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詩對”教學是一種藝術“的三層意義

承續Vico賦予"詩及詩人"的三種意涵,來進一步討論其在教學中所蘊含的三層意義:

(一)教學乃是對存有的開展

從詩的第一種意含上來看,“詩人”是創造人類事務的人,這是對存有的彰顯歷程。從教學的面向來看,由於教學歷程乃因應人、事、時、地、物的差異,而必須在目標、內容、方法各等方面進行彈性的調整,故往往呈現出多元、複雜、不斷變化的情形。所以,教歷程學絕非是固定的、單一的機械的,而是一個不斷尋找各種教學之“可能性”的歷程。此乃將“藝術”視為一個讓“存有”不斷開展的途徑。故“教學是一種藝術”乃成為一種在教學的境遇中開展各種“可能性”的歷程。

而所謂“開展存有的可能性”,其包括開展教師與學生持續發展可的能性、開展各種教學活動的可能性等,尤其是有關對人(教師與學生)之潛能的開展,十七世紀捷克教育家J. A. Comenius(1592-1670)在《大教學論》(Didactica Magna)中引用G. Nazianzen的說法:"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因為人是一切生物中之最複雜和最神秘的。而且“描繪藝術中的藝術是一件煩難的工作”(傅任敢 1990 譯:2)。也就是說,教學的藝術特質乃是來自於“人的複雜性和神秘性",這讓教學產生了各種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來自於不同人對於教學的不同需求,來自於不同人所從事的教學活動和教育見解;這可以說,教學的藝術乃是讓可能性得展現以的歷程,這是一種教學的“存有觀”

(二》教學是一種精湛的技術

從詩的二第種意涵上來看,詩人創作事物的作為近乎“渾然天成”: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自發性作為,他讓創作物猶如擁有自身生命一般存在地著,展現出一種精湛的技藝表現。事實上,古希臘字中“藝術”與“技術”的意涵是相通的。在Aristotle的概念中,係指一種精湛的創作表現:《尼各馬科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第六卷第四章中,Aristotle引用Agathon的話一一技術沉戀於機遇,機遇沉戀於技術(art is in love With luck and Luck with art)(Aristotle。1953:154),其中,“機遇”乃是事物指的非本然特質,機遇的發生乃由於外在作用力,加入了本然事物而促其改變;也就是說,凡是依天性的必然的順乎自然(nature)而生成的都非關技術,因為技術必然關乎人的作為;據此,一切技術都和“生成”有關,是經由人為創作而來的。

從“技術”的意涵來解讀“教學是一種藝術”:則顯現出教學是一種精湛的創作表現。其中蘊含兩層意義。其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猶如莊子在《庖丁解牛》中,陳述“庖丁”所展現的精湛技術一般,技術展現過程獲如是舞蹈(藝術)表演;其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富有創造性(謝盛一、王華敏1993:6):也就是一種不斷改變和生成的人為創作過程。故用「技」術來看待教學,其若含了教師在教學歷程中的作為,是經過精心設計與規劃的呈現,而且這些設計與規劃卻似乎是“渾然天成”的,而讓展現出來的教學活動,猶如自然而然生發的一般。

(三)教學是一種美感展現

從詩的第三種意涵上來看,也就是創作者將自身入融於事物之中,統觀於其中各要素:而且能夠“看出事物中適切、合宜、美與劣之比例”,進而探取適切的安排和呈現,而達成一種“美感的表現”將“藝術”視為是一種“美感的表現”:則“教學是一種藝術”,便是“在教學歷程中展現出美感”而在這個意義上,遂讓“美感”蕴含著一種理解與領悟的意涵。而就“美感起於理解與領悟”而言。它必須來自於“心靈中的感悟”,一種結合感動而發生的理解與領悟,也正是一種“情動”的過程:

寢有硬低歸一種“情動”都顯示著與某一“存有”所顯現的“秩序”之交感或牽印;任何一種秩序彰顯都有其獨有的價值(在密宗佛學上就稱為“明點”),任何一種價值就是一種“美好”;四此任何一個情動都涉及到一個特殊的“美感經驗”,所以也可以進一步這麼說,美感經驗乃是某個“秩序”(明點),對於人生命整體的吸引或「照亮」(因其為明點是故能照亮)。(馮朝霖,2000:104)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