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Dec 18, 2015
《愛墾歷史慕課》推薦精彩文獻,歡迎學習: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再訪馬來西亞,中馬關係如何開啟新的「黃金50年」?
4月16日,習近平主席對馬來西亞的國事訪問活動密集展開。
時隔12年再次訪馬,如何續寫「綿延千年」的傳統友誼?如何開啟中馬關係新的「黃金50年」?讓我們透過時間,讀懂習主席這次歷史性訪問。
1、歷史性訪問
2013年,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東南亞,其中一站就是馬來西亞。
時隔12年,習主席此次馬來西亞之行對推動中馬關係提質升級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馬來西亞高度重視習主席此訪,給予高規格接待。
15日,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率高級官員到機場迎接。當晚,安瓦爾在社交平台發文,表達對習主席到訪的歡迎和期待:「此次訪問必將使兩國受益,並將繼續加強基於相互尊重的友好關係。」
16日,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易卜拉欣在國家王宮廣場為習主席舉行隆重歡迎儀式,隨後兩國元首舉行會見。安瓦爾總理全程陪同。
當天下午,習主席同安瓦爾總理舉行會談。在一系列國事活動中,中馬傳統友誼被反覆提起。
回望傳統友誼,更能感悟「為鄰之道」。
在同安瓦爾總理會談時,習主席指出,兩國友好在悠久歷史中孕育,在文化交融中生長,在互惠互利中鞏固,在風雨同舟中升華,展現了以心相交、以誠相待、以義為持、以和為貴的共同價值追求,體現出兩國人民的歷史智慧和勇氣,是兩國共同的寶貴財富。
重溫戰略抉擇,方能攜手「大道之行」。
馬來西亞同中國建交時,正逢冷戰時期。消除遏制、打破堅冰,需要戰略勇氣和遠見。此訪之際,習主席在馬來西亞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回憶,「51年前,中馬兩國領導人衝破冷戰陰霾決定建交,開創了中國同東盟國家關係的先河。」
歷史啟迪未來。在同安瓦爾總理會談時,習主席指出,「雙方要在下一個50年繼續把握歷史主動,勇立時代潮頭」。(2025年04月|來源:央視新聞)(下續)
Apr 18
甘德政時評 今時不同往日:習近平再訪大馬,華社只剩「看熱鬧」的份? 最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闊別12年再度訪馬,但跟2013年他首次國事訪問馬來西亞相比,感覺嘛,只能說:今時不同往日。這回,幾乎和本地的華社、華團、華商沒什麼直接關系,頂多只有「看熱鬧」的份。 講真,2013年那一次,我可是親身參與,當時我在馬中貿易相關單位打工,在幕後幫忙協調工作,雖然只是小咖,但也有少少發言權。那次有兩場重量級活動,讓我記憶猶新:大馬華社歡迎習近平主席午宴和馬中經濟峰會。 當時歡迎午宴在吉隆坡香格里拉酒店舉行,由郭鶴年老先生坐鎮,幾乎所有有頭有臉的華社領袖都到齊,個個精神奕奕,然後歡天喜地去和習主席夫婦大合照。這種級別的合照,沒份量都進不來,有錢也買不到。 當天場地佈置的背景板,寫著全中文,沒有馬來文也沒有英文,居然也沒人說三道四,反正都是「自己人」嘛。那時的政治氣氛比現在寬鬆得多。主席講話還提到熱浪島的沙灘和梁靜茹的美妙歌聲——我一邊吃飯一邊聽,差點笑出聲,心想:「習主席你也很接地氣咧!」 午宴後,習近平馬不停蹄趕去KLCC convention center,和當時的首相納吉同台出席馬中經濟峰會。當著全國媒體和外交高官的面,兩國政府發布了實實在在的五年經貿合作規劃,有數字、有目標、有行動—更重要的是,有項目、有企業簽MoU,不是來應酬亮相就走人的。(臉書17.4.2025)
Apr 19
黑山詩人(Black Mountain poets),有時也被稱為投射主義詩人(Projective Poets)是20世紀中以北卡羅來納州黑山學院為中心的一群前衛後現代主義詩人 背景
雖然黑山學院只存在了23年(從1933至1956年),一共只招收了1200名學生,它是美國最著名的實驗藝術教育和實踐機構之一。在1960年代裡它培養了眾多前衛藝術家。它促進了視覺藝術、文學和表演藝術的教程。
