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文化:我求韵风格、韵哲学。

文化“一带一路”10週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弘揚絲路精神、促進文明互鑒,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的重要支撐和保障。10月17日至18日,備受矚目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的重要活動,迎來了14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還有1200多名國外媒體記者。眾多國際嘉賓的到來也讓高峰論壇成為一次文化交流的盛宴。

舞劇《五星出東方》、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音樂劇《飛天》……十年來,藝術舞臺上以「一帶一路」為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絲路上的聲聲駝鈴、碧海中的帆檣舟楫,早已成為文藝創作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湧現了多部叫得響、傳得開,有筋骨、有溫度的精品力作,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不斷深入。

為了向國際友人展現更加真實與鮮活的中國形象,10月15日,由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演藝之都」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北京天橋劇場,來自美國蓋帝圖像、日本朝日新聞等21家中外媒體的34名記者欣賞了由中央芭蕾舞團的藝術家帶來的芭蕾舞劇《世紀》。

當記者走進劇場時,映入眼簾的是舞臺上巨大的宇宙天體形象,一瞬間將人們帶入遼遠無垠的星空之中,仿佛即將開啟一場與時空的對話。中央芭蕾舞團自1959年成立以來就是對外文化交流中最為亮麗的名片之一。芭蕾舞劇《世紀》則是以芭蕾這一國際藝術語匯講述中國故事的代表性劇目。本場演出在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指揮家譚利華的執棒下,由樂團首席王小毛領銜,特邀鋼琴家譚小棠擔綱獨奏。舞臺上,中央芭蕾舞團的藝術家化身為躍動的音符,將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的寓意、精神娓娓道來,在音樂與舞蹈水乳交融的深情演繹中,再現了氣壯山河的中華文明和深厚磅礴的民族精神。

十年來,「一帶一路」在各參與方共同努力下,已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合作平臺,激蕩起日益廣泛的全球共鳴。作為本次高峰論壇的舉辦地,北京的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受到外國媒體的廣泛關註。近年來,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加強文化交流合作,走出去與引進來並舉,不斷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在共建「一帶一路」中不斷創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

10月16日,記者跟隨采訪團探訪了金臺·共享際文化產業園和隆福寺文化街區,體驗到北京傳統文化與潮流文化融合共生的嶄新面貌。很多外國記者表示,希望將北京文化街區改造的成功經驗介紹到自己的國家,加強城市文化建設的交流與借鑒,促進本國城市文化的塑造。

在金臺·共享際園區內,不僅有新潮的復合藝術空間「夢辦Oneiro Space」,還有陳列著精心裝裱百餘種中國傳統手工紙樣式的工作室「我是楮先生」首店;在隆福寺文創園,從更讀書社到隆福美術館,從頂樓的傳統建築到「網紅」咖啡館、酒吧,各樣潮流商鋪展現著古老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流與碰撞,呈現出別樣的風采。

「數字絲綢之路」是數字經濟發展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機結合,是中國在數字時代提出的推動人類共同發展的新方案。毋庸置疑,科技賦能文化發展正在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新的重要推動力。10月17日,位於國家會議中心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正式運營。令人驚喜的是,新聞中心內每一處場景無不體現著科技與文化的交融。

在科技文化互動展示區,8K超高清半環繞三折式大屏上,播放著以3D建模仿真手段搭建的北京中軸線、北京城市副中心、中關村科技園區等標誌性場景,讓中外記者可以從空中、地面等不同視角遨遊北京、合影打卡;在人工智能創作體驗項目中,中外記者可以在屏幕上隨意作畫,人工智能將繪畫元素生成一幅獨特的中國山水畫;記者還可以拍照生成自己身在正乙祠戲樓、首鋼園等北京地標的視頻短片。

非遺互動體驗區是最受外國記者喜歡的展示區域。這裏精選了景泰藍製作、木版水印、彩塑京劇臉譜、仿古瓷製作、京式旗袍傳統製作、同仁堂中醫文化等非遺項目展示,並設計了新潮的文創商品製作體驗環節,讓外國記者看到中國的古老技藝在當代社會中的活態傳承,感受到繼承傳統、不斷創新的當代中國文化魅力。(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10-18)

Load Previous Comments
  • Suyuu

    馬來西亞立國一甲子(1963-2023)應該懂的文化事

    安奉於馬來西亞寺廟裏的有些神明,你知道嗎,原來的主要信徒是土著而非漢族?在南來的祖輩中,哪些俗夫凡骨的先賢,又因為不凡的感人作為,最後成了我們拜祭的神明?


    期待墾友們廣為分享,豐富我們的民俗知識,擴展民族文化視野。我們其實有許多很有趣的民俗文化議題,兩岸+本地學者也都做了不少很有意思的基礎研究,接下來便是我們推廣傳播的工作。


    請點擊·愛墾網 》https://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425190

  • Suyuu


    陳明發〈馬來西亞華人神廟:文創活動場所〉


    由砂拉越旅遊局舉辬的2022年度攝影與視頻大獎,成績已在本月22日公布。大獎得主是來自泗里街的一位八歲女生Bernice Lau Yee Ting,獎金六千令吉。

    其作品是一位信徒在深暮的詩巫拉讓江畔永安亭大伯公廟前,擺設中元節豐饒的貢品準備祭拜的寫照(下圖,Photo Credit:砂拉越旅遊局)

    作為民俗信仰中心,馬來西亞華人神廟其實也可以是個推廣文創生活的場所。讓新一代藉新工藝親近老傳統,也就是以他們所熟悉、喜愛的方式,把故事說下去;以更豐富的詮釋,廣大、彰顯有關傳統的內在能量。

    許多人問我,神明真的會賜予我們平安嗎?我說,如果我們相信教義,排除惡念,發揮善心,行走於這世界自然少掉許多麻煩,生活也就穏實欣喜得多,那就是一種生命動能。

    更多有關討論,歡迎上「愛墾網」

    延續閱讀:徐雨村·文化地景創造與社群歷史意識

  • Suyuu


    兩百多尊風獅爺亮相同安

    88 日上午,2018 傳統文化藝術巡展「海絲丹青風獅爺文化藝術展」在同安文化館 1 樓展廳開幕,吸引了眾多市民及藝術領域專家前往參觀。該展覽也是閩南地區最大的風獅爺展。展期將持續至 15 日。

    風獅爺見證絲綢之路

    風獅爺亦是古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見證。資料顯示,絲綢之路開通後,獅子與其它奇珍動物一起來到了中原。

    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在《金門與同安的辟邪物》一文中寫道,每到秋季,閩臺地區飛沙鎮壓,坊間有「八月十五,關門閂戶」的說法。為了預防風沙的侵害,民眾便在動物中找到了有著「拉虎、吞貔、裂犀、分象」威力的獅子作為保境安民的守護神。又因「風獅」與風神「風師」閩南話諧音,所以百姓認為風獅有著獅子的威武,又有風師的神威,具有製風沙、鎮路沖、扼水箭、破犯沖、防蟻害的功能。

    此後,風獅爺文化又隨著閩臺出海的漁民,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伊朗等地。時至今日,在這些國家仍然可以見到風獅爺的身影。(摘自 :劉承烺 , 余雪燕 . 兩百多尊風獅爺亮相同安 [N]. 海 峽 導報, 2018-08-09 (03).)

  • Suyuu


    節慶旅遊吸引物的符號化生產


    摘要:
    旅遊吸引物兼具客觀和符號的雙重屬性。節慶既是一種文化活動,又是重要的旅遊吸引物。本文從符號學視角出發, 采用紮根理論的質性研究方法,以廣州廣府廟會為研究對象, 探討組織者視角下的節慶旅遊吸引物的符號化生產機制。研究發現,節慶吸引力、節慶的組織管理、節慶的策劃理念和節慶場景構成節慶旅遊吸引物符號化生產的基礎、路徑、思路和內容。具體而言, 節慶組織者基於對節慶吸引力的理解, 通過調動多部門的工作積極性,建立清晰的組織結構,組織和管理符號生產所需的各種資源,秉承弘揚傳統文化、注重文化創新、緊跟國家戰略、順應時代潮流等多思路的策劃理念, 塑造了包含安全保障、節目表演、創意互動、美食小吃、商貿展銷、人員服務、輔助設施和節慶氛圍所構成的節慶場景, 該場景濃縮了節慶文化內涵,其靈活多樣、可塑性強,組織者可不斷調整以形成節慶文化的獨特性, 從而增強遊客的體驗感。(李靜, 戴光全〈組織者視角下節慶旅遊吸引物的符號化生產——以廣府廟會為例〉中國生態旅遊,2021, Vol. 11 Issue (2): 190-202;關鍵詞: 節慶旅遊吸引物, 符號化, 節慶場景, 組織者, 紮根理論)

  • Suyuu

    霹靂建造行百年慶

    (吉隆坡18日訊)馬來西亞建造行聯合總會配合霹靂建造行百年慶典,將於9月在怡保舉行魯班文化節、花燈文化展覽、建築機械商展會長及百年慶宴,預計每日吸引千人參與其盛。

    馬來西亞建造行聯合總會總秘書兼籌委會總策劃辛富明說,魯班文化節將於9月15至17日上午9時至傍晚6時,在育才國中舉行,展示與推動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手工藝術。

    他說,至於花燈藝術展覽,則從9月1日至30日傍晚6時至晚上10時,在怡保育才國中舉辦;而建築機械商展會定於9月15日至17日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在育才國中舉辦。

    另外,9月16日上午6時至9時,該總會將在怡保萬裏望升旗山舉辦馬來西亞日登山活動,預計有2000名學生參與。

    辛富明昨天在該總會總部召開記者會,指該會9月份活動滿滿。

    他說,9月16日下午2時至5時在深齋獨中舉行霹靂建造行之百年慶午宴;17日上午9時至中午12時在怡東大酒店舉行馬來西亞建造行聯合總會常年大會。

    該會將於下個月到中國長沙參與商展取經,也會到山東魯班紀念館洽談文物租借及後期的魯班紀念館設立。

    「我希望在一個月把上述活動的全部攤位、登山名額、午宴的150個桌席賣完。」

    此次系列活動的協辦及贊助單位包括霹靂中華大會堂、霹靂中華總商會、馬來西亞花燈藝術協會、霹靂水喉公會、霹靂建築商公會、怡保育才國中、深齋獨中、馬來西亞重型建築機械業主公會、馬來西亞建築商總會、山東魯班紀念館、山東省建築業協會、怡東大酒店及法國酒店。

    出席者有馬來西亞建造行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梁乾強、名譽顧問拿督謝祚永、王明聰、法律顧問拿督黎永威、第二副會長梁萬利、 政府事務咨詢委員會主任符績理、霹靂建造行會長李裕坤、雪隆建造行主席蔡漢龍、馬來西亞花燈藝術協會副秘書長劉偉俊、財政吳鈺訢等。

    總會網頁啟用

    馬來西亞建造行聯合總會總會長拿督黃東春說,該總會網頁(https://umca.org.my/ )即日起開始啟用,方便宣傳及推廣建造行業,同時為業界提供更多交流與合作機會的便利,希望會員善用。

    他也提到 ,上述大型活動是由全國20間建造行屬會協辦。


    商展料上千業者參與

    馬來西亞重型建築機械業主公會主席兼籌委會建築機械商展會主任梁富耀預料,商展會吸引上千的建築業者參與。

    「希望商展會吸引各建築廠商、海外機械廠商參與和諮詢,尤其是最新的建築機械和設備,高質量的建材及最先進的技術和解決方案。」

    燈會主題「百年傳承」

    馬來西亞花燈藝術協會副主席鄭翰聲透露,此次燈會主題為「百年傳承,璀璨未來」,由中國、臺灣、本地百種花燈組成,主題燈區包括西遊記、海底世界、阿拉丁神燈等。

    他說,燈會將展示傳統和現代化花燈,也有系列講座、文化交流、工藝展示等,展現霹靂建造行的百年歷史、創新精神及未來發展潛能。

    霹靂建造行百年慶典「山城魯班百年宴,同歡國慶鬧中秋「的宗旨是歡慶國慶日、中秋節、慶祝馬來西亞日、弘揚愛國精神、魯班文化、各民族美食文化、促進民族親善和睦、融合多元民族文化。

    (原題:配合霹靂建造行百年慶 建造行聯總9月辦多項活動;原載:2023年04月19日南洋商報;图说:馬來西亞建造行聯合總會、馬來西亞重型建築機械業主公會、馬來西亞花燈藝術協會代表出席霹靂建造行百年慶典記者會。前排左起李裕坤、梁乾強、蔡漢龍、梁萬利、黃東春、辛富明、梁富耀、鄭翰聲、王明聰及黎永威。)

  • Suyuu


    马来歌谣Dondang Sayang列世界非物质文遗

    (马六甲30日讯)马六甲马来传统歌谣Dondang Sayang申报成功,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24个缔约国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于本月26日至12月1日在毛里求斯首都斯瓦米·维韦卡南达国际会议中心(SVICC)召开的第13届会议,并于昨日宣布Dondang Sayang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甲州文化表演

    Dondang Sayang马来传统歌谣是于去年3月31日,由国家文物遗产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申报,并交由该委员会审核及讨论是否符合资格。

    出席该会议的大马代表为国家文物遗产局总监再纳伊布拉欣,其他成员还包括甲州旅游、文化及文物行政议员拿督贾拉尼、马六甲博物院机构总经理拿督卡米斯。

    大马代表团在会上见证该委员会在宣布这项消息时感到高兴。贾拉尼在会上致词时表示感谢,并强调将大力宣传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来传统歌谣是甲州马来人、峇峇娘惹、葡萄牙后裔及遮迪后裔的传统文化表演之一,歌词内容不仅限于爱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受,在吟唱会时会弹奏乐器加上简单舞蹈动作。

    马六甲博物院机构今年内透过旅游及文化部的拨款,与推广文化相关单位,在州内多间博物馆举办超过10场的马来传统歌谣表演,让前来观光的游客欣赏。

    15世纪爱情民谣

    马来传统歌谣Dondang Sayang起源于15世纪的马六甲苏丹统治时期,在葡萄牙统治时期也仍盛行。

    通常由一对男女即兴对唱,因此也是爱情民谣,主要结合诗文与音乐来进行创作。

    所使用的乐器为马来传统及西洋乐器,包括小提琴,锣和2或3个单面鼓(rebana)

    歌词内容不仅局限于爱情,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感受,吟唱时可配合音乐节奏起舞。(原載:2018年11月30日 东方日报

  • Suyuu


    (續上)互动体验 让渔盐文化代代相传

    本届蛤蜊节的“美得城阳”市集不仅邀请了城阳区特色非遗手工艺品进行现场展示和售卖,还专门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让市民游客亲手参与制作,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古代山东海盐的主要产地之一,红岛地区的居民们一直崇尚渔盐文化,至今有着拜祭渔祖和盐宗的习俗。这两位祖师爷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略显陌生,但对于世世代代以晒盐、捕鱼为生的红岛人而言却是再熟悉不过。

    据《易经·易辞下》篇记载:“古者郎君氏之王天下也,做结绳而为网罟,东猎于海,以佃以渔。”据考证,中国渔业发源于炎黄时代的东夷部落,部落首领郎君氏在胶州湾北部教人们结网造船、出海捕鱼,被后人尊为“渔祖”。传说中,渔祖郎君氏曾在红岛的海滩上结出第一张渔网,而盐宗夙沙氏则在这里煮海为盐。

    “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嘛织渔网……”一身蓝底白花渔家姑娘装扮的王竹红今年已经60多岁了,但每当织起渔网,她总忍不住哼起这首熟悉的歌谣。在蛤蜊节渔网编结体验区,细长的梭子在她手中灵活地翻飞,绿色的渔网一点点展露出它的模样。“小时候七八岁就在家里帮忙织渔网,那时候经常晚上点着煤油灯织,家里父辈们都外出打渔,留在家里的妇女小孩就要忙着织渔网。”这样的生活景象,是老辈红岛人的儿时记忆。如今,渔网早已实现机械化制作,用梭子穿针走线制作渔网的手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我们想让更多的小孩子了解这门手艺,知道先辈们是怎么生活的,这个不能忘。”

    在木板年画体验区,游客亲手体验涂墨、铺纸、拓印的传统年画制作过程。这些木板年画的图案是精心设计出来的,完整展现了青云晨钟、虎首古洞、东山晨曦、千佛观雪、万丈远眺、西岭归帆、草场银海、鹰嘴听潮的“红岛八景”。体验区负责人说,“老人们对红岛八景都比较了解,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了解得比较少,通过这种互动的形式,让参与的人们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技艺的魅力,同时也更好地宣传了我们红岛宜人的风光。”

    渔网编织和木板年画体验项目都来自国家级AAA级景区韩家民俗村。这个新兴旅游度假景区以深耕民俗风情、追溯历史渊源为主要特色,其中的渔盐民俗文化展厅通过一幅幅壁画将一幅壮阔的渔民生活变迁史展现在人们眼前。

    两小时售罄 舌尖上的城阳受欢迎

    产自城阳的各类非遗美食也汇聚在本届蛤蜊节。省级非遗老字号鑫复盛周钦公流亭猪蹄传承160余年,肉质筋道、香而不腻。上马一卤鲜保留着地产海货的原滋原味,让人回忆起童年的味道。上马花饽饽精制细作,着色不粉不浓……一个个传统美食勾动着饕客们的食欲。

  • Suyuu


    贺璐阳:非遗手造走进蛤蜊节青岛
    ·
    展示渔盐文化丰富内涵

    挖蛤蜊、逛大集、品美食、赏非遗……活力城阳之“蛤蜊・潮” ——第十七届青岛城阳红岛蛤蜊节正在火热进行,优美的海岛风光与人文艺术深度融合,赋予本届蛤蜊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丰富的非遗展示体验项目更是让游客感受到了当地渔盐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了解到,本届蛤蜊节于5月28日至6月5日在青岛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西南岛)举办,其中,通过深度整合城阳产业与资源优势、民俗文化,创造性推出“美得城阳”(Made in Chengyang)作为城阳的对外宣传IP,主要用于推介本地的农副产品、制造业、民俗非遗等,并通过现场展示、一系列的美育公教活动,助力本土农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挖掘与传播在地文化,提升地域文化自信,推动在地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创新呈现 老手艺遇上新时尚

    起源于胶东地区的“喜盒子”是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其谐音“和合有子”,在当地也叫“小礼盒子”,是胶东人家婚嫁时必备的用具。上世纪80 年代前,“喜盒子”是当地姑娘结婚时少不了的一件嫁妆,娘家人要请本地的“伎俩人”帮忙糊一对“喜盒子”,结婚时,里面放上镜子、梳子、点心、糖三角等,再压上一对鱼榼花,寓意着甜甜蜜蜜、年年有余。“喜盒子”的制作工艺复杂,先要用柳木片弯成圈,再用旧席子做顶盖和圆底,然后用旧报纸和布片进行裱糊,糊好了彩纸,就开始剪“盒子顶”“盒子边”,就是创作剪纸,粘贴在盒盖和盒边上,剪纸的纹样一般是龙凤呈祥、喜上梅梢、双喜临门、福在眼前、连年有余等,以黑色剪纸居多。最后把给喜盒子扎上大花包袱皮,一件作品才算最终完成。

    “喜盒子”的传承人郝青青是土生土长的红岛人,参加过多届红岛蛤蜊节,而今年的蛤蜊节让她感觉焕然一新,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充满了青春和活力,这也给她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今年这个年轻、时尚的蛤蜊节,不仅是让大家了解我们这项老手艺,也让我们手艺人去了解现在年轻人的喜好,创作更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作品。” (2022-05-31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王芮;见习记者、何欣怡青岛报道)

  • Suyuu


    习近平讲故事:久久不见久久见


    仲春时节的海南,山青海碧,日暖风轻。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各国嘉宾汇聚一堂,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海南有一首民歌唱道:“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今天,有机会在此同各位新老朋友见面,我感到十分高兴。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4月10日)

    背景资料:

    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不见久久见》是一首用海南方言演唱的歌曲,创作灵感来源于黎族聚居区的民歌,歌词婉转、深情,旋律美妙、动人,是琼州大地广为传唱的经典。

    这首歌是由有着“海南王洛宾”之称的谢文经在海南民间采风时创作的。

    据报道,上个世纪50年代初开始,广东民族歌舞团民歌歌手谢文经,与李超然、陈元甫、韩应畴、潘克等人组成音乐创作组,深入海南黎村苗寨采风。在那个没有录音机、录像机等现代化设备的年代,他们通过民间歌手的心传口授,一句一字地跟着学唱、记谱,再进行改编创作,最后再搬到舞台上唱,或者灌制唱片。

