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 Previous Comments
  • 私貨珍藏

    陳明發·獨中董事會優勢:每間獨中的董事會都是獨立自主操作的機構。學校在2020年3月因為全球疫情而停學,董事會這份主動能力顯現了它特殊的行政優勢。根據董總當時所公佈的數字顯示,借助線上學習,全國85%的獨中做到了「停學不停課」,學生們不至於因為外在局勢變動而荒廢課業。

    有關數字也顯示,百分之六十的學校早有豐富的網絡教學內容,導入新教學途徑也就相對順利。

    獨中多年來強調新一代的電腦與網路能力,以面對日益人工智能化的世界。部分獨中過去努力與中國、臺灣與韓國等高等學府建立聯系,給學生開闊學習視野與謀求更大的深造機會,除了考察、游學期間的接觸,互聯網自然成了平時最便捷的方法。(參考:楊微屏〈獨中疫情影響幾裡路〉星洲日報 2020-04-19)

  • 私貨珍藏

    創意創業團隊

    《第三波》作者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 4,10,1928 – 27,6,2016)在出版了新書《革命性財富》 (Revolutionary Wealth,2006)後,接受台灣《天下雜志》(16.8.2006, 第352期,52頁)訪談時這麼表示:「農業時代人們沒有職業(Jobs),但他們工作。職業存在,始於工業時代的分工。我們踏進資訊社會,這種形態一定會改。未來更多人會工作,但職業會減少。未來需要知識統合,因此每個人會暫時擁有工作,或某種專業技能,一個團隊集合起來,完成某項成果後,團隊成員解散,轉往另一個團隊,施展另一種專業技能。

    延續閱讀:
    好萊塢式團隊

    陳明發博士 《文創技能系列 76 》:網路好萊塢遊擊隊

    虛話閃開,讓作品替你說你是誰

  • 私貨珍藏

    楊柳·讓青年與城市互相成就~~簡約乾淨、出行便利、免費入住……天津中醫藥大學應屆畢業生田夢前往江蘇求職,一到蘇州姑蘇區平江文創人才街區的青年驛站,就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魅力。

    為滿足外地高校應屆畢業生在當地求職期間的住宿需求,蘇州將部分酒店、公寓改造為100餘處「青年人才驛站」,學生只需在小程序上申請,即可獲得最多14天免費住宿。幫助學生減輕求職期間的開銷,彰顯城市的發展溫度,有助於塑造更好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深圳天安雲谷青年活動陣地「54號」移動艙。[光明網資料圖片]

    城市是青年集中、發展活躍的區域。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國青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1.1%,高於整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2個百分點。一批又一批青年來到城市、揮灑汗水,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助力城市發展。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興。創新之城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齡為32.5歲。「來了就是深圳人」,開放包容的理念吸引大批青年來到這裡,共同創造了這座城市的發展奇跡。雙向奔赴、互相成就,也詮釋了城市和青年之間最好的關係。

    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2022年,1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明確了青年發展型城市的理念內涵,倡導青年優先發展。兩年多以來,各地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著力優化青年發展環境,更好滿足了青年的多元化、多層次發展需求。

    青年處於成長的關鍵階段,面臨一些困難和壓力,需要更多關心關愛。河北邯鄲加強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讓青年家長「送得放心、托得安心」;山東在全省實施「青年優居計劃」,有針對性地解決青年住房、租房、購房等不同階段的現實需求;貴州貴陽打造「青年卡」綜合服務平台,為全市青年提供線上與線下融合、政府與市場結合的一體化綜合服務……當前,越來越多城市的青年發展政策更加體系化、更具普惠性,為廣大青年創造了更安心、更舒適的奮斗環境。

    也要看到,城市發展水平越來越高,各方面條件不斷改善,站在更高起點上的新一代青年,也有新的期望。更好激發青年的奮斗熱情和創新創造活力,要將促進青年工作高質量發展融入城市發展戰略,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用心用情用力幫助青年解決畢業求職、創新創業、社會融入、婚戀交友、老人贍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煩心事。對城市而言,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塑造青年也就是塑造未來。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並不是給青年建「溫室」,而是要為努力奔跑、勇敢追夢的青年設置「加油站」,讓他們以更好的狀態去破難題、促發展、建功業,在貢獻國家、服務人民的奮斗路上走得更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當代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深入了解青年群體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搭好施展才華的舞台,定能讓青年與城市的創新創造活力相互激蕩,為高質量發展匯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2024-06-2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楊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