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周建增:時間意識與中國抒情傳統 7

三是郭象玄學時間觀、佛禪時間觀與抒情傳統的新變。沿著阮籍珍惜當下的脈絡,郭象倡導瞬間的自主地位,解構了漢儒的連續、循環時間觀,真正樹立起「冥於當下」的玄學時間觀。同時,有別於王弼的空間虛無和嵇康的心靈虛靜,郭象強調天地萬物的惟有論,「比任何人都更無所保留地將一個本然無主的天地萬物還給了世人」,肯定了現世之物的存在意義。冥於當下和體認萬物相結合,形成了「即目直尋」「目擊道存」的審美觀念,由此催生了山…See More
44 minutes ago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張執浩的詩:寫在冬瓜皮上

用指甲殼在小冬瓜皮上刻寫「我愛你」的時候我還不清楚你是誰冬瓜藤翻過籬笆,沿著田埂摸索著去了夜裡,我在夜晚來臨前回到油燈下想著「我愛你」——32個筆畫鑲嵌在未來。我不知道冬瓜長大了是否還有記憶我們是否還能相遇田埂總有終止之時也有提醒之日當一隻大冬瓜昨天來到我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吃了它而是曾經寫下的那三個字我是否還有信心還能懷有期待書寫它們大冬瓜皮上長滿了灰白的霜大冬瓜安靜矗立在房間裡昨天我剛剛剪去了指…See More
47 minutes ago
Passion for Form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17

"愛墾APP:陳明發〈高潮前的强度與速度節奏〉~~在「情動轉折」脈絡中,「速度」是一種和感受強度並行的過渡(transition)力量。它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快慢,而是身體如何經驗一種變化的快慢,同時「及時」回應或轉化這種變化。它也是在語言化前的那一瞬身體「被觸動」的節奏性力量。 在「情動轉折」的理論視角中,性愛高潮不僅適宜被研究為一種情動體驗,更可作為情動、感知與身體美學交會的一個臨界場域。它能提供…"
8 hours ago
moooi commented on moooi's photo
Thumbnail

埃及古诗 阿顿颂诗

"愛墾APP:陳明發〈高潮前的强度與速度節奏〉~~在「情動轉折」脈絡中,「速度」是一種和感受強度並行的過渡(transition)力量。它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快慢,而是身體如何經驗一種變化的快慢,同時「及時」回應或轉化這種變化。它也是在語言化前的那一瞬身體「被觸動」的節奏性力量。 在「情動轉折」的理論視角中,性愛高潮不僅適宜被研究為一種情動體驗,更可作為情動、感知與身體美學交會的一個臨界場域。它能提供…"
8 hours ago
luova ajatus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photo
Thumbnail

舒靈的詩《桌子》

"愛墾APP:陳明發〈高潮前的强度與速度節奏〉~~在「情動轉折」脈絡中,「速度」是一種和感受強度並行的過渡(transition)力量。它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快慢,而是身體如何經驗一種變化的快慢,同時「及時」回應或轉化這種變化。它也是在語言化前的那一瞬身體「被觸動」的節奏性力量。 在「情動轉折」的理論視角中,性愛高潮不僅適宜被研究為一種情動體驗,更可作為情動、感知與身體美學交會的一個臨界場域。它能提供對…"
8 hours ago
Passion for Form commented on corps sans organes's photo
Thumbnail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1.5

"愛墾APP:情動轉折强度與速度(affective turn)是20世紀末在文學、文化研究、哲學、人類學等學科中出現的一個理論轉向,強調「情動」(affect)——即先於語言、意識、表徵的身體感受與強度(intensity)的運作。在這一取向中,學者們往往參照德勒茲與瓜達里(Deleuze & Guattari)、布賴恩·馬蘇米(Brian…"
8 hours ago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說好不准跳's photo
Thumbnail

新加坡大世界

"愛墾APP:情動轉折强度與速度(affective turn)是20世紀末在文學、文化研究、哲學、人類學等學科中出現的一個理論轉向,強調「情動」(affect)——即先於語言、意識、表徵的身體感受與強度(intensity)的運作。在這一取向中,學者們往往參照德勒茲與瓜達里(Deleuze & Guattari)、布賴恩·馬蘇米(Brian…"
9 hours ago
Rajang 左岸 commented on 卡萊爾的書包's photo
Thumbnail

Story Time 故事時光 001

"愛墾APP:情動轉折强度與速度(affective turn)是20世紀末在文學、文化研究、哲學、人類學等學科中出現的一個理論轉向,強調「情動」(affect)——即先於語言、意識、表徵的身體感受與強度(intensity)的運作。在這一取向中,學者們往往參照德勒茲與瓜達里(Deleuze & Guattari)、布賴恩·馬蘇米(Brian…"
9 hours ago
luova ajatus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photo
Thumbnail

舒靈的詩《桌子》

"與性愛高潮之關聯:Sedgwick 的「觸動節奏」(caress as shaping,愛撫[caress]是一種塑形[shaping]。)概念,非常貼近性愛高潮裡微妙觸感與強度變化的過渡;性愛高潮這種「無法直述、卻能感受的經驗」,正符合她對「慾望敘事中的不確定性、間隙與共振」的關注。 Patricia Brennan(或Clough/Pedwell等學者):情動轉折與性愛美學 Patricia…"
20 hours ago
Passion for Form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17

"與性愛高潮之關聯:Sedgwick 的「觸動節奏」(caress as shaping,愛撫[caress]是一種塑形[shaping]。)概念,非常貼近性愛高潮裡微妙觸感與強度變化的過渡;性愛高潮這種「無法直述、卻能感受的經驗」,正符合她對「慾望敘事中的不確定性、間隙與共振」的關注。 Patricia Brennan(或Clough/Pedwell等學者):情動轉折與性愛美學 Patricia…"
20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