    1979年,谢文经再到五指山市水满乡采风,当地民歌手王贵安看到他非常热情,拍着他的背说:“呀,文经啊,你来了,真是久久不见久久见哦。”谢文经脱口而出接话道:“久久相见才有味嘛!”远处是巍峨的五指山,近处是久久未见的好朋友,谢文经被这一美好瞬间所打动,于是便有了创作这首歌的灵感。

    1986年,谢文经在首届“三月三”节庆活动中清唱这首歌后,这首歌迅速得以传唱。在海南中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人们在节庆活动和日常劳作中,都会情不自禁哼唱起这首民歌。至今,这首歌仍然是介绍海南音乐文化的窗口之一。(2018年04月12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歌词全文

    久久不见久久见
    久久相见才有味 阿妹哎
    好久不见真想见 阿妹哎
    见到阿妹心欢喜 阿妹哎
    久久不见久久见
    久久相见才有味 阿哥哎
    好久不见真想见 阿哥哎
    见到阿哥心欢喜 阿哥哎
    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不见)
    久久相见才有味 阿哥(妹)哎
    好久不见真想见 阿哥(妹)哎
    见到阿哥(妹)心欢喜 阿哥(妹)哎
    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
    久久相见才有味 阿哥(妹)哎
    好久不见真想见 阿哥(妹)哎
    见到阿哥(妹)心欢喜 阿哥(妹)哎
    见到阿哥(妹)心欢喜 阿哥(妹)哎
    阿哥(妹)哎

  • Suyuu


    重聚人氣,馬來西亞馬六甲州多家華團到訪華人老街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道,馬來西亞馬六甲56個華團及企業2021年3月13日傍晚浩浩盪盪到訪雞場街文化坊,爲雞場街振興計劃掀開熱鬧的頁章,使寂靜已久的文化坊重現人氣。

    在雞場街文化坊工委會邀請下,鄉團、宗祠、會館、廟宇、組織和企業代表齊聚雞場街,以實際行動爲商家和小販打氣。

    雞場街文化坊工委會副主席顏天祿表示,隨着甲州已進入複原期行管令,雞場街自1月10日起被迫暫停營業2個月後,今已恢複營業。此次獲得甲州逾50個社團組織以及熱心企業拉隊到訪觀光,展現了“馬六甲人支持馬六甲”的精神,身體力行助力老街振興計劃。“由於疫情影響,許多商家小販無法營業,失去收入,然而雞場街是重要的華人堡壘區,所以在麵對這樣的危機時,我們要衆誌成城,團結一緻來振興老街。”

    他説,雞場街文化坊自創立迄今已有20年,這些日子有賴各界人士包括當地社團組織以及熱心企業的支持與配合,將這座老街區打造成爲舉世聞名的旅遊地標之一。

    馬六甲海南會館副主席黃守群表示,雞場街文化坊需要文化的元素,所以會館鄉團活動及舞獅表演肯定爲文化加分,可以跨州或跨國後,雞場街肯定會恢複繁榮。他希望會館鄉團也繼續帶動文化活動,“譬如海南會館之前每逢週末都有的排舞活動,是民間文化之一,也是遊客到來希望感受到的風土民情之一。”

    首飾業者陸宇培表示,雞場街有舉辦這類活動肯定可以帶動人氣和熱鬧氣氛,也緩和業者沮喪已久的心情。

    海南會館理事李際經表示,此次華團到訪觀光,加上舞獅表演的文化習俗活動,讓市民有參與和觀賞的機會,髮揚和傳承文化之餘,也可以喚醒大家對雞場街的記憶。(2021-03-15)

  • Suyuu


    客家福建釋前嫌大伯公無籍貫之分

    一句“大伯公不再有客家人和福建人之分”,檳州華社歷史上不同籍貫人士之間百年矛盾,頓時烟消雲散。

    丹絨道光海珠嶼五屬大伯公廟會長胡茂梁週日(1月31日)召開新聞發佈會,特別宣佈以後檳州不再有客家人大伯公和福建人大伯公之分。

    信奉大伯公的檳州不同籍貫人士,在此之前已有冰釋前嫌的共識。

    破120年紀錄海珠嶼參加遊行

    較早時,設於市區本頭公巷福德正神廟的寶福社早已宣佈,他們每逢虎年,即每12年舉行一次的“大伯公香花車大遊行”於來臨的大年15舉行,海珠嶼大伯公廟這次破過去120年的紀錄,有史以來首次派出花車參加他們的大遊行。

    大伯公也叫福德正神。人們相信大伯公經常化身爲老虎,故老虎也叫大伯公。本頭公巷大伯公每逢虎年出遊,是檳州華社的一大盛事,可是作爲檳州大伯公信仰源頭的海珠嶼大伯公廟,卻從來不派花車參與其盛。

    比如來臨虎年大遊行,至截稿時爲止已有56個團體報名參加,可見檳城人對它的重視。海珠嶼大伯公過去從不派花車參與出遊,這次則破天荒參加,其實就是這兩個信仰大伯公的社群言歸於好的跡象。

    爭海珠嶼大伯公廟擁有權
    百年官司客家人勝利

    檳城的客家人和福建閩南人之間的嫌隙,須從海珠嶼大伯公廟是早期華人秘密會社歃血爲盟地點的歷史因素説起。它原本是不同籍貫人士共用的地方,後來發生了擁有權之爭。

    100年前雙方的官司,最後打到了英國倫敦樞密院,最後的判決是客家人勝利,不過必須讓福建人於每年的年十二至年十五使用海珠嶼大伯公廟,進行請火預測經濟儀式。

    有句話説“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福建閩南人的大伯公誕落在農曆正月15,而客家人的大伯公誕是農曆二月十五日。而,海珠嶼當地華人的大伯公誕爲八月十五。

    各籍貫人重視請火儀式

    中國福建也有客家人,福建主要的族群閩南人每年年15晚在海珠嶼大伯公廟進行請火儀式,並以燃燒的香頭火勢預測來年檳州的經濟和全國經濟運程。

    這項預測經濟走勢的儀式,受到包括客家人在內的各籍貫人士重視,前任首席部長敦林蒼佑更是特別重視它,原因是它關係到民情反應。

    由於福建閩南人大伯公請火預測經濟太過轟動,許多不知就裡的人還以爲它是閩南人的神廟。

    海珠嶼大伯公廟後山,良好的保存了本地最早的大伯公張理墳墓。張理本身是客家人,人們向來認爲南洋華人“發明”的“唐番土地神”大伯公就是張理。

    後來學者髮現印尼擁有比檳城開埠史更早的大伯公廟,推翻了張理是南洋大伯公源頭的論調。或許,隻能説張理是馬來半島最早的大伯公。


    本頭公巷福德正神廟
    內設4兄弟組織

    位於本頭公巷福德正神廟的雙層廟宇建於1850年,內設4個兄弟組織,即同慶社、寶福社、清和社和福建公司。

    它的前身是1844年成立的秘密會社建德堂,即俗稱大伯公會的總部。

    人們都知道它是福建人的大伯公廟。它見証了檳城福建籍貫人士的奮鬥歷i程,是1867年檳城大暴動的重要曆史現場。當年8月,檳城經曆了10天的大暴亂,導緻3000人傷亡。

    建德堂匾額刻無頭人像

    檳城大暴動涉及華巫印三大民族,當年敵對的雙方,卻是如目前的國陣和反對黨聯盟般,各自包含三大民族。以福建籍貫人士爲主的建德堂,聯合了友族的紅旗會,而大火並的另一方是與友族白旗會結盟的廣東人爲主秘密會社義興公司。

    建德堂黨徒在火並之前,會先在神廟的總部拜祭“血腥大伯公”,這尊大伯公金身目前仍在廟裡接受信徒的香火。

    另一件見証曆史的文物,是曾經成爲禁品的建德堂匾額。它上麵雕刻的無頭人像,其實是紀唸在火並犧牲的領袖和黨徒。

    平章堂化解檳華社內哄

    雙方大火並的結果,催生了通過廣福宮,即俗稱的觀音亭進行調解的平章堂,成功化解了檳榔嶼華社的內哄。平章堂便是如今的華社最高機構檳州華人大會堂前身。

    檳榔嶼華社互相拚殺的曆史成爲過去,大矛盾去除了,一些背負沉重曆史包袱的小矛盾仍然存在,比如大伯公的客家人和閩南人之分。

    或許是大伯公顯靈,在屬於祂的虎年,讓華社的這一樁宿怨化爲烏有。(1.2.2010 地方 - 大北馬 | 星洲網)

  • Suyuu


    永新華多元發力解鎖非遺新經濟4.0版本·全面擁抱萬億産業


    永新華帶領非遺正式跨入4.0非遺新經濟時代,以數字、科技、産業和資本全面構建非遺生態體系。在永新華多年的堅持和探索下,非遺逐漸裂變融入大衆日常生活,從傳承人孤獨地維系非遺技藝到非遺爲核心的國潮爆紅,非遺的發展勢頭已是天翻地覆地巨變。而永新華恰是打響這場“非遺翻身戰”的重要引領力量。

    站在當下回望非遺傳承和保護之路,非遺的發展已經走過荒野,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越來越多的力量參與到非遺傳承和保護工作中,其中,永新華帶領非遺刻畫出的四個發展時代尤爲清晰。

    從1.0時代的非遺文創到2.0時代的匠心匠藝,再到3.0時代的非遺産業化,永新華逐步構築起一個相對完整,具備內生動力的非遺發展生態,覆蓋非遺創新聯盟、非遺體驗園、線上商城等,更重要的是非遺開始零距離面向大衆。

    但同時,傳統文化等待重啟的規模不斷增大,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對非遺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截至2020年12月,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總數達到42項,成爲世界上入選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

    非遺如何更好地跟更貼近時代發展的領域融合?如何讓非遺獲得更好地自驅動力?如何藉力資本力量助推非遺傳承和保護?

    永新華開創3.0非遺産業化時代後,又面臨新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獨具永新華特色的非遺新經濟4.0版本應運而生。

    在永新華首創的非遺新經濟4.0版本中,數字、科技、産業和資本等最前沿的行業和模式都被深入糅合到非遺的傳承和發展中,以多渠道多行業的發展動力實現非遺産品化、渠道、用戶體驗和競爭力的全面提昇,真正構建起非遺生態體系。

    非遺新經濟4.0版本將掀起萬億級市場的發展巨浪。《中國非遺及其産業發展年度研究報告(2018-2019)》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全國非遺産業規模突破1.4萬億,且發展勢頭強勁。

    從非遺1.0到4.0新經濟版本,永新華堅持不懈爲非遺傳承和保護探尋新路徑,挖掘發展新動能,在非遺發展鏈條上發揮價值能量,永新華已經成爲非遺傳承發展路徑上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同時,永新華非遺新經濟4.0版本也將重塑非遺領域,爲非遺發展帶來新方向和新思路。(來源:財訊網 2021-12-30 )

  • Suyuu


    陳明發〈從《聊齋誌異》到《羅剎海市》的文化現象〉

    中國“農民歌手”刀郎,從歌壇消失後十餘年,近日又回來了。

    當年他以一首《2022年的第一場雪》,迅速走紅海內外中文歌壇。單單正版唱碟就賣了250萬張,比當時正當紅的週傑倫還高。(有人估計,若加上翻版,這數字恐怕要翻十倍)

    可是,由於中國樂壇四人幫的排擠,他失意地從退出了江湖。

    誰知道,當他上星期提刀重歸推出《山歌寥哉》新專輯,其中一首《羅剎海市》的網上聆聽人數,一夜之間竟然破億;一個星期過十億,更別談以百萬計算的留言與好評。

    這首歌曲取材自清代蒲鬆齡著作的《聊齋誌異》一則故事,對一般人來説,詞義實在不容易明白。可是,刀郎對準了民間心聲,一下子就火爆了。

    逐句歌詞來明白這首歌,對有意從古代經典吸取文化能量的創作人,能得到一個正麵的啟髮:

    文化資源永遠不過時,與個人才華結合得好,更能有力回應時代的脈搏,與廣大民間共創者一起呼吸。

    這兩天,看見中國各領域表演者,以本身的藝術專業種類來挺刀郎,包括快版相聲、越劇、昆曲、京劇、豫劇、當然還有“中國好聲音”那些把關的樂閥最不屑、最進不了殿堂的草根歌唱場合。

    非汉语版本的也已经有粵曲、閩南、吳語 、英語 、日語 、越南版、朝鮮語与俄語。

    來跟刀郎學點藉聊齋的藝術視角,看見小至歌壇,大至人類命運的百般怪象。


    剖析刀郎2023年新歌《羅剎海市》

    第一篇:https://iconada.tv/profiles/blogs/2023-1

    第二篇:https://iconada.tv/profiles/blogs/2023-2

    第三篇:https://iconada.tv/profiles/blogs/2023-3

  • Suyuu


    徐藝真·體驗經濟與文化創意產業於工業遺產中的實踐


    前言

    2011 年,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發表了世界遺產的未來趨勢:表示保護世界遺產不再僅止於「貴族式」、代表上層階級的文化遺產,而是擴展至影響當代最為重要的系列工業遺產,這些工業遺產具有對全世界人類生活影響的普世性價值;記錄著過去工業革命的輝煌歷史,並徹底改變了當今生活的面貌,是帶領全體人類前往美好時代的偉大印證,所以的確是值得保存並不斷傳誦其歷史意義和價值的重要文化遺產項目。

    回顧工業遺產(Industrial Heritages)過去五十年的發展歷史,英國在其中扮演重要的推手角色。1959 年英國第一屆全國工業考古學研討會(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Archaeology)上,明確指出政府必須協助國家的工業遺產研究,並將工業遺產視為值得被保存的歷史財產,成立遺產獎券基金(The Heritage Lottery Fund, HLF),以及在大學進行專門的工業遺產再生研究;並於1973 年開始,積極提倡讓工業地景進入世界遺產的名列之一,間接促成了日後「國際工業遺產保存委員會(TICCIH,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的產生。(全文) (見:徐藝真〈大英風華,精焠文化〉第 3 章 體驗經濟與文化創意產業於工業遺產中的實踐―以世界遺產英國鐵橋谷(Ironbridge)為例)

    延續閱讀:

    《藝頻道》電影達人

    英國實習體驗書寫

    露天博物館發展文化觀光策略

    文創觀光發展

    愛墾營銷慕課

  • Suyuu

    辛富明透露,文化大匯演包括三所學校呈現的表演、精武體育會的高樁獅、來自吉蘭丹的皮影戲、陀螺等演出。

    他説,接近中秋節的9月第5個星期,建造行和怡保中國精武體育

    會聯辦燈籠製作比賽,獎金逾1萬令吉,反應非常好,每天有接獲很多作品;主辦方將在929日、30日收集作品,30日進行評分,101日頒獎。

    辛富明呼籲大衆踴躍出席參加精彩活動,還能在餐車消費享用美食。

    馬來西亞建造行聯合總會總會長拿督黃東春表示,21個建造行屬行組織成總會,一路來沒有辦過大型活動,此次是第一次在霹靂有大型活動,祝願霹靂建造行成功舉辦活動。

    他説,建造行是建築行業,爲國家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現在很多建築原料一直漲價,建造行希望政府能夠協助業界解決。

    霹靂中華大會堂秘書長余基指出,魯班文化節是以民間團體的組織力量舉辦,是近年來比較少見的大型文化活動,霹華堂希望人們積極參與。

    “建造行投下了很多的心血,讓大家認識魯班文化,傳承此優良的傳統文化。”

    他表示,魯班是一號人物,是一個行業的至尊,並不是神,有很多行業和魯班有關係,在魯班日的時候會祭拜或敬仰。

    他強調,魯班節不是宗教活動,純粹是一項文化活動,歡迎各族、各信仰的人士參與。

    出席記者會者包括馬來西亞建造行聯合總會名譽會長梁乾強、第一副會長拿督伍漢勳、霹靂建造行名譽顧問周淙富、會長李裕坤、財政梁晉誠、近打獅子會會長何淑芬。(原載:https://umca.org.my/

  • Suyuu


    配合霹靂建造行百年會慶,母會辦魯班文化節

    魯班文化館將展出魯班發明的工具,讓人期待。

    (怡保202392日訊)由馬來西亞建造行聯合總會主催,配合霹靂建造行百年會慶,於今年9月在怡保舉辦一繫列精彩活動包括2023年魯班文化節、花燈藝術展覽、建築機械商展會、登山愛國運動及百年慶宴嘉年華會,邀民衆踴躍出席,入場免費。

    主要活動場地在怡保育才華中草場,系列活動在整個9月的每逢星期五至日輪番呈現,從颱灣運來組裝的花燈共10組,目前還在如火如荼地組裝中,而魯班文化館也正密集籌備着,已完成了60%;活動的重頭戲落在915日至17日這3天,早上9時至傍晚6時去舉行魯班文化節。

    花燈展在9月的每逢週末傍晚6時至晚上10時展出;建築機械商展會則是1517日早上10時至晚上10時,這兩項展會皆在育才華中舉行。

    馬來西亞建造行聯合總會總秘書兼霹靂建造行總務辛富明昨晚在花燈試亮儀式前的推介禮上表示,此次活動籌備了一年。舉辦魯班文化節的目的是要傳承,把魯班在戰國時期發明的很多的工具如弓箭、馬車、雲梯等展示出來。

    他説,山東滕州的魯班紀念館給了霹靂建造行40樣非常珍貴的工具展示。

    辛富明説,首兩個星期要把氣氛炒熱起來,有兩個歌唱比賽,分別是這個星期的12歲以下兒童比賽、下個星期的38歲以上歌唱比賽。

    915日下午3時至5時在怡東大酒店舉行中央委員會會議,西馬和東馬、外國包括中國、新加坡等將出席。15日晚上有3小時的粵劇表演,萬勿錯過。

    辛富明説,15日中午12時會在育才華中進行魯班敬仰儀式,由山東省滕州魯班紀唸館科長主持,有2位科長1位館長出席;總會將頒髮40個魯班獎予在總會服務逾30年者。

    他説,山東省建築業協會、魯班紀念館、馬來西亞建造行聯合總會三造將籤署備忘錄“傳承魯班文化協議書”,計劃在馬來西亞打造魯班文化館

    “我們想把魯班的歷史、傳承的工具傳承下去。協議書籤署後,我們將落實一些項目。

    他説,山東建築業協會將派出20名代表出席14日至20日的系列活動,出席者在中國都是相當有名的建築業商家;在中國也有魯班獎,尤其是在山東。

  • Suyuu


    馬来西亞第一届魯班文化節

    魯班文化節是以中國古代著名工匠魯班命名的文化活動,主要是爲了展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手工藝術的魅力,同時也是爲了推動魯班文化和手工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魯班文化節通常包括以下活動:展覽魯班的歷史、故事和發明工具、詳細介紹魯班的背後故事和工績、展示傳統手工藝品、舉辦手工藝品比賽和表演、召開論壇和研討會等。

    魯班文化節的舉辦,具有以下的意義和價值:

    首先,魯班文化節有助於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推動中國傳統手工藝術的發展。魯班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魯班文化節,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卓越和精髓,從而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同時,魯班文化節也爲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其次,魯班文化節有利於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舉辦魯班文化節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和觀衆前來參觀和觀賞,從而增加當地旅遊業和文化産業的收入。同時,魯班文化節也有助於推動當地傳統手工藝品産業的發展,提高當地手工藝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價值,有助於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第三,魯班文化節能夠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信心。魯班文化節是展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台,通過這一平台,能夠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卓越,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同時,魯班文化節也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有助於促進文化交流和合作。

    第四,魯班文化節弘揚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魯班文化節展示了中國傳統工匠文化的卓越,弘揚了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推動了社會對工匠的尊重和重視。在魯班文化節上,觀衆能夠看到傳統手工藝品的精湛工藝和藝術價值,了解工匠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創造,從而加深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魯班文化節也有助於培養年輕一代對工匠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促進工匠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魯班文化節作爲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活動,已經成爲中國傳統文化和手工藝品的重要展示和交流平台,也是中國文化和手工藝品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在未來,魯班文化節將繼續發揮其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推動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信心等重要作用,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原載:https://umca.org.my

    延續閱讀:

    霹靂建造行百年會慶

    魯班工坊

    魯班精神人物

    文化特區(西海岸)

    文化特區(東海岸)

  • Suyuu


    文化“一带一路”10週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弘揚絲路精神、促進文明互鑒,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的重要支撐和保障。10月17日至18日,備受矚目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的重要活動,迎來了14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還有1200多名國外媒體記者。眾多國際嘉賓的到來也讓高峰論壇成為一次文化交流的盛宴。

    舞劇《五星出東方》、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音樂劇《飛天》……十年來,藝術舞臺上以「一帶一路」為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絲路上的聲聲駝鈴、碧海中的帆檣舟楫,早已成為文藝創作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湧現了多部叫得響、傳得開,有筋骨、有溫度的精品力作,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不斷深入。

