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Apr 13, 2020
愛墾網·疫後振興系列 愛墾網特寫·新冠肺炎:人文景觀 陳明發《2019新冠肺炎 觀察紀事》 疫後振興:生命哲學 疫後振興·國內遊契機
陳明發·「歆」的文創定義根據《說文解字》(註)的解说,「歆」字,本義「神食氣也」,意思是鬼神出現于祭祀儀式,享用那些祭品的香氣。現在我們可搞懂了,華人民俗的拜拜要燒香點蠟燭,鬼神祖先真正能享受到的,是香氛燭氣金纸味而已。其他能吃的,拜完都带回家自己吃。從字源原義的「享用」,祖上衍生出了多個好詞:歆羡:貪圖、羡慕。汪遠孫發正:《詩·皇矣》「無然歆羨」;《傳》云:「無是貪羨」。清代經學家汪遠孫在《詩經發正·大雅·皇矣》說:「無然歆羨,誕告爾旅獫。」换着白話就是:「切莫貪慕享樂,特此鄭重告誡你們這些勇猛的戰士。」歆動:欣喜動心;觸動;驚動。子貢因論學而知詩,子夏因論詩而知學。其所為問答論議,初不過骨角玉 石面目采色之間,而感發歆動,不能自已。讀詩者執此求之,亦可以自得矣。([明]李東陽《麓堂詩話》) 换着白話来說,就是——子貢因為討論學問而領悟了詩歌的精髓。子夏則因為討論詩歌而領悟了學問的真諦。他們在問答辯論時,起初只是在討論具體的、可見的事物,例如骨、角、玉石的紋理、顏色、形狀等細微之處。然而,在這些具體的討論中,卻能夠引發內心的感應、啟發和激動(歆動)。網絡云:「音」字小篆為「言」字加上「一」字,「道」生於一,聲之倫理有條不紊,能合於道者叫音,所以音本身即是「說道」求道德升華的意思。註:《說文解字》,簡稱《說文》,編著者是中國東漢(公元25年至200年)時期的許慎。它被視為第一部系統分析漢字字形、解釋字義、辨識音讀的字典,被視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字典,為古文字學奠下基礎。
Sep 20
陳明發雅和蔡鎮鴻微鏡頭攝影 露珠說~做自己要及時,遲了一切都蒸發了 所以我選擇在晨葉上練習泅泳 一滴水,是一個沒有盡頭的大海 浪流濤光是最好的筆墨 迴響七重洋萬籟的沉默
(22.10.2013 陳明發)
Oct 10
江西海昏侯墓出土簡牘內容持續「上新」
中新社南昌11月15日電 (記者 李韻涵)作為中國出土文物品類數量最豐富的典型西漢列侯墓葬,海昏侯墓在考古發掘之初,以其出土百餘公斤重的黃金器物驚豔世人。今年恰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成果公布十周年,隨著實驗室考古與科技考古不斷深入,海昏簡牘的內容也在持續「上新」。
海昏侯墓主是漢武帝之孫劉賀,他一生數歷榮枯,歷經昌邑王、「漢廢帝」、海昏侯的跌宕起伏,其豐富的出土文物讓世人從中一窺西漢王朝的輝煌。其中,數千枚簡牘不僅揭示了劉賀藏書尊儒的習慣,也填補了許多曾經的考古空白。
據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領隊楊軍回憶,海昏簡牘在剛出土之際像一團不起眼的泥巴,甚至差點被當作污泥清理掉。後經過確認,當時這一團團黑泥中便藏著失傳1800餘年的《齊論語》和秦漢時期全本《詩經》。
「海昏簡牘剛出土的時候我們認為是5200餘枚,現在隨著清洗、保護工作的進行,把許多粘連在一起的簡牘清洗出來了,現在海昏簡牘的數量增至5795枚。」湖北荊州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方北松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海昏簡牘數量相較於剛出土時有所更新。
事實上,更新的不僅只有海昏簡牘數量,隨著簡牘修復工作持續進行,海昏簡牘上所記載的內容也在持續更新。
