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伊芙·塞吉維克的《控制論褶皺中的羞恥:閱讀西爾文·湯姆金斯》和布萊恩·馬蘇米的《情動的自治》兩篇文章發表,宣告了20世紀西方學界的情動轉向。當今幾乎所有的人文領域都涉及對情動(affect)問題的討論,梅利莎·格雷格和格里高利·塞格沃斯在《情動研究讀本》的導論中總結了情動理論的八個主要研究方向,即技術哲學、生命技術、性別研究、精神分析、政治研究、語言研究、情感史批評和科學哲學,展現了情…See More
事實上,正是王逸本人開創了這一理解的先河。關於《九章》(包括《懷沙》),他指出在屈原死後,「楚人惜而哀之,世論其詞,以相傳焉」。類似的,關於《天問》:「楚人哀惜屈原,因共論述,故其文義不次序雲爾。」關於《漁父》,王逸則是提出:「楚人思念屈原,因敘其辭以相傳焉。」對於王逸來說,《九章》的詩篇產生於屈原的自殺並不可信;《漁父》涉及屈原的視角是第三人稱的;而《天問》則因次序過於散亂而不可能出自屈原本人的…Se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