    為了向國際友人展現更加真實與鮮活的中國形象,10月15日,由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演藝之都」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北京天橋劇場,來自美國蓋帝圖像、日本朝日新聞等21家中外媒體的34名記者欣賞了由中央芭蕾舞團的藝術家帶來的芭蕾舞劇《世紀》。

    當記者走進劇場時,映入眼簾的是舞臺上巨大的宇宙天體形象,一瞬間將人們帶入遼遠無垠的星空之中,仿佛即將開啟一場與時空的對話。中央芭蕾舞團自1959年成立以來就是對外文化交流中最為亮麗的名片之一。芭蕾舞劇《世紀》則是以芭蕾這一國際藝術語匯講述中國故事的代表性劇目。本場演出在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指揮家譚利華的執棒下,由樂團首席王小毛領銜,特邀鋼琴家譚小棠擔綱獨奏。舞臺上,中央芭蕾舞團的藝術家化身為躍動的音符,將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的寓意、精神娓娓道來,在音樂與舞蹈水乳交融的深情演繹中,再現了氣壯山河的中華文明和深厚磅礴的民族精神。

    十年來,「一帶一路」在各參與方共同努力下,已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合作平臺,激蕩起日益廣泛的全球共鳴。作為本次高峰論壇的舉辦地,北京的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受到外國媒體的廣泛關註。近年來,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加強文化交流合作,走出去與引進來並舉,不斷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在共建「一帶一路」中不斷創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

    10月16日,記者跟隨采訪團探訪了金臺·共享際文化產業園和隆福寺文化街區,體驗到北京傳統文化與潮流文化融合共生的嶄新面貌。很多外國記者表示,希望將北京文化街區改造的成功經驗介紹到自己的國家,加強城市文化建設的交流與借鑒,促進本國城市文化的塑造。

    在金臺·共享際園區內,不僅有新潮的復合藝術空間「夢辦Oneiro Space」,還有陳列著精心裝裱百餘種中國傳統手工紙樣式的工作室「我是楮先生」首店;在隆福寺文創園,從更讀書社到隆福美術館,從頂樓的傳統建築到「網紅」咖啡館、酒吧,各樣潮流商鋪展現著古老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流與碰撞,呈現出別樣的風采。

    「數字絲綢之路」是數字經濟發展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機結合,是中國在數字時代提出的推動人類共同發展的新方案。毋庸置疑,科技賦能文化發展正在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新的重要推動力。10月17日,位於國家會議中心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正式運營。令人驚喜的是,新聞中心內每一處場景無不體現著科技與文化的交融。

    在科技文化互動展示區,8K超高清半環繞三折式大屏上,播放著以3D建模仿真手段搭建的北京中軸線、北京城市副中心、中關村科技園區等標誌性場景,讓中外記者可以從空中、地面等不同視角遨遊北京、合影打卡;在人工智能創作體驗項目中,中外記者可以在屏幕上隨意作畫,人工智能將繪畫元素生成一幅獨特的中國山水畫;記者還可以拍照生成自己身在正乙祠戲樓、首鋼園等北京地標的視頻短片。

    非遺互動體驗區是最受外國記者喜歡的展示區域。這裏精選了景泰藍製作、木版水印、彩塑京劇臉譜、仿古瓷製作、京式旗袍傳統製作、同仁堂中醫文化等非遺項目展示,並設計了新潮的文創商品製作體驗環節,讓外國記者看到中國的古老技藝在當代社會中的活態傳承,感受到繼承傳統、不斷創新的當代中國文化魅力。(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10-18)

  • Suyuu


    回應王琪瑛的〈吃馆子的心得〉


    欄主FoodLink:談到飲食創業者花很多錢在裝璜,我也發現到這點。裝璜得美美的,拍起社媒照片自然很看好,可以贏得讚多多。但味覺的事最根本的,是事物好吃,地方舒適、態度友善。而且,一直保持品質。

    歐國輝Whatsapp:我在大同集團做過總經理,前後五年。管理着68間餐館(大同酒樓25間、大同粥麵家、意大利餐館、日本餐館、法國餐館KLCC、牛排屋、Gloria Jeans咖啡連鎖、月餅、餐宴到會等等)。

    集团在4個國家都有生意:大馬、新加坡、泰國曼谷和中國上海。

    我也是由國際中餐烹饪協會(北京)的合格國際烹饪評委,有出任過多個中餐廚師比賽的評判。一家餐館的成功因素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成本控制,産品(食物)選擇,創新,服務,包裝(裝修、環境),地點與廚師等。

    程元佑回應:店主本身的厨藝不外求,可親身去廣州、上海或北京學師。還有一個辦法,到台灣及香港各地餐館走走,看看那一家生意最好及顧客人潮衆多? 找機會向老闾表明心意,拜他的廚師學藝及付上學費等費用!學好一手好功夫,才回國開餐舘做生意,成功几率就高!

    在我福州鄉下,某店主高佬曾遠赴台灣學烹饪小食爲期一年,回到鎮上生意客似雲來!

    要說調味方面,台灣及香港餐飲業者比較高明,畢竟他們有着傳承百年的厨房秘訣。那些特許加盟經營的外来餐館,不僅打不倒他們,還得向他們偷師。

    舉個例子,大家素聞好吃的King Burger, 我在香港就吃到紅燒豬肉的漢堡包王。一手拿著漢堡包放進嘴裏咬一口,嚼一嚼,再吸一口另一隻手拿的冰凍,真有人生幾何。吃完了,才想起應該先拍張照作紀念。

    當然,中國也有北京鴨漢堡包,我没吃過。但我頭一回去參觀北京天安門時,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博士宗親曾請我吃全聚德北京烤鴨!好吃得不必說了。

    回想起来,
    我在2015上樓去赴約,裏面裝修精致美觀,古色古香。

    那天是10月
    1日中國國慶日,人山人海。從天安門其中一個地鐵站出来,人擠人,一眼望去全是人頭。

    必須在早上天未亮之前就去排隊,才可能買到門票進天安門。幸好我抵步時,我的一位博士程氏宗親巳買好票,馬上就可以進入,否則就趕不上觀禮了。

    欄主:紅燒魚肉漢堡包,應該也會很好吃。這是很多人很多人所不知道的“飲食美學”——尊敬當地人的飲食習慣。還沒有呢,我只是猜測。因爲麥當勞已經有魚柳堡,可考慮開發中華式紅燒魚肉漢堡包。本地的冷凍食品集團相信可提供紅燒魚柳的成品。


    有關宗親會

    說回來,我的程門老祖宗,在天有靈,使我在大陸的土產生意上,遇見好多貴人及正派經营的男女。

    有人說,大陸疫後的經濟狀况没想像中的好。但是,不管是風是雨,是豔陽好日子,我們都是親戚。不是爲了賣燕窩、賣貓山王才在一起。在神州最困難的時候,我們的爺爺奶奶都從沒放棄家鄉親人。我们這一代也一樣。

    也就是這段曆史,大陸親友都對大馬華人特別好感及另眼相待。

    欄主問道,你還記得祖上在1960年代照應中國鄉親的事迹嗎?答:那時候,我還在小學,但記得每當我爺爺啓程中國,都會順途帶上腳車及瑞士手表等,回到鄉下送給有需要幫助的親人。有個時期,連舊衣服都帶上,回鄉下送給人家!

    回到中國近期經濟發展開始放緩的現象,别忽略了華人傳統美德,節儉興家的傳統。量入而出,優先照顧家中老幼三餐,著重日常必需用品,日子只是没此前的鬆動,大家不會太在乎又辛苦一些年歲。

    我是大馬程氏宗親會發起人。後来還把我們的立會章程和中國許多地方的宗親分享,他們稍微根據國情做點修改就順利成立本身的宗親會,方便與全球宗親聯系。

    我的手機裏現有近十個全球程氏宗親交流的社媒平台。偶爾,他們會說:“我們夢裏有彼此。”

    欄主:這是大馬姓氏宗親會不能省略的一筆。尊敬歷史。

    回想當初2008年,實兆遠程氏宗親來見我,商討成立曼絨程氏宗親會。我告訴他們,因爲我們大馬程氏人數有限,先成立母會,往後再分立支會。 衆人聽了都沒意見,我隨後就著手籌備文書工作,並獲選爲馬來西亞程氏宗親會,創會總秘書!

    爲了提高創會熱潮,我也特別邀請當吋中國駐馬大使程永華宗長成爲顧問,並征求其同意爲我們創會開幕儀式主持人! 可惜他不久之後就被調回大陸,前往日本做大使!
    于是請到了前雪華堂主席,即丹斯里顔清文律師爲我們見證首屆委員就職禮!

    當然,其中程大使也安排他的姓黃秘書爲我處理貨品入境事務。可說是我也因而遇到赴華從商第一位貴人。

  • Suyuu


    淡马鲁河畔一日市集拟申遗

    (淡马鲁17日讯)淡马鲁河畔一日市集(Pekan Sehari)拥有历史和独特性,彭亨州政府拟将申请作为世界文化遗产。

    彭州大臣拿督斯里旺罗斯迪表示,他已与淡马鲁市议会主席苏里斯米哈特讨论进行提呈申遗议程。

    “因为找不到其他地方,所以当局关注河畔一日市集,为此,我也要求在清洁方面必须优先考虑。”

    同时,他指出,仅管提升地方基设,古迹遗产也应保留,因为正是这种传统风格才能吸引人们到淡马鲁河畔一日市集游玩。

    他今早在淡马鲁河畔一日市镇出席农业银行在 Lurah Semantan 巴士总站举行的无现金推介仪式上,向媒体作出上述发言。
    Advertisement

    另一方面,苏里斯表示,当局将在申遗事宜进行努力,包括准备工作和所需文件,并向旅游、艺术和文化部(MOTAC)征求建议。

    淡马鲁河畔一日市集长达约21 公里,已有约 150 年的历史,当地迄今为止约有607 名商人。

    该景点位于淡马鲁镇中心,每天吸引多达 7000 名来自彭亨州内外的游客,成为该州的热门旅游景点。

    该市集还获大马记录大全(MBOR)认可,并由MBOR代表莫哈末纳兹鲁在仪式上颁发“大马最长的早市”和“最多的早市交易者”两项证书予淡马鲁市议会主席苏雷斯。

    今早出席嘉宾包括农业银行总裁兼总执行长拿督东姑阿末巴德里。(2023年12月17日 东方日报

  • Suyuu


    Former tin mining town Sungai Lembing eyes Unesco heritage listing By T.N.Alagesh

    KUANTAN: Efforts are underway to secure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status for Sungai Lembing, once a prosperous tin mining town near here.

    National Heritage Department's World Heritage Division Director, Mohd Syahrin Abdullah said the department was still in the midst of gathering all necessary information to allow the former tin mining town to be included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The department has held meetings with the Kuantan City Council to obtain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including justifying the outstanding values in order to meet the selection criteria. We need to study and identify the strength of the proposed site.

    "Being the deepest mines in the world (Sungai Lembing) alone is not necessary to be recognised by Unesco as there are several other criteria. Sungai Lembing has the potential due to its historical values but it largely depends on how we present the documents and highlight its significance.
    More News

    JOM!: Ascott opens The George Penang by The Crest Collection
    Mines Resort City eyes more visitors with slew of new tourism events this year
    Furniture factories razed in Sungai Buloh
    Motac preparing documentation for multi-nomination of kebaya to Unesco

    "The heritage site is not solely about the mining site but the surrounding areas nearby including having a proper buffer to safeguard its significance. This includes ongoing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efforts at Sungai Lembing and future town planning," he said during the 'Sungai Lemb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Historical Narrative" programme at the Pahang branch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Malaysia here today.

    On the listing duration, Syahrin said the entire process could take up to 30 months and firstly, the chosen site has to be included into the tentative list.

    "Once we submit a tentative list, the wait is about a year before we submit a complete dossier which includes the management plan and several other aspects of the respective selected site," he said.

    Known as the El Dorado of the East, Sungai Lembing was once a major producer of underground tin, and had the largest and deepest subterranean tunnels in the world.

    The tin-mining activities were conducted by British-owned Pahang Consolidated Company Limited in the 1900s before it ceased operations in 1986.

    Meanwhile, Syahrin said the status of the Niah National Park to be listed as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will be known next year.

    He said the documentation process to secu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status for the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laysia (FRIM) was almost complete.

    The other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the country are the 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 in Sarawak; the Kinabalu Park in Sabah, and the historical cities of Melaka and George Town, Penang.

    Syahrin was among the three panelist at the programme organised by the Sungai Lembing Museum, which included Pahang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Department's (PlanMalaysia) Nik Noraisu Nik Ibrahim and freelance researcher Proffesor Dr Azlan Jumat Abdul Ghanie. (October 31, 2023 https://www.nst.com.my)

    (Distance Between Sungai Lembing & Pekan, Pahang 81 KM)

  • Suyuu


    Historical Penarikan Portege river expedition takes participants down ancient traders' route

    Excitement was written all over the face of Muhd Afiq Anwar Jafriddin (insert) as he waited patiently to join an expedition to journey down the historical Laluan Penarikan (Penarikan Portage), a route of which Malay traders since ancient times have plied to travel between Melaka, Negri Sembilan, Pahang and Johor. Pic by NSTP/ Muhd Asyraf Sawal

    PEKAN: Excitement was written all over the face of Muhd Afiq Anwar Jafriddin as he waited patiently to join an expedition to journey down the historical Laluan Penarikan (Penarikan Portage), a route of which Malay traders since ancient times have plied to travel between Melaka, Negri Sembilan, Pahang and Johor.

    The 20-year-old college student said that being part of the expedition will be an eye-opener for him as he will be discovering a 600m land route that allowed boats be carried over land from Sungai Serting in Pahang to Sungai Jempol in Johor, and vice versa.

    For over two millennia, travellers and traders using the rivers have utilised the short cut over the land route to travel between Sungai Serting, which flows down to Sungai Bera and Sungai Pahang in Pahang, and Sungai Jempol which flows into Sungai Muar, which traverses from Negri Sembilan to Johor.

    "History needs to be studied and appreciated by everyone especially the young generation.

    "This appreciation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now during the fast pace of modern life," said Afiq, a native of Johor Baru, who is currently studying at Kolej Kemahiran Tinggi Mara Ledang, Johor.

    Another history buff, Nurul Izzatie Mohamad Noorazwan, 20, said she regarded this as an opportunity to relive the lives of those who used the route to travel between the four states in olden times. In Form 5, she said, history was her favourite subject.

    "This expedition is a way for us to relive the days of yore when men and women took the river journey by utilising Laluan Penarikan.

    "I am excited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from back then," said the student, who is studying Diploma in Information System Administration at Kolej Yayasan Pahang, Kuantan.

    Afiq and Izzatie were among some 45 participants present at the jetty at Sungai Pahang here today to join in the expedition, which began in Muar Melaka on Sunday.

    The participants from all four states boarded several boats to undertake the river journey that is linked to the Penarikan Portege.

    Among the places they will be travelling to are Bukit Ibam, Rompin, Olak Sepam, and Muar, before wrapping up their journey at Sungai Duyung, Melaka on Friday.

    They were waved off by Melaka Chief Minister Datuk Seri Idris Haron and Pahang health, human resources, and special duties committee chairman Datuk Norol Azali Sulaiman.

    During a press conference, Idris said the expedition, which is a joint effort between the four states seeks to deepen the youths’ appreciation for history.

    "Youths have romanticism for history, which can naturally give birth to love and patriotism for the country," he said.

    He said the expedition can boost tourism in all four states as it can spark interest in the fascinating history of the Penarikan Portege which facilitated the growth of early civilizations in peninsular Malaysia.

    He added that they also plan to compile a book based on facts gathered from the expedition.

    (October 3, 2017 https://www.nst.com.my)

    https://www.nst.com.my/news/nation/2017/10/286969/historical-penari...)

  • Suyuu


    團結部長:探索布秧谷歷史,馬中辦義淨國際大會

    (布城16日訊)配合馬中建交50周年,馬來西亞將與中國主辦「義淨國際大會」。

    團結部長拿督艾倫達干說,這是馬中建交50周年之際,我國與中國政府開展的吉打布秧谷(Lembah Bujang )歷史項目。

    落實7項議程

    「布秧谷具有其歷史意義,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索。」

    他今日在部門集會上發表2024年新年獻詞時,公布團結部今年將落實的7項議程。

    這些分別為加強社區睦鄰計劃(KRT )、欣賞國家原則、培養對國家遺產和文化的興趣、推動國家數字議程、加強印裔社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大馬為志願者樞紐,以及增進不同宗教間的和諧。

    在第3 項議程「培養對國家遺產和文化的興趣」中,團結部同意大馬博物館局落實數個項目,包括國際博物館節、博物館過夜活動和義淨國際大會。

    義淨曾訪布秧谷

    據資料記載,吉打布秧谷是東南亞最古老的文明,歷史可追溯至公元2至3世紀,比公元12世紀的柬埔寨吳哥窟和公元9 世紀的印尼婆羅浮屠更為悠久。

    公元7世紀,唐朝的義淨法師到過布秧谷,其文獻證明發掘出土的古熔爐及冶鉄技術,在當時已相當發達。

    儘管已被認證為東南亞的最古老文明,布秧谷也曾在2013年計劃申遺,惟10年過去了,大馬國家文化遺產局認為,布秧谷還需要進行更多的考古研究,以支持其「突出的獨特價值」(OUV )。

    另外,艾倫達干說,從今年開始,在欣賞國家原則的議程中,國會議員必須在會議開始前宣誓國家原則。

    漢文化中心:終獲重視

    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指出,這項「義淨國際大會」既是配合馬中兩國建交50周年紀念,也是國家級慶祝活動之一。

    「漢文化中心近10年推動『義淨文化』,終於獲得中馬兩國的重視,讓義淨成為新時代海絲文明互鑒第一人。」

    重組部門招募更多官員

    艾倫達干說,由於人手短缺,團結部正研究屬下各部門重組和改組的建議書,以提交給公共服務局儘速審核。

    他指出,所有機構目前正收集相關的信息,以做進一步的討論,以確定各邦州和縣的實際人手需求。

    活動框架提交內閣

    「我們已申請重組團結部,這不僅是要求更多官員,也是為了應付今年計劃的重點項目。我們也規劃了部門及睦鄰地區層面的活動清單。

    「在獲得所有信息和組織結構後,我們需要把活動框架提交給內閣。」

    分4部分擬團結指數

    政府今年將以大馬半島、沙巴、砂拉越和全國共4個部分來擬定國家團結指數研究,以了解這4個部分的具體團結指數。

    艾倫達干在較後的記者會上說:「我們已有2個團結指數,通過各種數據來衡量我國的團結程度,今年會再展開一次調查。

    他也提到,與和諧指數和幸福指數不同,團結指數的重要性在于衡量團結的方式。

    「我們有各項指數,比如和諧指數和幸福指數,相對之下團結指數相當複雜,必須要有統計分析。抽樣數據的收集方面,也需要具有包容性和代表性。」 (2024年01月17日南洋商報) [延續閱讀: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1 》:布秧谷密碼]

  • Suyuu


    新山文化園林:「華僑殉難諸先烈公墓」轉身

    新山哥文茶「華僑殉難諸先烈公墓」,改名為「新山文化園林」,不僅僅是名字的更改而已,其意義還在於:擴大與提升了它的功能與利用的價值,而不變的是,自1947年1月17日至今,它一直是一座歷史記憶的豐碑,讓人永遠不能忘記日本軍國主義曾在新山犯下的滔天罪行。

    改名的建議及後來的改造,是2001年9月6日,在園中舉行年度秋祭之後發生的事。當天,園中齊集了新山98個華團,拉布條,燒芻像,抗議日本軍國主義者蓄意篡改日本教科書,合理化其侵略罪行。

    這是墓園開幕後,54年來,最大型的一場抗日大集會,意義非同凡響。

    改名的倡議人與推動者,正是我國著名相聲大師已故姚新光先生。他登高一呼,即刻獲得熱烈響應。

    這是新山中華公會轄下的一個單位。不過,在易名之前,除了每年兩場春秋拜祭活動外,沒人來過,加上因欠缺專人管理,致野草叢生。許多老新山都不知道他們居住的地方有這一個墓園。

    易名與改造後的文化園林,面貌煥然一新。園中的花樹,重新種植與整修,加添巨石,增設錯落其間的步行道及桌椅,對外開放,成為人們晨早步行及練功的好去處。

    同時,配合華族傳統節日,定時在園中舉行名堂各異的活動,如「金秋園林會」、「粽香會」等等。

    真要謝謝已故姚老當年的付出與努力。

    如今,在新山中華公會園林組管理下,依然呈現其活力。每天開放,晨早時分,總有人在園中進行活動。一年兩場的春秋拜祭,從未中斷,有時也開展一些節日活動,而最為重要的是,作為歷史記憶的所在地,常是追憶及緬懷抗日史的國內外學者、專家、團體、單位,總會到的一個地方。

