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Dec 17, 2015
收藏自馬來西亞著名藝術家吳亞鴻專頁·咖啡店
《愛墾美食 慕課》推薦精彩文章、照片請瀏覽以下網頁:
陳明發《世說新語 2021》5
燒好晚餐,妻兒坐齊在飯桌邊。老男人汗流浹背,倒很有滿足感。凡流汗灌溉的,可能是鹽分稍稠,不稀釋就不爽快,忽然嚐甜憶苦起來;在這塊土地生存不易,人要有危機意識啊。想遠了,自然話多,讓妻子給扯了回来:“再不吃,你就得吃冷飯菜了。” “活在當下”,是眼前的“熱”,還是意識裏的那個“冷”呢?滋味繁複,但可以吃得很専心。(9.3.2021) (Honey Garlic Chicken)
Jul 10, 2024
愛墾APP:「吃」、「喝」、「摸」、「看」的情動詩性~~關於「吃」、「喝」、「摸」、「看」這四種感官的情動,許多學者在不同的領域中探討了它們對情感和社會行為的影響。以下是一些相關領域和學者的研究:
吃與喝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巴特在他的符號學研究中探討了食物的文化意義。他認為「吃」不僅僅是生理行為,而是一種富有社會意義的活動,構成了一種集體情感體驗。食物的符號意義可以喚起群體歸屬感和身份認同。
瑪麗蓮·曼恩海姆(Marion Nestle):Nestle從營養學和社會學角度探討了飲食習慣如何影響人類的情感和行為。她認為飲食是一種深層次的情動體驗,與社會互動和文化傳承緊密相關。
馬修·卡森伯格(Matthew Kaun):卡森伯格探討了「喝」作為文化儀式和社交行為的情動影響,例如酒類飲品如何在社交場景中影響情感聯結和群體情感。
觸摸
艾爾弗·伊爾穆斯(Alva Noë):在知覺哲學方面,伊爾穆斯認為觸覺是一種積極的情動體驗,它不僅是感知外界的重要方式,也涉及到人類對自我和他人關係的建立。
阿什利·蒙塔古(Ashley Montagu):蒙塔古的研究集中在觸覺的情感重要性上,他提出「觸摸」對個體的情緒和心理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尤其在嬰兒早期發展中,觸摸有助於構建安全感和信任感。
達爾文(Charles Darwin):在情感表達的研究中,達爾文認為觸摸是一種直觀而深刻的情動體驗,能夠傳達出共情和情感關懷。
看(視覺)
莫里斯·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梅洛-龐蒂強調視覺作為「在場」的重要性,認為「看」不僅僅是被動的觀察,而是與對象的相互關聯,視覺體驗能夠激起情感的深層體驗,使人對世界產生深刻的連結。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桑塔格在《觀看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中探討了視覺的情動維度,尤其是觀看痛苦影像如何喚起觀者的情感共鳴與道德反應。
喬納森·克萊里(Jonathan Crary):克萊里從歷史和社會學的視角,研究了現代社會中視覺文化的情動影響,認為現代視覺技術強化了對圖像的情動依賴,改變了人類的情感交流模式。
這些學者的研究顯示,吃、喝、觸摸和觀看都可以觸發深層次的情動體驗,且在特定的文化和社會情境下能夠塑造個體的情感和認知。這些感官不僅是體驗世界的方式,還影響著人類與他人和環境的關係。
Nov 3, 2024
王家新·蒙昧不是黑暗的中世紀的專利:許多同胞的「文化層次」還處在口腔期吧,那就是「吃文化」,還有一些人的層次略「高」一點,也無非是娛樂文化、消費文化、小資文化,還有人苦讀《論語》,據說是為了「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問題,等等。但是真正意義的文學和詩是對一個民族語言文化、心智和精神的提升,我們現在就缺這個。我在一個地方講過,不要以為黑暗的中世紀才有蒙昧主義。(王家新:「世界文學」視角下的中國文學與詩,根據網聊記錄整理;網聊時間:2007年4月14日 晚7:00-9:00;網聊地點:中國學術論壇聊天室)
