。從日用百貨到農副產品,從古董舊貨到時尚工藝,從吃喝零食到服裝鞋帽,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吆喝聲、說笑聲、嘈雜聲,在江北的早市上一浪強過一浪。

  瓜果蔬菜是早市上的主角。江北人愛逛早市,多是采瓜購果買蔬菜。天下滋味早市知。食在人間,哪家哪戶離得了吃?瓜果蔬菜的賣家多,競爭也激烈。你家賣瓜,他家也賣瓜,你家從省外進的貨,他家在城外有大棚。瓜呀,果呀,都較著勁兒比著鮮,你圓我潤它香甜,誰也不比誰的差。價格不貴,任你挑任你選,不滿意不要錢。你看,自產的黃瓜帶著刺開著花兒,水靈靈地誘惑著人們的眼;大辣椒、小青椒閃著綠油油的光,似在驕傲地宣告辣的誓言;一捆捆小白菜和小蔥,白裡夾著綠,綠裡生著白,如天然的翡翠;那紫得鮮亮的茄子,那勝似紅燈籠的西紅柿,還有花菜、鮮藕、冬瓜,眼巴巴地看著過往的江北人,盼著能被多看上一眼,多挑上幾斤,多買上幾兩。

  一陣酒香飄了過來。前面,七八個大酒壇子一字排開。每個壇子上都貼了張紅紙,寫著大大的「酒」字。賣酒的小哥大聲吆喝。幾個老漢不約而同圍攏過來。一個問:「不上頭?」一個「哼」了一聲:「不上頭,那是白開水。」另一個直接拿起一旁的小酒提,就往一個開了封的壇子裡舀:「酒好不好,嚐嚐就知道。」賣酒小哥脾氣好:「對對對,你嚐吧,嚐好了也好幫我做個活廣告。」酒香越飄人越多,聞酒的、品酒的、買酒的絡繹不絕。

  賣酒的旁邊是賣豆腐的。老黃豆腐是老品牌。自打老黃去外地養老,他的女婿就成了老黃豆腐的傳承人,幾年的勤學苦練,幾年的磕磕絆絆,老黃豆腐的牌子總算沒有倒。早市上賣豆腐的不只老黃豆腐一家,都是鹵水豆腐。趙錢孫李,人不同,豆腐也是一家一個味兒。若講站得穩立得住叫得響,只有老黃豆腐。塊大敦厚,不塌不垮,不渣不澀,沒有豆腥味兒,鮮嫩柔滑中還略帶淡淡的甜。沒個好品行豈能修煉成早市上大家的最愛?

  最有煙火氣的還是小吃區。大麻花、油炸糕、酥油餅、玉米餅,這個糕、那個點,還有各種風味的粉啊麵啊,麻的辣的,都熱騰騰、香噴噴地讓你滿口生津。最吊胃口的要數老龐家的大果子和豆腐腦。每逢早市,老龐都用新油來炸大果子,要的就是嘎嘣脆、鮮香酥。老龐媳婦做的豆腐腦白嫩軟滑,一勺辣椒油、放一點韭菜花,再撒上一抹香菜葉,那滋味不單單美了胃,更暖了心。不論貧窮還是富有,只要在此待上一會兒,隨便吃點兒啥,包你能品出人世間最朴素的美味。

  早市是逛出來的。這逛,也得分三類。一類是逛需,買回幾斤菜、幾斤瓜果,不拖泥帶水,買完就打道回府;一類是逛閒,不買東西不撿漏,遛個彎飽個眼福,只圖個樂兒;還有一類,權且當晨練,不在摩肩接踵中擠一擠,不聞一聞早市上的新香甜,渾身不得勁兒,一天不踏實。

  早市便利了江北人的生活,也蘊藏了江北人的盼頭。一年到頭,每周一四六就早上幾個小時,風雨無阻,雷打不動。它陳列簡單,拆裝靈活,經營時短,不搶各大商場和超市的風頭,更不擠佔江北寶貴的空間。在江北人的生活清單裡,早市位置雖不靠前,卻從未受冷落。

  江北的味道裡有朝陽的氣息,更有江北人用心生活的滋味。[《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10日 第 20 版)]

Views: 1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