    2009年2月8日,一支來自日本的和平腳車隊曾聯袂到文化園林訪問,並在公墓前致祭,由此可見,日本愛和平者,大有人在。

    近日,中國中央電視台,就到園中拍攝以著名抗日領袖陳嘉庚為生平事跡為題材的10集紀錄片《閩南望族》。

    (原題:新旧对照:新山文化园林的由来,来源:14.8.2015星洲网·地方)

  • Suyuu


    锦绣中国年|在马来西亚体验别样年味


    耳边是“恭喜发财”的歌曲旋律,街边建筑装饰着金色长龙,身边走过身着汉服和唐装的游客……中国农历龙年春节期间,这些常见于中国不少地方的场景,也出现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吉隆坡浓浓的中国年味与中马两国实现互免签证关系密切。中国此前宣布,中方自2023年12月1日起对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6国实施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马来西亚随后也宣布,2023年12月1日起,马来西亚对中国公民实施入境30天内免签证的便利措施。

    正因为两国签证便利政策的实施,在马来西亚生活的中国留学生朱玉洁选择邀请远在中国贵州的父母来马旅游,一家人在国外团圆。这个春节,在北京读书的刘子钰也带着妈妈来马来西亚过年。刘子钰告诉记者,有了免签便利政策,入境过程非常顺利。

    马来西亚媒体形容,中马互免签证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马来西亚旅游促进局副主席杨顺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龙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选择马来西亚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意愿显著上升,吉隆坡、马六甲、沙巴州、云顶高原等都是热门目的地。春节期间,马来西亚一些酒店的入住率超过90%。

    同程旅行近期发布的平台数据显示,吉隆坡是中国民航国际航班热门出境目的地之一,广州-吉隆坡航线首次进入中国热门国际航线前五名。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春节前新增的北京至吉隆坡直航也备受出行旅客青睐。

    马来西亚马六甲历史城区(鸡场街)工委会主席颜天禄介绍,春节期间,到访马六甲、尤其是鸡场街的中国游客超出预期。很多中国游客选择在马六甲吃年夜饭,这在以前比较少见。“这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增加当地旅游收入有重要作用。”

    颜天禄还注意到,自免签政策实施后,“自由行”游客数量增加不少。“除夕夜鸡场街倒计时活动的参与者中,大约三成是中国游客。他们与当地人一起迎接龙年到来。”

    马来西亚政府也希望中国游客出境游带动马来西亚旅游业复苏。农历除夕,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到马六甲鸡场街参加活动,与当地市民和游客一起感受浓浓的春节氛围。大年初一和初二,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长张庆信专程到吉隆坡国际机场迎接中国游客,并为他们带去纪念品。

    从高楼林立的吉隆坡到历史名城马六甲,到访马来西亚的中国游客在旅行中迎接新春到来,在熟悉又新奇的体验中收获别样年味。(2024-02-14来源:新华社吉隆坡2月14日电;新华社记者汪艺·许馨予报导


    泰国上周迎来近20万中国游客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部长素妲婉13日公布了2024年2月5日至11日春节期间泰国的旅游情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这期间入境泰国的国际游客达872235人次,较前一周增加102227人次。其中中国游客数量最多,达194275人次,较前一周增加了38%,高于此前预期的17.7万人次。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部长素妲婉13日公布了2024年2月5日至11日春节期间泰国的旅游情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这期间入境泰国的国际游客达872235人次,较前一周增加102227人次。其中中国游客数量最多,达194275人次,较前一周增加了38%,高于此前预期的17.7万人次。

    素妲婉表示,今年以来赴泰的国际游客数量已达438.5万人次,排名前三位的游客来源国分别是中国、马来西亚和俄罗斯。预计2月12日至18日期间,外国游客数量将持续增加,春节假期结束后将逐渐恢复正常水平。(2024年02月14日;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Suyuu


    重建林明圖書館

    彭亨州團結、旅游與文化行政議員梁耀雯表示,州政府會致力於協助林明民眾圖書館的重建,重展甚至超越昔日的輝煌。

    她說,林明早期的華人礦工歷史是不可被否認的史實,也擁有非常好的特色來推廣林明旅游,是彭亨州的重點旅游區之一。

    「在團結政府的領導下,更多歷史的多元面貌將被逐漸呈現。」

    梁耀雯日前訪問林明民眾圖書館臨時辦事處並進行深刻交流;隨後一眾人前往重建新館所地點實地考察。

    該館理事會主席周益仁在交流會上致詞時表示,只要心手相連、群策群力,深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座嶄新的圖書館將屹立在林明的土地上。只要我們透過圖書館講好屬於林明的故事,那麼礦工兒女的精神將永續傳承!

    重建委員會主席拿督陳智耀指出,重建計劃現已進入重新啟動籌募基金的階段,接下來的籌款宴會預計9月30日(星期六) ,關丹皇家御廚大酒家舉行,主題暫定為「把歷史的根留下來:重建林明民眾圖書館」。

    新新村創辦人蔡依霖表示,重建林明圖書館的精神,讓人感動,新新村串聯結合不同專業的朋友,如窩工房加入建築設計工作,相信未來能有更多有志之士共同協力,讓圖書館早日重建。

    「林明圖書館重建的當代意義,不僅是讓後人認識世界最大的地下錫礦場,重建的林明圖書館在設計上融合了采礦產業的元素,必將成為未來林明文旅的新地標。(原題:梁耀雯:超越昔日輝煌 彭亨政府助重建林明圖書館,2023年06月12日 南洋商報

  • Suyuu


    喬治·桑塔亞納(George Santayana,1863-1952)箴言 

    彼此相矛盾,這正是一個民族的聰明之處。

    我們的時代喜歡沈溺於善感的深情和觀念的暗示,為此卻犧牲了形式美,這是缺乏真正的修養之特征,反不如蠻族之醉心於華麗斑斕的色彩。


    在這樣的一個機械的世界,除了我們自己和人性偏見以外,我們就不知道有任何價值因素。拋棄了意識、感覺,我們就拋棄了一切可能的價值。


    過去豈能是累贅?未來怎會是一張可以任意塗抹的“好做畫”的白紙?


    美是一種價值,也就是說,它不是對一件事實或一種關係的知覺;它是一種感情,是我們的意志力和欣賞力的一種感動。人的審美都是主觀的。

  • Suyuu


    陈明发博士:传承节庆的内涵

    陈明发博士强调,相交于外国,我国在推广节庆旅游太过注重场面,忽略了传承节庆的内涵,导致外国游客无法体验这些节庆的价值,他们会因此不愿意再次回来过节。

    “搞一个节庆,游客人数的多少只是次要,人们对节庆文化的认识有多深才是重点。”以台湾为例,鹿港盛大的妈祖诞辰,游客只要到街上走走,当地人很多都愿意和游客分享节庆背後的故事。

    他笑言:“大马人也愿分享,但主要是分享美食,较忽略节庆故事和精神价值。”我国很多节庆看来只是在取悦游客,兴致勃勃的游客最终感受到自己参与了节庆的气氛,却对节庆认识不深。


    谈及官方角色,陈明发直批:“大马当局利用节庆带动旅游,只在意吸引了多少游客,节庆文化内涵却不是他们在意的。”

    他说,官方甚至將一些族群的节庆当作亲民活动,在庆典上发表冗长演说,忽略乡土庆典仪式,违反节庆意义。每个节庆应都能释放人民力量,体现全民共欢气氛,自然能吸引游客到来。《东方日报》《东方议题》特写 22-02-2011 )

  • Suyuu

    (4)遺像:刊載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遺像及贊語,諸如「秉性忠直」,「忠懸日月」等。

    (5)恩榮錄:登載皇帝對家族中官員、親屬、烈女等的敕書、賜匾、賜碑等。

    (6)姓氏源流:考述本族姓氏來源、本姓歷史、始祖、始遷祖、家族遷徙經過,各支派遠近關系等。

    (7)族規家法: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約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內容具體,包括忠君、孝親、祭祖、禁賭、財產繼承、約束婦女等。

    (8)祠堂:記載祠堂建築圖案,修建經過、規模、地理位置,祠堂內祖先牌位排列次序。

    (9)世系、世傳:記載始祖至撰修該譜時本家族各世代成員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譜中最重要最本質的內容,往往佔到一部家譜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尋根的主要依據。

    (10)傳記:又稱行狀、行述等,記載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義夫、節婦的主要事跡。

    (11)族產:家族集體財產,如墳地、祀田、義莊、學田、山林、房屋等數量、位置以及管理辦法。

    (12)契約:登載與族產有關的契據、文約,宗族內部關於承嗣、分家等契約,賣買田地、房屋、鄰裡糾紛等文據。

    (13)墳墓:包括墓圖、墳向(如乾山坤向),祖墳、各支派墳的地理位置,便於後人祭祖掃墓,「不忘祖先」。

    (14)藝文:收錄族人著述、詩詞、奏疏等。

    (15)字輩、排行、行第:記載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語。

    (16)領譜字號:家譜嚴禁公開,內部發行,印數按家族房數決定,多餘一二部存放祠堂。各房領家譜則按譜號領取,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並有記錄,到時檢查。

    從上述內容看出,家譜具有以下特點:記載范圍的宗族性,系本族人的事跡,本族人撰寫;記載內容的廣泛性,實是本家族的一部百科全書;記載體例的多樣性,史、圖、表、志、傳,兼容並蓄。

    三、家譜的價值

    歷史上,家譜的編撰方式分為兩個時期,功能作用不一:宋以前主要官修,主要是政治功能,修譜主要為世家大族、朝廷用人服務;宋以後主要是私修,修譜主要是道德功能,凝聚家族,維護族權,為宗族睦族服務。當今時代,家譜作為歷史文獻,有多方面的價值。

    開發家譜資源有以下幾方面價值:

    首先是文物價值。存世的中國家譜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不少屬於珍本,現存最早的《仙源類譜》,系宋代內府抄本,至今近千年,有些是明代的版本,有些是名人批校本,有些是鈔本,都具有文物的價值。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統計,列為該書善本的家譜就有635種,實際上遠遠超過此數字,這些家譜均屬國家級文物。

    其次是資料價值。著名史學家梁啟超指出:「欲考族制組織法,欲考各時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齡、平均壽數,欲考父母兩系遺傳,欲考男女產生比例,欲考出生率與死亡率比較……等等無數問題,恐除族譜家譜外,更無他途可以得資料。」數量可觀的家譜,不僅對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興替等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資料價值,即對歷史學、民俗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等都能提供許多重要資料。如對稱雄一世的徽商研究,其中不少有價值的資料即源於皖南徽商家譜。

    再次,家譜具有教化功能。家譜中一般都載有「家訓」、「族規」、「家法」之類內容,其中固然有不少封建思想,但如敬長老、孝父母、尊師長、崇儉朴、戒奢侈、禁賭博等倫理規范,以及家譜中記載的很多志士仁人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獻精神等,對促進現代文明建設也有積極作用。傳統倫理與現代文明是辨證的統一,現代文明建設必須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傳統文化也只有被賦予新的時代精神才會有生命力。家譜中反映出來的優秀傳統倫理,實際上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奮斗的結晶,它曾經對凝聚中華民族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對促進當代文明建設也必將起重要的激勵作用。

    最後是尋根價值。家譜淵源和世系圖表是家譜中最為重要的內容,這是當代人尋根問祖的重要資料,而且只有家譜才能提供這些資料。上海圖書館家譜閱覽室自1996年底對外開放以來,接待了海內外的數萬名讀者,其中不少都是為尋根問祖來查詢家譜的。當他們從家譜中查到自己的祖先時,其興奮之情真是難以形容。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家譜尋根問祖,對於增強海內外華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原題:王鹤鸣·從家譜看炎黃子孫的尋根情結;原載:搜狐 2020-07-23 ;註:王鶴鳴,研究員。國家「十五」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家譜總錄》主編。上海圖書館原黨委書記、歷史文獻研究所所長。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編《中國譜牒研究》、《中華譜牒研究》、《上海圖書館藏家譜提要》、《解凍家譜文化》等多部家譜專著。

  • Suyuu


    王鹤鸣·從家譜看炎黃子孫的尋根情結


    註:王鶴鳴,研究員。國家「十五」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家譜總錄》主編。上海圖書館原黨委書記、歷史文獻研究所所長。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編《中國譜牒研究》、《中華譜牒研究》、《上海圖書館藏家譜提要》、《解凍家譜文化》等多部家譜專著。


    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都有濃濃的尋根情結:我從哪裡來?我的根在哪裡?要回答這個問題,只有依據一種特殊的歷史文獻,這就是家譜。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乘、房譜世譜等,是同宗共祖的男姓血親集團,以特殊的形式記載本族世系和事跡的歷史圖籍,內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遷徙、世系圖錄、人物事跡、風俗人情等。其中最重要的世系圖錄,即記載始祖名錄,這是確認是否是家譜的重要標志。

    一、家譜種類與沿革

    中國古代家譜不僅名目眾多,而且種類豐富多彩,根據家譜傳承、記載方式不同,可分為結繩家譜、口述家譜、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石碑家譜、書本家譜等。此外,還有塔譜、布譜等。

    三千多年來,我國家譜的內容、體例和功能,經歷了不斷豐富逐步發展的過程。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先秦:家譜萌芽。甲骨、金文中已有家族世系的記載,已具備了家譜的基本要素,但較簡單。周代的《世本》,記載了遠古黃帝至春秋時期諸侯大夫的氏族、世系、遷居、名號等,是中國家譜的開山之作。

    漢代魏晉南北朝:家譜興盛,已出現譜牒之名。尤在南北朝,門閥勢力極度膨脹,官之升遷,只辨姓氏高下,不考人才優劣,於是「有司選舉,必稽譜牒」。國家設譜局,出現審查機構,並出現譜學專家。

    唐代:家譜發展,修譜繼續為官府壟斷。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打擊門閥勢力,提高李氏皇族地位,專門組織官員編纂《氏族志》,計293姓,1651家,分成9等,李氏一等,外戚二等,原來顯赫的家族,列為三等。武則天掌權時,又組織人編《姓氏錄》,將武姓列為一等,再次打擊舊有的士族勢力。

    宋代:轉折時期。家譜功能由「別選舉,定婚姻,明貴賤」的社會政治功能,變為「尊祖,敬宗,收族」的倫理道德功能;編修方式由官修發展為私修;內容更加豐富;體例因歐陽修編《歐陽氏譜圖》、蘇洵編《蘇氏族譜》,創立新體例,人稱歐蘇體,成為後世修譜的基本體例格局,為家譜進一步發展、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礎。

    明、清以及民國時代:家譜普及,私修家譜蔚然成風。清代康熙、雍正號召修家譜。家譜普及,浙、蘇、皖、贛、湘等地,家家修、族族修,有的續修二十余次(一般30年一修)。少數民族也仿效修譜。修譜成全民性的一項文化活動。

    近50年:續修新譜。在海峽兩岸,台灣、福建等省較為突出,各省市均有。台灣近50年來,新修家譜約有六七千種。台灣2200余萬人,絕大多數來自大陸,近50年遭人為隔離,他們以修譜表達心向大陸回歸祖國的心願。福建新譜有數千種,其他省也有。福建新譜不少是海峽兩岸同一家族共同編修的。大陸修新譜已嘗試用新的觀點、資料、體例、方法來續修。這是群眾中自發興起的修譜活動。有利於弘揚中華歷史文化,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有利於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

    二、家譜內容

    明清以來家譜,內容豐富,盡管編纂形式有不同,收載內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譜,大致包含以下內容:

    (1)譜名:為明血統,防亂宗,譜名一般包含裡籍,如《韶山毛氏族譜》、《鎮海橫河堰包氏宗譜》(包玉剛),有的還加編修時間、次數,如《同治九年進賢劉氏重修族譜》、《中湘陳氏六修族譜》等。

    (2)譜序:內容涉及修譜緣由、姓氏淵源、家族遷徙、修譜理論等,續修譜一般保存以前的譜序。大多由本族人撰寫,也有名人撰寫,如朱熹、文天祥等。

    (3)凡例:闡明修譜的原則和體例,少則幾條,多則幾十條,隨時代變化而變化。如民國時有些譜凡例規定女子也入譜。原載:搜狐 2020-07-23 )

  • Suyuu

    [文化菁英]

    就戰後臺灣的文化菁英的形構而言,1949年國共内戰後随國民政府遷台的大批軍民改變了台灣的社會結構,也因此改變了其文化風貌。

    以日語為上乘語言和西方文化為内涵的文化菁英,被禁止使用日語並強制推行國语運動,從而變成失語的一代。

    旋即,國共戰爭失利,120萬軍民遷台,就社會空間位置而言,主要占居了大部分文化教育,以及軍事行政的上層的位置,以及全部國管事業的經濟生產單位的中上層主管,形成所謂「軍公教人員以外省人多」的事實。單調重復的戰鬥/軍中文藝,以及對祖國的懷鄉文學成為50-60年代的文學的主調。於是,一直到70-80年代持有上乘文化的社會群體,也就是在上層社會擁有文化資本者以外省群體居多,他們才是精緻品味的定義者,如昔日上海和江浙地區的錦衣美食的風格。然而,擁有經濟資本者卻未必是這些人,除了少敷的渡海的資本家(如遠東紡織等),大部分資本家不論大小,還是本省人居多。

    於是,至少在戰後的20-30年間,很明顯的特有高經濟資本者,不見得是同時持有高文化資本者,他們及其子女會傾向外來的文化實踐或是回歸本土文化,反而對傅統中國文化較為陌生。

    透過上述對人的社會分類以及對事物和文化實踐的社會分類之間的關係,即是在思考臺灣的文化形成,先思考社會結構空間裡不同群醴的位置取得及其變易,方能精碓掌握他們持有的文化資本樣貌。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臺灣曾經歷殖民統治的社會,因此在討論臺灣的文化菁英時,應加上加入後/殖民的文化向度。上層社會的組成分子雖然沒有因日治政權的更替而改變,但整體臺灣的上流社會相對於日本人和日本帶來的西方文明卻降了一階,形成類似雙重殖民社會的文化形態。一方面臺灣菁英戮力學習日語和日本文化,另一方面,又透過日語吸收西方的現代知識與思想。戰後臺灣文化菁英大洗牌後,以中國文化為主流文化的外省族群盤據主要的上層社會的文化場域。兩批文化菁英在政治爭奪戰所留下的痕跡,也因此多少形構臺灣戰後整個文化的基本樣態。(引自台灣版 導讀邱德亮;爾迪厄的《區分副標題: 判斷力的社會批判》(Distinction); 副標題: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作者: Pierre Bourdieu 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年-2002年];出版年: 2010-04-23;出版社: Routledge;頁數: 640;中文版譯者: 劉暉;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出版年: 2015-10頁數: 943)

  • Suyuu

    把文化游戲當成一種游戲來玩

    小資產階級不懂得把文化游戲當成一種游戲來玩:他們對文化過分嚴肅,不允許自已虛張聲勢或欺騙,或簡而言之不允許自己表現疏遠和隨意,而疏遠和隨意正能表明一種真正的熟習;他過分嚴肅,無法逃避對無知或錯誤的永久焦慮,無法以那些跟不上形勢的人的冷漠或那些自感有權承認甚或甘於貧乏者的超脫來對抗考驗,從而規避考驗。他們把文化等同於知識,認為有教養的人就是擁有一個巨大知識寶庫的人,當後者通過一句風趣話一一類似主教可能以鄉村神甫被禁止的隨便態度所說的這類針對教義的風趣話一一宣稱,若回到最簡單的和最崇高的表達,文化可歸結為與文化的一種關係(「文化,是當一個人忘記了一切之後剩下的東西」)時,他們是無法相信的。他們將文化變成了一個生或死、真或假的問題,不會懷疑不負責任的自信,狂妄的放肆,甚至一篇憑靈感的關於哲學、藝術或文字的隨筆中哪怕一頁意味著的隱藏的誠實。他們僅僅是有知識的人,無法與文化保持熟習的關係,而這種關係肯定了那些通過出身也就是通過天性和本質與文化聯系在一起的人的隨便和大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節:第六章 良好的文化意願

    (摘自:布爾迪厄的《區分副標題: 判斷力的社會批判》(Distinction); 副標題: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作者: Pierre Bourdieu 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年-2002年];出版年: 2010-04-23;出版社: Routledge;頁數: 640;中文版譯者: 劉暉;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出版年: 2015-10頁數: 943)

