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沒答案也好:物我合一、神我同在
被譽為美國當代最重要的理論批評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在《論攝影》中這麼說:
“坦率地說,對世界的解釋就是對世界的認識,繪畫這類更為古老的直觀表現世界的平面藝術類型,正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
而繪畫在歷史上幫助人們認識世界的角色,在近代慢慢被攝影所取代,使得畫家就算不完全放棄這方面的社會職能,也得考慮開拓繪畫的其他潛能,例如心理體驗、感悟的表達。
在數碼照片出現以前,蘇珊桑塔所說的紙質照片當然有所不足,例如時間長了會發黃;因為人的疏忽而遺失等等。不過,對於曾經發生的人事景觀,照片無疑是提供證據最有力的媒體。
蘇珊桑塔於是說:“對於那些我們聽說過卻不相信的事物,一旦出示了照片,其真實性似乎就得到了證明。”
所以,照片與書報、博物館關係密切;警察、官方的檔案更少不了它。
有趣的是,當我讀到“對於那些我們聽說過卻不相信的事物”這句話時,我想到的是:宗教。
去歐洲參觀那些大教堂、美術館,多少在巨型畫框裡的畫作,還有牆上、拱頂下的名家心血,不都是為了記載一份虔誠不移的見證;以讓世人“親眼看見”、“親近恩典”?
構圖與色彩總有一份莊敬、凝重;一種格外加碼的強調。
欣賞譚志國的高動態範圍成像攝影,讓我有一種類似的“宗教氛圍”。
這里或許有必要解釋一下“宗教氛圍”這件事,它和上寺廟、進教堂沒有關係;不過,跟廣義的“神”有關~也就是我們精神中最真誠無疑、最投入無悔的那份“相信”。
這無關“高高在上”的神佛;它是“在我當中”、“與我同在”的精神狀態。
攝影家,或說更廣大的其他創作人,當他忘我的和他/她尚未誕生或正要誕生的作品對話時,那種“與我同在”的富足卻又不確定的混沌感,何嘗不是在追求一個信仰:故事要這麼說才對!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