其藝術教授包括安妮·亞伯斯和約瑟夫·亞伯斯、威廉·德·庫寧、伊蓮娜·德·庫寧、巴克敏斯特·富勒、利奧尼·費寧格、弗朗茲·克林、沃爾特·格羅佩斯和羅伯特.馬瑟威爾,學生包括約翰·張伯倫、肯尼斯·諾蘭、羅伯特·勞森伯格、多蘿西婭·若柯朋、魯斯·阿薩瓦、斯坦·范德比克、肯尼斯·斯內爾森和賽·托姆布雷。
表演藝術的教師包括約翰·凱吉、摩斯·肯寧漢、盧·哈裡森、羅傑·塞欣斯、戴維·圖德和斯特凡·沃爾帕。
文學教師和學生包括羅伯特·克裡利、埃德·多恩、羅伯特·鄧肯、保羅·古德曼、弗朗辛·杜·普萊西克斯·格雷、查爾斯·奧爾森、阿瑟·佩恩和約翰·維納斯。客座講師包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克萊門特·格林伯格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投影主義詩
1950年查爾斯·奧爾森發表了他的文章《投影主義詩》(愛墾註:Projective poetry, also known as Projectivism)。在這篇文章裡他提出要「開放格式」的詩,詩的格式要即興適應它的內容,而不應該像經典的詩那樣格式是固定的。這個新格式的基礎是行,每行組成一個呼吸和詠頌的單位。內容應該是「即時的感受和直接將來的感受」。這篇文章成為黑山詩人的宣言。 主要人物
除奧爾森外其他被劃為黑山詩人主要成員的有拉里·艾格納、羅伯特·鄧肯、埃德·多恩、保羅·布萊克本、約翰·維納斯、喬爾·奧本海默、丹妮斯·萊維托芙、喬納森·威廉姆斯和羅伯特·克裡利。
克裡利1957年從舊金山來到後曾任職《黑山回顧》編輯兩年。他在那裡成為黑山詩人和垮掉的一代之間的聯系人,他在《回顧》裡發表了許多他們的作品。他們的作品被收集在唐納德·艾倫的《美國新詩:1945-1960》也很關鍵:它使得黑山詩人世界著名[2]。 遺產
除了他們與垮掉的一代的緊密聯系外黑山詩人通過他們對語言派詩人的影響影響了美國詩的演化。他們對1960年代後英國文學的發展也很重要,比如蒲齡恩。
反建築主義詩人年和異教徒祭司大衛·帕裡受埃德·多恩的影響。(轉自:维基百科)
Jun 7
Cancel
史識 庫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再訪馬來西亞,中馬關係如何開啟新的「黃金50年」?
4月16日,習近平主席對馬來西亞的國事訪問活動密集展開。
時隔12年再次訪馬,如何續寫「綿延千年」的傳統友誼?如何開啟中馬關係新的「黃金50年」?讓我們透過時間,讀懂習主席這次歷史性訪問。
1、歷史性訪問
2013年,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東南亞,其中一站就是馬來西亞。
時隔12年,習主席此次馬來西亞之行對推動中馬關係提質升級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馬來西亞高度重視習主席此訪,給予高規格接待。
15日,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率高級官員到機場迎接。當晚,安瓦爾在社交平台發文,表達對習主席到訪的歡迎和期待:「此次訪問必將使兩國受益,並將繼續加強基於相互尊重的友好關係。」
16日,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易卜拉欣在國家王宮廣場為習主席舉行隆重歡迎儀式,隨後兩國元首舉行會見。安瓦爾總理全程陪同。
當天下午,習主席同安瓦爾總理舉行會談。在一系列國事活動中,中馬傳統友誼被反覆提起。
回望傳統友誼,更能感悟「為鄰之道」。
在同安瓦爾總理會談時,習主席指出,兩國友好在悠久歷史中孕育,在文化交融中生長,在互惠互利中鞏固,在風雨同舟中升華,展現了以心相交、以誠相待、以義為持、以和為貴的共同價值追求,體現出兩國人民的歷史智慧和勇氣,是兩國共同的寶貴財富。
重溫戰略抉擇,方能攜手「大道之行」。
馬來西亞同中國建交時,正逢冷戰時期。消除遏制、打破堅冰,需要戰略勇氣和遠見。此訪之際,習主席在馬來西亞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回憶,「51年前,中馬兩國領導人衝破冷戰陰霾決定建交,開創了中國同東盟國家關係的先河。」
歷史啟迪未來。在同安瓦爾總理會談時,習主席指出,「雙方要在下一個50年繼續把握歷史主動,勇立時代潮頭」。(2025年04月|來源:央視新聞)(下續)
Apr 18
史識 庫
甘德政時評
今時不同往日:習近平再訪大馬,華社只剩「看熱鬧」的份?