  • Suyuu

    陳強·善用文化遺產資源,講好中華文明故事

    2024年6月12日清晨,一輛前往北京慕田峪長城的大巴車上,一堂中文入門課開講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體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男」「女」「人」「木」等中文字體從古至今如何演變,車上來自美國的青年學生都聽得很入迷。

    參加中美青年友好會見活動的美國師生,置身北京新老地標,探尋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感受更加真實多元立體的中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在顯現活力與生機,在讓我們自豪、興奮的同時,也讓世界感受更多其深邃雋永的魅力。

    中國主席習近平在《求是》雜誌發表重要文章《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明確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重大意涵,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事業的開展作出了部署,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與共同推動文明交流互鑑指明了努力方向。

    作為唯一沒有中斷的偉大古老文明,中華文明有著明顯的特殊性,在世界文明史上獨樹一幟。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文明以物質性和非物質性兩種形態為人類社會留存下極為珍貴且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既彰顯著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所具有的文化主體性和文化自信,又體現了中華文明在與全球文明交流互鑑過程中突出的包容性,蘊含大量美學、史學、哲學等人類共通價值,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故事的基礎。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故事的源頭活水。在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過程中,以文化遺產為源頭活水的中華文明故事,其內涵的深刻性,形態的多樣性,敘事的共通性,成為國際傳播舞台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佳方式。「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正如參加中美青年友好會見活動的大學生奧爾森說,學習中文,是進入中國文化世界的一把「鑰匙」。這是他第一次來中國,在出發前,腦海中出現的第一個畫面就是中國長城。「打卡」長城後,「不到長城非好漢」成了他繼「你好」「謝謝」之後學會的又一個中文詞句。

    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故事的現實例證。由於歷史原因,在國際傳播場域中,中國故事一度由「他者」言說,進而形成了以有色眼鏡看中國的「西方版故事」,各種有意曲解、誤讀中華文明的論調層出不窮。中國大地上的文化遺產,鐫刻了中華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生產生活與社會變遷印記,這些經由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科學嚴謹研究後所得出的結論,是對輿論場中不實言論的有力駁斥,是講好中華文明故事的現實例證。逾20年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就以近50處核心遺址的考古發掘研究成果,實證了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向世人詮釋了「何以中國」。在國際傳播舞台上,文化遺產是講好中華文明故事的重要載體與現實基礎。

    在以社交媒體為主要媒介的國際傳播場域中,中國文化遺產具備極大的國際傳播價值,需深入挖掘、系統梳理文化遺產所具備的多模態呈現方式,向世界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在風靡世界的國產游戲《原神》中,由中國古建築、戲曲、篆刻、服飾等元素構成的虛擬世界,受到了全球玩家的熱捧,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圈粉無數。

    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世界意義與全球價值的具體體現。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具備最廣泛的世界意義與全球價值。文化遺產記錄著中華民族在繁衍生息的過程中與全球文明的交往史,尤其體現了中華文明對其他文明起源與擴散的積極正向作用,成為彰顯中華文明世界價值的具體體現。廣泛分布於太平洋島國的南島語族,就是起源於福建。在福建平潭,當地的殼丘頭文化遺址有很多考古發現,是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廣布於中國大地上的文化遺產,映射著以「和合文化」為重要特征的中華文明對於人類社會進步所具有的巨大推動性作用,在全球性層面上對中華文明的意義予以觀照。這是講好中華文明故事的又一依托,也是開展中華文明故事國際傳播所尋求的世界「共通性」所在。

    中華文明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源泉與重要途徑。保護傳承好文化遺產這一中華文脈,是向世界講好中華文明故事的起點,是中國在國際傳播舞台上參與國際話語權競爭的基礎,更是在新時代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自強、凝聚磅礴奮進力量的基石。(来源:光明日報 2024-06-17;作者陳強系中國傳媒大學師資博士後)

  • Suyuu

    陳明發·原創新句 (30.6.2024)

    1

    信仰並沒有給予我們一目了然的能力,而是一份篤定;一心不亂,理性自然敞明。

    2

    科學解釋不來的事物,未必就沒存在的價值。畢竟,科學只是我們理解這世界的其中一個方法。我們還有萬千法門,了解真正的本身。

    3

    高官有權力居於「風格」理由,拒絕輿論將自己與別人比較。但世界要看到的,是我們的「審美」能力;絕不是「審丑」。

  • Suyuu

    愛墾評註:以下引文不代表本平台立場,任何引述純粹作為學術思考、辯證用途。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魂”、“體”與“用”等,似乎是處在文化主客體明顯分開的狀態,對于不採納此視角的海外社群,這無疑是值得更深探討的方向,從而找到更適宜國情民風的文化復興、文創强国的路徑。~~

    文化強國的理論基礎構建

    在文化強國建設中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魂、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體、以西方現代文明成果為用。中國的文化強國建設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既要注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又要善於汲取世界各國文化的精華。具有深厚文化根基的中國式現代化以其可持續性摒棄西方現代化的弊端,走出一條新的現代化道路。[11]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進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12]「文化強國」戰略是強國體系的基礎,[13]只有進一步明確中國文化強國的理論基礎和實現路徑,合理借鑑世界文化強國的發展經驗,才能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文化強國表現為國家文化實力的提高和國家戰略能力的強大。國家戰略能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綜合國力以及對綜合國力的調動能力這兩方面因素。[14]同樣地,文化強國的發展水平也取決於國家文化資源存量和調動文化資源的能力。文化資源存量是指聚合國家文化資源,最大可能地發揮文化強國可持續競爭優勢,是資源聚攏的方向;調動文化資源的能力指分配調控世界文化資源,發揮文化樞紐作用,將文化資源價值最大化的能力,是資源調配的方向。

    聚合文化資源,形成文化強國可持續競爭優勢。文化強國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形成離不開文化資源的累積,尤其是異質資源的存量。先看微觀領域例證,從資源的累積特征出發,DierickxCool認為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形成離不開資源的長期積累,資源存量帶來的規模效應和相互聯結效應會使資源發展具有很強的路徑依賴性,這個過程中時間和經濟成本較高,競爭對手短時間內難以超越,企業繼而得以維持競爭優勢。[15]同樣地,在宏觀領域,文化強國要想在文化領域形成可持續競爭優勢,也離不開文化資源的積累。然而,就資源的范疇而言,並不是擁有了大規模的資源存量就可以形成可持續競爭優勢,具備有價值性、稀缺性、不完全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資源才是形成可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16]彼德拉夫也持有相似的觀點,他認為形成可持續競爭優勢需要具備資源異質性、不完全移動性、競爭的事前限制以及競爭的事後限制。[17]因此,挖掘中國飲食、戲曲、皮影等異質文化資源,累積資源存量並形成文化資源發展路徑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一環。

    發揮文化樞紐作用,優化文化強國的資源調控能力。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的定義,樞紐(Hub)本意為連接軸和車輪之間的核心部分,後引申為發揮連接外圍作用的中央核心結構。《辭海》中也將其解釋為「重要的地點,事物的關鍵之處」。樞紐一詞的應用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南朝著作《文心雕龍》,書中寫到「蓋《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師乎聖,體乎經,酌乎緯,變乎騷:文之樞紐,亦雲極矣」。此處的「樞紐」一詞意為「關鍵」,指事物的關鍵之處。可見,「樞紐」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指重要的地點或部分,二是指發揮著重要作用的關鍵之處。基於樞紐一詞衍生出了交通樞紐、樞紐經濟[18]、高等教育樞紐[19]、旅游樞紐[20]、文化樞紐等概念。文化樞紐(Cultural Hub)可大可小,從社區場館、博物館、城市到國家都可以作為文化樞紐,發揮著展示、調配、集散文化資源的作用。文化樞紐不僅可以在橫向的地理空間尺度調控文化資源,還可以跨越時空起到縱向信息交流軸的作用,具有形態多樣、多維融合的特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借鑑弗利德曼、薩森與卡斯特爾思的世界城市中心理念,判斷一個世界城市的標准不是其擁有多少資源,而是全世界多少資源是由其調配。[21]作為一個文化強國,「強」不在於擁有多少文化資源存量(Stock)而在於擁有多少流量(Flow),即調配世界文化資源的能力。文化樞紐作為文化強國的重要標志,能優化文化強國的資源調控能力,推動文化強國聚合異質文化資源,而成為先進文化的發源地、文化要素(人、財、物)的調配與交易中心和文化資產(地標、企業)的聚集地。由文化強國的理論邏輯構成可知(見圖1),文化強國具備以下5個特征:世界先進文化的發源地、世界文化市場交易中心、文化人才高地、文化地標聚集地、文化產業總部基地。縱觀世界文化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向世界源源不斷地輸出本國先進文化;美國、日本、韓國等國作為文化交易中心不斷推動文化成果交流;英國、法國吸引了世界級的文化人才;中國、意大利等國聚集了眾多世界文化地標;多數文化產業將總部基地建在美國,等等。總體來看,不同國家的文化發展之路可以為中國的文化強國建設提供經驗。(見:鄒統釺,文化強國的科學內涵與路徑探索; 原載《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年11月下。)

  • Suyuu

    心若繁語·求簽

    昨天,在學習心理藝術治療的投射分析時,聽到老師舉的一個「求簽」的例子。覺得很有意思,整理如下分享給大家。看來我要當女巫的夢想有希望實現。哈哈哈———

    即便是古代的那些所謂算命的活動。其實他也不都是迷信糟粕。如果我們仔細梳理的話,那其間也不乏科學原理。

    我們舉個例子。比方說求簽。大家注意,簽一定是要求的,所以叫求簽。

    那什麼是求簽呢?至少要有一個動作。什麼動作?就是那個簽筒一定要拿在手裡搖的。然後求求你求求你!這樣才行。

    那如果你看到有人是把這個簽頭拿起來譁譁譁譁給他搖散了,然後啪,往桌子上一放抽一個出來。假的。這就不是真的求簽。那為什麼呢?因為求出來的是你的命。

    而抽出來的是你的運啊!雖然我們現在基本上命運命運這是一起說的,好像是一個概念。但其實命和運,也是兩個概念。什麼是命啊?命就是有規律的,有一定必然性的,可預測的東西。就是所謂命中注定。

    那求簽和命之間是什麼關係呢?我們怎麼通過求這個簽去算出這個命?

    不要著急,聽我慢慢道來。那有求過簽的老師應該知道,我們在搖簽筒的時候啊,這個簽是怎麼出來的呢?它是一點一點的顛出來的。它不是我們搖著搖著,然後譁,散出一把來,然後去撿一個的。

    也不是說我搖搖搖搖搖,然後有一隻簽有如神助,嗖一下飛出來的,也不是這樣的。

    其實在我們搖簽筒的時候,大多數的簽是上上下下亂跳。但是他不會往外跑的,只有那麼一兩根兩三根的簽會慢慢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往外顛。那有的時候你看到某一個人簽快掉出來了。讓他下來下來下來下來,它就是不下來,他就在那兒晃。甚至慢慢縮回去都有的。

    然後另外一根簽一點一點抽頭抽出來。什麼時候某一根簽,顛啊顛啊,然後他的這個重心超出了簽筒的邊沿。然後啪的一聲輕輕的掉到地上,這個就是你求到的那支簽,也就是你的命了。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現象呢?

    那這個其實是和簽的制作工藝是有關係的。大家看下面圖片中的這個右邊的那張圖。

    其實在同一個簽桶裡面的簽,外觀看起來好像是一模一樣的。粗細,長短,一模一樣啊。但是實際上不同等級的簽用的這個原材料,就是這個樹木的不同部位的材質是不一樣的。

    原則是什麼?原則就是越是兩端的簽,上上簽下下簽,這種越是兩端的簽,用的是越靠近樹根部分的材質來制作。就所謂越老越靈這麼一個概念。那麼越是這個中間的簽,那運用樹干的上部來制作。那這個就造成了在本質上、在密度上各級簽之間的不同。那麼它的分布正好和數量分布是相反的,呈現一個u型風格。

    而這個密度的分布,同時會帶來另外一個物理屬性,就是共振頻率的分布。所以呢,當我們搖簽筒的時候。大部分的簽不出來,是因為他們的那個共振頻率和我們搖簽筒時的那個搖的頻率不一致。

    那些一點一點會往外顛的那個簽,他們的共振頻率正好是我們搖簽筒時搖的那個頻率最接近的那些簽。它會慢慢往外跑。

    那因為一個簽筒裡的簽他的整體的共振頻率分布是u型分布的。所以當你搖的越慢,越容易出中簽。你搖的越快呢,越容易出兩邊的簽。你如果搖的飛快,那就容易出兩頭兒的簽。大家發現秘密了吧啊。那麼什麼樣的人會搖得快呢?兩種人。第一性子急的人。那性子急的人動作麻利。

    譁譁譁譁容易出上簽下簽。第二種呢,就是遇到大事情,心裡著急。這是沒辦法了,只能求那個佛祖保佑了。救命啊,救命啊,救命啊,啪,一只下下簽。那正好測中。啊,哎喲,這個靈啊,對吧,那接下來怎麼辦啊,接下來找老和尚去做心理咨詢吧,對不對。所以說出什麼簽。那也就是所謂算出什麼命啊,其實不是由佛祖或者老天爺來決定的,是由誰來決定的呢?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是我們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狀態來決定的。

    所以求簽,他本質上可以說是一個個性特質或者心理狀態的一個綜合檢測。就是一個心理測量啊,是古人早期的非常實用的一個心理評估技術。

    那我們花了一點時間來舉求簽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其實是科學還是迷信,很多時候並不是事物本身的屬性所決定去決定的。那麼它是由什麼決定?是由人的態度來決定。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是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態度去認識去分析去理解和應用這個事物。那他就是一個科學的態度,或者說科學的應用。那反之呢,就容易陷入迷信。
    (作者:心若繁語;來源:簡書

  • Suyuu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位解籤者的內在心態可以左右解籤的結果,解籤者在解籤中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一首籤詩故事經過解籤者的心智機器(心靈),會有甚至相反的結果。

    有名的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 1904-1987)先生結婚渡蜜月時,一輛靈車從路旁開到面前。因為他從不曾在那一帶看過靈車,因此他認為是個預兆,而他解讀為:「我們倆會在一起直到老死。而且事實如此。」(Phil Cousineau,2001)

    基本上解讀的方式應該是正面的,若依普通的解讀方式來說,靈車代表的是死亡,我國傳統的看法來解釋結婚時遇到靈車,一定覺得這個婚姻一定堪慮,認為是凶兆。死亡基本是很中性的,除非是一個害怕死亡的人,否則人是注定要死亡的,害怕死亡的人會把靈車解讀為不好的事,而看透死亡的人則更開放的認為是與子偕老的預兆。

    7「心高必然誤君期」原文作「心高必然悞君期」。「悞」同「誤」,以下使用通用字體「誤」,以方便閱讀。


    壹拾、 結語

    籤詩故事在一般理解上,感覺只是聊備一格,四句籤詩總是得到最大的篇幅及注意,而且求籤者看一下籤詩上所註的吉凶,就不再細究,因此研究者對於籤詩故事的研究反而較少。感謝王儷容女士提供她和解籤專家洪文昌先生的解籤內容,讓筆者開始注意籤詩故事的重要性。

    籤詩故事的重要性必須藉由對意象的解讀和分析才能呈現。榮格的釋夢學和解籤者的解釋籤詩故事,雖然目的不同(一為探索心靈,一為預示將來),但是在源頭上,它們都來自於人類的心靈,被認為是神明藉由夢境、籤詩故事,以影像的方式傳達神意,給予人類指示;在方法上,它們同樣使用隱喻象徵的手法,以解讀影像、情節,並將訊息運用於現象界。如果兩相比較,榮格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驟更為細膩,而且已形成一種學派,加上許多研究者的投入,使得解夢成為夢科學,因此它所能給予我們的幫
    助當然更多。感謝二十世紀心理學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們可以藉此探討籤詩故事的意義,當然也留下發展的空間。

    榮格對夢的研究,讓我們可以有新的工具去重新檢視並發現傳統思考之外的部分。籤詩故事,在於提供另一種視覺式的思考模式,求問者可以得到更豐富的線索,聰明的解籤者並可以藉由此協同求籤者進入心靈深處,探索自身的困境。

    基本上籤詩故事所要提供的它是來自於心靈,來自於人類,因此了解人類心靈的運作模式,可以更清楚掌握它的意義,一個研究可以引發更多的研究,這是筆者的心願。

    當然解籤也有它的限制,而解籤者的心靈運作則在其中佔有重要的角色,而讓我們更要深思的是,解籤者在解籤時,該秉持著什麼樣的心理去解釋籤詩裡的故事?是以先知的角色出現,告訴求籤者既定的未來?抑或是諮詢者,了解求籤者內心的狀況,以釐清內心的混淆?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可以注意的領域,可以試著加以探討。


    我們檢視籤詩故事的來源,尚不清楚它的組織性,對於籤詩作者是依什麼原則,只知道粗略的看來,它是以民間所熟稔的故事來作為內容,但籤詩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智慧結晶,是國人心靈象徵的表象,它仍有深入研究的潛力,是我們有待開發研究的處女地。至於筆者曾看到某位作者為了加強大家對台灣史的了解,而自編了台灣籤詩故事,裡面的籤詩故事全部以台灣史作為典故(陳清和,2000),那位作者大概是以宣揚台灣史為目的,而不是真正著意在籤詩的本身身了,只能聊備一格而已。

    筆者發現,在籤詩故事的研究上,尚有寬廣的空間,學者可以藉此打開民間信仰的潘朵拉盒子,進而探索國人內在心靈。當然,現代是一個多元組合的時代,學者必須跨越學術領域以求整合,這應該是一個未來的趨勢。


    參考文獻

    專書

    王夢鷗(1976)。 文學概論。台北:藝文印書館。

    王儷容(2012)。 解籤。台北:時報文化。


    朱侃如(譯)(1999)。 榮格心靈地圖。(原作者:Murray Stein)。台北:立緒文化。


    梁永安(譯)(2001)。 英雄的旅程。(原作者:Phil Cousineau主編)。台北市:立緒文化。


    陳清和(2000)。 台灣籤詩台灣史。嘉義:財團法人嘉義縣文化基金會。


    劉國彬、楊德友(譯)(1997)。 榮格自傳。(原作者:C. G. Jung)。台北:張老師。

    楊夢茹(譯)(2007)。分析心理學與夢的詮釋—心理治療實務的基本問題。(原作者:C. G. Jung)。苗栗:桂冠圖書。

    黎惟東(譯)(1983)。人類及其象徵—心靈世界的探源。(原作者:C. G. Jung等著)。台北:好時年出版社。


    薛絢(譯)(2000)。 夢:私我的神話。(原作者:Anthony Stevens)。台北:立緒文化。


    龔卓軍.曾廣志、沈台訓(譯)(2000)。 夢的智慧。(原者者:Stephen Segaller, Merrill Berger)。台北:立緒文化。

    學位論文

    賴翠杏 (2011),籤詩典故與民間文學之關聯性研究―以臺灣地區流傳關帝百籤為範圍(碩士論文)。

    劉 玉龍(2006) , 寺廟籤詩研究- 以 台 灣 寺 廟 運 籤為主(碩士論文)。


    (原題:籤詩故事的重要性—與榮格的釋夢方法比較 ;作者:鄧繼盈;單位:崇右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tengtze@totalbb.net.tw;原載:南台學報 第37卷第4期 2012年12月 165-176;關鍵詞:籤詩故事、意象、隱喻象徵、釋夢、榮格)

  • Suyuu

    (上續) 釐清求籤者心靈上的問題,並且給予正向而富啟發性的解說,讓求籤者的心靈有可以遵行的方向,並且對未來知道方向,解決了求籤者心中的疑問,求籤者自然有力量去解決自身所遭遇的外在事物,這才是最稱職的解籤者。如果求籤者只是要問事情的發展,及最後的結果,當一切都已命定,人類又有何介入的空間?求籤變成一個偷窺未來的門徑,或是希冀神明在他的命定過程中給予改變,這樣的邏輯我們可以看出,求籤者所要的不過是神明的保佑,增加他主觀的信心而已。

    若更清楚的說,求籤的本意是憑主體(求籤者)見效,而不是憑客體(外在事物)改變而見效。

    因此解籤者在解籤時,該注意的是求籤者的心靈狀態,而不是意圖去了解未來真正的發展。籤詩故事提供一個故事情節,在我們心中就如電視劇一般的上演整個故事。而它所能提供的訊息就更多,每個細節、動作,都可以放大衍生,比對於求籤者身上,而且我們也可以從故事的隱喻象徵中找出意義,在解籤時有更多的資料可供參考。

    古人的智慧是將人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個人心理問題,予以公開,而藉由正面的力量來解救人們於心靈危機中,而非預示真正的未來。