「在進行第一次紅外掃描時,我們就發現這些簡牘中有《詩經》的存在,但在保護清洗後再次掃描,我們根據『詩三百五篇,凡千七十六章,七千二百七十四言』簡文,證明海昏侯墓中隨葬的《詩經》是全本《詩經》。」楊軍表示,這也是目前考古所見存字最多的《詩經》。
除《詩經》外,一批記載了《齊論語》的簡牘也同樣驚豔了考古人員。楊軍稱,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齊論語》有《漢書·藝文志》記載的失傳的篇章「智(知)道」。「孔子智(知)道之易也,易易云者,三曰。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這是東漢之後歷代學者都沒能見過的孔子原話,是最正統的《齊論語》版本。
「海昏侯墓中出土秦漢時期全本《詩經》」相關話題近日也在社交媒體上被熱議,不少民眾好奇全本《詩經》的內容未來是否會出現在課本中?對此,楊軍表示,該枚帶有目錄性質的簡牘可以說明當時埋入墓葬時的《詩經》是全本,但由於墓葬保存條件限制,不論是《詩經》還是《齊論語》,這些內容能否一字不差完整保存下來,暫時還不可確認。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這批簡牘是西漢高等級貴族的藏書,且都以儒家經典為主,包括《論語》《詩經》《禮記》《春秋》和占卜類文獻《易佔》等。」楊軍稱,這些藏書也印證出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廣收篇籍的文化風貌。
海昏簡牘中不僅有儒家經典,還有文書、方技、六博棋譜以及記錄了隨葬物品的簽牌等。其中,六博棋譜也揭示了六博棋這一「古代桌游」的部分玩法。
「隨著研究與釋牘工作持續推進,未來海昏簡牘內容會不斷向外界公布。」楊軍表示,海昏簡牘的內容還將持續「上新」,部分最新修復好的簡牘也會在不久的將來進行展陳。(2025年11月15日;來源:中國新聞網)
10 hours ago
Cancel
陳老頭
陳明發·「歆」的文創定義
根據《說文解字》(註)的解说,「歆」字,本義「神食氣也」,意思是鬼神出現于祭祀儀式,享用那些祭品的香氣。
現在我們可搞懂了,華人民俗的拜拜要燒香點蠟燭,鬼神祖先真正能享受到的,是香氛燭氣金纸味而已。其他能吃的,拜完都带回家自己吃。
從字源原義的「享用」,祖上衍生出了多個好詞:
歆羡:貪圖、羡慕。
汪遠孫發正:《詩·皇矣》「無然歆羨」;《傳》云:「無是貪羨」。
清代經學家汪遠孫在《詩經發正·大雅·皇矣》說:「無然歆羨,誕告爾旅獫。」
换着白話就是:「切莫貪慕享樂,特此鄭重告誡你們這些勇猛的戰士。」
歆動:欣喜動心;觸動;驚動。
子貢因論學而知詩,子夏因論詩而知學。其所為問答論議,初不過骨角玉 石面目采色之間,而感發歆動,不能自已。讀詩者執此求之,亦可以自得矣。([明]李東陽《麓堂詩話》)
换着白話来說,就是——
子貢因為討論學問而領悟了詩歌的精髓。子夏則因為討論詩歌而領悟了學問的真諦。他們在問答辯論時,起初只是在討論具體的、可見的事物,例如骨、角、玉石的紋理、顏色、形狀等細微之處。然而,在這些具體的討論中,卻能夠引發內心的感應、啟發和激動(歆動)。
網絡云:「音」字小篆為「言」字加上「一」字,「道」生於一,聲之倫理有條不紊,能合於道者叫音,所以音本身即是「說道」求道德升華的意思。
註:《說文解字》,簡稱《說文》,編著者是中國東漢(公元25年至200年)時期的許慎。它被視為第一部系統分析漢字字形、解釋字義、辨識音讀的字典,被視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字典,為古文字學奠下基礎。
Sep 20
陳老頭
露珠說~做自己要及時,遲了一切都蒸發了
所以我選擇在晨葉上練習泅泳
一滴水,是一個沒有盡頭的大海
浪流濤光是最好的筆墨