最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闊別12年再度訪馬,但跟2013年他首次國事訪問馬來西亞相比,感覺嘛,只能說:今時不同往日。這回,幾乎和本地的華社、華團、華商沒什麼直接關系,頂多只有「看熱鬧」的份。
講真,2013年那一次,我可是親身參與,當時我在馬中貿易相關單位打工,在幕後幫忙協調工作,雖然只是小咖,但也有少少發言權。那次有兩場重量級活動,讓我記憶猶新:大馬華社歡迎習近平主席午宴和馬中經濟峰會。
當時歡迎午宴在吉隆坡香格里拉酒店舉行,由郭鶴年老先生坐鎮,幾乎所有有頭有臉的華社領袖都到齊,個個精神奕奕,然後歡天喜地去和習主席夫婦大合照。這種級別的合照,沒份量都進不來,有錢也買不到。
當天場地佈置的背景板,寫著全中文,沒有馬來文也沒有英文,居然也沒人說三道四,反正都是「自己人」嘛。那時的政治氣氛比現在寬鬆得多。主席講話還提到熱浪島的沙灘和梁靜茹的美妙歌聲——我一邊吃飯一邊聽,差點笑出聲,心想:「習主席你也很接地氣咧!」
午宴後,習近平馬不停蹄趕去KLCC convention center,和當時的首相納吉同台出席馬中經濟峰會。當著全國媒體和外交高官的面,兩國政府發布了實實在在的五年經貿合作規劃,有數字、有目標、有行動—更重要的是,有項目、有企業簽MoU,不是來應酬亮相就走人的。(臉書17.4.2025)
Apr 19
史識 庫
黑山詩人(Black Mountain poets),有時也被稱為投射主義詩人(Projective Poets)是20世紀中以北卡羅來納州黑山學院為中心的一群前衛後現代主義詩人
背景
雖然黑山學院只存在了23年(從1933至1956年),一共只招收了1200名學生,它是美國最著名的實驗藝術教育和實踐機構之一。在1960年代裡它培養了眾多前衛藝術家。它促進了視覺藝術、文學和表演藝術的教程。
其藝術教授包括安妮·亞伯斯和約瑟夫·亞伯斯、威廉·德·庫寧、伊蓮娜·德·庫寧、巴克敏斯特·富勒、利奧尼·費寧格、弗朗茲·克林、沃爾特·格羅佩斯和羅伯特.馬瑟威爾,學生包括約翰·張伯倫、肯尼斯·諾蘭、羅伯特·勞森伯格、多蘿西婭·若柯朋、魯斯·阿薩瓦、斯坦·范德比克、肯尼斯·斯內爾森和賽·托姆布雷。
表演藝術的教師包括約翰·凱吉、摩斯·肯寧漢、盧·哈裡森、羅傑·塞欣斯、戴維·圖德和斯特凡·沃爾帕。
文學教師和學生包括羅伯特·克裡利、埃德·多恩、羅伯特·鄧肯、保羅·古德曼、弗朗辛·杜·普萊西克斯·格雷、查爾斯·奧爾森、阿瑟·佩恩和約翰·維納斯。客座講師包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克萊門特·格林伯格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投影主義詩
1950年查爾斯·奧爾森發表了他的文章《投影主義詩》(愛墾註:Projective poetry, also known as Projectivism)。在這篇文章裡他提出要「開放格式」的詩,詩的格式要即興適應它的內容,而不應該像經典的詩那樣格式是固定的。這個新格式的基礎是行,每行組成一個呼吸和詠頌的單位。內容應該是「即時的感受和直接將來的感受」。這篇文章成為黑山詩人的宣言。
主要人物
除奧爾森外其他被劃為黑山詩人主要成員的有拉里·艾格納、羅伯特·鄧肯、埃德·多恩、保羅·布萊克本、約翰·維納斯、喬爾·奧本海默、丹妮斯·萊維托芙、喬納森·威廉姆斯和羅伯特·克裡利。
克裡利1957年從舊金山來到後曾任職《黑山回顧》編輯兩年。他在那裡成為黑山詩人和垮掉的一代之間的聯系人,他在《回顧》裡發表了許多他們的作品。他們的作品被收集在唐納德·艾倫的《美國新詩:1945-1960》也很關鍵:它使得黑山詩人世界著名[2]。
遺產
除了他們與垮掉的一代的緊密聯系外黑山詩人通過他們對語言派詩人的影響影響了美國詩的演化。他們對1960年代後英國文學的發展也很重要,比如蒲齡恩。
反建築主義詩人年和異教徒祭司大衛·帕裡受埃德·多恩的影響。(轉自:维基百科)
Jun 7