    玖、 解籤的主觀性

    在解籤的過程中,解籤者仍然和心理學家一樣,要受限於自己的偏見和未受檢驗的預測。甚至那些在最熱忱、真摯研究者的意識看來對的事,也不必然全是確切的知識(Murray Stein,1999)。

                                               

    6 有人發願樂透中了要酬神,結果中的是小獎,但是他自己則以為是中頭獎。同樣是中獎,則每個人心中的認知是有不同的。

    我們也要注意到,現在沒有新的科技或是新的儀器去了解人類的心靈,而唯一的方法就只有運用人類的心靈探索,因此主觀的偏見是必然而不可避免的:

    心理學有一個困境是其他科學所沒有的:我們必須用我們正在研究的系統來進行我們正在作的系統研究;我們要探索心靈所能使用的唯一儀器就是心靈探索。我們自己就是想要解開的謎。(Anthony Stevens,2000,p.18)

    在解籤時,解籤者的心智運作其實佔了極大的主導作用,因為使用隱喻象徵的過程中,心智的運作佔有極重要的部分。當然籤詩故事是固定的,但是解籤者的基本心態則可以左右解籤的角度及走向。例如解籤者大都以儒家的忠孝節義來向求籤者解釋時,也是帶領求籤者正道而行,使求籤者不離開正道,並能以儒家忠信之道前進,自然可以走出自己的迷團,解籤者看事的態度可以影響解籤的深度與廣度。

    再者,解籤時不能單看吉凶,因為它沒有標準的答案,抽到哪一個籤,翻開書本,就是那個意思。

    這還必須從求籤者本人的狀況開始出發,例如他的需求、處境、對某些意象的個別認知,這都是求籤者本人的獨特概念,解籤如此,解夢亦然,都必須從本人出發,一定要以本人現實環境再配合籤詩故事、夢的情節,才能做較深入的解釋。即使榮格這位解夢大師,他也不相信有特定的標準答案:

    相信現成的夢解析的系統指引,實在愚不可及,不要以為乾買本參考書翻翻,看看某個特別象徵的意義,就會分析夢。任何夢象徵都不能與個體所夢到的象徵分開,而且沒有那種解釋,可以把夢的意義說得十全十美。(C. G. Jung 黎惟東譯, 1983, p.238)

    隱喻象徵的方式也存在著它的問題,因為它所使用的是人類的一顆心,所以它沒有辦法如機器般有固定的標準,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其間存在著廣大模糊地帶,不可能有單一的標準。

    我們再以「蘇秦真不第」為例,如果以蘇秦的生平為例,蘇秦最後的結果並不好。史書稱齊大夫與蘇秦爭寵,最後被刺身亡。這樣我們在解釋是否要放入考慮?還是就以蘇秦游說秦王不成,回家後被家人看不起,到最後成縱約長、掛六國相印為止?因為認定的不同,就會造成解籤結果的差異 我們再以「蘇秦真不第」為例,如果以蘇秦的生平為為例,蘇秦最後的結果並不好,史書稱齊大夫與蘇秦爭寵,最後被刺身亡。這樣我們在解釋是否要放入考慮?還是就以蘇秦游說秦王不成,回家後被家人看不起,到最後成縱約長、掛六國相印為止?因為認定的不同,就會造成解籤結果的差異

    而且解釋籤詩時,某些用字也會影響求籤者的情緒,例如「蘇秦真不第」的四句籤詩「心高必然誤君期7」這句話依字面來解釋,是求籤者好高騖遠,因此誤了自己,可以解釋為不是很好的結果。

    但是若以另個角度來思考,因為蘇秦的志向高遠,說服君王,這是件極為高難度的理想,也可以說是件投資報酬率極高的工作,因此這事不能強說吉凶,只是求籤者「心高」:志向高遠,而所謂的「誤君期」,可以解釋為「因為想要做的事難度高,所以沒有那麼容易達成,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精神投注」。

  • Suyuu

    柒、 籤詩故事在解籤中的重要性

    如果直接從傳統的角度來看籤詩故事,還真不容易看出解籤的重要性何在,因為籤詩故事只是籤詩條中的一項,而且還放在旁邊,和放在最中央顯眼的四句籤詩相比,並不起眼,它的重要性很難從中了解,除非用另一種不同的方式與角度來分析比較,才能看到。經過和榮格學派釋夢的方法比較,並對意象在心靈中的角色加以解析,我們才有理由相信籤詩故事在解籤過程的重要性。以下可以分兩項來說明:


    一、 視覺所提供的訊息比概念更豐富


    我們要注意到的是,籤詩故事呈現的是一個故事情節,所以是屬於視覺的、圖象的,和概念式的四句詩自有不同,四句詩中如:「富貴由命天註定,心高必然悞君期。勸君且回依舊路,雲開月出見分明。」(王儷容,2012,p.139)有的句子敘述純屬概念,有的則只是告以吉凶,都只是表示一個概念,這樣對於解籤者或是求籤者來說都太簡略,無法提供更多的線索作為參考。當我們抽到一枝籤,若只是告訴你吉凶好壞,對求籤者的幫助其實不大,抽到大凶,表示你完了;抽到大吉,表示一切沒問題;而抽到平平,則等於沒抽。這種一翻兩瞪眼式的結果並不合適於解籤決疑。而籤詩故事則可以提供一個類似夢境的情節,故事中的主角本身就是一個故事,而籤詩故事所指明的劇情更是有指標性,指明求籤者所要求問的事項,而在故事情節進行的過程中,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動作,它所引起的情緒、聯想,則可以提供豐富的訊息,以供解籤者及求籤者想像思考,並有更寬廣的解釋空間,簡單的說,它提供了更大的視野。


    二、 提供求籤者努力的方向


    人生的許多課題若只論吉凶,只成為凡人向全知全能者探問未來的結果,一切都早已命定,一翻兩瞪眼,沒有努力、改變的空間與可能,如此將淪為宿命論者,可時也失去求籤的意義,因為一切都已決定,又何必知道未來?古人有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謂上帝關上了這扇門,也為你開了另一扇門,所謂禍福相倚,對於生命中的得失,很難正確論定為吉為凶。若單純以吉凶禍福論斷,有時只是為了成就解籤者鐵口直斷的英名,而不在幫助求籤者,進而影響求籤者的鬥志與心情,或者灰心喪志,或者志得意滿,這都不是求籤的本意。而籤詩故事所提供的則不單以吉凶論斷,例如在「蘇秦真不第」這一首籤詩故事,求籤者可能遭逢困境,但是蘇秦懸樑刺股,發憤讀書,因而飛黃騰達,正是指引求籤者一個正面的方向,求籤者因此而有向上的力量。

    捌、 籤詩故事提供的是心靈狀態—隱喻象徵是基礎

    筆者對「靈驗」與否,就不妄加猜度,只能暫予擱置,因為這種屬更高靈能的部分,無法驗證,亦無法完全否定,因此筆者只能就我們現在科學驗證所能到達的位置來解析而已,這也是我們目前所能到達的極限。


    抽籤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為了預知未來?還是有其他的目的?這是個必須回答的問題,因為抽籤的目的也就是解籤者的第一要求。 抽籤所為何來?求籤者因為對未來有懷疑,所以來廟裡求籤,當然有人認為求籤是希望能知道未來。


    但是未來是否真的可以知道?它真的是神明的指示嗎?我們常在媒體上看到信眾衷心感謝神明的指點,似乎靈感的神明可以預知未來並且指點迷津,但如果神明真的那麼靈,為什麼不能讓每個人都可以得到美好的結果?或者靈驗與否只是一個機率問題,這麼多求籤者,總是會有一兩位求籤者得到他想要的;但如果只是機率問題,那我們為什麼要去求籤?或許求籤者其實也知道並不是每件事都可以得到滿意的答案,如是,則求籤的意義何在?

    我們先看整個籤詩的結構:籤詩的基本原則就是以較少的原則來涵蓋萬事萬物(例如:籤詩以六十甲子為一個基數,而八卦則以六十四卦為一個基數),因此它最多只能抓住原則。依此結構產生的結果,它背後的邏輯認為萬事萬物一定有一個原則可以遵循,而基本上,抽籤所出來的結果也無法完全反映真實。所以求出的籤或卦即使真能預示未來,但也只是一個模模糊糊的可能性,而絕對無法清楚明確的顯示事情的過程。再者,抽籤的指示和最後的事實,其間又包含程度性差異,及每個人主觀認知不同,而對事物的看法南轅北轍 6,這種差異很難說服讀者籤詩可以真正預示未來。因此研究者在面對這種未知的部分,有時必須保持較為理性的態度,當然有神明庇佑是好的,但是若真認為這是神明的意旨,則在研究的過程中會有不能跨越的樊籬。

    筆者深以為在解籤的過程中,求籤者心中有所疑,才來求籤,因此解籤者的重點該是求籤者心靈上的問題,而不是真正世俗上的問題。

    釐清求籤者心靈上的問題,並且給予正向而富啟發性的解說,讓求籤者的心靈有可以遵行的方向,並且對未來知道方向,解決了求籤者心中的疑問,求籤者自然有力量去解決自身所遭遇的外在事物,這才是最稱職的解籤者。(下續)

  • Suyuu

    以下,先大略說明榮格學派對夢的解析方式,再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相關處。

    一、 籤詩和夢被認為是神明的啟示

    古代人對於夢,可說是既愛又怕,每個人幾乎都會做夢,而夢中的情節卻和現實生活完全不同,卻又如此真實,無法改變,也無法編造。國王在夢中會成為乞丐,乞丐在夢中成為國王,夢中的意象千奇百怪,使人著迷,卻又難解。但是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夢是靈魂在夜晚出遊,是鬼魂來訪引起的。自古至 4(Anthony Stevens,2000)作者引用榮格的說法並加以解釋。

    今,許多人都想一探夢境的意義,對夢的解釋有各種說法,釋夢的書在每個時代都不曾少過:

    有人認為夢是超自然的力量—如神祇或惡魔—引起的,做夢的人應當明白夢是神鬼給的訊息。(Anthony Stevens,2000,p.13) 在民間的想法認為夢是神明要傳達給人類的訊息,是預言,是指示。在東方,《左傳》中就有不少夢占的記載;而在西方文化中,希臘神話裡宙斯(Zeus)的信差赫密斯(Hermes)則藉由他手中的金杖,使人進入夢鄉,然後藉著夢境將神的旨意傳達給人類。在金蘋果的故事中,赫拉、雅典娜、維納斯三女神為了要得到「最美麗女神」的頭銜 5,就是藉由赫密斯的幫助,讓牧羊人派里斯王子進入夢中,決定把金蘋果交給誰。

    古人認為夢是神明的訊息,尤其是在一個科學知識尚未普及的時代,人們認為這一切都由神明來主宰,所以和籤詩一樣,都是來自於神明的指示。而夢的情節就等同於籤詩故事中的內容一樣,而解籤、解夢者正是從它的情節中擷取訊息,每個物件、每個行動,都潛藏著神明的指示。

    雖然在籤詩故事的解說過程,並沒有像夢的解析如此注意意象在求籤者(夢者)的意義,但是基本上整個籤詩故事的主人翁進行的情節,不就如夢者在夢中所經歷的一切?

    至於籤詩或夢是否真的可以預知未來,筆者認為榮格對「預言」的定欺可以讓我們可以更為釋然,只有每個細節都相符,才可以稱之為預知未來,其他的都只能稱是一種草稿、預報,類似預測,他的定義是這樣的:

    (夢)預見未來的功能……是一種在無意識中出現對未來、意識的成果之預期,有點類似預習或預先寫好的稿子、一個預行草擬的計畫。它的象徵性內容有時如同解決衝突的草案,梅德曾經提出確切的例證。這類預見未來的夢之真實性不容否認。把這些夢以預言稱之並不正確,因為基本上這些夢和疾病或預測天氣預報,一樣算不上是預言,只不過是把種種可能性事先連接起來,不過這樣的連接也可能與事實相符,但非必然相符,也未必每個細節相符。唯有每個細節都完全相符才能稱為預言,才可以稱之為預見未來。 (C. G. Jung 楊夢茹 譯, 2007,p.137) 因此我們暫時可以確定的是,籤詩、夢在提供我們可能性的發展,神話明不是萬能,或許祂覺得可能的發展是如何,而在籤詩和夢中給予人們隱喻式的提示,這是我們可以接受的。

    二、 籤詩故事和夢都是用意象呈現

    在夢中,我們所經歷的都是一幕一幕的情節,它是以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呈現的,也就是所謂的意象(image)。在文學中的說法,欣賞過程是「符號→意象→美感」,或是過程相反的創作過程:「美感→意象→符號」,讀者閱讀符號,在心中產生意象,然後藉由意象在心中的運作,產生美感經驗,或是創作者將心中的美感,轉換成意象,再翻譯成符號,供作者以外的人可以閱讀(閱讀是指廣義的閱讀)。由此可知,心靈的運作都要經過意象的過程,所以意象可說是解讀心靈的重要線索(王夢鷗,1976)。榮格就指出,人類的心靈,是以圖象呈現的:

    榮格心理學的本質就是讓心靈積極表現自身,不論是以夢、繪畫或語言為媒介,其表達經常透過形象(image)顯現。(Stephen Segaller, Merrill Berger,2000, p.31)
    進入夢中,一切的情景都是以圖象呈現,而不是以文字存在,因此在解釋時必須將圖象的語言轉為文字,才能推斷:

    5 珀琉斯(Peleus)和忒提斯(Thetis)舉行婚禮時邀請了所有的神祇,只有紛爭女神厄里斯(Eris)未在被邀者之列。這位女神對此大為惱火,便在賓客中扔不一個刻有「獻給最美麗的女神」字樣的金蘋果。於是,赫拉、維納斯和雅典娜都認為自己該得到這蘋果。宙斯(Zeus)不願意裁決如此微妙的 問題,便叫女神們到美男子牧羊人帕里斯(Paris)放養牧群的伊得山(Mount Ida),讓帕里斯作出決定。這也是希臘神話中特洛伊戰爭的起源點。


    夢的含意是用圖象的「語言」構成的,我們得把景象轉變成文字,才能作推斷。 (Anthony Stevens, 2000, p.83) 而籤詩故事同樣也是以意象方式呈現,一幕幕的情節故事,都不是以概念的方式存在,而是接近視覺的。解籤者在拿到這首籤詩故事時,就如同看到求籤者的未來結果的劇本,只是這個故事不是完全符合的拷貝版,而是以隱喻象徵方式改寫的一個故事,因此在解讀夢境和解釋籤詩故事時兩者所使用的方
    式是一樣的,它們都必須將一堆意象加以解讀,也可以說是將「超現實」和「現實」結合為一。因此這些意象就是另一種非文字的語言。下面的文字從某些程度來說就闡明了這個道理:

    「我們每天夜晚進入一個神話的疆域,一個原始的迷宮,那兒居住著我們先祖的鬼魂和眾神祇,我們從那兒擷取人類的古老智慧。夢中的鬼神往往以現代的相貌出現,我們的夢拿那些人物編排新的神話,其實那只是改穿時裝的人類舊神話。」 (Anthony Stevens,2000,p.5)

  • Suyuu

    (上續)所謂的「假象喻意」其實就是「隱喻象徵」。每個故事都是一幕一幕的情節,也就是一個一個的意象,我們藉著將意象的內涵意義抽出,也就是意義、本質、原則,抓住事物的本質、意義,再從此本質、意義尋找和求籤者相同或是可比對的詞語,能符合求籤者的處境,就是很漂亮的解籤了。


    伍、 榮格對夢的解析

    雖然在過去,許多人想要探究人類內在心理的種種,但二十世紀心理學的蓬勃發展,使得我們開始對人類內在心靈能有系統性的了解。而對夢境的全新解析,更為心靈解讀開了一道門徑,藉由對夢的解析,人類能深入探究內在心靈的運作。西元1899年佛洛伊德出版「夢的解析」,以自由聯想來解析夢境,開始人類對夢全新的研究方向:

    為了取得釋夢必須依據的事實,應該以夢中的每個意象依次作自由聯想,直到相關意念形成了一個網絡,這個網絡可以與做夢者當下的處境相連,也能與他過往的記憶銜接。(Anthony Stevens, 2000, p.46) 不過他的結論認為夢只是人類性衝動的壓抑結果,過分狹窄。而他的弟子榮格(Carl Gustav Jung),這位心理學大師,青出於藍勝於藍,對夢的解析分式,使我們更能了解心靈藉由夢的語言所傳達的訊息,進而解開人類心靈的符碼。而且他的理論有較廣泛的考察證據,得到大家廣泛的認可。榮格認為夢不是偽裝和欺騙,而是一部用特殊語言寫成的書。也就是說,夢是心靈的說話,人類的意志無法編造夢境,心靈要說的話,意志無法如清醒時可以刻意隱瞞,因此,我們如果能解讀夢的語言,也就可以了解人類的內在心靈。

    現今的羅夏克墨漬測驗3也可以說是受到榮格影響的例子,羅夏克墨漬測驗是心理研究中用來了解性格的一個方法,受測者看著毫無意義的墨漬,全憑個人自由聯想,說明自己看到什麼。而他的說明往往將受測者內心的想法、性格顯示出來,而榮格的解夢方法和羅夏克墨漬測驗所使用的原則也是同樣的自由聯想。

    3 墨跡測驗或稱為羅夏克墨漬測驗,是人格測驗的投射技術之一,由瑞士精神醫生羅夏克(Rorschach)於1921年最先編製。測驗由10張有墨漬的卡片組成,其中5張是白底黑墨水,2張是白底及黑色或紅色的墨水,另外3張則是彩色的。受試者會被要求回答他們最初認為卡片看起來像什麼及後來覺得像什麼。心理學家再根據他們的回答及統計數據判斷受試者的性格。


    夢中的象徵符號都是化成夢碼的訊息,而釋夢做的乃是解碼的工作,自由聯想即是解碼的方法。 (Anthony Stevens,2000,p.49) 榮格除了學習佛洛伊德的「自由聯想」來解讀夢境外,他更以「放大」為起點,進入夢的氛圍,確定夢的情境與意象和象徵符號的細節,然後將夢的這個經驗本身放大。基本上這種方式就是一種隱喻象徵。在文學上,從這個字詞的本身意義找到和另一個事物的相關性,然後解釋為另一個意義,是常有的習慣,最簡單的「如花似玉」就是把花比為人,花和人都有「美麗」的本質,也可以說花就是美麗的象徵了。從這裡看來,解讀籤詩故事的方式和夢的解析法雖來自不同文化,但對意象的解讀都使用著相同的方式,這都是因為同樣是人,腦子裡的運作都是以圖象為基本形態的。

    榮格在1913年做了一個很有名的「殺死齊格飛」的夢,只要研究榮格的人幾乎都知道這個夢:


    我與一個我不認識的,棕色皮膚的野蠻人一起,在一片孤寂崎嶇的山野中。黎明將近,東邊天際已經亮起來,星光正在淡去。然後我便聽見齊格飛的號角聲響遍群山,我曉得我們得把他殺死。我們帶著步槍,躲在岩石中的狹小山路邊等著。

    齊格飛隨即在旭日的第一道光芒中出現在高高的頂峰上。他駕著用死人骨造的戰車,疾速衝下陡峻的斜坡。他轉彎之時,我們朝他開了槍,他驟然跌翻,當下斃命。

    我殺害了這麼偉大俊美的人物,滿腹憎惡與悔恨,我撒腿就逃,恐怕這謀殺的罪行被人發現。但突然下起傾盆暴雨,我曉得罪狀的痕跡會被沖刷得乾乾淨淨。我逃過了被人發現的危險,以後可以若無其事過日子了,但難堪的罪惡感卻還在。(C.G. Jung,劉國彬、楊國友譯,1997,p.238)

    解釋這個夢的方式,基本上也是使用隱喻和象徵,首先:「黎明將近,東邊天際已經亮起來」,東方、黎明代表生命的另一階段正展開,這是藉景物來隱喻生命的開始;而齊格飛「疾速衝下陡峻的斜坡」,則隱喻著齊格飛在衰亡,疾速代表快速,而向下則隱喻了步向衰亡。這些都是很清楚的隱喻。

    在榮格的文化中,齊格飛斬龍的傳奇就如我們的三藏取經故事一樣,盡人皆知,而齊格飛則是英雄的代表,當時榮格和佛洛依德已有了很大的衝突,對榮格來說是極為困擾的事,在夢中,他殺了這個英雄,他解釋道:「齊格飛代表的大英雄形象已經不適合我了,所以必須把它除掉。4」面對佛洛伊德這個大師級的人物,在敬畏又衝突的情緒中,對榮格而言,殺死齊格飛這個英雄的夢,我們將齊格飛這個角色放大,不正是佛洛伊德、榮格內在英雄崇拜的整個化身?