10 hours ago
Cancel
美食 庫
陳明發《世說新語 2021》5
燒好晚餐,妻兒坐齊在飯桌邊。老男人汗流浹背,倒很有滿足感。凡流汗灌溉的,可能是鹽分稍稠,不稀釋就不爽快,忽然嚐甜憶苦起來;在這塊土地生存不易,人要有危機意識啊。想遠了,自然話多,讓妻子給扯了回来:“再不吃,你就得吃冷飯菜了。” “活在當下”,是眼前的“熱”,還是意識裏的那個“冷”呢?滋味繁複,但可以吃得很専心。(9.3.2021)
(Honey Garlic Chicken)
Jul 10, 2024
美食 庫
愛墾APP:「吃」、「喝」、「摸」、「看」的情動詩性~~關於「吃」、「喝」、「摸」、「看」這四種感官的情動,許多學者在不同的領域中探討了它們對情感和社會行為的影響。以下是一些相關領域和學者的研究:
吃與喝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巴特在他的符號學研究中探討了食物的文化意義。他認為「吃」不僅僅是生理行為,而是一種富有社會意義的活動,構成了一種集體情感體驗。食物的符號意義可以喚起群體歸屬感和身份認同。
瑪麗蓮·曼恩海姆(Marion Nestle):Nestle從營養學和社會學角度探討了飲食習慣如何影響人類的情感和行為。她認為飲食是一種深層次的情動體驗,與社會互動和文化傳承緊密相關。
馬修·卡森伯格(Matthew Kaun):卡森伯格探討了「喝」作為文化儀式和社交行為的情動影響,例如酒類飲品如何在社交場景中影響情感聯結和群體情感。
觸摸
艾爾弗·伊爾穆斯(Alva Noë):在知覺哲學方面,伊爾穆斯認為觸覺是一種積極的情動體驗,它不僅是感知外界的重要方式,也涉及到人類對自我和他人關係的建立。
阿什利·蒙塔古(Ashley Montagu):蒙塔古的研究集中在觸覺的情感重要性上,他提出「觸摸」對個體的情緒和心理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尤其在嬰兒早期發展中,觸摸有助於構建安全感和信任感。
達爾文(Charles Darwin):在情感表達的研究中,達爾文認為觸摸是一種直觀而深刻的情動體驗,能夠傳達出共情和情感關懷。
看(視覺)
莫里斯·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梅洛-龐蒂強調視覺作為「在場」的重要性,認為「看」不僅僅是被動的觀察,而是與對象的相互關聯,視覺體驗能夠激起情感的深層體驗,使人對世界產生深刻的連結。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桑塔格在《觀看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中探討了視覺的情動維度,尤其是觀看痛苦影像如何喚起觀者的情感共鳴與道德反應。
喬納森·克萊里(Jonathan Crary):克萊里從歷史和社會學的視角,研究了現代社會中視覺文化的情動影響,認為現代視覺技術強化了對圖像的情動依賴,改變了人類的情感交流模式。
這些學者的研究顯示,吃、喝、觸摸和觀看都可以觸發深層次的情動體驗,且在特定的文化和社會情境下能夠塑造個體的情感和認知。這些感官不僅是體驗世界的方式,還影響著人類與他人和環境的關係。
Nov 3, 2024
美食 庫
王家新·蒙昧不是黑暗的中世紀的專利:許多同胞的「文化層次」還處在口腔期吧,那就是「吃文化」,還有一些人的層次略「高」一點,也無非是娛樂文化、消費文化、小資文化,還有人苦讀《論語》,據說是為了「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問題,等等。但是真正意義的文學和詩是對一個民族語言文化、心智和精神的提升,我們現在就缺這個。我在一個地方講過,不要以為黑暗的中世紀才有蒙昧主義。(王家新:「世界文學」視角下的中國文學與詩,根據網聊記錄整理;網聊時間:2007年4月14日 晚7:00-9:00;網聊地點:中國學術論壇聊天室)
10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