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第八章·教育的目的

一、目的的性質

 以上各章有關教育的論述,實際上已經預示我們有關民主主義社會教育的意義的討論的結果。因為,我們假定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個人能繼續他們的教育,或者說,學習的目的和報酬,是繼續不斷生長的能力。但是,除非一個社會人與人的交往是相互的,除非這個社會的利益能平等地分配給全體成員,從而產生廣泛的刺激,並通過這些刺激適當地進行社會習慣和制度的改造,這個思想不能應用於社會的全體成員。而這樣的社會就是民主主義的社會。所以,我們探索教育目的時,並不要到教育過程以外去尋找一個目的,使教育服從這個目的。我們整個教育觀點不允許這樣做。我們所要做的,是要把屬於教育過程內容的目的,和從教育過程以外提出的目的進行比較。當社會關系不平等均衡時,一定會出現後一種情況。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社會的某部分人將會發現他們的目的是由外來的命令決定的;他們的目的並不是從他們自己的經驗自由發展而來,他們有名義上的目的,並不真是他們自己的目的,而只是達到別人比較隱蔽的目的的手段。

 我們第一個問題,是要解釋存在於活動內部而不是從外部提供的目的的性質。我們通過把單純的結果和結局進行對比來研究目的的定義。任何能量的表現都有結果。風吹過沙漠的沙,沙子的位置就改變。這裏是結果,是影響,而不是終結。因為在結果中沒有東西完成在此以前的事情。沙子位置的改變,只是空間的重新分配。沙子在改變位置前後的情況沒有什麽兩樣。因此,沒有一種根據可憑以選擇前面情況作為起點,後一種情況作為終點,而把介於兩者之間的情況,作為改造和實現的過程。

 以蜜蜂的活動為例,和上面風吹沙漠時沙子位置的變化進行對比。蜜蜂行動的結果可以稱之為結局,不是因為這些結果是預先計劃好的,或有意識地要這樣做,而是因為它們是真正的結局或完成先前的行動。當蜜蜂采集花粉,制蠟和構築蜂房時,每一步動作都為下一步動作作準備。蜂房築成以後,蜂皇在蜂房內產卵;產好卵,就關起來孵化,把卵保持在孵化所要求的溫度。幼蜂孵出以後,蜜蜂餵幼蜂,到它們能照料自己為止。我們很熟悉這些事實,容易不去考慮它們,以為不管怎樣,生活和本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因而,我們沒有註意到這種事情的主要特征,即事情的每一個要素的時間的地位和次序都有重要意義;前件事引出後件事,而後件事又接過所提供的東西,為另外一個階段所用,直到我們到達終點,這個結局好像總結和結束整個過程。

 因為目的總是和結果聯系著的,在談到目的問題時,首先要註意的一件事是所指定的工作是否具有內在的連續性。或者,所指定的工作只是一連串動作的堆積,先做一件事,然後做另一件事。如果學生的每一個行動大概都由教師命令,他的許多行動的唯一順序來自功課指定和由別人給予指示,要談什麽教育目的,就是廢話。在自發的自我表現的名義下,允許學生任性的或不連貫的活動,對教育目的也是致命傷。目的所包含的意思,是指有秩序的、安排好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秩序就是循序地完成一個過程。如果一個活動須經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活動逐漸發展,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預見終點或可能的結局的能力。如果蜜蜂預見到它們活動的結果,如果它們在想象的預見中看到它們的終點,它們就有了目的的主要成分。因此,那裏情況不允許預見結果,不能使人事前註意特定活動的結局,談什麽教育的目的,或者任何其他事業的目的,都是廢話。

 其次,目的作為一個預見的結局,活動就有了方向;這種目的,不是一個單純旁觀者的毫無根據的期望,而是影響著為達到結局所爭取的各個步驟。這種預見有三個作用。第一,它包含仔細地觀察特定的情況,註意什麽是達到終點的手段,並發現擋路的障礙。第二,它提出運用手段的恰當的順序,便於合乎經濟的選擇和安排。第三,使我們能選取可供選擇的辦法。如果我們能預測這樣做或那樣做的結果,我們就能比較兩種行動走向的價值;我們能判斷哪一個辦法較為可取。如果我們懂得不流動的水滋生蚊子,而且蚊子很可能傳播疾病,因為我們不願有那種預期的結果,我們就能采取措施,防止這個結果。因為我們預見結果並不是僅僅作為旁觀者,而是和這個結果有關系的人,我們是產生結果的過程的參加者。我們進行幹預,以取得這種結果或那種結果。

 當然,這三個作用是緊密相聯的。我們所以肯定能預見結果,只是由於我們仔細考察了當前的情況,結果的重要性為我們提供了觀察的動機。我們的觀察愈加充分,情況和障礙就愈加變化多端,可供選擇的辦法也愈加眾多。反過來,我們所認識的可能出現的情況或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法愈多,被選擇的活動所具有的意義就愈多,這種活動就愈可以靈活控制。如果我們只想到一種結果,心裏就想不到別的東西,附加在行動上的意義就有限制。我們只是朝著目標前進。有時這種狹隘的進程可能見效。但是,如果出現沒有預料到的困難,可以采取的辦法就有限;如果對情況作過比較廣泛的調查,選擇同樣的行動,辦法就比較多。否則,遇到困難就不能很快地進行必要的調整。

 最後的結論是,有目的的行動和明智地行動是一件事。預見一個行動的終點,就是有一個進行觀察、選擇以及處理對象和調動我們自己能力的基礎。要做這幾件事,就職要用心——因為用心就是認識事實及其相互關系所控制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用心做一件事,就是預見未來的可能性;就是具有實現這個可能性的計劃;就是註意使計劃得以實現的手段和擋路的障礙,或者,如果真有心做這件事,而不只是一種模糊的願望,就是有一個考慮到各種力量和困難的計劃。心思就是一種能力,能把當前的情況參照未來的結果,又能把未來的結果參照當前的情況。這些特性就是所謂有目的。一個人所以愚蠢、盲目或不聰明——沒有心思——和他在任何活動中不了解他行為的可能結果的程度有關。如果一個人滿足於對結果隨便推測,全碰運氣,或者不研究實際情況和自己的能力就制訂計劃,他是不完全明智的。這種比較的不用心就是用感情來衡量所發生的事情。要明智,我們在制訂活動計劃時必須“停停、看看、聽聽”。

 把有目的的行動和明智的活動等同起來,足以表明有目的的行動的價值,即表明這種行動在經驗中的作用。我們喜歡把抽象名詞“意識”當作一種實體。我們忘了這個名詞來自形容詞“有意識的”。有意識的就是知道我們在做什麽;有意識的就是我們的活動具有有意的、觀察的和計劃的特征。意識並不是一個人所有的什麽東西,並不是一種凝視一個人的周圍情況的東西,也不是外界事物留下的印象;意識就是一個活動的有目的的性質的名稱,因為這個活動被一個目的所指引。換句話說,活動有目的就是行動有意義,不像一個自動化的機器;這是有意要做些事情,並根據這個意向來認識事物的意義。

Views: 6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