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冠南〈深度多元文化經歷激發創造力〉(3)

多元文化經歷對創造性的影響,集中體現在文化學習(cultural learning)可以有效提升一個人的認知彈性(cognitive flexibility)和認知複雜性(cognitive complexity)。當一個人長期生活於某一特定文化環境時,其創造力通常會被這一文化的日常環境所限製。相反,當某人接觸新的文化時,其慣性思維則可能會被打破或重塑。

我們的研究團隊在2015年《美國管理學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恰好證實了「老佛爺」關於多元文化時尚現象的觀點。研究者們通過深度分析世界270個時尚品牌(如Chanel)11年的數據發現,創意總監在國外工作的經歷,能夠顯著地預測其時尚品牌的創新指數。具體而言,創意總監在國外工作的總時間越長,其時尚品牌的創新指數也就越高;但創意總監所工作過的國家數量與其時尚品牌的創新指數則幾乎無關。

這些結果在其它使用了不同被試者、不同方法來測量創造力的研究中也被證實。「蠟燭問題」是心理學家卡爾·鄧克爾(Karl Duncker)在1945年設計的用以考驗人們創造力的題目(見圖1左):有一根蠟燭、一排火柴、和一盒圖釘,如何在蠟油不滴到桌面或地上的情況下,將燃燒的蠟燭固定在墻上呢?很多人對此題束手無策。因為他們無法擺脫慣性思維,一味地認為圖釘盒只是用來收納圖釘的容器,沒有意識到可以將其清空後變為蠟燭托(答案見圖1右)研究者在使用統計分析方法控製了一系列相關變量後(如年齡、性別、國籍、性格等)發現,在國外生活時間越久的MBA學生越容易解出這道題:在國外生活的時間增加一年,解出「蠟燭問題」的對數幾率就顯著增加0.078。然而,在國外旅行時間的長短卻與解題能力無關。

換言之,並非所有的國外經歷都對創造力有益:國外經歷的深度而非廣度才是提升創造力的關鍵。

當一個人在國外長期留學和工作時,他可以領悟到與自己本國文化大相徑庭的思維與價值觀。這些新鮮的元素就是喬布斯所說的「點」。如果美國的冰淇淋品牌哈根達斯的創意師們沒有深入了解中國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也就不會有哈根達斯「冰淇淋月餅」的創新產品。

此外,當我們深入了解其它文化時,同樣的「點」或許也會展現出不同的一面。匯豐銀行有一則意味深長的宣傳片:一個英國人初到中國做客,中國主人設宴款待,英國人將盤中的整條鰻魚吃得一幹二凈,於是主人就熱情地又點了一大盤,然後英國人再次硬著頭皮吃完,結果主人就瞠目結舌地又點了更大的份。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客人在盤中殘留些許食物意味著「我吃得很飽,謝謝款待」,而這在英國文化中卻意味著「食物不好吃,難以入口」。這個笑話告訴我們,即使是同一個行為,也可能因為文化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一樣的含義。

作者陸冠南单位: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收藏自清華管理評論 Tsinghua Business Review 2017年 第6期)

Views: 5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