    陸、 「籤詩故事解釋」和「夢的解析」相似處

    榮格學派的釋夢學是西方文化的產物,而籤詩故事則是純東方的。但若我們仔細觀察,則可以發現它們之間有許多相似的部分。籤詩故事和夢境所呈現的方式非常接近,筆者發現籤詩故事的解析和夢的解析同樣呈現的是人類的心靈,經由對夢境的解析方式出發,籤詩故事在籤詩中的重要性也才能彰顯,否則不知其所以然。(下續)

  • Suyuu

    從解籤的觀點來看,求籤者就好比卦頭故事的主人翁一樣,神明會藉由卦頭故事主人翁的遭遇,進而提醒求籤者須注意的事情;因此,「卦頭故事」的來龍去脈及所蘊藏的意義,可說是解籤的首要線索。(王儷容,2012,頁23)

    以下,我們就以第十九首籤丁丑的「蘇秦真不第」1 為例。「蘇秦真不第」說的是戰國時蘇秦的故事。

    蘇秦是當時的縱橫家,到各國游說君王,希冀取得賞識,便可飛黃騰達。他曾上書十次,游說秦惠王連橫六國,但當時秦惠王無心向外,因此蘇秦游說失敗,裘敝金盡,只得回到家中,家人都看不起他,「妻不下堂、嫂不為炊、父母不與之言」,可真是落魄到了極點。蘇秦受此刺激,發憤讀太公《陰符經》,改以合縱游說六國,最後被六國賞識,成為縱約長,配六國相印,權傾一時。

    解籤時一定要熟悉「卦頭故事」,才能從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中斷言事情的吉凶禍福,並提供意見。(王儷容,2012,頁23)

    1 原文「蘇秦真不弟」,「弟」字應為「第」的錯別字。科舉時代,舉子參加會試及格後可以參加殿試,成為天子門生,並由皇上賜「進士及第」,因此凡落榜不入者稱為不第、落第。


    而依著故事的發展過程,並以蘇秦的那一段遭遇來隱喻求籤者未來的可能狀況。因此「蘇秦真不第」這一則籤詩故事的解析重點是以「蘇秦游說秦惠王不成,落魄歸家,而家人不理不睬」的那個故事情節上。

    抽到這枝籤,表示求籤者的目前處境或是未來可能都可以在這則故事中呈現。求籤者就有如蘇秦,基本上目前或是未來將會遭遇挫折。這是本籤詩故事的基調,求籤者目前的處境有點孤單,或許四面楚歌,而家裡人也可能會不諒解。

    在這則籤詩故事的最後,蘇秦發憤讀書,得到諸侯的賞識,成為縱約長,掛六國相印,終於飛黃騰達。因此以此理推算,求籤者最後的結果應該是不錯的,如果要更詳細的解釋,可以說是「得到貴人」。

    總結籤詩故事,解籤者可以在解籤時可以告訴求籤者,這是一個由挫折爬起來的過程,當然發達是未來式,而求籤者為了要如蘇秦的發達,一定要先有如蘇秦般的「懸樑刺股」,發憤努力,才會有再起的一天。

    以下再以第二十三籤丁酉「姜太公在渭河釣魚」為例,姜太公的故事是人盡皆知的民間故事,在《封神演義》中,姜太公自被元始天尊派下山後,事業皆不成,即使在朝歌為官後,也因為得罪紂王,只能逃到西岐,每天在渭水邊釣魚,聽說他釣魚時沒用釣餌,而且離水三寸,要「願者上鉤」周文王尋找人才,最後找到姜太公時,他已八十歲。這個故事的重點就在姜太公到了八十歲才貴顯,所以轉化到各種狀況都是「等待」「候時機」,而且到最後終會有成。主人翁開始時可能到處嚐試,但總是沒有好結果。

    這個籤的意象是「等待」,即使是問健康,都表示要慢慢的來,沒有那麼快好。

    其他籤詩故事的解法大抵皆以此為原則,識者一定認為筆者以一首籤詩故事意圖包括全部,條件不足,但因篇幅有限,實在難以一首一首解釋,萬望方家海涵。至於該籤沒有籤詩故事時,就以別的籤詩故事或是其他方法來替代,都是一種對少數例外的補齊的作法,對於解籤詩故事的基本原則並沒有什麼大的改變2。

    肆、 籤詩故事聯想解讀—隱喻象徵

    從以上解籤詩故事的方法,我們可以了解到解籤的基本方式就是「隱喻象徵」。我們藉著籤詩故事的情節進行,找到故事情節背後所呈現的「原則」,用現代的說法,就是所謂的「關鍵字詞」,我們先做一個簡單的圖表,說明故事內容和解籤之間的隱喻關係: (圖表)

    在解籤時,求籤者所詢問的事不可能「完全」等於籤詩故事的情節,例如:「游說」,求籤者不可能是戰國的說客,因此解籤者若執著在「游說」這個細節,那就無法和求籤者所問的事相比對了。因此解籤者必須要將涵蓋範圍放大,將故事中關鍵字詞,抽出它的隱喻內涵,套用到求籤者的個人生活歷程。2

    王儷容女士提到(王儷容,2012,頁33)若在某幾個籤找不到故事內容,則可借用別的卦頭故事來解籤。

    例如:要將「蘇秦游說」這字詞放大,「蘇秦游說」可以類比為「求籤者從事某些工作」;如果再放大解釋,就是「求籤者的行為」,也就是英文的 do something,只要是進行某些行為,都可包含在內。這樣,就可以涵蓋的非常廣泛。因此,求籤者在談戀愛、參加考試、進行訴訟、創業做生意……之類的,都可以認為是「蘇秦游說」這個字詞的譬喻,這樣就可以和求籤者所要問的事相配合。這也是王儷容女士所提到的「概念」:

    所謂「象徵」乃是藉著具體事物表達出某種特殊的意義,學者謝金良在〈《周易》與籤詩的關係初探〉中曾說:「籤詩的表現形式跟卦爻辭一樣,都是『假象喻意』,即擬取人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有意義的事例,通過韻律詩的語言形式抽象又具體地表述出來,使其中的象徵旨趣更為鮮明、生動。這就是籤詩中廣泛運用的象徵手法。」此外又說:「詩的象徵意義既可以代表一種瞬間呈現出來的與求籤者有關的複雜經驗,又可以代表各種根本不同的觀念的聯合,甚至可以代表求籤者所卜之事的未來歷程。」可知,籤詩的「象徵手法」就是以大家熟悉的事例或共同經驗,將某種抽象概念表達出來,它可能是一個觀念的傳遞,也可能是數個觀念的結合,而求籤者就是透過「假象喻意」的方式,得知所問之事的未來發展。(王儷容,2012,頁21)

  • Suyuu

    以往籤詩研究者的研究重點,大部分集中在籤詩基本資料的建立及每一首籤詩內容的解釋,或是建立籤詩的資料庫,及各廟籤詩的異同比較。基本上這些研究集中在基礎研究,後學者不必再花時間去從頭去了解並解釋籤詩內容,而可以直接透過前人的研究基礎,對籤詩故事做更深一層的探究,並對解釋籤詩故事過程中的心智運作加以探討。


    對於籤詩故事的出處和故事情節,許多前輩的研究中均已詳細解釋。我們只要按籤索驥,就可了解故事的內容梗概。本篇的重點則放在探討故事背後使用意象的意義為研究重點,並且和心理分析中心理學家對夢的觀點詮釋,因為筆者發現到籤詩故事的解法和夢的解析,其中有相合處,我們正可以從這個地方去找到解析的入口和探究心靈深處的指南針。


    籤詩故事、塔羅牌、夢的相關性,都和內在心靈的意象呈現方式有關,因此筆者將自己所得,野人獻曝,希望大家能注意到籤詩故事所呈現的意象和個人內心的意象相關處,拋磚引玉,作為研究開端,讓大家能一起探討研究。


    再者,研究者都注意到籤詩故事的重要性,認為它是解籤的重心,王儷容女士就認為它佔有決定性的位置:


    「卦頭」是整個解籤的重心,一首籤詩的好壞與否,「卦頭」往往具有決定性的位置。(王儷容,2012,頁32) 整首籤中放在最中間的是四句籤詩,它應該是最重要的部分,但王女士認為「籤詩詩文大都是『卦頭故事』的再延伸。」也就是說籤詩是以籤詩故事為起點而寫成的。在這裡,可以看到籤詩故事居於最重要的源頭。

    王女士認為籤詩故事是神明對求籤者的建議與提醒:


    而神明常藉古人的故事來作為求籤者的借鏡,因此「六十首籤詩」就是神明對求籤者的六十種建議與提醒;而求籤者自身的境遇就好比故事中的主人翁一樣;因此解籤時一定要熟悉「卦頭故事」,才能從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中斷言事情的吉凶禍福,並提供意見。 (王儷容,2012,頁32)


    但是為什麼籤詩故事是解籤的重心?它到底有什麼重要性?原因何在?若說籤詩是神明的指示,則籤詩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明的指示,何獨籤詩故事最為重要?為什麼?本文的重點就在探討這個問題,並試圖為籤詩故事的研究找出一個方向。

     

    貳、 籤詩故事及解籤


    籤詩中,神明的指示有幾種:有四句籤詩。例如高雄哈馬星代天宮籤詩的第一首籤:「日出便見風雲散,光明清淨照世間,一向前途通大道,萬事清吉保平安。(王儷容,2012,頁40)」解籤者從這四句詩中解出神明的指示,是籤的主體之一;還有標明這一枝籤是吉是凶的,例如:上上籤、下下籤,你一抽到籤就明明白白的告訴你所求的事是吉是凶;還有的系統的籤會羅列各種事項的吉凶,例如:田宅吉、求財不得、婚姻順成……之類,求籤者不必找人解籤,自己直接看條列說明就可以知道所問事的吉凶如何。


    但是在這些項目之外,比較特殊的,就是「籤詩故事」。每枝籤都會有一則民間故事,例如:「龐涓害孫臏」、「姜太公渭河釣魚」、「蕭何月下追韓信」。藉著故事的內容來呈現神明要指示的事項,王儷容女士的《解籤》又把籤詩故事稱為「卦頭故事」: 


    每一首籤詩中會出現一則故事標題,稱之為「卦頭」,而每個卦頭都有一個故事,我們稱其為「卦頭故事」。要知道「卦頭故事」就是解籤的重點所在。(王儷容,2012,頁23)


    至於這些故事的出處,則非常廣泛,舉凡史書、歷史故事,或是民間神怪故事、傳奇故事,甚至雜劇、戲曲,它的目的都是要使人一看便知道的故事內容:


    在<六十甲子籤>中,每一首籤詩都有一則隱喻故事,稱之為「卦頭故事」,卦頭故事大都取自《史記》、《戰國策》、《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東周列國志》、《西漢演義》、《封神榜》、《今古奇觀》、元明雜劇、傳奇、戲曲。(王儷容,2012,頁33)

    參、 解讀籤詩故事的基本步驟—主人翁 vs求籤者 以下我們提到「解讀籤詩故事」,皆簡稱為「解籤」。和平時所謂的「解籤」不同,但為行文方便,請讀者諒之。

    籤詩故事的基本解法,就是把故事主人翁視同求籤者,並由籤詩故事中主人翁發生的那段遭遇來推算求籤者須注意的事情,並依此來斷定吉凶、提供意見:

  • Suyuu

    鄧繼盈·籤詩故事的重要性—與榮格的釋夢方法比較

    生活上遇到困難,就到廟宇抽籤,是我國民間傳統習俗。籤詩主要是以四句籤詩為主,籤詩故事所佔的地位並不顯眼,但是研究者記錄解籤者的解說,卻發現籤詩故事是籤詩中的重點,並未能明言重要性何來。籤詩的研究主要在於基本資料的建立,即各籤詩的解釋,以提供學者研究的基礎。

    本篇試圖探討籤詩故事背後的原則及概念。首先說明籤詩故事的解籤原則,並和西方榮格學派的解夢學來作比較,發現它們之間的相似處。夢和籤詩都被認為是神明的指示,它們來自同一種源頭—人類的心靈。而人類的心靈語言可以說近乎以圖象存在,也就是意象,若能解讀意象,等於可以了解人類的心靈。榮格派的釋夢以自由聯想、放大解釋,將夢的情境放大,以找到能與現實符合的相關處,使用隱喻象徵的手法來進行解釋,我們就可以從夢或故事的情節進行分析,進而了解當事人的心靈所要傳達的訊息,或是了解籤詩中神明對求籤者的垂示。未來,籤詩的研究仍有更大的空間,而意象的解讀及隱喻象徵是可以注意

    的部分。

    壹、 前言

    在中國的民間宗教信仰中,當民眾在生活上遇到疑難,或是對未來感到茫然時,都習慣到廟裡求籤,以得到神明的啟示。也因此,在台灣民間廟宇中,幾乎都備有籤筒以供信眾問神請示。

    籤筒中的籤數各有不同,有:三百六十六、一百、六十四、六十、四十八、二十八、十二……(劉玉龍,2006),基本上就是以一個較少的原則來涵蓋萬事萬物。信眾們若有疑問、祈求、報恩、立約,則到廟裡擲筊,得到神明的允許,就可以抽籤,然後求籤者可以從籤詩中告訴你神明傳達的內容。

    籤紙中的聖示有四句籤詩、籤詩故事、吉凶……等,林林總總,鉅細靡遺,籤詩本不用解,一般人拿到籤紙就可以知道神明的指示,不一定非要找人解釋不可,例如:吉凶如何、行藏如何……,但是筆者最有興趣的是其中和圖象最有關係的「籤詩故事」。求籤者可藉由籤詩故事裡主人翁的情節發展,從籤詩故事隱喻象徵的意義,了解神明的意旨。

    筆者在閱讀籤詩故事的過程中,發覺它的解讀原理和《易經》的象傳、塔羅牌、榮格心理分析中對夢境的解析,它們之間都有相關的地方。筆者相信這些都來自於人類圖象思考的本能,而它表達的方式則是隱喻與象徵,籤詩故事所涵蓋的內容是極為豐富的。 (下續)

    (原題:籤詩故事的重要性—與榮格的釋夢方法比較 ;作者:鄧繼盈;單位:崇右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tengtze@totalbb.net.tw;原載:南台學報 第37卷第4期 2012年12月 165-176;關鍵詞:籤詩故事、意象、隱喻象徵、釋夢、榮格)

  • Suyuu

    (上續)「他的教練費一個要收4800(令吉),我就說16個教練(總數7萬2000令吉)要我們養,我們養不起,而且中華鼓不是二十四節令鼓,它非常簡單,像跳廣場舞一樣這麼簡單,四節課就能完成,並問收費不用這麼高吧,可能是這兩件事讓他不開心。」

    白世音也批評,吳聖雄是以手集團創辦人,而非代表大馬二十四節令鼓協會會長與他們會面,因此是以手集團的名義發出報價單。

    「我們在1月13日見了小曼(二十四節令鼓聯合創辦人陳再藩)時,他就向我們推薦吳聖雄,我們與後者見面時,他卻以手集團的身分出現,這點小曼肯定不知道。

    白世音指控吳聖雄
    蓄意安排同一天撞期

    提到鼓活動撞期,白世音指控是吳聖雄蓄意將精英賽安排在同一天,以破壞中華鼓活動,因為他向對方發出的報價表中,已清楚列明活動日期。

    她指出,當時雙方因價格問題談不攏後,她曾試圖邀請手集團參與演出,後來在今年3月23日與吳聖雄開會時,對方卻沒有出現,而是派出對方的助理代表,但由於對方與手集團正前往檳城,因此也僅只是通過視訊方式舉行會議。

    「當時我不想因為價格談不攏而失去一個朋友,便邀請他們一同演出,同時要求他們開個價,吳聖雄的助理就說會向對方傳達,後來卻不了了之。」

    另外,中華鼓籌委會秘書林光亮也向媒體說,中華鼓活動早在今年年初已敲定時間,並非要與第六屆國際二十四節令鼓節暨2024年大馬精英賽(精英賽)撞期。

    他指出,中華鼓籌委會在1月24日就前往武吉加裡爾體育館戡查場地,隔天接到對方來函通知,稱9月份能出租的日期僅有9月28日一天,後來他們在1月至5月反覆與武吉加裡爾團隊進行會議後,於5月3日下訂體育場,並成功轉賬支付定金。

    「而國際節令鼓節暨全國精英賽是6月8日才公布活動。」

    同日鼓動全馬
    2活動只相差1小時

    大馬二十四節令鼓協會舉辦第六屆國際二十四節令鼓節暨2024年大馬精英賽,不僅與中華鼓活動撞期,兩者僅相差1個小時開始。

    當中,精英賽將於9月28下午2時吉隆坡會展中心舉行,由8隊區域賽優勝隊伍與5隊國外觀摩隊負責表演。這項活動也以「馬來西亞區域賽優勝隊伍問鼎魁首,精彩絕倫節令鼓金獎爭奪戰」為特點。

    精英賽的支持單位為手集團,以及馬來西亞華總文化諮詢委員會二十四節令鼓推動組。

    至於中華鼓則在同一天下午3時,在武吉加裡爾國家體育館舉行,由4000名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及原住民鼓手齊奏中華鼓為特點。

    中華鼓籌委會表明活動是為弘揚中華文化為重點,但活動海報也列出了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的標誌。

    至於活動的支持單位則是一帶一路經濟合作聯盟總會、全國校長職工會以及世界和諧經貿文化藝術總會。

    中華鼓活動傳達正能量

    白世音也指出,舉辦中華鼓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傳達正能量,也希望藉此為大馬民眾做出貢獻,留下文化遺產。

    「疫情後很多人心裡都是痛苦和煩惱,我們希望透過鼓聲讓他們的心情轉好,過著愉快美好的生活。

    她也表明將繼續舉辦這場活動,更指有民眾向她反映說,看到二十四節令鼓會望而生畏,但看到中華鼓這麼簡單,每個都開心快樂,原來打鼓這麼好玩。

    她也說,當初邀請手集團一同演出,是讓大家各自表演本身的項目。一來可以來減少孩童看手機的時間,二來也是避免老年人生病。

    「不過對方卻動用影響力遏止我們,導致我們被迫向其他管道借鼓調人。

    「其實只是一天的活動而已,為何要這樣趕盡殺絕?」
    「喝神水」考佳績?活動曾惹議

    由新加坡華僑白世音創辦的白世音研究與發展機構致力於推廣「光力量總合」運用,該機構曾於2016年被揭在雪州巴生班達馬蘭華小A校進行「光化」校園負能量儀式,甚至由創辦人白世音誦經,向學生灑「神水」祈福及「喝神水」以提高智慧,考取佳績,而引起爭議。

    不過,當時校長澄清,指有關組織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並非宗教團體,且提倡正能量,強調所贊助的水並沒有神力,只是較容易讓人吸收,有助增加正能量,更反駁是有心人刻意抹黑和丑化該校,來平息這場風波。

    另外,新加坡農糧局也曾於2018年抽查發現,這款堪稱可「減輕人類69%苦難」的「光力量」水以高價出售,但有一批水含糞便和污水中常見的綠膿桿菌,因此下令進口商召回。這起事件當時也被新加坡媒體報導,該國宗教組織也指經過加持的水也不能治病。

    根據白世音研究與發展機構官方網站介紹,白世音是新加坡華僑,曾於1992年赴新加坡留學。介紹稱白世音近年來關注農業問題,包括通過光力量總合與有機肥料進行整治,讓農作物免受病蟲害侵擾。

    介紹也稱,這樣的搭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許多瀕臨枯竭的樹木花草,也因此重新煥發新生。

    不過,根據白世音提供的《新明日報》在2018年9月11日剪報,報導指新加坡衛生部稱「光力量」水的細菌含量遠低於可導致感染的標准,同時並未有人受感染而舉報,盡管如此,新加坡衛生部表明將繼續監督此事。(原題:獨家|鼓戰活動撞期,中華鼓白世音:金錢問題交惡;2024年7月30日中國報;記者: 司徒洧齊獨家報導)

  • Suyuu

    他說,在大馬的寬中百年校慶上,也曾在操場上展示200面節令鼓的大型演出而留下經典場面,但寬中就是有200個學生鼓手一湧而上的實力。

    「後來,隆中華校慶,也曾在默迪卡運動場上由吳聖雄指揮花了許多時日培訓的400面二十四節令鼓演出。這類深接地氣,因文化、教育、國家盛典而經過汗水排練的大型鼓樂演出,我與陳徽崇老師都贊同,也進行過。因為,在這些過程中,每個參與的學生都能將演出的里程卑性意義與技藝的捶練內化為個人的文化與藝術修養。」

    「今年,寬中古來分校慶祝啟用20周年,許多2000年在寬中大操場上參加過『南方之路』大匯演、多少個夜晚在挨罵的采排後半夜才回到郊外老遠住家的寬中學生,二十四年後都深深懷念那場史詩歌舞劇給他們在生命中留下的一抹鮮活色彩。 」

    他補充,對於推展24節令鼓達36年的一代代教練與鼓手而言,所謂的大馬或世界記錄,不論是800、4000或1萬人,都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所為為何」的問題。

    節令鼓協會復辦精英賽

    暫不參與非核心活動

    陳再藩說,由於大馬節令鼓協會在2024年會復辦全國精英賽6大賽區區域賽,且要為2026年大馬文化部向聯合國申遺之事,因此在經深入討論後,決定協會2年內暫不參與其他核心之外的活動。

    「我向白世音表明,我雖是節令鼓的原創人及協會的執行顧問,她的計劃必得正式向協會提出方可被討論,我是不會代協會做決定的。

    「我也記得曾提起,新加坡華樂界曾在新加坡最大的體育館內辦過大型的各種鼓樂大匯演。新加坡的節令鼓隊以節令鼓的『原貌』參與,壯大聲勢,這是沒問題的。」

    他說,他對於白女士提議在二十四節令鼓已成為國家非遺的大馬,另以「中華鼓」來申辦世界記錄則有所保留,因基礎何在?

