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72》美食:文化遺產或口腹活動?


根據小劉的設計,情人節晚餐的飲料是椰水。餐前小吃是炸香蕉和沙爹,主食椰漿飯後,甜品是紅豆冰。

誰知女友翻臉說:“要損我,也不需要這麽廉價吧!”

小劉慌張的解釋:“這一餐,可大大有名堂,都是部長今天才公布的‘國家文化遺產’!

“抱歉,我沒文化!”她重重的摔上車門,摔下他。

他一付被騙了的樣子對我說:“你成天說文化有黏性;為何我的愛情卻飛了?……那椰漿飯不美味嗎,紅豆冰不好吃嗎?”

我一付無辜的樣子答道:“椰漿飯沒錯,紅豆冰也沒錯。錯在當官的搞出一百樣‘文化遺產食物’,又不說明它們為何有文化;為何是遺產。

“最錯的是你自己。跟著起哄喊名堂,沒有實質的故事內容,更沒精彩的體驗過程,誰會感動?


街邊攤劇場 佳肴是故事

“你的女友又不是剛從戰地回來,餓了一個星期,她真正要的不是‘吃飯’。情人節是特別的時刻,‘吃飯’只是一個劇目,‘共同進餐’是它的展演形式,佳肴是講故事的素材。你能發揮劇情、創造驚喜,街邊攤都可以是你的劇場。”

他疑惑的說:“吃‘國家文化遺產’,有何故事可講,逗人芳心?”

文化創意是幫得上忙的,首先要找對關鍵詞。“文化遺產食物”的重點是“食物”,拿來吃的;“吃”字一個口:口裏進,經過咽喉進肚子,完事。


要是改為“飲食文化遺產”,重點就變成“文化遺產”。當然不是古跡、建築那種有形的物質遺產;卻和戲曲、舞蹈、手工藝和宗教儀式一樣,屬於口授心傳的非物質遺產。發揮創意去營運,它就能進化成足以‘品嘗’的文化體會。

看看這“品”字,有三個口。美食文化的品嘗,食物上桌有三個口:色、香、味,大有故事;進餐時也有三個口:耳聽、手動、身心感受,也能大做文章。

故事怎麽說,文章怎麽做,萬萬不能忽略背景中,有根有據、玩忽不得的另三個口。――


賺得外匯 贏得欣賞

頭個背景,鄉土。到了新疆天池邊,喝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湯,為何特別難忘?因為那熬湯的水,是天山雪峰的積雪融解的純凈礦泉水,含有數十種礦物質;鮮宰的羊吃什麽長大?是海拔二千公尺的天山上,遍野長的冰山雪蓮、黃芪、當參等等山草藥。走出此山,滋味就不再一樣。

沙巴丹南的鮮肉春卷,餡來自當地飼養的豬只,卷皮來自當地的母雞生的蛋;巴生肉骨茶的起源,則與城裏早年移民社會的生活血肉相連,都充滿了鄉土的眷念。

第二個背景,技藝。這是看不見、存乎一心的事物,但卻可以學習,也必須學習。從準備食材、烹飪領會、裝璜訴求到服侍客人,都需要一套近乎儀式的講究。不是外勞一個早上就能上手的東西。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後至今,全球開了一萬家泰國餐廳。每一間得到認證的店都保證讓你滿意,因為那是泰國政府高素質培訓、有計劃推廣的結果。

假設,走在馬來西亞的任何街道,不管是燒魚或釀豆腐,廚藝可以人人不一樣,價錢也可以家家都不同,食物與服務卻都有一定的水準,這裏頭了就充滿了對技藝的堅持。

第三個背景,傳統。趁著《大長今》電視連續劇熱賣,韓國餐廳走向全球。就算在中東電視配上阿拉伯語,李英愛營銷的,還是韓國民族的傳統食療,東方的溫馨優雅與自信,讓韓國人為本身感到驕傲,也叫其他國家民族願意親近。

我們的美食是各民族的歷史產物,絕對能提煉成質量醇且高的文化事物。許多人心目中,也很想推薦那家餐廳、那道菜,去爭取“國家文化遺產”的地位。可是,整體上,馬來西亞美食要在經濟上,走得出國門賺外匯;在文化上,能贏得世界的欣賞與認同,我們在頒給“文化地位”的同時,也應該努力營造文化創意能誕生、普及的條件。(2009年3月 南洋商報經濟版專欄)

 

更多精彩文章、照片請瀏覽以下網頁:


延續閱讀 ~~

欣賞本文的墾友也點擊以下精彩內容 》》》


》愛墾慕課·美食篇
》美食庫: 重点推荐内容
》愛墾雲端藝廊: 中藥故事館
》《愛墾雲端藝廊》~~美食主題館
》陳明發博士·文化遺產或口腹活動?
》美食庫 私房珍藏
》陳明發博士·講一輪佛才開店
》舌尖上的中國

》詩巫古早味
》古晉古早味
》居鑾古早味

》吉隆坡古早味
》文冬古早味

Load Previous Comments
  •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怡保:全球道地美食之首


    怡保的道地美食近年越漸受到國際關注,去年更獲國際住宿網站Booking.com評為“全球十大道地美食”之首,令不少霹靂州人,尤其是怡保人為之光榮及驕傲。

    然而,也有一些微弱的聲音,認為不少所謂的怡保美食,不過爾爾,聞名國際純屬網媒渲染所致,畢竟在這社交媒體盛行的年代,許多新崛起的餐館確實善用網絡平臺作宣傳,引起關注,惟終究不是“美食”,久而久之還是落得被淘汰的下場。