迴響七重洋萬籟的沉默
(22.10.2013 陳明發)
Oct 10
陳老頭
江西海昏侯墓出土簡牘內容持續「上新」
中新社南昌11月15日電 (記者 李韻涵)作為中國出土文物品類數量最豐富的典型西漢列侯墓葬,海昏侯墓在考古發掘之初,以其出土百餘公斤重的黃金器物驚豔世人。今年恰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成果公布十周年,隨著實驗室考古與科技考古不斷深入,海昏簡牘的內容也在持續「上新」。
海昏侯墓主是漢武帝之孫劉賀,他一生數歷榮枯,歷經昌邑王、「漢廢帝」、海昏侯的跌宕起伏,其豐富的出土文物讓世人從中一窺西漢王朝的輝煌。其中,數千枚簡牘不僅揭示了劉賀藏書尊儒的習慣,也填補了許多曾經的考古空白。
據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領隊楊軍回憶,海昏簡牘在剛出土之際像一團不起眼的泥巴,甚至差點被當作污泥清理掉。後經過確認,當時這一團團黑泥中便藏著失傳1800餘年的《齊論語》和秦漢時期全本《詩經》。
「海昏簡牘剛出土的時候我們認為是5200餘枚,現在隨著清洗、保護工作的進行,把許多粘連在一起的簡牘清洗出來了,現在海昏簡牘的數量增至5795枚。」湖北荊州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方北松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海昏簡牘數量相較於剛出土時有所更新。
事實上,更新的不僅只有海昏簡牘數量,隨著簡牘修復工作持續進行,海昏簡牘上所記載的內容也在持續更新。
「在進行第一次紅外掃描時,我們就發現這些簡牘中有《詩經》的存在,但在保護清洗後再次掃描,我們根據『詩三百五篇,凡千七十六章,七千二百七十四言』簡文,證明海昏侯墓中隨葬的《詩經》是全本《詩經》。」楊軍表示,這也是目前考古所見存字最多的《詩經》。
除《詩經》外,一批記載了《齊論語》的簡牘也同樣驚豔了考古人員。楊軍稱,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齊論語》有《漢書·藝文志》記載的失傳的篇章「智(知)道」。「孔子智(知)道之易也,易易云者,三曰。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這是東漢之後歷代學者都沒能見過的孔子原話,是最正統的《齊論語》版本。
「海昏侯墓中出土秦漢時期全本《詩經》」相關話題近日也在社交媒體上被熱議,不少民眾好奇全本《詩經》的內容未來是否會出現在課本中?對此,楊軍表示,該枚帶有目錄性質的簡牘可以說明當時埋入墓葬時的《詩經》是全本,但由於墓葬保存條件限制,不論是《詩經》還是《齊論語》,這些內容能否一字不差完整保存下來,暫時還不可確認。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這批簡牘是西漢高等級貴族的藏書,且都以儒家經典為主,包括《論語》《詩經》《禮記》《春秋》和占卜類文獻《易佔》等。」楊軍稱,這些藏書也印證出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廣收篇籍的文化風貌。
海昏簡牘中不僅有儒家經典,還有文書、方技、六博棋譜以及記錄了隨葬物品的簽牌等。其中,六博棋譜也揭示了六博棋這一「古代桌游」的部分玩法。
「隨著研究與釋牘工作持續推進,未來海昏簡牘內容會不斷向外界公布。」楊軍表示,海昏簡牘的內容還將持續「上新」,部分最新修復好的簡牘也會在不久的將來進行展陳。(2025年11月15日;來源:中國新聞網)
10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