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慕課·思潮篇

攝影家:台灣馬拉松長跑攝影家 蔡鎮鴻
攝影主題:2016/3/15,台南古都馬拉松

《愛墾哲學慕課》推薦精彩文獻,歡迎學習:


Load Previous Comments
  • 思潮 庫

    陳明發《造句簿04》

    1 文友創作,有感字詞不足,故打古人主意。古人稱古,當因早已作古,書齋無門無牆,藏書任君或取或借。文友醉古不能自拔,帶抄連貼,終成微信分享作品一份。

    2 閱畢,我戲言:向古人借貸字詞,利息不菲矣。

    3 何故?首因朗讀不慎咬著舌頭;次因,人望一眼猶懼自己不才出醜,遠遠繞道而去,叁因,有勞有心者查經考據,傷身累目,誠不經濟。

    4 此文不文不白,乃顧及醉古者不宜忽地給予平淡無味之物,引致反胃招疾。(4.3.2017 臉書)

  • 思潮 庫

    愛墾APP:[唐]皎然論“詩式”所謂「似斷而復續」,指的是詩句之間看似斷裂、不連貫,但其實內在情感、意境、語勢是相連的,形成一種若即若離、含蓄跳脫的美感。這種技法常見於唐詩中,尤其在情感細膩或意境綿遠的作品裡。以下舉數個例子說明:

    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解析:每句皆為獨立意象:如「山河」與「草木」,「花」與「淚」。看似句句分開,情境跳躍,但其實情感內聚,一氣貫通:從家國到自然景觀,再到個人情感(哀傷與驚懼),句句「似斷而復續」。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解析:每句描寫的景物獨立而安靜,看似斷裂,但透過詩人的眼與心串聯起整個場景,形成一種動靜結合的流動畫面。自然間的「明月」、「松」、「泉」、「石」看似零散,實則意脈流轉,自成一體。

    李賀〈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頓感愁。
    黃鸝啼上白苧洲,忽聞水上琵琶愁。

    解析:詩中意象迅速轉換,看似意脈斷裂(絲桐—山雲—黃鸝—水上琵琶),但這些意象都繫於「箜篌聲」、「愁情」主題,彼此互為回響。詩句跳脫但情感相續,是「斷而復續」的典型。

    杜牧〈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解析:每句描畫一個場景或動作:冷燭、撲螢、夜階、觀星。看似平行、不連貫,但整首詩中孤寂的氣氛與情感主線潛流不斷,情境連續、意蘊無限。

    特徵

    表現方法

    效果

    意象分散

    每句描寫不同場景/事物

    增強畫面感、跳躍感

    情感潛伏貫穿

    雖無明言,情感主線始終未斷

    情意連續、餘韻不絕

    結構斷裂貌連貫心意

    看似斷裂的語句實際由情感串聯

    達成「詩中之仙」的靈妙境界

     

  • 思潮 庫

    愛墾APP: 德勒茲「混沌宇宙」~~德勒茲(Gilles Deleuze)筆下的「混沌宇宙」Chaosmos是一個極富詩意且哲學性極強的概念,它源自他與瓜達里(Félix Guattari)在《千高原》A Thousand Plateaus與《何謂哲学》What is Philosophy?中的思想。這個詞本身就是由「混沌」(chaos)與「宇宙」(cosmos)融合而來,首次出現在詹姆斯·喬伊斯的《芬尼根的守靈夜》Finnegans Wake中,後來被德勒茲借來進一步發展。

    基本意涵:介於秩序與混亂之間

    對德勒茲而言,混沌宇宙並不是完全的混亂(disorder),也不是固定的秩序(order),而是一種「生成的場域」,在其中:無限的力量、差異與潛能同時湧現;不是混沌的無序,而是一種「有結構的混亂」;是「多重可能性並存」的狀態。

    這個概念與他對生成becoming多重性multiplicity、以及反對靜態本體論的態度密切相關。


    混沌宇宙 vs. 傳統宇宙觀

    傳統宇宙觀(Cosmos

    混沌宇宙(Chaosmos

    秩序、穩定性、中心化

    差異、流動、不確定性

    存在的物是被分類的

    存在是生成的、正在發生

    把混沌視為威脅

    把混沌視為創造的根源


    德勒茲認為真正的創造(不論是藝術、哲學、或生活)不是從秩序中來,而是從與混沌交會時誕生的可能性中湧現

    混沌宇宙中的「思維」與「創造」

    在《何謂哲學?》中,德勒茲與瓜達里指出:

    「思維不是在一個真空或理性秩序中發生的,它是在混沌中與力量搏鬥的過程。」

    因此,在混沌宇宙中,思維是一種在無數潛在形式間穿行、尋找臨時穩定點的行為。這也正是藝術家、哲學家與科學家所做的事:哲學創造概念科學創造功能或定律藝術創造感覺塊percepts, affects

    每一種創造行為,都不是為了還原某種原初秩序,而是從混沌中抽取出一種新的存在方式。

    具象化的想像:混沌宇宙的情景

    如果要用一種具體的畫面來比喻「混沌宇宙」:想像一個無限擴張的多維空間;其中充滿了尚未成形的念頭、感受、形狀與生命力;它像是風暴中的創造場:你一伸手,就能從那巨大的波動中抓住一個閃爍的可能性,並使它成為現實的一部分。

    德勒茲眼中的「混沌宇宙」是一個既不屬於秩序、也不屬於純粹無序的場域,它是差異之場,是生成之場,是創造之源。他用這個概念來重新思考存在、思維、創造與生命的本質,鼓勵我們擁抱混沌、擁抱潛能,並在其中創造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