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蕙:文化自信的歷史底蘊和現實基礎(上)

堅定文化自信,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著力論述的一個重要方面。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對自身所擁有的文化及其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心和對自身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和創新。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具有奮發進取的勇氣和發展創新的活力,才能克服艱難險阻堅定執著地走自己的路,才能積極擴展對外文化交往,在世界風雲激蕩中站穩腳跟。這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的一個根本性問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5000多年的滄桑歲月,中華民族在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勤勞的中國人民堅守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通過誠實勞動獲取財富、建設美好家園。堅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是中華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包括革故鼎新、與時俱進、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安民富民、道法自然等內容歷久彌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天下為公,世界大同”,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古訓中所蘊含著的豐富哲理、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都閃耀著永恒的光芒。

在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中,積澱著“有志者事竟成”的意志力和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為人們世代傳誦、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中,包含了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這樣堅忍不拔、催人奮進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湧現出無數的愛國志士和民族英雄。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前赴後繼,在反抗外來侵略和壓迫時同仇敵愾。面對苦難,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奮起抗爭,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行了一場場氣壯山河的鬥爭,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詩。他們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國破家亡的危難時刻,背負民族大義而進行的救亡圖存的鬥爭,激勵著我們的民族歷經磨難而信念愈堅,飽嘗艱辛而鬥志更強。

從根本上說,中華民族能夠在順境中從容淡定,在逆境中奮進崛起,始終懷抱堅定的文化自信,就在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持久涵養。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指出:“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在我們所熟知的《可愛的中國》一文中,方志敏面對江山破碎、國弊民窮的中國,依舊懷著無比堅定的文化自信,他寫道:“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中國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就了一座萬里長城和開鑿了幾千里的運河,這就證明中國民族偉大無比的創造力!”正是這一份堅定的信心,讓他在最黑暗的時刻,依然憧憬著有一天國家會得到自由和解放,“到那時,中國的面貌將會被我們改造一新”。

今天,他所憧憬的時代已經到來,“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變革和創新的過程必然要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所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它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地創新。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同時,“以古人之精神,開自己之生面”,這也是文藝繁榮發展的一個重要路徑。因為“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


從近年來一些熱播的電視節目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的活力和魅力。《我在故宮修文物》穿越時空隧道,打開塵封往事,將作為皇家藏品國之瑰寶的精美文物展現在我們眼前。《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巧妙地將成語和詩詞結合在當下流行的猜詞競賽中,使優秀傳統文化重歸大眾視野,讓觀眾在觀看節目放松娛樂的同時充分體會漢語言文化的精髓,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審美享受。沒有明星大腕,沒有話題炒作,這些節目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文化品位、文化內涵、文化責任、文化擔當。因為“節目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當然,我國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或糟粕性的東西。因此,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

站在今天審視我國傳統文化,會發現它有鮮明的矛盾性和兩重性:既有民主性的精華,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積極、進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極、保守、落後的一面。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等也存在需要協調適應的地方。因此需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處理好傳承和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是我們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總開關,也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條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在當前形勢下,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對外開放日益擴大、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快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迫切需要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需要深入挖掘其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其生機與活力。



我們的文化自信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牢固的現實基礎,它既來自於歷史文化傳統(包括我國古代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文化傳統)的傳承和升華;也來自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來自於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實踐。

毛澤東曾經特別談到,“要鼓點勁,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來”。他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已經復興了並正在復興著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文化”。“中國人民的文化”的這種復興,為中國人民找到自身發展的正確方向、為重新確立起文化自信開辟了道路。

今天的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走過的光輝歷程,充滿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獲,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不斷開拓奮進的現實基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堅持和倡導文化自信,就是要對悠久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持自信,對烽火歲月中孕育形成的堅忍頑強的革命文化保持自信,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保持自信,對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保持自信。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