    「那是我與白世音女士唯一的一次會面,過後,我不時在想,她究竟是從事光能科學研究?還是白世音文化展演,或更多是一位宣揚光能量救世的『教主』?會面後,我將此事通知協會會長吳聖雄及節令鼓協會理事。」

    他說,當時已於7月9日在朋友再度詢問活動時,已回復對方指,這4000人的活動,不在協會能力之內。

    「當時對方也回復:『收悉』。」

    3月北馬區域賽活動

    已宣告9月28全國賽

    陳再藩說,疫情之後,節令鼓協會自去年決定復辦第六屆國際鼓節與精英賽之後,立刻從年初展開全國六大賽區初賽及9月28日的總決賽。 這是節令鼓界內(大馬及國際)廣為人知的業內日程。

    他說,3月在北馬大山腳舉辦北馬區域賽時,即已公開宣告9月28日全國賽,而各地鼓隊都知道,各區金獎得主,就是要進軍9月28日全國總決賽爭奪總冠軍。

    「6月8日,節令鼓協會特地移步到節令鼓原鄉新山參加節令鼓成立36周年紀念及舉行就職典禮,並在富力歌劇院舉辦北中南麥業鼓隊的匯演。那時,慶典上也重提9月28日全國總決賽的日期,而非如林光亮所說的『初次公佈』。」

    他說,林光亮在大馬要動用如此多的節令鼓隊來辦4000中華鼓的大活動,卻不知節令鼓節的日程,也許只因他非鼓界人士。

    「今年一月之後,我雖偶爾有聽聞節令鼓隊傳說接到不同人馬之聯系,但迄今,中華鼓籌委會從未正式給節令鼓協會發過任何正式信函,因此,協會至少在之前的兩次會議中,都以未接獲公函而無關相討論。」

    他還說,協會也未對之前在怡保地方上進行的中華鼓廟會活動有任何表態,但注意到許多學校的節令鼓隊都被征召參與,「節氣」盡被「光能量」取代。(2024年7月30日中國報)


    獨家|鼓戰活動撞期,中華鼓白世音:金錢問題交惡


    (2024年7月30日中國報;記者: 司徒洧齊獨家報導)

    (吉隆坡30日訊/獨家報導)白世音文化藝術研究協會榮譽會長白世音今日聲稱,兩場鼓活動撞期引發的爭議,其實是源自「錢」的問題,手集團創辦人吳聖雄開出總額252萬2000令吉高價的表演費,讓人感覺「受不了」。

    訂於9月28日(周六)舉行的第六屆國際二十四節令鼓節暨2024年大馬精英賽(總決賽)(簡稱精英賽)和最大規模的鼓樂課——中華鼓(簡稱中華鼓)撞期,且時間僅相差1小時,引起爭議。

    吳聖雄也是馬來西亞二十四節令鼓協會會長。他昨日與二十四節令鼓聯合創辦人兼國家文化人物陳再藩(小曼)炮轟「中華鼓」活動,會影響馬來西亞二十四節令鼓生態,令他們深感痛心。

    白世音今日針對吳聖雄和陳再藩的指控,向本報回應說,吳聖雄曾先後在今年1月22日及3月6日與籌委會開會討論合作事項後,在今年3月9日發出的報價單中,開出了總額252萬2000令吉高價的表演費,其中單是制作費就高達65萬令吉。

    「我告訴他,他的收費太高我們受不了,只是一個涉及3000人參與的表演費就要逾250萬令吉,如果按4000人(中華鼓)計算就要收我們300萬令吉,我們還有場地費、交通、伙食、租用巴士、運輸費、醫療隊費用和服務費。

    「後來,我們就說制作方面我們有內部團隊負責,有朋友會做,並問制作費省起來可以嗎?(下續)

  • Suyuu

    鼓戰活動撞期,節令鼓陳再藩:改頭換面可悲

    (吉隆坡2024年7月30日訊)兩場鼓活動撞期爆發舌戰!二十四節令鼓聯合創辦人兼國家文化人物陳再藩(小曼)今日再批評「中華鼓」活動,連鼓身上的節氣書法,也以「能量水」標誌加以遮蓋;他感受不到光能量的興奮,而是淡淡的悲哀。

    「一個外來組織,大張旗鼓要在大馬利用各地學府的二十四節令鼓隊及節令鼓搞4000人世界記錄的大型」聚會」,卻以』中華鼓』名堂取代已成為大馬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達15年的二十四節令鼓,連鼓身上的節氣書法也以』能量水』標誌加以遮蓋。」

    陳再潘今日在面子書撰文批評說,4000人「中華鼓」活動的主辦方從頭到尾也未正式致函節令鼓協會,反而只在各地學府及節令鼓隊之間進行游說招攬。

    「如此辦文化,我怎樣也找不到一絲對大馬國家非遺的尊重。」

    「我問自己,為何有人用號稱達400萬令吉的預算來推動大馬的鼓文化記錄,我卻感受不到光能量的興奮,而是淡淡的悲哀。你們說呢?」

    訂於9月28日(周六)舉行的第六屆國際二十四節令鼓節暨2024年大馬精英賽(總決賽)(簡稱精英賽),和最大規模的鼓樂課——中華鼓(簡稱中華鼓)撞期,時間僅相差1小時,引起爭議。

    馬來西亞二十四節令鼓協會會長吳聖雄和陳再藩昨日就炮轟「中華鼓」活動,批評這會影響馬來西亞二十四節令鼓生態,令他們深感痛心。

    陳再藩今日坦言,自己曾於今年1月13日在一位吉隆坡朋友的要求之下,在新山陳旭年街某茶室禮貌上與來自新加坡的一位中國人,即即文化藝術研究協會榮譽會長會面,但不是如「中華鼓」籌委會秘書林光亮所指的,與「中華鼓籌委會」會面。

    他感謝白世音在會面時,對他及二十四節令鼓之文化成就極度贊揚,也感謝該名在吉隆坡的新山人的引見。

    「但她說想在新馬(當時確實有說在新加坡)搞場4000人的大鼓匯集,以取得世界記錄,則未在我心中取得共鳴。原因是我與合創節令鼓的陳徽崇老師從一開始,就未曾以追求鼓陣的數量做為推展節令鼓文化的目標。」(下續)

  • Suyuu

    愛墾APP: 新文創生態中的海外華族社團

    海外華族社團可以被視為「文化記憶、感知、轉化、創新的核心場域」的新文創「身體」,並且在新文創生態中發揮重要作用。具體來說,海外華族社團不僅是文化傳承和再現的主體,同時也是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的場域。——

    文化記憶的承載與傳承

    海外華族社團作為華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扮演了記憶傳承的「身體」。這些社團通過組織語言、節慶、藝術、宗教和習俗活動,幫助延續華人文化的記憶。即使身處異國,海外華人依舊保持著對祖籍文化的認同,這些社團的成員通過集體實踐和體驗,將這一文化記憶世代相傳,成為華人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活躍見證者和傳承者。

    文化感知與互動

    這些社團不僅保存著傳統文化,還通過日常生活和社會互動,成為文化感知的「場域」。社團內部的活動,如節慶、宗族聚會、文化節、社區教育等,都是華人文化得以感知、互動並內化的場景。社團成員通過參與這些活動,感知到自己與文化之間的深層聯系,並以此加強社區內部的文化認同和凝聚力。這個「感知的身體」不僅感知內部的文化,還在與異文化的互動中塑造和更新文化認知。

    文化轉化與創新的主體

    在新文創生態中,海外華族社團不僅是文化的保存者,更是文化轉化和創新的動力。在多元文化環境中,海外華族社團的成員往往處於雙重文化的交匯點,通過吸收和整合不同文化元素,他們能夠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和重塑。例如,許多海外華人社團會將華人傳統藝術與當地文化結合,發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工藝或節慶活動。這種文化創新不僅能夠保持傳統文化的生命力,還能使之在新的文化語境下煥發新的意義。

    文化交流與跨文化對話的橋梁

    海外華族社團不僅僅是華人文化的守護者,也是跨文化對話的橋梁。作為生活在多元文化社會中的一部分,社團成員能夠將華人文化與主流文化相互融合,並推動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這種跨文化的對話過程,也是文化更新和再造的重要途徑。社團在跨文化互動中往往通過策劃文化節、教育項目、藝術展覽等,展示並解釋華人文化,使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得到認可和傳播。這些活動既是文化記憶的再現,也是文化創新的動力來源。

    文化抵抗與身份認同

    德勒茲認為身體是抵抗的空間,海外華族社團的「身體」在文化的抵抗與身份認同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文化同化或主流文化壓力下,海外華族社團通過集體的文化活動、教育和宗教實踐,抵抗文化遺忘和身份稀釋的趨勢。這種抵抗不僅是對文化傳統的堅守,也是對自身身份的再確認。通過這些社團的活動,華人社區能夠在多元文化的全球環境中維持其獨特的文化身份。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文創生態

    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外華族社團不僅是華人文化的傳播者,也成為新文創生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結合當地文化元素、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和跨文化創意實踐,海外華族社團能夠推動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表達。例如,許多華族社團已經開始利用社交媒體、虛擬現實和數字平台,來展示華人文化並與全球觀眾互動。這種數字化與跨文化創意的結合,使得華人文化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與認同。


    作為新文創生態的一部分,海外華族社團確實可以被視為文化記憶、感知、轉化與創新的核心場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些社團不僅是文化保存的「身體」,更是跨文化交流、文化創新和身份認同的橋梁。在全球化時代,它們通過新文創手段,將華人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相互融合,展現出強大的文化生命力和創造力。

  • Suyuu

    愛墾APP: 詩性思維與情動模態的創新性發現路徑~~為海外華團的文化資產驅動的教育功能,提供了一些深刻的啟示。這種路徑強調情感、文化、語言、符號和身體的交織,創造出一種跨文化、跨領域的教育框架,有助於華團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文化資源來推動文化傳承和教育功能。具體的啟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文化資產與情感教育的聯結

    詩性思維中的象征和符號維度,揭示了文化不僅是知識傳遞的載體,更是情感體驗的生成場域。通過情動模態的啟發,文化教育不應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傳播層面,還應通過文化符號的體驗激發情感共鳴。

    華團文化資產不僅包括歷史、語言和傳統習俗,更包括這些文化資源所承載的情感記憶。借鑑維柯的詩性智慧,可以通過文化符號(如節慶、宗教儀式、民間故事)的再創造,將傳統文化轉化為情感教育的工具。通過寓言、象征的方式,幫助年輕一代與祖輩的文化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增強他們對華人文化的認同感。

    啟示:通過情感敘事傳承文化:文化傳承的關鍵在於情感共鳴,華團可以通過文化活動、故事和儀式,讓年輕一代在體驗中感受文化的情感維度。
    儀式與象征作為教育工具:傳統節慶、宗教儀式可以被重新賦予象征意義,通過情動模態激發年輕一代對文化身份的深層認同。

    跨文化教育中的詩性功能:雅各布森的詩性功能提示我們,語言和符號不僅是信息的載體,還通過其形式結構影響受眾的情感體驗。這對於華團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跨文化語境中,語言的形式美學和象征性可以成為文化教育的重要工具。

    華團可以在其教育過程中重視語言的詩性功能,通過形式上的美感(如華語詩歌、書法藝術、傳統韻律等)來增強文化的傳遞力。語言不僅是溝通工具,更是文化情感的表達方式,教育應該通過詩性功能喚起受眾對華人文化的情感認同。

    啟示:語言作為文化教育的核心:詩歌、文學、書法等藝術形式不僅是語言教育的一部分,還應被視為情感教育的工具,通過語言的形式美學增強文化認同感。
    多感官體驗與情感互動:華團可以通過跨文化教育,設計語言和符號的多感官體驗,利用傳統文化的形式美學(如戲曲、民樂、書法等)喚起情感共鳴,增強教育效果。

    符號界與象征界的互動:文化傳承的心理深度~克里斯蒂瓦的符號界與象征界理論強調了情感的身體性和語言的理性表達之間的互動。這為海外華團的教育功能提供了一種結合情感體驗和理性文化學習的綜合方法。文化傳承不僅在於理性知識的傳授,還需要通過身體性體驗來生成情感共鳴。

    比如,通過舞蹈、音樂、傳統工藝等符號界的非語言形式,年輕一代可以體驗到文化的情感深度。這種身體性體驗通過符號界進入文化教育,而象征界的語言化表達則幫助他們將這些體驗理性化、語言化。這樣,文化傳承不僅僅停留在理性知識的傳遞層面,而是通過身體和情感的深度互動生成更具力量的文化認同。

    啟示·身體性文化體驗的融入:華團的教育應結合符號界的身體性體驗,利用舞蹈、工藝、音樂等非語言文化資產,讓年輕人通過身體感知文化,增強文化認同。

    象征界的理性化表達:將身體體驗與象征界的語言表達結合,幫助年輕一代通過理性語言反思和闡述自己的文化體驗,從而實現文化與情感的雙重教育。

    情動模態與文化創意教育的結合

    德勒茲的情動模態與文化創意的結合,為華團的文化資產驅動的教育功能提供了一個創造性框架。情動模態強調通過感官和體驗生成情感,而文化創意則可以通過設計、藝術、科技等多元手段增強文化的傳遞力。華團可以將傳統文化轉化為一種創新體驗,利用情動模態激發年輕人的情感參與,進而推動文化教育的深入。

    例如,通過現代化的數字媒體、互動藝術或虛擬現實,華團可以將傳統的文化資產(如節慶、神話、傳統手工藝)重新包裝成一種創意體驗,使年輕人通過情動體驗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啟示

    文化創意與情感教育的融合:華團可以通過文化創意項目設計,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結合,增強文化傳遞的情感體驗。

    數字化工具的應用:利用互動科技(如VR、AR)和數字媒體手段,將傳統文化轉化為年輕一代更易感知的創新性體驗。

    文化資產與「集體記憶」的激發

    維柯、雅各布森、克里斯蒂瓦等思想家提出的詩性思維中,象征和符號不僅傳達情感,還能夠幫助個體與集體記憶產生共鳴。對於海外華團而言,其文化資產承載著集體記憶,而教育功能不僅是將這些記憶傳承下去,更要激發年輕一代與這些記憶的情感互動。

    通過情動模態,教育不再是單向的傳遞,而是一個互動的、情感共鳴的過程。華團可以設計集體敘事和記憶再現的教育活動,讓年輕一代通過參與、體驗來感受和重溫集體記憶中的情感片段,從而建立對華人文化的深層認同。

    啟示

    集體記憶的情感再現:通過集體記憶的敘事和再現活動,讓年輕人通過參與性的方式感受文化歷史中的情感維度,增強集體認同。

    文化資產作為情感載體:
    華團的文化資產(如傳統建築、工藝、歷史事件等)可以通過情感的角度進行再解釋和呈現,使其成為傳遞集體記憶的情感載體。

    維柯、雅各布森和克里斯蒂瓦的詩性思維,通過海德格爾尼采柏格森德勒茲的情動模態,為海外華團的文化資產驅動的教育功能提供了新的啟示。這種啟示不僅關乎文化的知識傳承,更強調文化與情感、符號、身體之間的複雜互動。通過情動模態的啟發,海外華團可以將文化教育轉化為一種多層次的體驗式、情感化的過程,從而更有效地激發年輕一代對華人文化的認同感與情感共鳴。

  • Suyuu

    宗禾·第五代旅游產品 標配是「文創」 (下)

    文化創意開發更「深度」

    許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積累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但它們原先的形態、語言、主題、空間等往往難以被現代旅游者所感知和欣賞,也容易在歲月的流逝中不斷損耗。這就需要通過文化創意的復原、激活、嫁接、再造等方式,把文化遺產轉化為當代人可體驗、樂欣賞、會感動的文化旅游形態。

    比如,杭州通過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持續開發,創造了「宋城千古情」大型演出和宋城主題公園等,再現了南宋文化的精致嫵媚和壯懷激烈;創建了西溪創意產業園,形成了國家濕地公園景觀和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交融;雷峰塔是歷史悠久的著名旅游景觀,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為雷峰塔重建而創作的大型木雕壁畫 《白蛇傳》,代表了國家木雕藝術的一流水平,堪稱「大師與勝景乃互為知音,古塔因名作而更放光彩」。這就把散落的遺產之珠,轉化成為可投資、可流通、可增值的旅游產業鏈,也生動地詮釋了杭州的文明精髓。

    滿足旅游的「本質」需要

    創新打造可游覽可游樂可游學可體驗可休閒的文化旅游產品,滿足「旅游」的本質需要。

    文化旅游應該是要以文化為根本,以旅游為目的,「游」需要有好看的東西可資「游覽」、好玩的東西可資「游樂」、新鮮的東西可資「游學」,或者有另類的生活可資體驗,有不同於一般人生活環境及其居住場所的度假環境可資休閒等等。

    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的改變值得業內人士思考。大明宮考古探索中心位於大明宮遺址公園內,按照保持遺產原真性原則,將現實與傳統加以連接,進行改造再利用。

    考古探索中心空間主體由三棟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建築構成,這些老建築五十餘年一直為陝西省重要的藥品倉儲基地,已可歸入工業遺產的范疇。老建築雖然與大明宮沒有聯系,但這些建築的建設發展歷史也是大明宮遺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加固、內部修繕等方法,對老建築進行保護,讓老建築以更好的狀態「生存」下去。

    此外,大明宮遺址公園聚焦中小學研學、家庭親子、社會研學三大主力客群,以考古大唐、復原大唐、傳承大唐為線索,通過「致敬考古人」「考古大明宮」「復原大明宮」「想象大明宮」「回望大明宮」五大板塊,以互動探索體驗為特色,以大明宮考古發掘為案例,引導觀眾了解什麼是考古,並通過互動體驗,加深對大明宮遺址的了解和認識。是一個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參與感於一體的浸式探索體驗空間。

    例如,通過文化地層展示中華文化發展脈絡和唐代典型文化特征。分別設置右金吾丈院遺址、右藏房遺址、窖藏遺址等不同類型模擬探方,通過模擬考古,深入了解唐代歷史,寓教於樂,通過體驗式活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全面的歷史觀、世界觀。

    把傳統文化「活化」

    中國的博物館之所以不受游客歡迎,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活化文化,通常只是放幾個雕塑、擺幾個玻璃櫃子和凳子椅子,最多加上一些多媒體展示,能通過一些光影、聲音、影像等讓人感受文化已是做得非常之好。所以,新時期的文創旅游,不但要通過「創」把虛的文化做「實」,讓游客能夠摸得見看得著,而且要通過「創」,把傳統文化做「活」。

    例如曲阜祭孔大典,2009年起,曲阜在孔廟舉辦祭祀大典,實現了孔廟的立體觀覽,漸漸承擔起「三孔」景區的活動任務,推出晨鐘暮鼓開城關城儀式,祭孔展演,孔府戲台等常態文化演藝項目,並承辦「9·28國際孔子文化節祭孔大典」,成功打造了一流的祭祀服務品牌,演出足跡先後遍佈十二個省、三十五個城市,將祭奠業務覆蓋全國。同時還積極與日本、韓國以及亞洲其他國家進行跨文化交流與演出活動。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游客體味孔府戲台的遺韻與氛圍,增加文旅體驗,曲阜市重組了原曲阜劇團流散的專業性人員、編創整合了一台以山東梆子、戲曲為主的40多個孔府大戲,作為景區的常態化演藝項目,每天多場次與游客見面,每場演出20分鐘,演出劇目也從400多個曲目中選擇。(2021-03-16 原載:文創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