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穎等 詩歌療愈對情緒的干預作用——以拼貼詩為例 2

在拼貼詩的創作中,詩人拆解、剝離了短語的固化結構,獨字獨段或無限拉長字句,拉開了審美距離(邵波,2015)。在這個過程中,詩歌的意義被懸置,作者由對文本詩歌解讀的有意識階段進入拼貼創作的無意識階段,帶給創作者直觀衝擊的是那超容、超速的字句和碎片化的敘事,在看似秩序失范的混沌世界裡,意識的信息要素隨意、任性地撲面而來,爭先恐後地擠進詩歌,造成了一種應接不暇的效果(邵波,2015)。

在過往的研究中,實驗者使用基於拼貼的圖形啟發方法來促進對海灣退伍軍人生活經歷的理解,被試通過拼貼藝術作品來反映自己的戰爭經歷和心理困擾等,達到了很好的療愈效果(Malhotra et al., 2021)。拼貼誘導法來源於藝術療愈,它利用了一種安全的、結構化的介質,將參與者的風險降至最低。它為真實的表達提供了空間,因此能改善參與者創傷後的應激行為。一項由一位藝術治療師開展的研究發現,藝術創作可以喚起情感反應(Malhotra et al., 2021)。該技術還被用來干預老年癌症患者的負面情緒,使其完成對一生的回顧,最終獲得完善感(Sakaguchi & Okamura, 2015)。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者利用團體輔導的方式,通過拼貼藝術品的方式干預慢性疼痛的患者(Larsen et al., 2018)、克服分娩恐懼(Sezen & Ünsalver, 2018)以及對在美國的敘利亞難民青年(Feen-Calligan et al., 2020)做出干預,都獲得了顯著的效果。

因此,將詩歌療愈與藝術療愈中的拼貼誘發方法相結合,在詩歌拼貼過程中,通過內隱的方式改變個體的認知,從而激發個體的情緒活動,而改變個體原有的情緒狀態,達到干預情緒的作用。

在詩歌的選擇上,本研究采用了訪談法,通過對中文系學生進行大樣本訪談,用聚類分析的方法篩選出提及率最高的10首詩歌,再通過心理學專業研究生和本科生對10首詩歌作相關性7點評分(您認為這首詩歌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善負面情緒),得出最有望改善被試負面情緒的3首詩歌。

2. 方法

2.1. 被試

通過使用G*power3.1進行樣本量計算,采用α = 0.05,1 − β = 0.9,f = 0.4結果顯示需要至少52個樣本量。本實驗選取58名被試,將被試隨機分入兩組(分別為負性情緒干預組、負性情緒無干預組)。正式實驗中,實驗組被試32人(年齡:M = 20.33,SD = 2.89),對照組被試26人(年齡:M = 20.09,SD = 1.90)。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年齡無顯著性差異。選取的被試沒有精神疾病史,且雙眼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智力正常,均為右利手。參與者在實驗前給予書面的知情同意,實驗後給予酬金。

(陳思穎,方紫夢,艾麗皮熱•吐魯洪,陳佳欣. 詩歌療愈對情緒的干預作用——以拼貼詩為例;Intervention Effect of Poetry Healing on Emotion—Taking Collage Poetry as an Example[J]. 心理學進展, 2023, 13(03): 1125-1133.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3135 / 作者單位:陳思穎1*,方紫夢1*,艾麗皮熱·吐魯洪1,陳佳欣2;1湖北大學師范學院,湖北 武漢;2湖北大學文學院,湖北 武漢))

Views: 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