    至於怡保的道地美食,究竟是真材實料,還是網媒的過度渲染?素人吃貨兼執照導遊李淑瑩強調,怡保道地美食絕非利用網媒宣傳,嘩眾取寵的產物,而是真材實料,且經得起考驗的美食。

    她接受《東方日報》專訪時解釋,怡保絕大多數的道地美食,皆是早期錫礦年代,南來礦工就地取材,結合各自家鄉的食譜烹調而出,再經過顧客數十年來給予的歷練,而保存至今。

    隨手拈來,怡保知名的道地美食,如芽菜雞、鹽焗雞、沙河粉、豆腐花及點心等,有那樣不是在怡保擁有悠久歷史的美食?因此,她認為怡保道地美食絕非網媒渲染的產物,若不是美食,早已被淘汰。

    此外,李淑瑩指更難得可貴的是,山城許多的美食老字號皆是由創辦人的後代在親力親為地經營,廚房裏掌廚的都是本地人,不是外籍人士。

    “你或許會看見外籍員工,但他們的工作是洗碗及收拾,並非掌廚。這有鑒於本地人,無論是業者還是消費者皆對美食要求的堅持。”

    她也道出,怡保聞名的道地美食業者,鮮少會前往怡保範圍外開設分店,民眾若要享用它們的美食就必須親臨怡保,且先到先得,當天售罄就關店。

    “這或是怡保人的智慧,若在外州開分店,就會減少前往怡保觀光的遊客,無形中也讓本身的道地美食更原汁原味。”


    另一方面,李淑瑩表示,怡保人對怡保美食有著非常濃厚的情意結,並在人口外流的過程中,向外地人大肆宣傳,相比網站推薦,當地人推薦的道地食物對遊客而言,更有說服力。


                怡保美食拿下全球道地美食桿位,是因真實材料,還是網絡宣傳而得的榮譽?(檔案照)


    怕遊客“入侵”影響生活


    除了怡保市區已聞名遐邇的美食外,周邊社區仍隱藏許多道地美食,令不少道地人擔憂這些美食遭網媒渲染後,吸引大量遊客湧入!

    李淑瑩也是道地怡保人,她坦言,隨著怡保旅遊業因美食而起飛,已令市區的美食店,如老黃及安記芽菜雞等,在周末或公假時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不少道地人都不再前往光顧,轉向光顧其他擁有相同水準,但未有遊客“入侵”的美食店。


    鑒於此,她認同確實有許多道地人都希望一些未經開發成遊客打卡的美食店,不會遭到網媒渲染,以免道地人享用道地美食的權利被“抹殺”。

    因為,一旦一些美食店成為遊客打卡之地後,隨之出現的問題就包括光顧者越來越多,座位難求、巴士及觀光車湧入,停車位不足,以及食物價格調漲,影響道地人的生活,甚至不再去光顧相關美食店。

    “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遊客前來消費,這能大大提升美食店的收益,這有助改善店主、員工及其家人的生活。”

    她解釋,當怡保旅遊崛起,受益的不該是固定群體,而是擴大至整個社區,如讓市區外的道地美食店也可分一杯羹,這才體現旅遊發展為人民帶來的利益。


    錫礦年代 最厲害廚師都在怡保


    怡保今時今日美食處處與昔日錫礦業的繁盛息息相關!

    近打錫礦工業(砂泵)博物館副館長周承隆受訪時指出,近打谷在錫礦業鼎盛時期,許多大礦家都在怡保落腳,而“有錢人”對食物的要求都非常高,造成不少餐館酒樓的廚師們都要具備精湛的廚藝,才能站得穩陣腳。

    “同時,基於此高手處處有的情況,也造就了怡保人對飲食擁有較高要求的文化,但隨著錫礦業逐漸沒落,不少廚師為謀生而離開怡保,到外國找工,但鑒於他們的廚藝非常好,所以都能很輕易獲得工作機會。”

    他指當中也有部分的老字號堅持留守怡保,只是有的食店後繼無人,慶幸的是尚有的老字號至今仍維持經營,由後代接手,保留著怡保的古早味。

    此外,周承隆認為,怡保美食如今再次崛起,並已進入創新的時期,依其所知,一些在外工作的年輕人看見怡保美食發展潛能後,已回流怡保繼承祖輩家傳的飲食店。


    【怡保十大道地美食】


    芽菜雞、雞絲河粉、豆腐花、鹽焗雞、粵式點心、料粉、豬腸粉、加央角、花生糖、紅雞扁擔飯(2019年5月13日 沙巴詩華日報)

  • 美食 庫


    陳明發:春節添道美味:南洋炸香蕉

    沙巴邦國最北鄉古達,也是馬來西亞最北鄉,有位從事酒店業的海南族人領導孫家謙甲必丹,今年收到海南島鄉親來訊:歡慶春節家中團圓飯,佳肴要添一道南洋美食,需要孫家謙給他找佐料,同時用視頻微信指導他們怎樣炸這道美食。進一步弄問清楚,原來是炸香蕉。這家鄉親之前到過古達省親,吃了沙巴的炸香蕉後念念不忘。可是,一直也很困擾:海南島也有香蕉啊,用面粉油炸後,怎麼就是軟趴趴的,一點也不像沙巴的香脆好吃。後來搞懂了,是佐料不一樣、用油不一樣的關係。炸香蕉在馬來西亞其實擁有”美食文化遺產“的地位,只是我們都覺得太尋常了。有時候走下一條街,有三間店就有三檔炸小吃。對我們本身是極普通。可是,對遊客來說,真難忘啊。
    (原載2019年3月29日臉書)

  • 美食 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